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小学数学教案【5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小学数学教案【5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小学数学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亲自动手,通过量、剪、拼等活动发现、证实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并会应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在动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通过动手操作把三角形内角和转化为平角的探究活动,向学生渗透“转化”数学思想。3.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这一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一)认识三角形内角2/241.我们已经认识了三角形,什么是三角形?谁能说三角形按角分类,可以分成哪几类?(学生回答问题.)2.请看屏幕(课件演示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的过程)。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后,在三角形内形成了三个角,(课件分别出现三个角的弧线),我们把三角形里面的这三个角分别叫做三角形的内角。(二)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心理1.请同学们帮老师画一个三角形,能做到吗?(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请听要求,画一个有两个内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开始。(设置矛盾,使学生在矛盾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学生安要求画三角形.2.问:有谁画出来啦?(课件演示):是不是画成这个样子了?只能画两个直角。问题出现在哪儿呢?这一定有什么奥秘?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一)研究特殊三角形的内角和1.请看屏幕。(播放课件)熟悉这副三角板吗?(课件闪动其中的一块三角板)学生回答:90°、45°、45°。(课件演示:由三角板抽象出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各角的度数。它们的和是多少?学生回答:是180°。3/24追问:你是怎样知道的?生:90°+45°+45°=180°。把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合起来就叫三角形的内角和。板题:三角形内角和2.(课件演示另一块三角板的各角的度数。)这个呢?它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90°+60°+30°=180°。3.从刚才两个三角形内角和的计算中,你发现什么?这两个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这两个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并且是特殊的三角形。(二)研究一般三角形内角和1.猜一猜。猜一猜其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呢?同桌互相说说自己的看法。2.操作、验证一般三角形内角和是180°。(1)小组合作、进行探究。1.所有三角形的内角和究竟是不是180°,你能用什么办法来证明,使别人相信呢?那就请四人小组共同研究吧!2.每个小组都有不同类型的三角形。每种类型的三角形都需要验证,小组活动的要求如下:课件显示组长负责填写表格,组员每人负责量一个三角形的每个内角,并记录下来,最后算出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把结果告诉组长.4/24量一量,完成表格.三角形的名称内角和的度数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2)小组汇报结果。请各小组汇报探究结果。(三)继续探究没有得到统一的结果。这个办法不能使人很信服,怎么办?还有其它办法吗?引导学生用拼合的办法,就是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放在一起,可以拼成一个平角。1.用拼合的方法验证。小组内完成,活动的要求同上.拼一拼,完成表格.三角形的名称是否可以拼成平角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对角三角形2.汇报验证结果。先验证锐角三角形,我们得出什么结论?(锐角三角形的内角拼在一起是一个平角,所以锐角三角5/24形的内角和是180°。直角三角形的内角和也是180°。钝角三角形的内角和还是180°)。3.课件演示验证结果。请看屏幕,老师也来验证一下,是不是跟你们得到的结果一样?(播放课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教师板书: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学生齐读一遍。)为什么用测量计算的方法不能得到统一的结果呢?(量的不准。有的量角器有误差。)三、解决疑问。现在谁能说说不能画出有两个直角的一个三角形的原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因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直角,它的内角和就大于180°。)在一个三角形中,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钝角呢?(不可能。)追问:为什么?(因为两个锐角和已经超过了180°。)问:那有没有可能有两个锐角呢?(有,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少有两个内角是锐角。)四、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问题。6/241.看图求出未知角的度数。(知识的直接运用,数学信息很浅显)页做一做:在一个三角形中,∠1=140度,∠3=35度,求∠2的度数.页第题(数学信息较为隐藏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页16题.思考题三、教学准备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16+9+8=32-10-6=25+20-10=48-8+17=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第47页例1: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7/24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方法一: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综合算式,53-24+38=67(人)。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教师板书)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全班交流讨论)给出规定: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等号上下要对齐。