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原因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介评第一节区域经济一体化概述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三大经济一体化组织的介绍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利用地理区域上比较接近的优势,组成的两个或两个国家以上的经济联合组织。世界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之间彼此相互开放,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有机体。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按贸易壁垒取消程度划分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各组织形式的特征比较成员国间关税减让成员国间自由贸易对外关税制度统一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经济政策的协调经济政策完全一体化优惠贸易安排●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共同市场●●●●经济联盟●●●●●完全经济一体化●●●●●●按参加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划分水平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大致相同或接近的国家共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垂直一体化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共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按一体化范围划分部门一体化部门一体化是指区域内成员国间的一个或几个部门(或商品)加以一体化。如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便属此类。全盘一体化是指区域内成员国间所有经济部门加以一体化的形态,如欧洲共同体。三、主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东南亚国家联盟第二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产生与发展原因美国与原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经济一体化是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对外谈判的力量第三节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成员国内部经济贸易的影响地区经济一体化促进了集团内经济贸易的增长经济一体化促进集团内部国际分工的深化和技术合作,加速产业结构的优化组合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加速其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强和提高了经济贸易集团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和谈判的力量。加速了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资本的集中和垄断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对国际贸易的消极影响对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不利影响第四节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介评一、关税同盟理论二、大市场理论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一、关税同盟理论系统提出关税同盟理论的作者是:美国经济学教授范纳(JaCobViner)李普西(K.G.LipSey)范纳认为完全形态的关税同盟应具备三个条件:完全取消各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对来自成员国以外地区的进口设置统一的关税;通过协商方式在成员国之间分配关税收入关税同盟理论动态效应静态效应1、贸易创造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因成员国之间相互减免关税而带来的同盟内部的贸易规模扩大与生产要素重新优化配置所形成的经济福利水平提高的效果。(一)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贸易创造效果示意图A国B国C国20元26元35元100%贸易创造效应Q1Q2PQabcdefghP1BQ3NGMESDPAH贸易创造效应Q1Q4-Q2Q3PBPCQ4F贸易创造福利分析结盟前A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MP1BN+生产者剩余P1BHG+关税收入g结盟后A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MPBF+生产者剩余d结盟后福利增加:=f+h影响贸易创造效应及其福利效应大小的因素原有的关税水平。原有的关税水平越高,关税同盟使进口商品价格下降的幅度就越快,从而它扩大贸易量的作用便越大;该国供给和需求弹性。该国供给和需求弹性越大,同等量的削减关税对供给量和需求量的影响就越大,即它对扩大贸易量的作用便越大;其他成员方的生产效率。其他成员方的生产效率越高,即它的生产成本与该进口国的成本差距越大,取消关税对扩大贸易量作用便越大。一国在参加贸易集团之前贸易自由化的程度。程度越低,它参加关税同盟后贸易量的增加幅度就会越大;成员方的经济结构的相似性。结构越相似,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就越大。反之,如果该国与其他成员方有较大的结构差异,自己完全不生产某种进口商品,那么,取消关税只能从扩大需求量方面增加贸易量,关税同盟的贸易创造效应便会较小。2、贸易转移效应是指缔结关税同盟后,由于对内减免贸易壁垒,对外实行保护贸易而导致某成员国从世界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转向同盟内成本最低的国家进口所造成的整个社会财富浪费和经济福利水平下降的效果。