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3-区域经济增长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基本理论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第三节案例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1区域经济增长的巨大差异2年份1978198619901994199820012009东部50.351.151.455.856.062.757.9中部29.129.128.225.726.220.223.6西部20.619.820.418.517.817.119.5东中西部GDP占全国的比重(%)如何分析这种差异?3先考虑:经济增长的一般因素(宏观经济增长模型)再考虑:区域经济增长的因素(宏观模型在地域上的深化)第一节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增长定义和特点1.狭义: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表示,指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2.广义:社会总财富的增加+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产品需求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一个长期的时间表序列过程。43.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区域经济增长?6生产要素资本劳动力资源技术生产环境硬环境基础设施条件相关产业布局条件生活环境软环境经济制度(政策)管理方式(政府服务质量与效率)生产组织形式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二.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7区域经济增长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同质的,大致包括两个方面:1.需求拉动:包括区内和区外对本区产品和劳务的需求,由需求拉动生产;2.供给驱动:原材料、资本、技术、劳动的供给,必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并形成新的需求。8如果分析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又会发其本身的特点:在一定时期,可能有一个或几个地区增长速度很快,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增长。8第二节区域经济学增长理论主要包括三种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二.非均衡增长三.新增长理论9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的理论渊源•古典经济学增长理论•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新剑桥学派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现代区域经济增长理论(一)均衡增长理论10均衡增长的基本命题由于不发达地区存在生产,消费双低的均衡状态,要获得增长,必须打破这种状态,使整个区域经济同时增长。均衡增长理论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第二部分:打破低水平均衡战略的理论设计。1.理论描述1111低水平均衡的描述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3)纳克斯贫困恶性循环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命题理论12不发达经济中存在人均收入提高的趋势(如增加要素投入),也存在相反的趋势(如人口无限增加)。区域经济要获得增长,投入必须足够大,克服相反的趋势的影响。这存在一个临界点,突破临界,区域经济就能够增长。(2)内尔森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13内尔森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论证该问题。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来看,人口增加可能抵消经济增长带来的好处,从而使人均收入回复到原态,或更低水平(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如果不能从制度上进行变革,不能靠国家进行投入,这种状态很难被打破。(3)纳克斯的贫困恶性循环理论供给角度:需求角度:14低购买力低生产力低资本形成低产出低收入低投资引诱2.打破低水平循环的均衡增长理论(1)赖宾斯坦的临界最小努力(2)纳克斯的部门平衡投资理论(3)罗森斯坦-罗丹的大推进理论1516均衡增长并不是指所有的部门都按照统一的比例、在所有地区按一个速度增长。均衡增长的中心在于区域内的产业应尽可能地完备,使产业间能够相互形成需求,从而获得内生的增长愿望。(二)非均衡增长理论1.非均衡增长的概念主张首先发展某一类或几类有带动作用的部门,由此带动其他部门的发展。与均衡增长区别在于,认为落后地区资本有限,不可能大规模地投向所有部门,而只能集中投资几类有带动性的部门。2.连锁效应非均衡增长理论提出了著名的连锁效应的概念,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分析提供了理论基础。连锁效应包括:前向关联效应。后向关联效应。旁侧关联效应。1718获得非均衡增长的区域经济,前提是存在区域贸易。因为率先投入的部门要想带动全地区的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经济,而当部门规模扩大之后,必要有庞大的市场。显然,落后地区不可能满足其要求,必须向其他地区输出,这是非均衡增长的关键所在。(三)新增长理论19理论产生的背景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出现新特点:知识在经济增长中日益重要,有形投资流向高技术商品生产和服务,R&D投入越来越多,人力资源开发成为经济增长基石。均衡和非均衡理论阐述的地区增长问题,由于经济发展阶段性推进,发生很大变化,由此产生了新的增长理论。新增长理论的内涵也叫内生增长理论,是针对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技术外生这一不足提出的。在新古典增长理论中,由于资本积累会出现收益递减问题,最终人均产出将停止增长。因此,学者们引入了一个外生的技术进步因素。但这一理论对知识的生产过程一无所知。如果这个外生的技术进步的来源被切断,经济终究难逃零增长的稳定均衡状态,经济的长期增长仍然无法解释。新增长理论在技术进步“内生化”方面做了尝试。认为人力资本在积累过程中(正规教育、培训、在职学习等)会发挥正的外部效应,企业的研究与开发活动具有外溢性,因而使物质资本、劳动等其他要素形成递增收益,从而导致无约束的长期经济增长。201.外部性与经济增长理论阿罗模式:用外部性解释了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认为新投资具有溢出效应,不仅进行投资的厂商可以通过积累生产经验提高生产率,其他厂商也可以通过学习提高生产率。;罗默模式:提出了知识溢出模型。知识具有溢出效应,这使任何厂商所生产的知识都能提高全社会的生产率;卢卡斯模式:提出了人力资本溢出模型。