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第一富与中国第一穷•自然条件相比:自然条件差不多,而其矿产资源,则比贵州少得多。•经济发达程度对比:瑞士乃当今世界首富,其人均GDP连年排名全球第一;贵州是中国最穷。•问题:何以瑞士成为全球首富,而贵州却是中国最穷(因而也属于世界最穷)的地区之一呢?•结论:制度之困•——《经济学消息报》,作者赵伟第七章区域经济政策•1区域经济政策的提出•2区域经济政策的目标•3区域经济政策的实现机制:欧盟为例•4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1区域经济政策的提出(1):收入差距问题绝对收入假设: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他强调绝对收入决定当前消费。在短期中,收入与消费是相关的,即消费取决于收入。消费与收入之间的关系即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是正值,但小于1(收入增加,消费也随之增加,但消费增加的幅度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而递减,这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假如人们的幸福程度由其消费水平表达,那么个人的幸福感则由收入、边际消费倾向所决定3一方面,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所以人们“患寡”另一方面,边际效用递减使得人们在收入达到一定程度后,并不一定增进幸福感——假定一两大的馒头1元一个,你只有2元——这意味着你的温饱还没有解决,吃不饱——如果增加1元的收入你就感到“幸福”——如果你有5元,吃第5个馒头就会“撑”——边际效用递减——穷有穷的“幸福”,富有富的“痛苦”为什么女人喜欢奢侈品,比如“金项链”——第一,钱越多可以买的越多越高级;第二,“边际效用递减”不明显(或者说递减的速度很慢)。所以女人“逛街”有幸福感“变态”的幸福感,比如酒鬼、烟鬼、赌鬼、毒鬼——因为“边际报酬递增”41区域经济政策的提出(1):收入差距相对收入假设——由杜森贝提出。他认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收入水平,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上最高的收入水平你去年每月收入为8000元,今年每月1万元——你的幸福感会增进如果你的月薪是1万元,你的同事都是1.2万元,你的幸福感会减低——如是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一个人的幸福与邻居、同事、同学、同乡相关,与你周围频繁接触的人的生存状态相关——“生活比着过”一个“无知”的人是“幸福的”,因为他“不比”——这很难o相对收入理论强调消费者的两种心理行为,即“攀比效应”和“示范效应”5攀比效应——别人有了,我也想拥有;别人没有的,我也想拥有。它由虚荣心、嫉妒心等心理因素引发——这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示范效应——社会有层次之分,人又高低之分——不同层次的人总有一些“识别标志”——比如成功人士的“洗车、房子、名牌服装”等等。“人往高处走”——所以高层次阶层的做法,会引发低阶层人们的“效仿”替代效应——收入差距过大的严重后果一是“另类替代”。效仿不了,就另辟奇径。假名牌、剃光头……二是“革命替代”。偷、抢、暴力……马克思的“无产阶级革命”、凡勃伦的“拐杖”6全国的情形7中国社科院:2010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9广东的情形:城乡差距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19952000200520072008城市农村广东的城乡差距示意图2008年城镇19732.86农村6399.77差距1:3.08从三大区域来看,珠三角与东西两翼的人均GDP之比由1995年的3.81:1扩大到2003年的4.35:1,珠三角与粤北山区的比例则由1995年的4.71:1扩大到2003年的5.23:1远大于全国东西部之间(2.63:1)的差异012345671995200319952003东西部珠三角与两翼珠三角与粤北10广东的情形:三大区域差距–