2020年贵港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文(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赋分120分)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27分)选择题,本卷共10小题,共27分。1~7小题,每小题3分;8~10小题,每小题2分。请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一、积累与运用(1~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着.(zhuó)落归省.(xǐng)濒.(pín)临矫.(jiǎo)揉造作B.拘泥.(nì)拼.(pīn)凑和.(hé)谐附庸.(yōng)风雅C.睿.(ruì)智中.(zhōng)看旌.(jīng)旗分.(fēn)外妖娆D.震悚.(sōng)档.(dàng)案湍.(tuān)急相形见绌.(zhù)【答案】B【解析】【详解】A.濒.(pín)临——bīn;C.分.(fēn)外妖娆——fèn;D.震悚.(sōng)——sǒng,相形见绌.(zhù)——chù;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艰辛与磨砺是成长最好的_________。参与抗击疫情的战斗,青年一代付出很多,也收获很多。收获是什么?是_________更加坚定,是_________更加宽广,是_________更加厚实。正如一位大学生志愿者感慨的那样:“抗击疫情是我们最好的成长礼。”A.催化剂信心胸怀理想B.添加剂信心道路理想C.添加剂信念道路人生D.催化剂信念胸怀人生【答案】D【解析】【详解】“催化剂”比喻某举措对事物发展变化起促进作用。“添加剂”是为了达到一些特殊效果而添加的东西。据此判断一空应为“催化剂”;“信心”相信自己的愿望或预料一定能够实现的心理。“信念”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据此判断二空应为“信念”;“胸怀”指一个人的胸襟,气度。“道路”地面上供人或车马通行的部分。而这里指的是一个人的成长,所以应为“胸怀”;“理想”是对未来事物的美好想象和希望。“人生”人的生存和生活。因为艰辛和磨砺能丰富我们的阅历,所以会使“人生”更加厚实。故选D。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只有走进普通劳动者的生活,才能洞见他们的人生轨迹,守护劳动者的风景。B.专家认为,过度疲劳引起健康透支,最大的问题不是加班,而是休息时间都无法彻底放松心情所致。C.苹果营养丰富,但是它的表面常常黏附着对人体有害的细菌和农药,所以食用前应将苹果洗净、削皮。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园的荷花尤其特别引人注目,游人不由得驻足欣赏。【答案】C【解析】【详解】A.用词不当。将“守护”改为“欣赏”;B.句式杂糅。删掉“所致”;D.语义重复。删掉“尤其”或“特别”;故选C。4.依次填入下文括号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人最宝的是生命(①)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②)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面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③)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④)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⑤)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C【解析】【详解】“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是对下文的总领,②空用冒号,排除AD;“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他能够说”的具体内容,③处用冒号和上引号;“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是对“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的解释说明,④处用破折号,排除B。故选C。【点睛】二、议论文阅读(5~7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读书万卷始通神吕云祥①宋朝苏轼有一首诗:“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莫厌家鸡更问人。一纸行书两绝诗,遂良须鬓已如丝。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②大诗人写这首诗的起因是:柳闳、柳辟两兄弟很崇拜舅舅苏轼的书法,常向苏轼索求墨宝。于是,苏轼写诗自谦,说自己的书法未足珍惜,只有读书万卷才是学子们应追求的境界。主要意思是,用坏的笔即使堆砌成山,也未必能写出好东西,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的好作品,每个人的书法都有自己的个性和风骨,不要认为自己的东西就一定不好而去盲目地学别人……后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③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从而充实才华、吐故纳新、提高水平,其他各业人员呢?当然也需要不断读书学习。汉代刘向《说苑》中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说明人不论在什么时候,只有努力读书学习,才会有光明的前途。④如何读书,怎样学习,又大有讲究。⑤有些人虽然也在读书,可是在读书的过程中缺少毅力,没有恒心,时断时续。这样读书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⑥有些人虽然十分喜爱读书,也从不间断,可是“好读书,不求甚解”。如南朝宋齐人陆澄,从小好学,博览群书,行眠坐食,手不释卷,然读书不求甚解,被时人讥为“书厨”。《南齐书》说他“读《易》三年不解文义……”⑦有些人的读书则是“读死书”,其主要表现形式是“尽信书”。《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⑧有些人的读书却是“为赋新词强说愁”,即为读书而读书,尽搞形式主义,大做表面文章。目的不明,其结果必定是“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⑨上述种种“读书之道”,绝不足取。那么可取的读书之道是怎样的呢?⑩当然,“孙敬悬梁”“苏秦刺股”“车胤囊萤”“孙康映雪”等苦读典范,值得缺少毅力的读书人学习;明朝顾炎武那种“有一疑义,反复参考,必归于至当;有一独见,援古证今,必畅其说而后止”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效仿;清初彭兆荪所作“要以我用书,勿为书所绊”的诗句,值得“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明代鹿善继《四书说约》中“读有字书,却要识没字理”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⑪然而,笔者觉得最科学、最全面的“读书之道”要推子思的“五之”说。