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系开题报告范例题目:公共舆论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影响研究1选题背景与意义党的十八大指出:要“牢牢把握舆论导向,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增强引导舆论的本领,掌握舆论工作的主动权。”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职能的触角越来越深入到公民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同时,公民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对公共事务的关注程度在不断提升。因此近年来,公共舆论在社会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几乎每一次令人哗然的事件的曝光,都有公共舆论的功劳。舆论的焦点五花八门,例如广州孙志刚事件、上海钓鱼执法事件、云南“躲猫猫”事件、许霆取钱案件、众多的拆迁自焚事件等等。这些悲剧的发生让每个人都感到痛心,隐藏在各种事件背后的恶法和诸多社会问题更是让公众感到愤慨。作为社会管家的政府,不能对此袖手旁观。因此,透过这些关系民生的事件,如何面对公共舆论、如何使公共舆论发挥其积极影响力、如何做好公共舆论的管理工作等等,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公共舆论对于政府有正向和负向作用之分。正向作用发生在政府与公共舆论的良性互动状态下。这时,公共舆论对于提高政府的合法性、实行科学化决策、维护社会秩序、构建良好的官民关系、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积极意义。反之,公共舆论则会销蚀执政基础、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甚至引发社会动荡和政权更迭。古今中外,正反两方面的事例不胜枚举。有效驾驭公共舆论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艺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卡尔·多伊奇称之为“政府的神经”。环视当今之世界,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民主化浪潮扑面而来,公共舆论在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政府驾驭公共舆论的能力正在经受着全新的考验,迫切要求政府与时俱进,树立全新的公共舆论观,实现公共舆论管理模式的转变。加强公共舆论管理的研究也是现实生活提出的一个紧迫课题。在我国,公共舆论管理属于宣传管理的范畴。在舆论管理机构方面,既有党委序列的宣传部,也有政府序列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新闻办公室等相应机构。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全党、全国各项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党和政府历来就有重视宣传舆论工作的传统,宣传舆论工作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我们党宝贵的政治优势。2文献综述公共舆论管理研究既是政治学、行政学的重要研究领域,也是舆论学、传播学、新闻学、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目前所见的资料看,众多的研究者或是运用这些单一学科的基础理论进行学理建构,可以说,在质和量上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学术成果。根据笔者搜集到的资料,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2.1政治学——行政学视角对公共舆论的关注、研究是西方政治学和行政学的传统之一。1762年,卢梭在政治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中,认为“公意”是人民主权的基础,是人民“心中的法律”,开创了公共舆论管理研究的民主传统。行政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伍德罗威尔逊在1887年发表的《行政学研究》中,研究了行政管理和公共舆论的关系。他认为“在任何地方,只要存在着公共舆论,它就必然起统治作用”,而公共行政学的重要职能之一,则是“对于叫做公共舆论的由民众组成的君主进行训练和劝说。”拉斯韦尔在他的博士论文《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文中运用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系统研究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各国的宣传策略和技巧。此后他又发表了《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提出了著名的“五个W”理论,从而成为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之一。