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利润和利润创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五章利润和利润创造第一节剩余价值和利润一、价值二、剩余价值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一、价值•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人类劳功的成果,它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因为创造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人类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二、剩余价值假定一个工人劳动6小时,能够生产10斤棉纱。资不家拿出货币15元,用其中3元购买纺纱工人一天的劳动力,用其余的12元购买能生产10斤棉纱所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棉花、纺纱机等),工人每小时创造新价值为0.5元。把以上内容用公式表示综合计算如下:1215-15153拿出购买新商品收回生产资料(元)(元)生产过程(元)(元)货币商品(棉纱)货币劳动力(元)或:资本家资本耗费棉纱的价值生产资料价值12元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12元劳动力的价值3元6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3元共计15元15元二、剩余价值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也是商品生产过程。在商品生产过程中,工人的劳动同样具有几重性:具体劳动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抽象劳动创造了新价值。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这里资本家的资本耗费和10斤棉纱的价值正好相等,资本价值没有增殖。如果到此为止,资本增殖的目的就没有达到,资本家是不会干的。要达到价值增殖的日的,必须使价值形成过程转化为价值增殖过程。那么,价值形成过程怎样才能变为价值增殖过程呢?资本家知道得很清楚,他购买的是工人一天的劳动力,他可以任意规定工人的劳动时间。如10小时、12小时、14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尽管工人用6小时劳动就能够生产出劳动力价值,但资本家绝不会让工人仅劳动6小时。二、剩余价值已知工人劳动的时间越长,他所创造的价值就越多,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现在我们假定工人一天劳动12小时,生产棉纱20斤。需要比过去多耗费1倍的生产资料,即资本家预付24}元货币资本去购买生产20斤棉纱需要的生产资料(包括棉花、纺纱机等)。他购买一天劳动力所支付的价值仍然是3元。这洋资本家在这20斤棉纱生产中的花费,一共是27元。资本家却按20斤棉纱的价值30元出卖,可以收回货币30元。这时,资本家收回的货币(30元)要比开始拿出的货币资本(27元)多出3元,用公式表示综合计算如下:二、剩余价值2427-30303拿出购买新商品收回生产资料(元)货币(元)生产过程(元)(元)商品(棉纱)货币劳动力(元)(资本)或:资本家资本耗费棉纱的价值生产资料价值24元转移的生产资料价值24元劳动力的价值3元12小时劳动创造的新价值6元共计27元30元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其价值是由三部分组成的,即W=c+v+m。其中,c是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在生产中耗费多少,就由劳动力的具体劳动转移到新生产出来的商品中多少,价值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v+m是由劳动力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新价值,v是劳动力价值的补偿,m是剩余价值。通过这种表示方法,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直接带来的,不变资本不会使剩余价值增殖。如果从新生产的商品价值中减去剩余价值,余下的部分正好相当于资本家在生产上所耗费的资本的价值,即c+v。所以,对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价值和可变资本价值就是商品的成本价格(生产成木)。如果用K来表示成本价格,则原来的商品价值构成的公式W=c+v+m就转化为W=K+m,即商品的价值等于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这样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就被掩盖起来了,成本价格,在资本主义实际经济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生产经营中赚钱或亏本的界限,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竟争中胜败的关键。如果资本家卖出商品的价格高于生产成本,他就可以赚钱,就可能打败竟争对手;反之,如果资本家卖出商品的价格等于或低于生产成本,他就不赚钱或亏本,在竟争中就可能失败。由于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增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就被抹煞了。资本家不仅把剩余价值看作是他全部耗费资本的产物,而且是他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当资本家把剩余价值看成是由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这样一种观念上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成为利润。常用P表示。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清楚地看到,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一个东西,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利润是对预付总资本而言。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只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它们在量上是相等的,即m=p。