贸易转移效果示意图A国B国C国20元26元35元贸易转移效应PQMESDPAH贸易转移效应C国-B国P1CNGQ2Q3PBPCQ1Q4FKabfh贸易转移的福利分析结盟前A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MP1cN+生产者剩余P1cGH+关税收入(a+b)结盟后A国的福利=消费者剩余MFPB+生产者剩余PBKH结盟后福利:=(f+h)-b贸易转移效应及其所造成的福利损失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原有关税水平越低,关税同盟对非成员国的贸易歧视程度越低,由此而产生的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成员国在关税同盟建立之前的贸易往来越密切,贸易转移的余地便越小。关税同盟的成员国越多,贸易转移的可能性越小。成员国与非成员国之间的成本差异越大,贸易转移所可能带来的福利损失便越大。3、贸易扩大效应成立关税同盟后,A国该商品的价格在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的情况下都要比成立前低,当A国该商品的需求弹性大于1时,A国该商品的需求会增加,数量会增加,这就是贸易扩大效果。4、其它减少行政开支减少走私增强集团谈判力量(二)关税同盟的动态效应增加出口效应规模经济效应促进竞争效应刺激投资效应资源配置效应二、大市场理论大市场理论的代表人物西托夫斯基(T.Scitovsky)德纽(F.Denian)大市场理论的核心是:规模经济激化竞争1、打破分割,扩大市场范围,获得规模经济效应小市场的恶性循环:在狭窄的市场中,企业行为保守、新兴企业无法进入,在这样一个缺乏竞争的垄断市场中,商品价格高,社会公众缺乏购买力,因而销售量小,致使企业资本周转率降低,无法大批量生产,为获得高利润而又不得不采取高价格,这样就陷入了高利润、高价格、低资本周转率、狭小市场的恶性循环的怪圈之中。大市场的良性循环:组建大市场,进而大量生产,体现规模经济效应,并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消费扩大,利润提高,导致进入企业增多,竞争加剧,接着引起成本再下降的新一轮良性循环。2、激发竞争,促使经营观念与制度环境发生转变,获得规模经济西托夫斯基认为:大市场的经济效应主要来源于激化竞争所产生的动态经济效应。大市场的建立是为企业展开自由竞争,激活创新能力提供服务和外部环境的,只有通过大市场激化竞争而获得规模经济才是大市场理论的核心和目标,这也是自由贸易精神的体现。德纽认为:大市场能使机器设备充分利用,并随着规模经济和新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激活竞争,形成价格下降、消费扩大、投资增加的滚雪球式的扩张。在这样的环境中,规模较小、实力较弱的企业将会逐渐被淘汰,只有那些大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并进入规模经济为主导的市场扩大、竞争加剧的良性循环中对大市场理论的评价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得是否只能通过建立大市场一条路来实现?竞争的负面效应是否被考虑进去?该理论能否指导本身国内市场庞大且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美国)进行一体化的活动?欧共体各国国内市场狭小是事实,但以此为研究对象建立的大市场理论能解释美加墨自由贸易区的形成吗?三、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协议性国际分工是指两国达成互相提供市场的协议,一国放弃某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另一国,而另一国则放弃另外一种商品的生产并把国内市场提供给对方,即通过制度性一体化把协议性分工组织化的一种国际分工。小岛清认为,仅仅作为竞争原理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可能完全实现规模经济的好处,完全依靠这一原理,可能导致各国企业的垄断和集中,影响经济共同体内分工和谐的发展和贸易的稳定发展。为了使经济共同体内经济、贸易健康发展,小岛清认为有必要实行一种与过去的比较优势原理不同的国际分工原理,即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协议性国际分工示意图成本X商品数量A国成本X商品数量B国X2X1X1+X2成本Y商品数量A国成本Y商品数量B国Y2Y1Y1+Y2达成协议的条件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与地区的资本劳动禀赋比例差异不大,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阶段大致相等,协议性分工的对象产品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都能生产;作为协议性分工的商品,应该是能获得规模经济效益的商品;在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X或Y商品的利益差别不大.四、综合发展战略理论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现象作出阐释较有影响的理论。它由鲍里斯·塞泽尔基在《南南合作的挑战》一书中系统地提出。其主要原则和观点如下(一)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原则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限制市场的统一,也不必在一切情况下都寻求尽可能高的其他一体化形式。两极分化是伴随一体化出现的一种特征,只能通过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制定系统的政策来避免它。鉴于私营部门在发展中国家一体化进程中是导致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故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的成功至关重要。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集体自力更生的手段和按新秩序逐渐改变世界经济的要素。(二)影响发展中国家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因素经济因素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及各国间的差异各国间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新建经济区的最优利用情况,特别是资源与生产要素的互补性及其整体发展潜力与第三国经济关系的性质,外国经济实体在特定经济集团中的地位特定集团中的一定条件下选择的一体化政策模式和类型的适用性。政治和机构因素各国间社会政治制度的差异各国间有利于实现一体化的“政治意志”状况及稳定性该集团对外政治关系模式共同机构的效率及其有利于集团共同利益的创造性活动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