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和利润分配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企业财务会计利润和利润分配一、利润的概念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营业外收支净额两个部分组成。二、利润的组成(一)营业利润是指企业从各种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利润。第一节利润概述•营业利润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费、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和投资收益七小部分组成。具体构成见课本P419~420(二)利润总额企业的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1.投资收益投资收益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和计提的投资减值准备后的净额。2.补贴收入补贴收入是指企业按规定实际收到的退还的税金,或按销量或工作量等依据国家规定的补助定额计算并按期给予的定额补贴,以及属于国家财政扶持的领域而给予的其他形式的补贴。3.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和各项支出。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净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债务重组损失、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净利润是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公式表示如下:(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应纳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一、本年利润的核算(帐结法、表结法)期末应将“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的期末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第二节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将“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等科目的期末余额,分别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将“投资收益”科目的净收益,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如为净损失,作相反的账务处理。年度终了,应将本年收入和支出相抵后结出的本年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利润分配”科目。借:本年利润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如为亏损,作相反账务处理。结转后,“本年利润”科目应无余额。二、利润分配的核算利润分配科目下应分别设置以下明细科目:(一)其他转入(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三)提取法定公益金(四)提取储备基金(五)提取企业发展基金(六)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七)利润归还投资(八)应付优先股股利(九)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十)应付普通股股利(十一)转作资本(或股本)的普通股股利(十二)未分配利润【例】A公司2000年实现净利润500000元,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5%提取法定公益金;并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现金股利100000元。结转本年利润:借:本年利润50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50000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25000贷:盈余公积75000分配现金股利:借: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100000贷:应付股利100000实际支付时借:应付股利100000贷:银行存款100000结转利润分配科目中的明细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75000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50000利润分配-提取法定公益金25000利润分配-应付普通股股利100000如果2001年亏损800000元,2002—2006年每年实现利润为80000元,2007年实现利润100000元,本年企业决定用盈余公积弥补剩余亏损。2001年将亏损数由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时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0000贷:本年利润8000002002—2006年用税前利润弥补亏损时借:本年利润80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0002007年用税后利润弥补亏损借:所得税费用33000贷:应交税金-应缴所得税33000借:本年利润33000贷:所得税费用33000借:本年利润67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67000借:盈余公积8000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8000借:利润分配-其他转入8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8000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17500050000080000080000800008000080000800006700097500096700080000一、所得税会计概述(一)会计与税收的目的不同1.会计: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既要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又要决策相关。2.税收:依据有关的税收法规,确定一定时期内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实现经济合理、税负公平、促进竞争。第三节所得税会计(二)所得税会计1.现行制度:所得税会计是以利润表为依据,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会计制度计算的税前会计利润与按照税法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2.新准则:所得税会计是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研究如何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确定的各项资产、负债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的会计理论和方法。(三)所得税会计的形成和发展IAS:1.1979年7月,发布IAS12所得税会计)要求企业可以在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中进行选择;2.1994年10月,修订IAS12取消递延法,要求企业采用利润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3.1996年10月,发布IAS12所得税)要求企业在利润表债务法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中选择;4.2000年10月,对IAS12进行有限的修订,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CAS:1.1994年6月,《财政部关于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包括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递延法和利润表债务法)。2.2000年12月,颁布《企业会计制度》沿用了[94]财会第25号的做法。3.2006年2月,颁布了CAS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对所得税进行会计处理,实现了与国际趋同。(四)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的思路1.企业根据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得出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金额,并以此确认为“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当期纳税对未来的影响是否应在当期考虑?2.资产负债表日,以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并根据税法规定分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等项目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然后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额并将其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什么是账面价值?)•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贷: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或:•借: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贷: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本期实际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为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与其期初账面余额两者之差.3.利润表中列报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或=当期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净额-递延所得税资产净额•例外: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对应影响计入权益和商誉。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会计实务来看,资产负债表债务法目的主要在于确认利润表中所得税费用中的递延所得税费用,首先要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一经确定,就可以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当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以及与其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收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是今天的交易或事项对未来纳税的影响在今天的确认,是否确认、确认多少取决于未来的情况)。(一)为什么要确认今天的交易对未来的影响例:某公司每年税前利润总额为1000万,20x1年预计了200万元的产品保修费用,实际发生于20x2年,适用的所得税税率33%。会计处理:20x1年计入损益200万元税收处理:实际发生时允许税前扣除二、资产负债表债务法•(1)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20x120x2•税收:利润总额10001000•预计保修费用200(200)•应纳税所得额1200800•会计:所得税费用396264•净利润6047361.所得税费用与当期会计利润不配比(同一会计期间的所得税费用与会计利润应相互配比)2.所得税费用的确认不符合权责发生制基础(交易或事项在某一会计期间确认,与其相关的所得税影响亦应在该期间内确认)3.由于税法与会计准则规定的不一致导致税后利润波动。•(2)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20x120x2•税收:利润总额10001000•预计保修费用200(200)•应纳税所得额1200800•会计:当期所得税费用396264•递延所得税费用(66)66•净利润670670•——体现了资产负债观(二)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按照税法规定,该项资产在未来使用或最终处置时,允许作为成本或费用于税前列支的金额.资产的计税基础=未来可以抵扣的资产价值如果该资产所产生的未来经济利益全无需纳税,则资产的计税基础即为其账面价值.1.交易性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税法-不认可持有利得或损失例:企业持有的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成本为100万元,该时点的计税基础为100万元,即可作为成本费用自未来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中扣除的金额为100万元,会计期末,公允价值变为90万元。账面价值:90万元计税基础:100万元如果公允价值变为110万元?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计量会计:一般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税法:(1)构成企业改组的,区分免税改组与应税改组:免税改组--以账面价值计量,账面价值为计税基础;应税改组--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为计税基础。(2)其他不构成改组的,以公允价值计量,即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为其公允价值。•后续计量(权益法)•会计:根据被投资单位净损益和持股比例计算投资损益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税法: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调整的账面价值不认可,但应考虑是否补税。例:一项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最初以1000万元购入,初始投资成本及计税基础均为1000万元,即企业为取得该项资产而实际支付的价款允许在未来期间作为成本费用税前扣除。期末按照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利润份额为50万元(如需补税)账面价值:1050万元计税基础:1000万元如果不需补税?3.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初始计量:会计账面价值与税法计税基础相同后续计量:会计--按公允价值计量税法--维持原计税基础•4.投资性房地产(1)成本模式,除折旧摊销外不存在差异•例:一项用于出租的房屋,取得成本为500万元,会计处理按照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法规定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年限10年,净残值0,一年后。•账面价值:400万元•计税基础:450万元(2)公允价值模式计量会计:账面价值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不提折旧或摊销。税法:以取得时的成本为基础,分期计提折旧或摊销。5.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会计与税法规定相同后续计量: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折旧-减值准备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折旧6.无形资产初始计量:一般税会相同(研发支出例外)后续计量:会计账面价值=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减值准备或=实际成本-减值准备税法计税基础=实际成本-累计摊销•值得说明的是:•企业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可能会将一部分研发支出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税法并不认可。这样,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就形成了应纳税暂时性差异。7.商誉会计: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产生的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税法:外购商誉的计税基础为0,即不认可外购商誉按照会计规定确定的价值。8.应收股利会计: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时确认。税法:被投资单位董事会等类似机构作出利润分配方案时确认,但是否征税,视投资企业适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