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3-中美公立高等院校贷款问题探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中美公立高等院校贷款问题探析周亚君(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74)摘要: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阶段的过渡,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为了解决高等教育规模扩大而带来的资金需求紧张问题,高校纷纷将目光转向银行贷款,贷款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我国高校筹措资金的第三个主要渠道。本文选取美国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中美公立高等院校在贷款问题上所存在的一系列差异,并在借鉴美国高校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高校贷款提供一些参考性建议。关键词:公立高等院校;贷款;规模ThestudyontheloansofpublichigherinstitutionsbetweenChina-AmericanZhouYajunAbstract:Thehighereducationinourcountryhaverealizedthetransitionfromtheeraofeliteeducationtotheeraofpopularizedhighereducation,andhasbecomethegreatpowerofhigheducation.Inordertosolvethecallforfundtenseproblemwhichthehighereducationscaleexpandingbrings,theuniversitychangesinabundancethevisiontothebankloans,sothebankloanshasbecomethethirdmainchannelofraisingmoneyafterthegovernmentallocation,thetuitionandincidentalexpenses.ThisarticletakesUSasthestudyobject,andanalyzesaseriesofdifferenceswhichexistingintheChina-Americanloanproblem,finallyprovidessomereferentialsuggestionsforourcountry’universitiesinloaningbyabsorbingtheadvancedexperienceofAmericanUniversities.Keywords:PublichigherinstitutionsLoanScale高校贷款在1998年前并不受外界关注(1998年央属的高校银行贷款总额仅为5亿元),但随着近年来一些高校的债务“黑洞”以被审计署点名批评、媒体揭露、银行逼债、“两会”代表提案等各种形式公之于众,高校贷款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贷款的适度规模、风险的规避等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不可回避的问题。一、我国普通公立高等院校贷款现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院校普遍扩大了招生规模。为了保证教育质量,充足的教育经费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前提。在国家财政投入以及政府相关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利用银行贷款的方式来取得基本建设资金。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与预测》显示,2005年我国公办高校的银行贷款总额已达1500亿—2000亿元,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1]另外,2007年8月由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所完成的《高校负债问题的专题研究》报告显示,到2002年底央属的76所高校贷款总额达到88亿,截至2005年底贷款总额已高达336亿元,校均贷款额4.4亿元,平均年度增幅达到76%。同样在2005年,76所高校的总收入是656.66亿,校均收入达到8.64亿元。目前现有的贷款规模已经相当于高校收入的51.1%。[2]由此可见,我国公立高等院校的贷款规模相当巨大,尤其是号称国内最大的大学—吉林大学,其贷款数额达30亿元之多,每年的利息额将近2亿元。目前,高校向银行贷款已成为继政府拨款、学杂费收入之后,高校筹措资金的第三个主要渠道。二、中美公立高等院校贷款的横向比较从高等教育规模发展历程来看,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一些发达国家的高等院校都或2多或少向银行贷款,用于发展本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本文选取美国作为研究对象,主要从中美两国公立高校贷款的原因、方式、提供主体以及期限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为我国高校贷款提供一些借鉴性的参考。(一)中美公立高校贷款的原因不同美国公立高校贷款诞生于二十世纪30年代,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从二十世纪30至70年代美国高校贷款由诞生走向顶峰,而70年代至今则逐渐走向衰退。尽管高校贷款的总量在增加,但政府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及给予高校的变相或潜在的扶持却大大减弱,而利用资本市场尤其是利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开始取代高校贷款,在高校校园基础设施建设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作用。[3]导致美国政府对高校设施建设及贷款的资助力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和宏观经济政策的影响所致,而后者的变化影响更大。当国家经济走向衰退时,高校设施建设及其贷款常常被当作扩大社会需求、刺激经济发展的手段,如1933年《全国产业复兴法》、1950年《住宅法》、1963年《高等教育设施法》和1965年《高等教育法》等几部法案的颁布,不仅为高校住宅建设提供保障,而且对高校的教学、科研设施建设提供了财力上的资助;当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时,它又被当作抑制经济增长、推迟经济危机爆发的手段,如1985年《高等教育法》修正案中废止高校设施建设贷款的实施。克林顿政府上台以后,为了克服由里根、布什当政时期遗留下来的由赤字造成的宏观经济严重失衡,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才使得高校设施建设及其贷款在衰退中逐渐趋向平稳。影响我国高校贷款行为产生的因素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归结为1998年开始的高校“扩招”,还有政府政策的导向、国家财政对教育投入不足、高校开展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以及其它原因诱导。1、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融通教育资金,支持校办产业,高科技企业以及勤工俭学的发展,开办教育储蓄和贷学金等业务。”