(2)梳理提问: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2.改错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8/243.书中练习题: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四)小结作业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小学数学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以历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2、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学重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方法)教学难点: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竖式计算过程的理解。教学准备:挂图、小黑板、小棒。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算下面各题40×2,42÷2,84÷4,90÷3。60÷3,36÷3,99÷9,66÷2。(42÷2要说说是怎样想的)。二、导入9/24我们知道,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应先从被除数的位除起,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板书课题)三、教学例题1、出示挂图。(1)学生看图(2)问:①从图中你可以知道些什么?要求什么?②要求“每班能分到多少个”该怎样列式?(板书52÷2)③52÷2=?你会用竖式计算吗?(学生尝试,让一生板演)计算的过程有没有什么发现?十位上的5除以2不能除尽,那么这题到底怎样来计算,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羽毛球来分一分。(一捆小棒代替一筒羽毛球)(3)学生动手操作。汇报操作结果:你是怎样分的?最后每个班分得几个羽毛球?(4)教师根据生的汇报再次演示分法:①先把5捆平均成2份,每份2捆,剩下1捆,再把1捆拆开,变成十根再与剩下的2根合起来就是12根,平均分成2份,每份6根,最后得到26根。②先把剩下1捆拆开先分,再分2根。③全部拆开分。10/24(4)问:请同学们比较一下,第①②种分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5)这两种分法都是先把整捆的分,多下来的捆拆开来分。(6)谁能再来完整地说说刚才我们是怎样分小棒的?(7)同桌互相说一说,分一分。2、教学笔算(1)根据刚才摆小棒的过程,52÷2的笔算该怎样写呢?(板书)谁来说说52÷2的笔算该怎样算呢?先算哪一位上的?(2)十位上余下来的1表示什么意思?接下去该怎样除?(3)请你接下去除。完成书上第7页上的例题。(4)谁来告诉大家,刚才是怎样除的?(把关键的地方用红笔标出来)追问:十位上剩下1以后怎样除的?(5)检验:这道题计算是不是正确呢?可以怎样检验?(6)比一比:52÷2和口算题中的42÷2,在计算时有什么不同?(补充板书:首位不能整除)3、练一练(1)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的前2题。①评讲:当十位上有余数时,接下去要怎样算?②同桌互相校对。(2)其他题独立完成。三、巩固练习11/24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1)出示前2组题,让学生任选一组进行计算。(2)出示后两组题,分组练习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2、做“想想做做”第6题。(1)先让学生然算。(2)问:你是怎样想的?通过计算来验证估算得对不对。3、做“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独立观察,理解图意。(2)提问:不计算,你能说说哪种分法的组数多些?(3)还可以每组几人来分?4、完成“想想做做”。(1)你能根据图提出一些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2)同相互说一说,指名说,全班一起列式计算。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上,在摆摆、说说、算算中你有哪些收获?五、课堂练习做“想想做做”第2题。小学数学教案【第三篇】学情分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并能灵活运用长方形面积计算和平行四边形特征的基础上进12/24行教学的,它将为后面学习梯形、三角形、圆的面积及立体图形的面积奠定基础,因此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通过剪、移、补等活动,让学生主动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及积极参与、团结合作、主动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教学准备:师:多媒体,平行四边形。生:剪刀、三角板、平行四边形纸片、练习本。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1.谈话: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你怎么知道?(黑板上写着)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师板书)大家齐读课题。二、自学互学,探究新知。(一)引出数学思想方法,激起学生探索的兴趣。1、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会计算哪些图形的面积?(长方形,正方形)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以及将要学习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是数学家们动手实验得来的,今天,你们想不想像数学家一样,自已动手实验,找到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想)研究是要讲究方法的,今天的研究,我们将要用到什么数学思想方法呢?大家能猜到吗?13/242、师:下面请大家做一道练习。求出下面图形的面积。谁能勇敢地把自己的答案说出来?(生答: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9×5=45m2)师:利用公式计算面积非常地快。(师根据学生说的板书长方形面积公式,并贴一个长方形的图)师:那第二个图形呢,谁能用*快*简捷的方法算出它的面积?(生:把中间的图形移到下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计算面积,10×6=60m2)师:还有别的移法吗?(师课件演示另一种移法)看一看,这样移,可以吗?3、师:刚才这位同学非常机灵的把原来的组合图形,转化成了我们学过的长方形,再计算面积。其实这就是数学家们常用的一种思想方法,猜一猜是什么?(转化)你们同意她的想法吗?(同意)我们数学家呀,就是把这种方法叫做转化。(师板书:转化)师:转化就是把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转化的数学思想,研究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