一个拥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人对他周围的人会产生更多的有利影响,提高周围人的生产率。212.收益递增和经济增长理论克鲁格曼模型:技术进步具有正的外部性,并通过复制和学习扩散到其他企业和个人,最终使所有生产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经济实现长期增长。卢卡斯模型:将技术换成人力资本,解释同上。223.创新与经济增长理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人力资本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创新就成为左右经济增长的关键性行动。人力资本的开发是通过创新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五个方面使用一种新的技术开发一种新产品运用一种新的工艺23开拓新的市场尝试一种新的组织形式三.区域经济增长模型24把新古典主义的增长模型,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模型的分析起点。在此基础上,劳动和资本从生产率较低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以及生产要素在地域上的聚集,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经济增长的模型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第一部分:总量增长等于各区域增长之和如果以Q表示国民生产总值,qi表示i区域的生产总值,则有公示:如果用Gv代表总产值的增长率,Gvi表示i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ai为i区域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份额,即ai=qi/Q,则总量增长与各区域增长的关系是:25iqQ)G*a(Gviiv公式的政策含义区域经济的非均衡增长,要求政策对两类地区进行重点扶持:一是qi(生产总值)值较大的区域二是Gvi(GNP增长率)值较大区域26第二部分:区域经济增长是由要素投入增长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决定的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认为,以前只注意产量与资本和劳动投入之比,只能叫部分生产率。这不能表示生产效率的全部变化。27全要素生产率(Totalfactorproductivity)含义: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或技术进步率。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使用“全要素生产率”,主要是强调人力资本与科技进步的作用。28模式设计(不考虑规模收益)Gvi为i区域的产出增长率Gai为i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i区域的资本弹性系数为i区域的资本增长率为i区域的劳动弹性系数且为i区域的劳动增长率29lilikikiaiGGGGvikikiGli1kililiG引起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资本投入()引起i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本区域投入的资本+从其他区域流入i区域的净资本劳动投入()30kiGliG引起i区域经济增长的资本投入=本区域新增劳动投入+从其他区域流入i区域的净劳动模式设计(考虑规模收益)式中设a表示规模收益,当a1时,规模收益递增,当a1,规模收益递减,当a=1时,规模收益不变。a所决定的规模收益的变化,使产业的聚集出现不同的情况。区域经济增长就表现在产业部门的发展和聚集上。31aGGllkk)(GGavi第二节区域经济开发模式一.区域经济开发概论32人类运用发展经济的各种手段作用于特定区域的区域经济过程。3233二.区域经济开发模式34(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二)增长极模式(三)发展轴模式(四)网络型模式(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主导部门对其他相关部门的带动作用会产生效应。35增加主导部门产值总产值相关部门产值起初XXCX第一轮--CXC2X第二轮--C2XC3X…--……第n轮--CnXCn+1*X总计XX(1+C+C2+…)=X/(1-C)CX(1+C+C2+…)=CX/(1-C)(一)区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续)假设Y为区域总产值,X为主导部门产值,C为消耗系数,则有:其中1/(1-C)为经济乘数这表示,如果一个地区拥有主导部门(X),经过n轮的乘数效应后,将带动CX/(1-C)相关部门,并使区域总值达到X/(1-C)。36Y=X/(1-C)=[1/(1-C)]*X(二)增长极模式(法国经济学家佩鲁命名)增长极定义:主导部门集中而优先增长的先发地区。增长极特点:通过培育增长极来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增长极是区域内各种条件优越,具有区位优势的少数地点。一经形成,就会吸纳周围的生产要素,使本身日益壮大,并使周围区域成为极化区域(极化效应)。当增长极和极化作用足够强大时,就会将生产要素扩散到周围地区,从而带动周围区域增长(扩散效应)。37(三)发展轴模式3838增长极模式的扩展。由于增长极数量的增多,增长极之间也出现了相互联结的交通线,这样,两个增长极及其中间的交通线就具有了高于增长极的功能,理论上称为发展轴。发展轴同样存在聚集和扩散效应。发展轴在不断丰富之后,最后成为一条发展地带。发展带是发展轴的成长结果及其演化的最后形式。(四)网络型模式39发展轴另一种演化的结果。由若干个发展轴联合在一起,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从而形成增长的网络。增长网络的形成,使极化效应产生的聚集规模经济在更大范围内,而不是一个点上表现出来,对区域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更大。(一)区域产业部门更替的基本原理区域经济增长依靠要素的投入,但要素投入必须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才能够获得产值的增长。要使经济继续增长,就必须要靠将投入从生产率低的部门转移到生产率高的部门。40三.区域开发中产业部门更替模式产业部门的生命过程41创新阶段衰退阶段成熟阶段发展阶段发展部门成长部门成熟部门衰退部门兴旺部门衰退部门区域内产业部门更替,就是把区域经济要素从衰退部门转移到兴旺部门,使相同的投入能够有更多产出。(二)判定产业部门兴旺或衰落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按照产业部门的增长率进行判定。42C成熟部门A发展部门D衰退部门B发展部门后一时期各部门平均增长率前一时期各部门平均增长率前一时期各部门增长率后一时期各部门增长率010%10%第二种评定方法:评分法英国经济地理学家埃斯塔尔根据美国1947-1967年的资料,综合各产业部门职工人数的增长率,工业增加值的增长,工业部门在国家工业结构中的比重等三个因素,来对各工业部门进行评分。兴旺部门:10-7分(军火、电气设备、运输设备等)停滞部门:6.9-3.5分(印刷出版、金属制品等)衰退部门:3.4分以下(冶金、食品、纺织业等)4344(一)空间转移理论即产业区

1 / 8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