199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国家鼓励运用金融、信贷手段,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此外,教育部2001年7月印发的《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府公共财政体制的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适当运用财政、金融、信贷手段发展教育事业,合理利用银行贷款,继续争取世界银行贷款项目。”[4]这些教育政策的制订为高校贷款提供了法律上的合法性,大大助长了高校贷款的行为。2、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入不足据统计,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从1998年的2032.45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6348.36亿元,年均递增16.5%;预算内教育经费从1998年到2006年年均递增19.8%,增速高于GDP的平均增长率(见表1)。尽管我国教育经费投入有一定的增长,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也由1998年的2.55%上升至2006年的3.01%,但却一直在3%徘徊,远远没有达到《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中所提出的实现教育经费投入占GDP总量4%的目标。显然,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入还远远滞后于高校的发展速度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表11998—2006年我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年份财政性教育经费(亿元)增长率(%)预算内教育经费(亿元)增长率(%)GDP(亿元)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19982032.459.121565.5915.31795532.55319992287.1812.531815.7615.98819112.7920002562.6112.042085.6814.07894042.8720013057.119.292582.3823.81959333.1920023491.414.213114.2420.61023983.4120033580.6210.293453.8610.911172523.2820044465.8615.984027.8216.621598782.7920055161.0815.574665.6915.84183084.82.8220066348.36235795.6124.222108713.01资料来源:中国教育经济信息网,根据1998-2007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总结所得.(注:其中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包括各级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教育费附加、企业办中小学支出以及校办产业减免税等项)3、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标准的提高2003年教育部实施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虽然在保障高校教学质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导致了高校贷款规模的扩张。即对教育部直属院校和地方院校采用统一的评估指标体系,迫使外部经费筹措能力相对较弱的地方高校努力通过银行贷款,解决基础建设经费不足,以达到教育部的教学评估要求,无形之中给高校增加了压力。(二)中美两国高校贷款的方式不同从美国高校贷款的发展演变来看,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高校贷款主要是以直接贷款为主,即通常所说的政策性贷款;此后,美国高校贷款则由直接贷款逐渐转变为担保贷款(又称为商业性贷款),这与我国当前高校贷款在本质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美国高校的商业性贷款采取担保贷款的方式,而我国高校贷款则以信用贷款为主。担保贷款是指由政府承诺在学校不能偿还贷款时,按约定承担一般保证责任或连带责任而取得的贷款,即当学校不能按期归还本息,政府负有代为归还的经济责任,它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而信用贷款是指学校依靠自身的信誉而无需提供抵押品或法人担保向银行取得的贷款。由此可以看出,信用贷款手续虽然比较简便,但利率相对较高,且贷款数额受学校名誉、财务状况等方面的限制;对银行来说,其风险性较大。在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经政府授权的担保机构为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联邦政府则扮演最后担保人的角色,为担保机构在担保过程中因高校无法还贷而遭受的损失提供全部或部分赔偿;另外联邦政府还为高校向商业银行贷款提供利息补贴。而在中国高校贷款的方式中,政府在以积极的政策引导高校贷款时,却看不到政府所扮演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校还贷的压力,也给银行增加了风险。(三)其他方面的比较中美高校贷款在贷款提供主体、贷款期限、利率以及贷款资金来源等方面也具有可比性。(见表2)表2中美两国高校贷款比较美国中国贷款提供主体联邦、州、地方政府或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贷款期限根据《高等教育设施法》和《高等教育法》的规定:贷款期限不少于50年期限一般为1-3年,个别高校则为8-10年,多为短期贷款贷款利率利率较低,为非市场利率市场利率4贷款资金来源美国高校设施建设贷款的资金来源包括两部分:一是联邦、州政府直接或担保贷款,二是联邦财政部以发行有价证券(有息国债)的形式向社会筹集银行信贷贷款用途借贷主要针对停车库、学生宿舍楼等可以获得收益的经营性项目贷款主要用于新校区建设,基础设施和教学科研用房建设以及实验室建设虽然两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都是靠贷款来完成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但是中美两国高校在贷款上还是存在着很大的区别。高校贷款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内进行的一项有别于以往的创新性尝试,目前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仍需要借鉴国外的经验,以免走弯路。三、规避与化解高校贷款风险的对策高校贷款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是高等学校在负债办学获取收益的同时,也面临着高校贷款的风险。基于当前我国高等学校贷款所出现的现有债务风险与或有负债风险,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态度,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规避其风险。(一)贷前实行合理规划,防范贷款风险1、确定合理的高校负债规模高校的资金来源主要可分为两部分:一是自有资金(国家财政拨款和学校按政策规定收取的学杂费);二是借入资金。若高校通过以上两条渠道筹集资金用于项目投资时,必须对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进行比例分析,以合理确定负债规模。负债自有资金率=借入资金/自有资金×100%一般年负债余额应占当年自有资金总额的50%-70%为宜,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