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的农民收入差距由1997年的1.70:1.16:1扩大为2003年的1.84:1:1(以粤北山区为1)–依据广东国民收入计算出的集中指数——1978年为59.1,1988年为68.7,1992年为69.5,1997年则达到80,2003年则达到85.3–可见,广东农村区域的差距有扩大的趋势02040608010019781988199219972003农村区域的集中指数国际标准:•集中指数50—60,区域差距不明显•70-80为相对集中,存在差距•80以上为高度集中,地域差距显著11广东的情形:农村区域差距1区域经济政策的提出(2):“问题区域”的存在•落后区域•萧条工业区•过度拥挤区下降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制造业产值份额198015.6%20018.0%-7.6增长率1981-20017.6%新兴工业基地:制造业产值份额198025.4%200150.4%+25.0增长率1981-200114.8%中国:三大经济核心区开发强度过高区域政策的目标:效率、公平市场机制:效率原则——锦上添花政府干预:公平原则——雪中送炭AB经济效率社会公平A1B1经济效率与社会公平之间的关系区域经济政策的子目标•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政治目标区域经济政策的特征•地域性:积极的区域倾斜,即对选定地域单位予以利益补助。•集中化:“来自上面”的政策(国家、地方)•动态性:随着区域经济发展特点而调整•中国的问题:没有被实际部门采纳的问题区域区划框架区域政策的实现机制:欧盟为例•谁提供援助?•谁应被援助?•应如何被援助?•制度基础与政策工具问题谁提供援助?•机构与组织:两种制度模式•专门国家机构:法国、意大利•几个部运作:英、瑞典、丹麦•权力分配:中央与地方当局•荷兰等福利国家:中央维护战略决策,行政管理功能移交地方当局,财政由中央掌握•联邦制国家:国内较低层次地域单元创造与区域政策有关的机会,这些单元必须足够大。谁应援助?•问题区域的设计•单一制国家:中央政府•联邦制国家:联邦或区域政府•具体的设计指标:•定量指标:社会经济(失业率)和生态参数•定性指标:专家意见、政治种族因素•问题区域设计趋势:类型细化、空间范围缩小•“胡萝卜”措施直接援助改善投资环境•“大棒”措施控制许可证措施如何援助:政策工具“胡萝卜”措施:直接援助•目的:发展区位选择的引导效应援助额度≈劣势地区投资所增加的成本•西欧:•直接援助:传统政策的重点——财政拨款、优惠贷款、税收减免•美国:——区域政策项目“胡萝卜”措施:财政拨款•拨款的实质:项目实施成本的补助•拨款方式:投资补贴:提升企业资本密集度就业补贴:减少失业率目标•重点资助产业:•早期:制造业部门: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后工业化时期:生产性服务业•重点资助企业类型:私人企业与国有企业?•效应:普适性、调整效应、需要匹配的制度结构“胡萝卜”措施:税收减免•使用:目前较少,欧盟三个国家:法、意、卢森堡取消原因:欧盟内同一税法•方式:——降低税率——一定期限内免征税收“胡萝卜”措施:改善投资环境•目前政策工具重点:间接布局因素•重点1:基础设施建设•效应:降低问题区域的边缘性吸引新投资人口外迁提供“通道”“胡萝卜”措施:改善投资环境•重点2:创建工业与科技园区:•效应:营造增长极,吸引外来投资、为当地企业营造有利条件•工业园:企业外部市场导向:区域飞地•科技园:起源于美英,1970年代流行起来,•未来政策工具的主流“大棒”措施:控制与许可证措施•针对膨胀区域:•发展趋势:英国是该措施的始作俑者(IDC、ODP)。目前西欧国家纷纷取消,偏重“胡萝卜”政策•原因:•内城区:由盛转衰•有碍市场的公正运行,影响区域竞争•效应:•无需大量公共开支•过于严格,给国民经济造成成本大中国区域政策•区域财政政策:税收与财政转移支付•区域投资政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区域扶贫开发政策:财政性扶贫资金、扶贫优惠政策(税收)、发达地区对贫困地区的对口扶贫•区域产业政策:结构、组织、布局•区域对外开放政策:特区、沿海开发区、沿海城市、沿边TG区域人均收入中央政府税收与收入E图财政转移支付的区域自稳定(卡尔多《区域政策案例》)税收中央财政对区域的支出财政政策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