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90年代以来联邦德国经济、社会制度变革及其影响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丁纯博士一、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二、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三、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前景分析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90年代以来德国宏观经济的糟糕表现: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状况严重消费溺弱、投资不振财政赤字与公共债务庞大联邦德国经济年均增长状况(1951-2000)阶段(年份1951-19601961-19701971-19801981-19901991-2000增长率(%)7.96%4.51%2.78%2.3%1.95%据(德)《德累斯顿银行统计概览2003年11月》计算。资料来源:1。(德)《数字中的德国2002》第14页。2.德国统计局网页注:1991年以前为西德数字,以后为全德数字。年份70758085909192939495969798990001失业率0.74.73.89.37.27.38.59.810.610.411.512.712.311.710.710.3GDp5-1.311.85.52.42.2-1.12.31.70.81.421.830.6增长率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德国宏观经济的糟糕表现的成因剖析:结构性制度痼疾偶发性特殊因素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质疑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结构性制度痼疾成因:高福利社会保障制度弊端高福利高税收高成本低竞争力出口相对下降低盈利高破产率低消费低国内投资抑制经济发展和福利提高科研体制的缺陷与科研主攻方向的偏颇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企业制度的弱点宏观调控手段的局限性和行政效率缺失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偶发性特殊因素:两德统一的沉重负担欧元的启动科索沃战争与伊拉克战争油价的上涨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背景社会市场经济模式的质疑:模式代表国家基本理念理论基础辉煌阶段微观企业运行机制宏观调控机制弊端莱茵德、法兼顾社会要素下的市场竞争强调经济效率、社会互助和团队合作新自由主义、弗莱堡学派战后60-70年代福利国家注重劳动力要素的合作产权,雇员权利大,注意雇员保护等有国有企业,公共财政辅助经济景气;强调稳定货币政策。注意福利制度建设福利制度过多过大劳动力市场僵化,企业组织机构繁复、政府官僚主义严重;产业结构太调整慢;盎格鲁--撒克森美、英崇尚自由竞争突出效率个人表现亚当斯密、货币主义、供应学派等(理论取舍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90年代新经济增长注重股东利益和利润回报,竞争力强政府注重经济竞争等框架政策的制定。实施灵活的财政和货币政策,强调商业化的保险。过于追求短期效益、过于强调市场竞争;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公正差,贫富差距大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路径选择凯恩斯主义vs.自由主义采用凯恩斯主义的解决方式,用大量政府干预和扩大投资的方式运用自由主义的减税政策,通过减税,刺激公众的消费与投资,从根本上激活经济。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2010议程(2010Agenda)税制改革养老保险政策改革医疗保险政策改革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税制改革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养老保险改革倡导四支柱筹资模式(里斯特养老金)延长退休年龄降低浮动准备金改革养老金调整办法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医疗保险改革引进DRG制度加强竞争、控制供方诱导提高需方自付比例,个人承担更多责任缩短药品流通渠道稳定医保缴费率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劳动力市场政策改革(哈尔兹法I-IV)改组和重建就业服务机构调整解雇保护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倡导从事微型职业合并是失业救济和社会救济,提高就业积极性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思路与主要内容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一揽子改革计划