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2 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原则与方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国民经济统计学第二章第二章国民经济统计的国民经济统计的分类、原则与方法分类、原则与方法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杨杨灿灿教授教授主讲主讲§2.1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2.2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2.3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方法§2.4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表式小结:本章要点本本章章要要目目§2.1国民经济统计的主要分类一、分类功能与分类标志国民经济分类是国民经济统计和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研究国民经济结构、比例和平衡关系的基本前提国民经济分类的基本问题:分类对象:国民经济及其组成部分分类单位:基层型单位、机构型单位、产品等分类标志:经济类型、隶属关系、产品用途、产业级次、投入产出性质、财务决策特征等二、领域和产业分类(一)两大领域的划分1.两大生产部类划分分类标志:产品的经济用途第Ⅰ部类:生产生产资料的经济部门第Ⅱ部类:生产消费资料的经济部门在我国通常利用农、轻、重结构近似反映第Ⅰ部类:重工业(建筑业类似)第Ⅱ部类:轻工业和农业【再生产规律】马克思论证的社会再生产必要条件:=Ⅱc,简单再生产Ⅰ(v+m)>Ⅱc,扩大再生产<Ⅱc,萎缩再生产此后,列宁又进一步将第Ⅰ部类划分为“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Ⅰa)”和“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Ⅰb)”两个子部类,并论证了“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2.两大生产领域划分(有两种不同划分方式)①“物质生产”与“非物质生产”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在社会再生产中的地位物质生产部门:农、工、建筑、商、运输邮电业非物质生产部门:其他各种服务行业②“货物生产”与“服务生产”分类标志:产品形态及其使用特点货物:具有外在物质形态的产品(农、工、建筑业产品)。可贮存,.其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可分离。服务:其他一切只能以活动形式提供的产品(生产活动与生产成果合而为一)。不可贮存,其生产、流通和使用过程同步进行,同时完成,生产多少也就使用了多少。③两种生产领域划分的关系:全部生产活动货物生产货物生产物质性服务物质生产非物质生产非物质服务服务生产(二)三次产业划分分类标志:产业形成时序、劳动对象特点,等等分类结果(我国):第Ⅰ产业:农业(含农、林、牧、渔业)第Ⅱ产业:工业(含采掘业、制造业和电气水业)、建筑业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商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第Ⅲ产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房地产等)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第四层次:社会公共服务部门(政府、军警和社团等)*各国分类的差别:采掘业(Ⅰ或Ⅱ)、流通部门(Ⅱ或Ⅲ)等【产业结构演进规律】三次产业划分是考察“经济增长”问题的产物。大量经验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会出现劳动力转移:第Ⅰ产业→第Ⅱ产业→第Ⅲ产业(克拉克法则)产值转移:第Ⅰ产业→第Ⅱ产业→第Ⅲ产业(库兹涅茨法则)据此还可以划分产业结构类型和经济时代(以60%为界限):农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知识产业主导型(农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后工业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三、机构部门与产业(活动)部门分类常住(经济)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空间规定时间规定①经济领土=地理领土±“领土飞地”领土飞地:一国驻外的使领馆、新闻移民机构、科考站、军事基地等②经济利益中心:在何处拥有固定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经济活动。讨论:下列生产单位是否属于“常住经济单位”①境内国有企业②境内外资企业③境外中资企业④外国驻我国的使领馆⑤我国驻外新闻机构⑥我国在外的远洋货轮是否常住单位√√××√√“常住(经济)单位”是一个重要的核算和分析概念,由此可以决定“非常住(经济)单位”、“国民经济总体”和“国外”等概念:常住单位: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非常住单位:与常住单位相反,即在一国的经济领土上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机构单位。国民经济总体:一国常住经济单位的总和。国外:与本国发生经济往来或关系的非常住单位的集合。1.机构部门分类分类对象:所有常住经济单位分类标志:财务决策的性质,即怎样取得和支配收入、筹集和运用资金分类单位:机构(型)单位,即能够独立地拥有资产、承担债务、参与经济活动(交易)的经济单位机构单位的主要判据:是否单独编制完整的资产负债表(居民除外)机构部门:按财务决策和财务收支性质对机构型单位分类所形成的国民经济部门。主要用于考察国民经济的价值运动(资金流量和资产负债关系等)SNA的机构部门分类我国的机构部门分类①非金融公司①非金融企业②金融公司②金融机构③一般政府(含公办非营利机构)③政府④为居民服务的(私人)非营利机构⑤住户(含私人非公司非法人企业)④住户(居民)2.产业(活动)部门分类分类对象:所有常住的“生产”单位分类标志: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性质,包括①生产何种产品?──产品的性质和种类汽车:货车、客车、工程车、消防车酒精:食用酒精、医用酒精、工业酒精②怎样生产产品?──生产工艺和消耗结构电力:火电、水电、核电、油电、风电食盐:海盐、矿盐、井盐、湖盐食糖:甘蔗制糖、甜菜制糖分类单位:基层(型)单位,即具有生产经营决策权、生产活动性质相对单纯的经济单位。基层型单位的常住属性取决于其所属的机构型单位基层型单位的主要判据:①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生产活动(无法分离的次要活动按主要活动归类);②能够提供基本的投入、产出资料(不要求完整的财务核算)。例:①某企业集团~汽车制造厂~汽车部件分厂、飞机零件分厂机构型单位基层型单位(生产不同产品)②炼焦厂:炼焦的同时产出煤气(两者难以剥离,作为同一基层型单位处理)产业部门(活动部门):按生产活动性质对基层型单位分类所形成的国民经济部门。主要用于考察国民经济的实物运动(如投入产出关系、投资方向和结构等)。