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DB21/T3702-2023ICS13.020CCSZ06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naturalvegetationrestorationofminewasteland2023-03-30发布2023-04-30实施辽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学兔兔-2023I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原则...................................................................35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35.1评估范围...............................................................35.2评估流程...............................................................35.3资料搜集...............................................................45.4野外调查...............................................................55.5问题识别与综合分析.....................................................55.6自然恢复区评估.........................................................65.7评估报告编制...........................................................66自然恢复技术措施...........................................................67自然恢复监测、管护.........................................................67.1监测...................................................................67.2管护...................................................................78自然恢复成效评价...........................................................7附录A(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环境状况调查............................8附录B(规范性)自然恢复评估区生态样地调查................................9附录C(规范性)自然恢复区综合判定.......................................10附录D(规范性)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评估报告编制提纲...................10附录E(规范性)自然恢复区成效评价.......................................12学兔兔-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辽宁省自然资源厅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辽宁省地矿集团生态修复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地质学会、自然资源部老矿山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省林业发展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杨辉、朱筱宇、王文清、刘淼、杨占兴、綦巍、方运霆、侯永莉、刘鸣达、杨丹、宁方舟、赵楠、刘丽颖、黄略、赵丰、吴斌、李超阳、于用博、王超、刘涵宇、王鹏翔。本文件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以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际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归口管理部门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9号,联系电话:024—62789175。文件起草单位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29号,联系电话:024—86239985。学兔兔-20231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矿山废弃地自然恢复工作的相关术语和定义、基本原则、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自然恢复技术措施、监测与管护和成效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辽宁省行政区域内的废弃矿山生态恢复,闭坑矿山、建设项目临时用地等的自然恢复判定和修复可参照执行。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5163封山(沙)育林技术规程GB/T15776造林技术规程GB/T26424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技术规程GB36600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T38360裸露坡面植被恢复技术规范GB/T4011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范DZ/T0287矿山地质环境监测技术规程HJ91.2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6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172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生态系统质量评估LY/T2356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规范TD/T1031.1土地复垦方案编制规程第一部分:通则TD/T1068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方案编制规程TD/T1070.1矿山生态修复技术规范第1部分:通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矿山废弃地miningwasteland因采矿工程活动挖损、塌陷、压占、污染等原因造成的非经治理而无法使用的土地。[来源:LY/T2356-2014,3.1,有修改]学兔兔-202323.2自然恢复naturalrestoration对生态系统停止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自然演替和更新恢复。[来源:TD/T1070.1-2022,3.3]3.3辅助再生assistedrestoration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促进措施,使退化、受损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并进入良性循环。[来源:TD/T1070.1-2022,3.4]3.4生态重建ecologicalreconstruction因自然灾害或人为破坏导致生态功能受损、生态系统自我恢复能力丧失或发生不可逆变化,以人工措施为主,通过生物、物理、化学、生态或工程技术方法,围绕修复生境、恢复植被、生物多样性重组等过程,重构生态系统并使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来源:TD/T1070.1-2022,3.5]3.5自然恢复区naturalrecoveryarea无需人工干预或采取少量人工干预,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组织能力能够恢复的地区。3.6适应性管理adaptivemanagement基于生态系统的不确定性和对生态系统认识的时限性,通过监测评估过去采取的管理措施和实践措施来获得经验,并根据生态系统变化情况,修正、改进管理措施和实践措施的方法和过程。[来源:TD/T1068-2022,3.9]3.7植被覆盖度fractionalvegetationcover植被(包括叶、茎、枝)在地面的垂直投影面积占统计区总面积的百分比,主要表征植被水平结构状况。[来源:HJ1172-2021,3.5]3.8生态恢复参照系referencesystemforecologicalrestoration能够作为生态恢复目标或基准的生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1)处于极小干扰状态的参照系统,是未因人类活动而退化的本地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完整性和稳定性;(2)历史条件参照系统,是在人类干扰破坏前的生态系统;(3)最佳可达状态的生学兔兔-20233态系统,在某一特定地理和气候本底条件下,生态系统所能达到的最佳状态,是能够适应正在发生的或可预测的环境变化的生态系统。4基本原则4.1尊重科学,顺应自然。按照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遵循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根据生态系统受损程度和恢复力,采取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科学确定人工干预程度,最大限度发挥自然修复能力。4.2技术可行,注重成效。通过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评估,合理确定自然恢复范围,采取技术可行的方式选择矿山废弃地修复措施及监测管护内容。4.3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根据矿山生态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多因性和地域性特征,统筹考虑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系统自然演替规律,确定本区域参照生态系统及适用于当地特点的自然恢复措施。5自然恢复区判定与评估5.1评估范围在综合分析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确定评估区范围,不限于评估图斑(判定区)面积,应视原矿山开采影响范围和周边生态环境特点适当外扩。5.2评估流程5.2.1通过搜集有关资料进行评估区分析,初步确定恢复区评估范围。5.2.2开展野外现场调查,对评估区区域生境条件、地质环境条件及自然生态状况等进行调查,收集或采集各类数据和样品,进行问题识别与分析。5.2.3通过综合分析和指标研判,确定或划定评估图斑(判定区)的自然恢复区,并明确自然恢复范围和面积。5.2.4编制自然恢复评估报告。通过自然力量或采取尽量少的人工干预措施实施自然恢复;对不符合自然恢复的区域,提出采用辅助再生、生态重建等生态修复建议。5.2.5确定为自然恢复区的区域,应进行监测、管护和成效评价。具体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学兔兔-20234图1矿山废弃地植被自然恢复评估工作程序框图5.3资料搜集5.3.1地质环境资料搜集搜集地形地貌、地质结构、岩土类型、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及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人类活动等资料。5.3.2生态环境资料搜集搜集气象、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等资料。5.3.3矿山资料搜集搜集矿山开采时的名称、建矿时间、闭坑或废弃时间、矿区面积、采区范围、开采矿种、开采深度、开采方式、选矿方法、生产规模以及已实施的修复治理情况等资料。5.3.4其它资料搜集学兔兔-20235搜集评估区所在区域有关人口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现状、权属情况、“三区三线”及各类保护地分布、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及实施效果等资料。5.4野外调查5.4.1调查内容5.4.1.1区域生境条件调查:概要调查评估区周边区域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以及生态功能定位、生态保护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