美国学者希尔德·勃兰特(RobertC.Hilderbrand)出版了《权力与公民:1897-1921年对外事务中的舆论行政管理》,对麦金利到威尔逊等四任总统任期内的舆论行政管理进行了论证。总的来看,无论是近代、现代还是当代的著名政治学家,他们或直接或间接,或褒或贬,几乎都触及到政府公共管理与公共舆论问题。西方现有的一些政治学教科书中,也都把公共舆论作为重要内容。纪忠慧在2006年连续发表了《试论舆论的规则管理》和《美国舆论管理的概念及研究范畴》两篇文章,对“舆论管理”的范畴进行了考证,认为舆论管理是政府实施整个社会管理的组成部分,具有政府管理的规范性、强制性和权威性,因而在广义上是一种规则管理。胡仙芝在《政务公开与政治发展研究》一书中,探讨了政务公开、政治发展与公民知情权的关系,认为“政务公开是公民知情权实现的必经之路,只有通过政务公开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才能使公民的知情权真正地得到实现和保护。”王卓君在《公众舆论的政治社会学解析》一文中,从政治文化和政治社会学的角度探讨了公众舆论与政治系统运行的关系,认为“敏锐的政治家和体制灵便的政治系统,对公众舆论的变化总是会适时地作出反应,而且能够比较好地和比较及时地处理由于公众舆论分歧而产生的重大问题。”王景玉在《试论政治沟通》一文中,认为政治沟通必须关注公共舆论,“政府借助大众传媒安排公众的注意力,从而间接达到影响舆论、左右人们的观点和思想的目的。”2.2宣传学——舆论学视角在我国,政府公共舆论管理更多的是用“宣传”或“舆论引导”的概念。关于宣传方面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党的历代领导人都有过非常详尽的论述。曹福田在《试论宣传学》一文中对宣传学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认为宣传有四个方面的特点:(1)宣传是一种传播的手段和过程,它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信息、观念和思想的传递和分享;(2)宣传是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技术媒介来实现的,如果离开了物质载体,宣传就很难实现;(3)宣传总是有一定倾向的,它反映着社会和阶级的利益与意愿,带有社会的和阶级的烙印;(4)宣传是有目的的,不是强化就是改变受传者的情绪、观点、立场和行为。刘建明在《天理民心——当代中国的社会舆论问题》一书中,向人们描述了改革开放时代生气勃勃但又有些混乱的舆论环境,各种各样的话语膨胀现象,舆论监督的坎坷,大众传媒卷起的舆论旋风,提出了将舆论活动纳入法制轨道、疏通民意渠道、建立社会预警系统等设想。陈力丹在《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一书中则从舆论主体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当代社会舆论的特点:公众的分裂心态导致的矛盾化的舆论,公众的浮躁心态酿就的情绪型舆论,社会群体分化造成的分散化的舆论,据此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2.3新闻学——传播学视角陈力丹的《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吕文凯的《大众传播时代舆论形成的主要方式及发展态势》,田家华、龙朝双的《政策议程创立中的舆论“虚拟”》,李伟权、杨江宁的《舆论之舌——大众传媒应对现代舆论》,李峻登、田新华的《大众媒介影响公共舆论的主要理论研究述评》等。二是探讨政府与新闻媒体的关系。如明安香的《美国新闻传媒与政府关系剖析》,张诗蒂的《政府、媒体和公众关系的`动态平衡》,唐娟的《传媒、政府、政党》,展江的《美国政府对新闻界的调控》,吴庚振、周远帆的《“软控制”:西方国家新闻自由的背后》,刘国明的《关于美国政府限制新闻自由的研究》,童兵的《香港新闻传媒的行政调控与法律监管》。三是探讨新闻舆论监督。如奠红兵的《试析我国舆论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南振中的《舆论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途径》,陈力丹的《试论我国舆论监督的性质和存在的问题》,王梅芳的《舆论与舆论监督:正义、公正与制衡》,杨明品的《新闻舆论监督》(专著),王梅芳的《舆论监督与社会正义》(专著)等。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网络舆论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如邓新民的《网络舆论与网络舆论的引导》,李永刚的《互联网与民主前景》,秦刚、彭跃辉的《网络公共舆论的价值变异》,胡翼青的《网络的传播学思考》等。3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3.1研究内容首先是,公共舆论的概念阐述,对整个课题研究的理论和范畴进行界定。相关的范畴主要公共舆论、政府管理、政府职能、政府公共舆论管理等进行分析;其次,分析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积极影响,公共舆论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公共舆论关系政府科学决策,公共舆论具有政治整合功能,和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消极影响.