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陕西政治真题+答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I)文科综合能力测试24.某小企业2008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8元,产量为10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6元。如果该企业2009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2009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2008年相比A.增加8万元B.增加6万元C.减少14万元D.不变【解析】本题与前两年的高考计算题相比较,从计算的角度要简单一些,但对“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两个陌生的概念比较费解。通过读题,从“某小企业…生产一件甲种商品”必需明白“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在本题中是指个别劳动时间而非仅指企业的生产成本,其次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应理解为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该商品的价值。因为“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某小企业生产的甲种商品只能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6元出信,即10万×6元=60万元,又因为该企业劳动生产率(即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10%,即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增加10%(10万件×(1+10%)=11万件),其它条件不变(重要的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变),所以,该企业的销售收入为11万件×6元=66万元,所以,比上年度销售收入增加6万元。所以本题选B25.某餐馆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为5%.小明和爸爸去该餐馆吃饭共消费200元,在结账索要发票时被告知,如果不要发票,可以获得一瓶价值4元的饮料,小明和爸爸表示接受,上述做法①使餐馆少缴纳6元税款②使餐馆多获得6元收益③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④不利于刺激消费需求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十分灵活,贴近生活,最容易迷惑学生的就是选项①,也是学生错误最多的。因为在小明和他爸的这次消费中,该餐馆应纳税额是:200×5%=10元,不开发票,就意味着餐馆偷税10元。如减去4元的饮料成本,应是餐馆在偷税的基础上多获得6元的收益,但餐馆偷税额仍是10元,这是不变的。另外,消费不开具发票,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所以本题选B26.当下,我国很多地方摊贩经营非常活跃,但存在经营不规范现象。有的地方以建立固定经营场所的方式给小贩提供经营空间,加强市场管理,规范摊贩的经营行为。促进这类个体经济的发展有利于①实现按劳分配的收入分配原则②扩大政府调控范围-2-③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就业④方便群众的日常生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从审题中,首先可排除①,因为“按劳分配”原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范围内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而材料和本题设问很显然是个体经济。从材料中也不能体现从事这类个体经济的人是低收入群体,更体现不出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就业问题,所以排除③。④正好是教材中讲到的个体经济的作用之一,从材料中政府的行为也正是为加强管理而实施。所以本题选D27.某鸭梨产区建立恒温库储存鸭梨,为反击销售提供了条件,也为梨弄增收提供了保障,据测算,没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这一做法表明A.商品的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B.延长农产品储存时间可提高农民收入C.商品销售环节可创造更大的价值D.商品的储存成本提高了商品价值【解析】商品的价值只能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从题中“反季节销售”“梨农增收”“每储存1千克鸭梨可增加收入0.5元”等有效信息可以看出,鸭梨增收的主要原因是恒温储存,反季销售,这都是受供求关系影响,所以本题选A28.“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在些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这一论述表时,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是一种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29.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磨难,同时又促使人类更加自觉地去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而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从灾难到进步,其中体现的深刻哲理是①“灾难”和“进步”作为矛盾双方,包含着向对立面转化的趋势。②“灾难”向“进步”转化是无条件的,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互相贯通。③“灾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向“进步”转化,体现了矛盾的同一性。④“灾难”促进“进步”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外因的决定作用。-3-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②的说法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而不是无条件的,④的说法错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外因不能起决定作用,所以本题只能选B1978年安徽小岗村18家农户决定分田到户,揭开了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序幕。在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小岗村不断探索致富之路。2006年1月,该村决定重新走上合作经济的道路,规划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红色旅游、着力办好工业园”的发展战略,迈进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回答30—31题。30.多年来,小岗村在致富路上苦苦探索,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特点的脱贫致富之路。这说明:①奔向富裕的道路尽管曲折但总是有规律可循②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不断创造财富经验和规律③社会实践的发展不断提升人们对致富规律的认识④致富道路因时因地而变,没有必然的规律可循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解析】②中观点和28题①观点一样,错在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④中观点认识到了致富道路的特殊性,看到了要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但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也是错误的,所以本题选B31.小岗村农户做出分田到户和重新走上合作经济道路的两次重大决策都促进了当代经济发展。