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4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网友为大家分享的“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精选4篇”,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一篇】概括大意的能力,比较获取信息能力。自学、讨论、总结。培养学生对父母矛盾与爱的情感。体谅、谅解。比较三次调换,从中分析总结父母的心里究竟怎么想。理解父母出发点,和矛盾的爱子之心。三次调换全方位比较,比较中突出人物心理。你了解自己的父母吗?父母的心你明白吗?今天川端康成将我们展示这样一对父母的故事。1、默读、朗读结合,了解大意,扫清字词障碍。2、快速默读课文,请概括叙述本文大意。3、精读课文,回答:本文一共写了几次换孩子过程,每次理由是什么?2/12分别在什么时间,财主夫人有什么态度变化?这对夫妇当时各是什么表情?4、你认为他要孩子、换孩子理由充分吗?如果是你,会同意吗?5、既然要孩子,为什么当初要把孩子给出去?既然给出去,那么为什么结果又把孩子都要回来?1、自己读书,在书中找出答案。2、小组交流,合作写出答案。3、全班交流,明确答案,理解主题。本文通过一对穷夫妻最终拒绝优越的条件,不愿把自己的任何一个孩子给富人的故事,表现了天下父母对自己子女一颗崇高的爱心。全文主要写三次调换时间人物顺序表情理由财主夫人态度当天傍晚夫妻二人长子眼含热泪难割难舍贫穷付钱第二天早上父亲二子无精打采接班人次序高高兴兴答应第二天傍晚妻子女儿不好意思婆婆太大了有些不高兴无可奈何第三天上午夫妻二人全要回痛苦太小冷酷悲伤、落泪(感动)几次调换孩子两人表情各不相同,理由也不同,但是这些理由只要一个出发点,那就是舍不得自己的孩子,尽管家境贫穷,但孩子毕竟是父母的心头肉。因此无论失去哪一个孩子,3/12父母的心都会很痛苦,因此尽管理由不够充分,甚至前后矛盾,但他们还是想要回孩子,但每一次都找借口掩盖其事实意图,直到最后才不得不说出实话。父母三番两次反悔,似乎是很不诚实,但正是如此才更能表现出他们对子女无私的爱。把孩子给出去,是现实所迫,富人家条件好,对孩子有好处,也会减轻家里负担,理智告诉他们可以这么做。但是这种理智无论如何都经不起时间情感折磨,骨肉分离,理性决策经不起感情考验。爱子之心使他们实在难以割舍任何一个孩子,不得已,她们又向她要回孩子。我们发现,无论是给还是讨还孩子,都是因为父母之爱心在支持他们。父母的心就是这么矛盾,他们在爱中挣扎。总结:人们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心如海洋般广阔。父母心时时刻刻系在子女身上,又希望孩子有优越生活条件,又无法忍受骨肉分离的痛苦,担心给孩子带来痛苦、伤害。所以同学们一定体谅这矛盾的父母心,伟大父母心。1、如果你是这对父母,你会怎么做,并说明理由。2、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并进行比较,谈谈你对父母心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二篇】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晚霞、睡构”等词语。4/1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各国儿童的团结友爱,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关于太阳的诗。2、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诗歌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2、检查读课文情况。3、我来提醒:学生提醒生字的读音。“彤”字本音第二声,在abb式词组中变成第一声。4、检查读诗情况。5、说说:你都知道了什么?三、朗读感悟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朗读,并想一想自己喜欢的原因。2、小组交流: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小组同学听,相互评价。3、全班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说说喜欢的原因。重点感悟:课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孩子、小树5/12和鲜花的朋友,显得亲切、易懂。诗歌中把孩子、小树和鲜花并列,是因为它(他)们都有蓬勃的生命力。这样写显得新奇、有诗意。4、想象说话:我想对别的国家的小朋友说几句话……第二课时一、再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感受诗意。太阳是大家的,世界是大家的。2、学生交流读课文后的感想。3、有感情地朗读。二、练习背诵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三、拓展交流学生搜集其他国家小朋友生活情况、文化习俗等方面的资料,进行介绍。四、指导写字学生自己观察书写。教师进行提示。五、积累语言六、板书设计25、太阳是大家的撒在鲜花上照耀着小朋友小朋友做游戏6/12世界是大家的反思这一课是一首儿童诗,要从题目入手教学──太阳是大家,通过引读,自读,齐读,老师范读,让学生理解世界要和平!最后可以拓展,学生自己仿照第二自然段编诗。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三篇】一、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二、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三、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诗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有感情的朗诵诗歌。品味诗歌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学生重回母校的情况,结合学生再次离开母校时的感受导入新课。(去年的这个季节,大家离开了伴随你六年的母校,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来到了附中,(在这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大家有没有从她的大门前经过或者利用假日重回母校去看看?)当你再次离开她时,你的感受是怎样的?请用一个词语来描述。生交流感受…...师引入:诗人徐志摩在告别自己的大学母校康桥时,他的感情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再别康桥》,来了解他的内心,体会他的感情。)