接着分析,政府对公共舆论的引导方式和分析途径,探究政府对公共舆论干预的理论依据和实践表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析中国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政府公共舆论管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的重要相关性。3.2研究方法当代中国政治学的研究基本上遵循两条基本的研究路径:一条是规范研究方法;另一条则是经验研究方法。本课题研究则力求将两种研究方法结合起来,尽量吸收其优点,克服其不足,做到优势互补。1、规范研究方法。该方法侧重于价值判断、定性分析和逻辑演绎,即“纯从思想本身去寻求真理”。本文系统地梳理了中外有关政府与公共舆论的学说、流派和理论观点,并以此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正如牛顿曾经说的那样:“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历史上,像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卢梭黑格尔、密尔、杰弗逊、汉密尔顿、威尔逊、霍尔姆斯等人对政府与公共舆论的关系都有过精彩的论证,许多观点今天看来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要想看得比别人更远,首先就得吸取他们具有普世性的观点,然后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进。当然,他们的观点可能会带有时代、乃至阶级的局限,这并不妨碍吸取他们“合理的内核”。当代的诸学科领域也有很多涉及本领域的观点,笔者也尽可能进行搜集、整理和加以运用。这些整理工作是繁杂而艰苦的,但是他们的观点犹如一颗颗闪亮的珍珠,串起来就成为一条项链。人类思想前进的脚步变得如此清晰:因为人类所有的追求,最终是为了追求一种“善业”,是为了“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2、经验研究方法。这与西方的行为主义研究相似,侧重从“过程分析”来动态地把握实践,即“从外在和内心的当前经验中去把握真理”。3.系统分析研究方法本文结合国内外众多学者有关公共舆论的研究成果,从行为分析、价值分析和规范分析多层面、多角度对公共舆论应对中涉及到的相关组织和个体进行分析,力求全面解析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影响的理论和路径。绪论发展概述积极影响分析消极影响分析基于公共管理的政府公共舆论引导方式与途径结论与建议基础研究特征研究对策研究4实施计划1、20XX.10—20XX.11现状调研、资料整理、确定题目2、20XX.11—20XX.3编写开题报告,开题3、20XX.02—20XX.04完成初稿,论文第一次修改4、20XX.04—20XX.05论文第二次修改5、20XX.06论文答辩5论文提纲摘要ABSTRACT一、绪论1.1选题的背景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3国内外研究综述1.4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二、公共舆论与公共管理概述1.1公共舆论概念简析1.2公共舆论的特点1.3政府公共管理1.4公共舆论与政府公共管理三、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积极影响3.1公共舆论是民主政治的重要特征3.2公共舆论关系政府科学决策3.3公共舆论具有政治整合功能3.4公共舆论关系社会文化环境塑造四、公共舆论对政府公共管理的消极影响4.1反面公共舆论可能造成“假民意”的流行与制定政策的非代表性4.2网络上的虚假信息可能会造成决策者的决策失误4.3过量的信息提供会引起决策者的“盲目决策”4.4当前公共舆论传播方式的不可控性影响真实信源主导性五、基于政府公共管理的公共舆论的引导方式与途径分析5.1政府公共舆论引导的内涵与结构5.2政府公共舆论引导的规律性分析5.3主流意识形态对公共舆论的引导5.4政策法律对公共舆论的引导5.5议程设置对公共舆论的引导六、结语参考文献[1]孙晓莉.网络公共舆论危机的应对[J].行政管理改革.2011(01)[2]邵晖.中国当下网络公共舆论对民主进程的影响[J].理论界.2010(04)[3]吉亚娟,李梦瑶.公共舆论监督的兴起与政府的应对[J].江南社会学院学报.2010(01)[4]王达梅.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5]孟卧杰,朱晋.沟通在政府应对公共舆论危机中的地位及其改进[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0(05)[6]温淑春.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J].理论与现代化.2009(05)[7]刘文远,韩冬.信息资源规划理念对我国政府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影响研究[J].电子政务.20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