我国的行业分类变化对照表国家标准行业分类(GB/T4754-94)国家标准行业分类(GB/T4754-2002)序号门类名称序号门类名称1农、林、牧、渔业1农、林、牧、渔业2采掘业2采矿业3制造业3制造业4电力、煤气及自来水业4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建筑业5建筑业6地质勘查业、水利管理业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7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7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8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8批发和零售业9金融、保险业9住宿和餐饮业10房地产业10金融业(含保险业)11社会服务业11房地产业12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1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3教育、文艺及广播电影电视业1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1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5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15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6其他行业16教育17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19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20国际组织联合国及我国的行业分类对照表国际标准行业分类(ISIC,1988)国家标准行业分类(GB/T4754-2002)门类行业名称门类行业名称A农业、畜牧狩猎业和林业A农、林、牧、渔业B渔业B采矿业C采掘业(采矿和采石业)C制造业D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电力、煤气、蒸汽和水的供应业E建筑业F建筑业F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G批发和零售贸易业、修理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旅馆和餐饮业H批发和零售业I运输、仓储和通讯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保险业J金融业(含保险业)K房地产、租赁、咨询、研发等活动K房地产业L公共管理和国防、社会保障L租赁和商务服务业M教育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N卫生和社会保健N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O环保、社团、文体和其他服务O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P有雇工的居民家庭P教育Q国际组织和机构Q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R文化、体育和娱乐业S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T国际组织小结:产业部门与机构部门分类的差异产业部门分类机构部门分类①分类对象不同常住生产单位所有常住经济单位②分类标志不同生产活动性质财务决策性质③分类单位不同基层型单位机构型单位④分析作用不同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部门间的资金流量关系和资产负债关系我国产业分类与其他分类的匹配关系产业门类和级次1.农、林、牧、渔业Ⅰ2-4.采掘、制造、电气水业5-6.建筑、地质、水利管理业Ⅱ货物生产部门物质生产部门7-8.运输、邮电、贸易、餐饮业Ⅲ.19.金融、保险业10-11.房地产、社会服务业Ⅲ.212-13.文、教、卫、体、广电业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Ⅲ.315.国家、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非物质生产部门16.其他行业Ⅲ.4服务生产部门§2.2国民核算的基本原则一、系统原则研究国民经济这样的复杂大系统,必须遵循科学的系统原则,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整体性。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相应地,国民核算必须从整体上考虑问题,形成一套内容完整的核算体系。具体要求:①从整体出发设计国民经济核算体系;②核算内容要全面;③科学地组织协调“三大核算”。(二)相关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内部联系错综复杂的整体,相应地,国民核算必须充分考虑这些联系,通过科学的指标体系和核算方法(帐户、平衡表、矩阵表和平衡模型等)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各方面的数量关系。(三)层次性。国民经济是一个多部门、多环节、多层次的有序整体,相应地,国民核算必须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研究,充分运用各种部门分类、交易分类和统计指标体系组织大量、丰富的核算资料,形成不同层次的核算子系统,组成严谨、有序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二、平衡原则生产范围直接影响核算范围。具体表现为:(一)对经济总量的影响zMPS:生产范围窄,产出较少,分配、使用也较少;zSNA:生产范围宽,产出较多,分配、使用也较多。但不论MPS或SNA,都应满足“三方等价原则”:生产的产品总量=分配的收入总量=使用的产品总量生产范围产出总量流通分配总量使用总量补偿基金积累基金消费基金注意:⑴“积压”的产品也会形成核算上的“存货增加”(被迫的、非意愿的投资),也是一种“使用”;但与“主动投资”的存货增加性质迥然不同。⑵如果在核算中引进对外经济往来,商品进出口和对外收入分配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供给与需求,从而使得生产、分配与使用三方总量并不完全相等;但生产范围的大小仍然是决定三个总量的主要因素,“三方等价”的机制仍然隐蔽地发挥着作用。(二)对核算结构的影响1.影响收入初次分配与再分配的结构z收入初次分配:产出价值在其生产领域内部按所投入的生产要素进行的直接分配,其结果形成各种“原始收入”。z收入再分配:以初次分配为基础继续发生的收入分配,它主要发生在生产领域与非生产领域之间以及非生产领域内部。其结果形成各种“派生收入”。例如:初次分配(原始收入)再分配(派生收入)收入分配内容工薪、生产税、固定资产折旧、股东分红、企业留利等所得税、救济金、社会保险、民间捐赠、侨汇等2.影响产品中间使用与最终使用的结构z中间使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又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被进一步加工或被一次性地消耗掉。这些产品是“中间产品”。z最终使用:产品生产出来之后,在核算期内不再被生产过程继续加工或消耗,而是用于消费、投资(形成固定资产或增加存货)和出口等。这些产品是“最终产品”。例如:中间使用(中间产品)最终使用(最终产品)产品使用内容生产部门消耗的原材料、燃料、动力、办公用品、其他低值易耗品等固定资产形成、存货增加、消费、净出口(出口-进口)MPSSNA居民支付教育费用收入再分配购买服务的支出(消费)教育部门支付教师工资更次一级的再分配收入初次分配教育部门消耗办公用品非生产部门的使用──最终产品(消费)生产部门的使用──中间产品(消耗)以上两种区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产范围的划分。例:(三)国民经济核算平衡原则1.平衡原则的表述和涵义为了保证核算体系的逻辑一致性,必须遵循“国民核算平衡原则”:生产范围划在哪里,产出指标就算到哪里,使用指标也算到哪里,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原始收入与派生收入、中间消耗与最终使用就在哪里分界。这是贯穿于国民核算全过程的重要方法论原则。平衡原则的两层涵义:①要求国民经济诸环节的核算总量保持平衡,并与生产范围的划分相一致;②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