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八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审计主要内容项目8.1利润形成的审计项目8.2利润分配审计项目8.1利润形成的审计8.1.1利润形成审计的特点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1.1利润形成审计的特点利润形成的审计主要是指确定构成利润的各损益类项目的正确性以及利润计算的正确性的过程。是一种综合性审计,涉及的项目比较多,要获取的资料比较多,对综合能力的要求比较高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营业税金及附加是指企业由于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等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人所在地在市区7%,县城和镇5%,不在市区、县城和镇1%)和教育费附加(3%)。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1)取得或编制营业税金及附加明细表,核对相符。(2)复核本期应纳的营业税税额、消费税税额、资源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三税”)、适用税率,复核本期城建税、教育费附加会计处理是否正确。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1.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实质性程序(4)核对“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本期发生额及凭证,确定多记或少计的金额,结合应交税费项目的审计,复核其勾稽关系是否正确。(5)验明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在利润表上恰当列示。案例8-1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2.资产减值准备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资产减值损失明细表,核对三相符。(2)检查资产减值损失核算内容是否符合规定。(3)对本期增减变动情况检查如下:–1)对本期增加及转回的资产减值损失,与坏账准备等科目进行交叉勾稽。–2)对本期转销的资产减值损失,结合相关资产科目的审计,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检查资产减值损失的披露是否恰当。会计处理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3.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核对三相符。–(2)根据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明细账,对交易性金融资产(负债)、衍生工具、套期保值业务和投资性房地产等各明细发生额逐项检查。–(3)检查公允价值变动收益的列报是否恰当。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4.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1)核对投资收益明细账与总账余额是否相符。–(2)与以前年度投资收益比较,结合投资本期的变动情况,分析本期投资收益是否存在异常。–(3)验证确定投资收益的记录是否正确,确定投资收益被计入正确的会计期间。–(4)确定投资收益的已恰当列报。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5.营业外收入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收入明细表,核对三相符。–(2)检查营业外收入的核算内容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3)抽查营业外收入中金额大或性质特殊的项目。–(4)对营业外收入中各项目进行核对。–(5)确定营业外收入是否已在利润表上恰当披露。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6.营业外支出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营业外支出明细表。–(2)检查营业外支出范围是否正确、核算是否合规、数额计算是否正确。–(3)检查是否存在非公益性捐赠支出、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支出、各种赞助会费支出,必要时进行应纳税所得额调整。–(4)对非常损失应详细检查有关资料–(5)确定营业外支出是否在利润表恰当披露。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1)获取或编制所得税费用明细表。–(2)根据审计结果和税法规定,核实当期的纳税调整事项,确定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当期所得税费用。–(3)根据期末资产及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以及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的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的差异,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期末余额,根据期初余额倒扎出递延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7.所得税费用的实质性程序–(4)将当期所得税费用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和与利润表上的“所得税”项目金额相核对。–【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期初余额)】–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5)确定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是否已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报。案例8-28.1.2利润形成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核对本年利润的账证是否一致。9.核对结转凭证与损益类账户的本期发生额一致,确认结转本年利润数的计算、核算的正确性。10.编制利润调整计算表,核实审定的利润总额。项目8.2利润分配的审计8.2.1利润分配审计的特点8.2.2利润分配的内部控制8.2.3利润分配审计的实质性程序8.2.1利润分配审计的特点利润分配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整个社会的经济秩序、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投资者本人的眼前利益。所以,查明被审计单位利润分配的真实性、合法性,是审计义不容辞的责任。8.2.2利润分配的内部控制1.企业董事会要制定分配方案,分配方案遵守投资协议或企业章程的规定。2.利润分配要按规定的审批手续办理,要有相关部门的批准文件。3.财会部门对利润分配建立了完善的记录与决算制度。8.2.3利润分配审计的实质性程序(1)审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1)税前利润弥补亏损。–2)税后利润弥补亏损。(2)审查被没收财物损失,违反税法规定支付的滞纳金和罚款。(3)审查提取盈余公积金。(4)审查分配给投资利润。(5)审查未分配利润。【案例8-1】营业税金及附加【基本案情】审计人员审核华兴公司2008年度“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审计过程如下:(1)核实该公司实缴销售商品增值税42800元,应缴增值税78800元,少计增值税36000元;(2)该公司本期“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计提应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4280元。问题:请指出该企业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存在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案例8-1】营业税金及附加【答案】该企业的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为7880(78800×(7%+3%)),少计3600元(7880-4280);建议调整:借:营业税金及附加3600贷:应交税费—应交城建税2520—应交教育费及附加1080返回【案例8-2】所得税费用审计人员对金鑫公司2009年度所得税清算汇缴的情况进行审查。审计过程如下:(1)审查金鑫公司2009年度利润表,了解到该公司2009年度的主营业务收入147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65万元,利润总额590万元,所得税147.5万元。(2)抽查该公司的有关账户,发现以下问题:①“管理费用”账户:2009年,经营租入设备5台,全年共计提折旧4万元;②“管理费用”账户:全年共列支业务招待费20.5万元;③“投资收益”账户,有3000元为国库券利息收入,在计算应纳所得额时没有扣减;④全年实际发放工资156万元,职工人数120人,计税工资每人每月800元;⑤实际计提三项经费293000元。【案例8-2】所得税费用•【答案】•(1)经营租赁固定资产要提折旧吗?•(2)业务招待费按照实际发生额的百分之六十和收入的千分之五孰低原则予以扣除•(3)国库券利息收入是免税收入•(4)企业发生的合理的工资薪金据实扣除•(5)没有超过标准的按实际数扣除,超过的按照标准扣除(福利费14%,工会经费2%,职工教育经费2.5%)。【案例8-2】所得税费用审计建议纳税调整,增加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5900000+40000+(205000-76750)-3000+293000-1560000×18.5%=6069650应交所得税=6069650×25%=1517412.5调整增加所得税=1517412.5-1475000=42412.5返回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一、存货跌价准备•企业应当设置“存货跌价准备”科目核算存货跌价准备。资产负债表日,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存货发生了减值,企业应当按照存货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贷:存货跌价准备•已提跌价准备的存货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的,应在原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做相反分录。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二、坏帐准备•会计期末,企业提取的坏帐准备大于其帐面余额的,按其差额提取•借:资产减值损失---提取的坏账准备•贷:坏账准备•就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其账面余额的,按其差额冲回坏账准备。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三、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根据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减记的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金额的持有至到期投资价值以后又得以恢复,应在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增加的金额,作相反分录。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四、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企业计提长期股权投资准备,应当设置“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长期股权投资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五、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企业计提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应设“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及“在建工程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表日,固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减值准备•贷:固定资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发生减值的,分录类似。•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资产减值准备会计处理•六、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企业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应设置“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科目核算。资产负债表日,无形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贷: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返回所得税费用•【例19-21】A公司20×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20×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差别的有:(1)20×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0,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相同。(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0×7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所得税费用分析:(1)20×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500-400+250+75=3575(万元)应交所得税=3575×25%=893.75(万元)(2)20×7年度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资产=225×25%=56.2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400×25%=100(万元)递延所得税=100-56.25=43.75(万元)该公司20×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下表所示:所得税费用差异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存货200020757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原价15001500减:累计折旧300150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0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1350150交易性金融资产1200800400其他应付款250250总计400225所得税费用•(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893.75+43.75=937.50(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借:所得税费用375000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00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8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