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总体思路与方向正确,已有一些短期成果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涉及社会市场经济的核心理念和基本制度框架,阻力很大经济表现明显改善尚待时日德国经济、社会政策改革的前景分析-6-4-20246810122003-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OctNovDec2004-JanFebMarAprMayJunJulAugSep%Totalunemploymentchangeonthepreviousmonth去年及今年失业率380039004000410042004300440045004600470048002003-JanMarMayJulSepNov2004-JanMarMayJulSep谢谢大家2.养老保险的问题与改革1).养老保险政策的制度性缺陷:a.老保险待遇刚性特征明显,在德国,法定养老保险给付一般是随着平均工资增长而指数化上调的,支出有增无减b.由于老年化进程加快,同时,随着生育观念的嬗变、家庭的小型化,年龄结构老化严重,1970到1997年间,德国60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从19。3%增至21。9%c.由于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增长乏力以及大量增加的失业,使得类似工资比例税的养老保险缴费收入减少d.两德统一后,为了拉平东西部在社会保险福利待遇上的差距,西部养老金的转移支付数额大,加剧了养老金给付的困难2).改革措施:a.科尔政府在1997年4月1日通过将增殖税从15%调高一个百分点,这一个百分点的增殖税就作为应急措施,弥补资金缺口。b.科尔政府还分别于1992年和1999年颁布两个养老金法,推出将正常退休年龄延长到65岁的措施。c.施罗德政府用新开征的生态税来补漏,使得养老金缺口不至于直接威胁养老金发放;d.施罗德政府用改变养老金待遇调整方法的手段变相削减养老金待遇,减少支出;e.施罗德政府对微利收入工作增收养老保险缴费的形式,扩大缴费人群范围f.施罗德政府提出构建四支柱养老保险模式。旨在减轻法定养老保险的压力,尤其是导入私人缴费型的强制私人补充保险。3.医疗保险体制的问题和改革1).德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特点及其弊端:a.联邦德国的法定医疗保险是强制性的,只有在收入超过一定数额后才可以自由决定是否参加法定义务保险b.医保费用主要通过医疗保险缴费的形式,按工资一定比例,由雇主和雇员平均分摊,国家预算筹资只占1/10左右,起一个辅助和调节作用,体现了自我承担责任的原则。同时,在医保待遇上,较好缴宽,公民只有在履行缴费义务的前提下才可以获取相关医保待遇,突出了权利和义务的统一c.覆盖面广,佑护了近92%左右的全国民众d.在医保机构的管理上,则体现高度自治原则,具体事务由具备公法法人地位的社会医疗基金来管理,既相互竞争,有保持非盈利性2.90年代以来法定医疗保险制度变革a.以1977年《疾病保险费用控制法》为标志,一直到80年代末,是医改的第一阶段,在对投保人的制约上,主要是在增加患者(投保人)就诊和取药自付比例、缩减一些过滥的医保待遇上做了尝试,在医疗服务提供者(医生、医院)的监督和管理上,则引进了总额预付制。b.以1988年的《卫生改革法》为标志,1989年正式展开第一轮改革,针对药品定价,制定了药品参考价格,遏止药商的道德风险;扩大了医疗保险;卫生保健普查和预防范围;其中最为突出和富有成效的举措就是开始允许一定收入以上的投保人自由选择法定医疗保险机构。c.1993年到1996年,是科尔政府的第二轮医保改革。主要是以1992年颁布的《卫生结构法》为发端,主要改革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制定明确的削减费用的具体指标,如医院、医生、药房的预算等。二是用市场机制,以竞争为手段提高效率,通过在个医保机构间导入风险补偿和平衡机制,进一步将投保人自由选择医保机构推广开去,以市场来约束费用,提高服务质量。d.德国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第三阶段,也即90年代以来改革的第二段,是施罗德领导下的红绿联盟实施的。执政初期,新政府终止实施科尔政府的压缩待遇,提高自付比例的激进改革措施,颁布了《加强疾病保险的团结性法》,缓和公众对医改的不满,和寻找新的定位,较完整的医改主张则体现在1999年12月通过的新的医改方案中:1。用总额预算制来控制医生和医院,压缩供方诱导;2。加强全科医生、初级医生和医院住院治疗间的合作,用联合来提高效率,减少浪费,降低费用;3。减少报销范围。e.在此基础上,在施罗德第二个任期内,在社会保障部部长乌拉施密特的推动下,在德国经济负增长和政府债务的刺激下,经过反复酝酿和争论,终于在2003年夏秋之际,通过了两德统一以来最大规模的医改方案,其核心是患者(投保人)更多地通过增加自付,承担医疗的个人责任,同时,必须忍受医疗保险待遇的削减。目标是将目前占工资14。4%的缴费率降为为13。6%,每年230亿欧元的社保支出。主要做法是:每次看病要自付10欧元的诊疗费;住院费用和每种处方药要自付10%,但还是规定了自付的上限,因改革而增加的医疗自付费用不高于个人毛收入的2%。五大关系的调整A.调整国家与市场关系,“少一些国家、多一些市场”B.调整政府与企业的关系C.调整国家和社会的关系D.调整雇主和雇员的关系E.金融领域对“股东文化”的提倡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