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宏观经济学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学习要求: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完成作业。学习时要搞清理论,特别要注意结论成立的条件。通过媒体关心我国和其他国家的宏观经济问题。学习和参考书目初级教程:–高鸿业:宏观经济学,高教出版社(第三版)(主要教材)–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复旦大学出版社–梁东黎:宏观经济学,南京大学出版社–萨缪尔森:经济学(下)版本很多中级教程:–梁小民:高级宏观经济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多恩布施和费希尔: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高级教程:–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罗默:宏观经济学,商务印书馆(也有上财版)第一讲宏观经济学导论1.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1.2宏观经济变量1.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4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1.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7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1.1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与微观经济学研究厂商,消费者行为等个量对象相对应,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国民经济的总量行为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的问题主要有:–国民收入(总产出)–就业问题(资源的充分利用问题)–通货膨胀(物价问题)–经济周期(国民收入波动)–经济增长问题–国际收支与汇率核心问题:国民收入1.2宏观经济变量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宏观经济总量,可能是个量相加得到的总和,如总消费是每个消费者消费量的总和,总投资是每个厂商投资的总和。也可能是个量的平均量,如价格水平是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主要宏观经济变量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消费量,投资量,储蓄率,货币存量,政府预算,失业率,通货膨胀率,利率,汇率等等。1.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1)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理论依据新古典经济学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基本假设资源稀缺、充分就业需求不足、存在失业分析方法个量分析总量分析分析对象家庭、企业、市场国民经济总体研究中心市场价格国民收入主要目标个体利益最大社会福利最大1.3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2)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合成谬误(FallacyofComposition):有些在个体或微观成立的道理,不能因此断定在在整体或宏观同样成立,否则会出现合成推理的谬误。(节俭反论、单个厂商工资与总体)1.4宏观经济学基本框架国民收入核算理论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45度线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IS-LM模型)IS-LM模型的运用总需求—总供给模型(AD-AS模型)失业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宏观经济学流派国际经济学——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主体1.5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5.1西方经济学演化简史1.5.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1.5.1西方经济学演化简史重商主义时期(托马斯•孟;蒙克莱田)–主要观点: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式,增加财富必须进行对外贸易。–政策主张:保护贸易古典经济学–由威廉-配第(Petty:1623-1687)始创–亚当·斯密(Smith:1723-1790)集其大成《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1776)——看不见的手–大卫-李嘉图(Ricardo:1772-1823)最后完成--《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李嘉图等价–萨伊(Say):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萨伊定律(Say’sLaw)新古典经济学(马歇尔;瓦尔拉斯)——微观经济学形成1.5.2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货币主义、供给学派与理性预期–货币主义(弗里德曼)–供给学派(拉弗)–理性预期(卢卡斯)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与新凯恩斯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发展而来–新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发展而来新古典综合派(宏或微)货币数量理论(微)货币主义(微)理性预期(宏微结合)新凯恩斯主义(宏微结合)新古典主义(宏微结合)古典经济学(宏微不分)动态均衡理论(宏)凯恩斯左派(宏或微)非均衡理论(宏微结合)凯恩斯经济学(宏)新古典经济学(微)宏观经济分析的历史发展图1.6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6.1实证分析方法1.6.2经济理性主义假设1.6.3均衡分析方法1.6.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1.6.5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1.6.6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1.6.7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6.8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1.6.1实证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的精神实质是揭示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经验实证:就是对个别经济现象因果联系的人生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即从中挖掘出一般性的规律。认识路线是从个别到一般。逻辑实证:也称为演绎法,或抽象分析法。逻辑实证对因果关系的把握是从建立假设开始的,借假设排除一切无关或次要的因素,保留少数重要因素,从而从中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认识路线是从一般到个别。实证研究描述客观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存在“好或坏”,“应该或不应该”的评价。