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3 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第1期)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专题03透镜及其应用(原卷版)(第1期)一、选择题1.(2022·安徽省)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在距凸透镜10cm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若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此凸透镜前30cm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得到烛焰清晰的()。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倒立、等大的实像D.正立、放大的虚像2.(2022·江苏连云港)下列关于光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B.佩戴凸透镜可以矫正近视眼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D.白光是由红光和绿光混合而成的3.(2022·山东泰安)光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①近视镜是凸透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②照相时,被照者应位于镜头二倍焦距以外③放大镜能放大地图,利用了光通过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④阳光下绿树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A.只有①④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②③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4.(2022·湖南衡阳)凸透镜是照相机,放大镜等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近视眼矫正的镜片是凸透镜;C.照相机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实像5.(2022·四川内江)关于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u为2fuf(f为焦距);B.图中凸透镜成像规律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C.图中光路图说明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的方向一定改变;D.从不同方向能看清光屏上的像,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漫反射6.(2022·山东临沂)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就在《墨经》中论述了小孔成像等光学现象,下列光现象与小孔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地面的人影;B.水中的倒影;C.空中的彩虹;D.放大的文字7.(2022·四川自贡)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二、填空题8.(2022·四川遂宁)小陈发现爷爷看书报时将书报拿得很远,根据所学知识想到人的眼睛与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爷爷眼睛的问题是因为晶状体太薄造成的___________(选填“近”或“远”)视眼。于是他建议父母带爷爷到眼镜店选配一副由___________透镜制成的老花镜。9.(2022·江苏连云港)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时,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置在如图所示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出现等大的清晰的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当蜡烛被移至57cm刻度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要想观察到像可以从凸透镜的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侧用眼睛观察,生活中的___________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10.(2022·云南省)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时光屏上呈现了烛焰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或“缩小”),该成像特点是___________的成像原理(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11.(2022·江苏扬州)请你补全关于“像”的知识结构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作图题12.(2022·重庆A)请在图中画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_______.13.(2022·江苏扬州)如图,请完成光线通过凸透镜的光路图。(F是凸透镜的焦点)14.(2022·浙江宁波)如图甲所示,在小宁与平面镜之间有一只杯子,为何杯子【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和杯子的像在小宁眼球视网膜上成的像大小不同?根据“平面镜成像”、“视觉的形成”等有关知识,我们可以用作图的方法来解释上述现象。图乙为杯子的像CD在视网膜上成像的示意图,请你在图丙中画出杯子AB在视网膜上成的像A'B'。(要求:先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画出AB,再用图乙的方法画出A'B')四、实验题15.(2022·四川南充)小明在科技书上利用凸透镜制作一个照相机,他找到了一个凸透镜和一些器材,首先在实验室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部分操作如下:(1)实验前先调节烛焰、___________、光屏的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2)当蜡烛到凸透镜距离为20cm时,能在光屏上呈现等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f=_________cm;(3)小明将蜡烛移动到距离凸透镜30cm处,调节光屏的位置,光屏上能呈现清晰倒立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4)小明用一个凸透镜制成照相机的镜头,能在底片上呈现清晰的近处景物的像,而远处景物的像却相当模糊,小明找来了家中废弃的眼镜镜片放在自制照相机镜头前,发现远处景物的像也变得清晰了,则该镜片属于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取走镜片,他__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相机镜头与底片的距离也能使远处景物的像变得清晰。16.(2022·江西省)物理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实验器材】蜡烛、凸透镜、光屏、光具座等【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1)测焦距:如图所示,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它的另一侧找到最小最亮的光斑,说明凸透镜对光具有______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2)组装实验装置: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并对三者进行调节、如图所示,是他们分别调节完的实验装置,其中调节正确的是______装置(填写字母序号),理由是______,使像清晰地星现在光屏的中央;A.B.CD.(3)设计实验表格:请将表格中①和②的内容补充到横线上:①______②______;物距u跟焦距f的关系像的性质①大小②.【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分析与论证】略【拓展】在实验过程中,光屏上呈现了一个清晰的像,此时,某同学将焦距相同、直径更大的凸透镜替换原凸透镜,则光屏上呈现的像比原来的像______(选填“更大”、“更小”或“更亮”)。17.(2022·山东临沂)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1)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光心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2)当蜡烛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应用了此成像特点的是______(选填“照相机”“放大镜”或“投影仪”);(3)将蜡烛移至20cm刻度线处,应将光屏移至______cm刻度线处,可再次承接到烛焰清晰的像;(4)将蜡烛移至45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______(选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18.(2022·陕西省)如图-1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学习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明对人眼和照相机如何成清晰的像,进行了进一步研究;(1)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能否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可能与晶状体的焦距有关,使用变焦照相机拍照,能否得到清晰的像,可能同时与焦距和像距有关,于是他用图-2装置进行探究;【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2)实验前,调节“F”光源和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主光轴上,是为了使像呈现在___________;(3)实验主要步骤:①保持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F”光源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物距和像的高度;②保持___________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换上不同焦距的凸透镜,调节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分别记录焦距、像距和像的高度;(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物体的高度H=5.0cm实验序号物距/cmu像距/cmv焦距/cmf像的高度/cmh117.115.08.04.4230.015.010.02.5360.015.012.01.3425.01188.02.4525.016.710.03.3625.023.112.046①分析___________三组数据可知:当像距不变时,物距变大,要成清晰的像,凸透镜焦距要变大;②分析4、5、6三组数据可知:当物距不变时,凸透镜焦距越___________,像距越大,像也越大;根据以上探究可知:人眼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焦距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用变焦照相机在同一位置拍摄同一物体时,是通过同时调节焦距和像距,使物体成大小不同的清晰的像;(5)实验结束后,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交流:①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___________(选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②用变焦相机拍完西安钟楼的全景后,要在原地把钟楼上的钟拍得更大一些,应该把照相机的镜头___________(选填“向前伸”或“往后缩”)同时增大焦距。..【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中小学教辅资源店微信:mlxt2022】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