(板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含义?读注释1,了解作者及作品背景,从注释中的哪句话里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康桥的深情?)1、学生思考,交流自己的理解;7/122、老师点拨,总结:再一次告别康桥或又一首告别康桥的诗。两次重返母校。1、生自读诗歌,画出重点词语。2、联系注释、运用工具书,小组交流,掌握其读音和含义。3、个别质疑,老师点拨,强调:浮藻沉淀?长篙?漫溯斑斓笙箫4、再读诗歌:1)自由读;2)个别读,其他同学点评,强调;3)齐读。1、你从中读出了作者对康桥怎样的感情?2、你认为应该怎样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请任选一节,从语速、语气、语调、重音、停顿五个方面设计朗读脚本,并进行朗诵。1)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老师点拨:依恋(眷恋)之情。2)老师示范设计一节朗读脚本,并进行范读。3)学生交流自己的设计,并进行朗诵,其他同学点评补充,再读本节诗。4)老师示范朗诵,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诗中景物,感受诗人的感情。1、老师任选词句进行赏析示范;2、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赏析;3、个别质疑,师生共同探究解惑。8/12请大家发挥自己的写作才能,创造性的写一首小诗,来抒发你对母校的深情。1、学生动笔写作;2、小组代表交流,师生共同点评。1、学生交流;2、老师补充,并以一首小诗结束本课。教学设计方案是教案吗教学设计方案范例数学【第四篇】1、能按课文中的对话提示语,读出句子应有的语气。2、能按故事发展的过程,理清叙述的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到河边的情况。3、能背诵、默写老马教育小马的话,从中体会故事的寓意。1、今天学的课文叫《小马过河》。小马为什么要过河呢?他又是怎样过河的呢?2、听范读,划出生字新词;思考问题:小马为什么要过河?3、训练说话。小马为什么要过河?(要帮妈妈做事;要到磨房去;小马要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房去。)组织学生讨论:要是把磨房所在地点河对岸说进去,那就表达完整了。你看应该加在哪里?(磨房前面)9/12〈通过三次提问,逐步提高学生语言的准确性,从而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他们思维的严密性。〉4、学习字词。读生字新词正音。提醒学生注意易写错的字字形。生字组词,并抄写。〈课堂上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读和写。〉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句子。思索并回答问题:小马几次从家里来到河边?每次的结果怎样?2、梳理课文脉络。(板书:过不了河蹚了过去)3、口头填空。课文先写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接着写小马()的情况,然后写老马(),最后写小马()。〈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并训练学生由句组段的说话能力。〉1、课文哪几段写第一次来到河边过不了河的情况?(第3--6段)2、指导朗读。(1)理解下面的带点词语,据此读出句子的语气:小马为难了,心想,我能不能过去呢?如果妈妈在身边,问问她该怎么办,那多好啊!小马吃惊地问:水很深吗?10/12(2)体会角色的心理,读出下面句子的语气:老牛说:水很浅吗,刚没小腿,能蹚过去。松鼠拦住小马,大叫:小马!别过河,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前后两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方法略有不同,但训练重点都放在引导学生进入角色。〉3、练习复述。(1)按故事发展的顺序,给下列词语排队编号:回家问松鼠问老牛为难连忙立刻(2)指导复述。要求把编了号的词作为提示语,有顺序地复述,用自己的话通顺地复述。依据复述要求,进行评议。〈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小马第一次来到河边的经过,是本课文的教学重点之一,因而指导要到位,训练要充分。〉4、找近义词。让学生从编号的词语中找出一对近义词。(连忙、立刻)你是怎么从这对近义词中体会到小马自己不动脑筋,光听别人的话的?1、分角色朗读,表演老马教育小马的情节。抓住难为情一词,让学生说说难为情是什么意思。你为什么事情感到过难为情?并演示:难为情时,你是什么样子的?做给大家看看。2、学生自读第7自然段,并划出一句对自己帮助最大的11/12话。对老马教育的这段话,让学生:(1)读读出亲切的语气。(2)说说说光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能不能省去这个字。(板书:动脑筋、试一试)(3)背要求有感情地背诵。(4)默不遗漏或写错标点符号。1、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并说说从哪里看出小马记住了妈妈的话,遇事开动脑筋了。2、讨论:小马亲自下河去试一试,觉得河水怎么样?同一条河,为什么老牛、小马、松鼠对不的深浅说法会不一样,究竟谁说得对?〈四种答案(略)〉学生兴趣高,对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发表各自的意见,其间教师以肯定学生的某些意见的方式作为引导,最后的结论如何做也须视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3、训练用既不像也不像说话。(1)说高度(2)说深度(3)连说。让学生用因为所以把刚才说的两句话连起来。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全文。2、小结收获。让学生说说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12/12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教师作适当处理。中年级阅读教学以段的训练为重点。这堂课较好地按照重点训练+常规训练的思路来组织教学,既突出了段的训练,又注意了词句训练,朗读、默读、背诵训练和说话训练。教师善于抓住教材特点,重视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教师教学十分注意面向全体学生,照顾不同起点的学生,提高全班学生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