1.6.2经济理性主义假设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假定之一。是指在进行逻辑实证的研究过程中,总是假定当事人非常明确行为的目标,在经济决策时,总是深思熟虑的进行权衡比较,选择最佳方案,以期获得尽可能大的利益。经济理性主义隐含了经济学研究对当事人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肯定。当事人从理性出发选择的行为与社会最优相悖时,经济学不简单的指责追求最大利益行为本身,而是探求使当事人选择这种追求最大利益行为的外部条件,如技术、资源、体制等。1.6.3均衡分析方法均衡是从物理学借用的概念,在经济学中主要描述三种情况:–经济当事人利益最大化状态–市场供给与需求的均衡–市场供给与需求非均衡保持不变总体上,均衡指一种“保持不变”的状态。1.6.4静态、比较静态和动态分析方法静态分子重点刻画均衡状态的特征以及形成均衡状态的条件。比较静态研究两个均衡状态之间的联系,揭示一个均衡会沿着哪个方向过渡到另一个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把经济变量的调整放到时间纬度中去研究。1.6.5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1)宏观经济学以总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它必须描绘社会经济活动的总图景,分析影响就业与经济增长的总量以及相互关系。如–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国民收入、总就业量、物价水平、经济增长率等如何决定;总消费、总储蓄、总投资、货币供求量、利息率、汇率等如何决定,以及它们的相互依存关系。总量分析与个量分析(2)微观经济学则以个体经济活动为对象,分析单个厂商如何获得最大利润,单个居民户如何得到最大满足。如–单个商品的效用、供求量、价格等如何决定;单个企业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产出量、成本、收益和利润等如何决定以及这些量之间的相互关系。1.6.6需求分析与供给分析研究市场经济离不开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宏观经济学也不例外。不过宏观经济学的需求和供给分析有其自身特点:–经济萧条时侧重于需求分析;经济高涨时侧重于供给分析。–短期内侧重于需求分析;长期内侧重于供给分析。1.6.7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1)flow是指一定时期测算出来的量值Stock则是指一个时点测算出来的量值流量来自于存量,流量又归于存量之中–人口总数是个存量,它表示一个时点上人口数;而人口出生数是流量,它表示一个时期内新出生人数。–一定的人口出生数来自于一定的人口数,而新出生的人口数又计入人口总数。–同理,一定的国民收入来自于一定的国民财富,而新创造的国民收入又计入国民财富中。存量分析与流量分析(2)–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国民收入是流量,财富是存量。–一个国家的劳动力人数、受雇佣的人数是个存量,而一定时间内新找到工作的人数或丢掉工作的人数是一个流量。–货币供应量是存量,而货币流通量是流量–储蓄是个流量,而储蓄额则是个存量–消费是个流量,而消费总额是个存量1.6.8事前变量分析与事后变量分析事前变量(计划量、意愿量):是经济变量在决策时的取值。事后变量(实际量、统计量):是指经济变量的实际取值。事前变量和事后变量分析在宏观经济分析中相当重要。1.7宏观经济运行的流程宏观经济运行概况的了解。1.7.1简单经济的情况(两部门经济流程)1.7.2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流程)1.7.3包括国外部门的情况(四部门经济流程)1.7.1简单经济的情况(两部门经济流程)这个经济体系只有家庭和厂商两个部门,而且部门内部不发生交换活动的情况。其中:–家庭是要素的供给者,商品的需要者。–企业是要素的需要者,商品的供给者。–二者通过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联系起来。要素成本=要素收入=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家庭把全部收入用来购买商品,则家庭部门的总支出就可以衡量总产出。–家庭的支出又等于总收入,则总产出也等总收入。1.7.1两部门经济流程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界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1.7.1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漏出(leakage):两部门经济中,实际上家庭不一定把全部要素收入用于消费支出,会多少有一部分用于储蓄,即漏出。从而使商品市场上一部分商品销售不出去。注入(injection):在家庭有漏出的情况下,就需要建立资本市场,使储蓄转化为投资,注入相应的销售收入。只要厂商的投资等于家庭的储蓄,注入等于漏出,整个国民经济仍然可以达到平衡。1.7.1两部门经济流程—漏出与注入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劳动、土地、资本、企业界才能商品和服务商品流货币流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1.7.2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流程图)(1)现代经济中,政府部门起着非常大的作用,三部门经济就是把政府部门的经济行为加入进来。政府部门的主要经济行为有:–从家庭和厂商部门货币流以税收(直接税、间接税)的形式流入政府;以公债的形式从资本市场流入。–货币流流出方面:购买厂商商品支出;向家庭转移支付;向资本市场发行货币。最终仍然会保持宏观经济的均衡。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流程图)(2)直接税–是指其负担不能转嫁的税,包括根据收入和财产征收的税,如个人收入所得税、公司所得税、财产税和财产转移税等间接税–是指其税负可能转嫁的税,包括与商品的交易相联系的税收,如消费税、货物税、关税等。政府的转移支付(TransferPayments)包括–经济萧条年份的失业救济金–退休人员的退休金–对盲人退伍军人和其他人的补助金–以及政府支付的公债利息包括政府部门的情况(三部门经济流程图)(2)三部门经济中的主如何漏出:–第一:注入---企业投资;漏出---居民储蓄–第二:注入---政府支出;漏出---政府税收三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1.7.3包括国外部门的情况(四部门经济流程)(1)四部门经中把国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纳入进来,国外的经济影响主要有:–家庭进口–厂商与国外的商品往来于资本往来–政府直接进口国外商品以及对进口征收关税包括国外部门的情况(四部门经济流程)(2)四部门经济中的注入和漏出:–第一对:•注入---企业投资;漏出---居民储蓄–第二对•注入---政府支出;漏出---政府税收–第三对•注入---出口;增加国内消费•漏出---进口;退出国内消费1.7.3四部门经济流程图要素市场家庭部门厂商部门商品市场商品流货币流资本市场储蓄证券投资政府部门要素收入要素成本消费支出销售收入直接税间接税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公债发行货币发行国际市场居民进口进出口资本往来政府进口关税总产出=总支出=总收入宏观经济分析的五大平衡及其综合均衡:要素市场:–主要是劳动力市场,通过工资率和劳动政策,调整劳动力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劳动均衡。商品市场:–主要是消费品市场,通过物价指数和物价政策,调整商品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商品均衡。资本市场:–指用于投资的资本市场,通过利率和

1 / 3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