这说明正确的决策①有利于创造条件促进社会发展②符合客观条件发展变化的要求③取决于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④创造了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规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解析】“正确的决策”是意识,本题考查的正确意识能动性理解,③中观点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④中观点犯了28题①和30题②一样的错误,没有认清规律的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只能认识和利用规律,而不能创造规律。所以本题选A32.2009年初,在G市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上,一位人大代表提出:现在市金融危机期间,打工者有份工作就不错了,政府应废除最低工资标准,工资由时常决定。该代表的观点引发了社会广泛议论。在下列有关该问题的议论种,正确的观点是①作为人大代表不能只站在企业经营者的立场发表意见②该代表在人大会上具有自由发言而不受追究的权利③该代表可以将自己的观点写成议案向市人代会提交④该代表的言论过于偏激,应撤销其人大代表的资格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民代表的权利知识点,人民代表具有发言、表决免责权;提案权;根据教材知识可以直接选出答案B33.2008年12月27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08年12月27日修订通过,现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公布,自2009年5月1日起施行。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①全国人大工作程序需要得到国家主席的认可②国家法律只有经过国家主席签署才具有法律效力③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审查法律的权力④国家主席作为国家机构具有颁布法律的权力-4-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国家主席的相关知识点,据教材知识也可直接选出答案D34.2008年,民主党派成员有40多人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门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①表明民主党派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参与执政②坚持了我国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的基本政治制度③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政治协商的重要形式④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我国多党全作政治协商制度的相关知识,教材中提到我国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职能,但我国的执政党只能是中国共产党,所不能把“参政”理解为“参与执政”,民主党派成员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当然也不是“保障我国民主党派实现参政议政的基本条件”,所以本题选B35.1990年以来,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年均增长率保持在20﹪左右。2007年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为2025.5亿美元,提前三年实现了2000亿美元的目标。这表明①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合作关系得到迅速发展②中国与东盟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加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④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解析】本题以我国与东盟双边贸易为背景考查了以外贸易及国家利益与对外政策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灵活运用了教材,通过审题,通过题中给了的材料并不能确定“③东盟上升为中国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并且该答案与事实不符,④中观点更不能从材料中得出,材料只是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增长情况,并不能由此得出“东盟发展为世界政治力量的重要一极”的结论,所以本题选A第II卷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材料一我国北方有大面积的缺水地区,干旱灾害时常威胁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2008年冬到2009年春,我国北方冬小麦主产区的8个省市遭遇50年来的特大旱灾,受面积达1.57亩。在中央统一部署下,遭遇旱灾地区的各级政府迅速启动抗旱救灾应急预案,紧急调拔资金、物资,组织干部群众和解放军官兵,全力抗旱救灾,取得显著成果。材料二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按照《条例》,在紧急抗旱时期,有关地方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应当组织动员本行政区内各有关单位和个人投入抗旱工作,所有单位和个人必须服从指挥,承担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分配的抗旱工作任务。材料三-5-以往,有些干旱地区每逢大旱即靠抽取地下水和引河水浸灌抗旱,加剧了地下水的枯竭和河水的断流;有些干旱地区却发展诸如高尔夫球场、造纸厂等高耗水型产业,造成雪上加霜;有些地区采取人工增雨作业,但受雨云条件限制难以及时解决干旱问题;有些地方因资金困难,农田水利设施来得缺位,只能靠天吃饭。(1)结合材料分析应如何运用经济手段推动抗旱工作。(6分)(2)运用相关经济知识,说明如何协调水资源利用与三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6分)(3)政府为什么必须承担抗旱救灾的职责?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政府在抗旱救灾中履行了怎样的国家职能。(12分)(4)结合材料,说明在抗旱问题上应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观点。(8分)【解析】从题目设问来看,第(1)问限定运用“经济手段”知识来分析抗旱工作,第(3)直接从政府的性质、宗旨、工作的原则的角度考查政府为什么要承担抗旱职责,从政府职能角度考查在抗旱工作中怎样体现政府职能,都很好地体现了教材知识点与热点材料的紧密结合,引导学生解读和获取材料有效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第(2)问范围宽,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同时对的学生概括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第(4)问给出的哲学范围较大,要求学生对材料层层解析,很好地准确地提取材料信息,找准哲学观点,这有一定难度。参考答案:(1)加大财政支农投入,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加大技术推广力度,改革灌溉方式;运用价格杠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促使人们节约用水。(2)在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要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确保粮食安全;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水资源开发与循环利用,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合理分配用水,保证三次产业协调发展。(3)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地基本原则是对人们负责;农民遇上严重旱害,需要国家帮助救灾,国家组织抗旱救灾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要求;是政府依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为了抗旱救灾,政府调动公共资源保证粮食生产,主要履行的是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各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