子思,孔子之孙,伯鱼之子,名伋,古代学者尊之为“述圣”,作《中庸》三十三章,其中有“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读书做学问之论。“五之”的意思是,要广博地学习,详细地询问,谨慎地思考,清晰地分辨,切实地实行。“五之”中,“笃行之”既是“博学之”的落脚点,又是“博学之”的实践基础;“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是“博学之”的方法;“博学之”既受“笃行之”的影响,又制约“笃行之”。可见,“五之”是相辅相成的学、行关系,这种“学”与“行”的辩证关系,对读书人的学习过程和认识方法,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南宋诗人陆游诗云:“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也是这个道理。(选自《联谊报》2017年12月7日)5.下列对本文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举例论证B.比喻论证C.对比论证D.道理论证6.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强调只有多读书才能写出好文章。B.孟母以“择邻处”和“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C.顾炎武、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不求甚解者和“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D.最可取的“读书之道”:广博学习,详细询问,谨慎思考,清晰分辨,切实实行。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引用诗歌,提出本文的论题,充满文学色彩,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B.从全文的论述来看,第⑤⑥⑦⑧段的位置不宜调换。C.第⑩段通过列举事例,从正面有针对性地论述了作者觉得可取的几种“读书之道”。D.末段引用子思的“五之”说,论证了“学”与“行”的辩证关系,强调了“学”与“行”相结合的重要性。【答案】5.A6.D7.A【解析】【5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论证方法的理解。A.根据“如南朝宋齐人陆澄……”可知,第⑥段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故选A。【6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A.根据“‘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成为书法界的艺术妙道”和“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固然需要不断读书学习”可知,“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多读书才能写出真正好的书法作品;B.根据“孟子幼时,其母见其读书没有恒心,就以‘断机杼'相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才成儒家圣人”可知,孟母只是以“断机杼”来警告,促使孟子努力学习;C.根据“明代鹿善继……的读书明理目的,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可知,鹿善继的读书求解精神,值得为读书而读书者采纳,而不是“读死书”“尽信书”者借鉴;故选D。【7题详解】这道题考查对文章论证的理解。A.“提出本文的论题”表述有误,应该是提出本文的观点“读书万卷始通神”。故选A。三、古诗文阅读(8~15小趣,共18分)马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干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B.安.求其能千里也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C.骈死于.槽枥之间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穿井得一人》)D.其.真不知马也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策.之不以其道A.斗折蛇.行(《小石潭记》)B.横柯上.蔽(《与朱元思书》)C.不蔓.不枝(《爱莲说》)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B.本文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开头,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点明全文主旨,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C.“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一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刻画出“食马者”愚昧专横的形象。D.最后一段把“真无马”和“真不知马”对照起来,“无马”一句用“邪”字轻轻带过,而“不知马”一句则用“也”字收住,对“食马者”的深刻嘲讽跃然纸上。【答案】8.B9.C10.B【解析】【8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意义。A.有时/或许;B.都是“怎么”的意思;C.在/向;D.表示推测/代词,它的;故选B。【9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词类活用。例句中的“策”在这里是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用鞭子打”。A.名词用作状语,像蛇一样;B.名词作状语,在上面;C.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D.名词用作状语,用箕畚;故选C。【10题详解】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B项中“突出千里马的重要作用”理解有误,应该是突出了伯乐对千里马的重要作用。故选B。【点睛】译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第II卷(非选择题,共93分)非选择题,本卷共14小题,共93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小题。己亥杂诗(其五)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