第二节垄断和垄断利润一、垄断的概念二、垄断的成因三、垄断的利弊四、垄断利润一、垄断的概念狭义的垄断是指由唯一的一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供给的一种市场结构,也称为完全垄断。广义的垄断则包括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等三种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二、垄断的成因(一)政府政策(二)专利权(三)规模经济(四)资源控制(一)政府政策许多早期的垄断都是由政府政策造成的。比如在17世纪,英国政府给予东印度公司与印度进行贸易的垄断权。即使在当今社会,政府出于各种原因仍然会将某些垄断权授予垄断组织。例如将某地区内的电力和电话业务经营权授予一家公司。有时候,政府通过颁发执照的方式限制进人某一行业的人数,如大城市出租车驾驶执照等。还在很多情况下,一家厂商可能获得政府赋予的特许权,成为某一市场中某种产品的唯一供给者,如邮政、广播电视、公用事业等。执照和特许在一定程度上使行业内现有的厂商免受竞争从而具有垄断的特点,当然,作为交换条件,厂商往往也受到政府对其产量、定价等方面的管理与控制,使这种垄断能够在政府意志的控制范围内。(二)专利权专利是政府和法律允许的一种垄断形式,因为专利禁止其他人生产某种产品或使用某项技术,除非经专利权人的同意。一个厂商可能因拥有某种生产技术的专利权而成为该产品市场的垄断者,从而使其他厂商不能进人该市场。专利是对发明和创新的保护,鼓励人们研究开发,因为进行研究开发和发明创造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财力。例如,美国微软公司为研制“视窗2000电脑操作系统耗时4年,投人了10亿多美元的费用。但是,一旦新产品发明出来,仿制的成本要低得多,如果没有专利制度,那么谁愿意投资研究开发新产品呢?专利带来的垄断地位是暂时的,因为专利有法律时效。在我国,专利有效期为15年,美国是17年。专利法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期限内独家生产的特权。专利法的这一精神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发明者的利益,从而激励发明,推动社会进步;另一方面它使得发明者在法定期限内拥有了合法的垄断权,限制了其他组织进入该市场,从而降低了市场竞争机制的效率。(三)规模经济某些产品的生产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性,也就是说,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可以一直持续到很高的产量,以至于一家厂商来供应整个市场的成本要比几家厂商瓜分市场的生产成本低得多。在图像上,这种情况表现为:当单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与市场需求曲线相交时还处于下降阶段,因此,厂商通过扩大生产规模能降低平均成本。这种情况因为进人壁垒不是人为因素,所以称为“自然垄断”。许多公用事业,如电力供应、煤气供应、自来水、市内电话等是典型的自然垄断行业。(四)资源控制如果一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产品所必需一种关键性资源,那么它往往就成为该产品市场的垄断者。最典型的例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美国制铝公司,该公司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一直控制着全美铝矾土矿的开采,从而成为美国制铝行业的垄断者。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当数南非的德比尔公司,德比尔(Debeers)是南非的钻石公司,它的广告词“钻石恒久远,一颖永流传”为许多人熟知,也使许多人抨然心动。德比尔控制了世界钻石生产的80%左右,成为世界钻石市场的垄断者。当它在英国伦敦舰队街的一座小楼上举行每年的钻石交易会时,不许买主有讨价还价的权力,谁要不接受它的一口价,下次就不许参加交易会。它的霸道源于它对世界80%左右钻石矿这种关键性资源的控制。三、垄断的利弊(一)垄断的优点(二)垄断的缺点(一)垄断的优点1、垄断推动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在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在市场经济中基础科学研究可以作为公共物品由政府资助,但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而完全竞争的企业经济力量有限,难以做出重大的创新,垄断或巨大寡头企业才是这种创新的主要来源。战后以多项科学技术突破而闻名世界的贝尔实验室正是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垄断实力为后盾的。2、垄断提升国际竞争力。许多产品的市场(例如飞机、汽车等市场)是世界性的,它们的主要竟争在国际上,而不是国内。要使生产这类产品的企业能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竟争,就必须有足够的实力。这样实力强大的企业在国内往往是垄断企业。当国际的竞争优势大于国内垄断的弊病时,这祥的垄断就会得到支持。波音和麦道的合并得到美国政府的支持与促成,正是为了加强在国际大型民用客机市场上与欧洲空中客车公司的竞争。合并之后,新波音在世界市场上的市场份额占到75%左右,这无疑大大加强了美国飞机的国际竞争力。(二)垄断的缺点1、价高质次,引起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减少。市场经济的活力在于竞争,而垄断排除了其他企业进入该行业的可能性,于是在一手遮天的世界里,垄断者可以为所欲为,在处于绝对弱势地位的“上帝”面前,垄断者以恩赐的姿态,随便提供点产品给消费者,而消费者为了得到这点低劣的“恩赐”却需要支付远远高于成本的高价。曾经处于垄断地位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作为垄断被解体之后,电讯业的竞争促进了该行业的发展,也使消费者获得了服务更好、价格更低的好处。相形之下,近几年来中国电信资费和电信服务屡屡遭到抨击,最近国有商业银行跨行查询收费被叫停,银行被指服务质量差,凡此种种,无不给反垄断提供了生动的例证。2、垄断效率低下。垄断者控制了产品的产量,并把限制产量作为维护高价的重要手段,这样的结果是产量低于完全竞争时的水平,达不到最大化,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四、垄断利润垄断厂商与完全竞争厂商有很大的区别,完全竞争厂商只能被动地接受现行价格,而垄断厂商却是价格的制定者,因为他可以通过降低产量来提高价格,这种额外的收益并不需要垄断厂商付出更大的努力或从事更多的生产。如果市场价格高于厂商的平均成本,垄断厂商就能够获取超额利润,在完全竞争市场,超额利润是转瞬而逝的,但在垄断市场上超额利润却能成为长久现象,因为别的厂商无法进人该行业来分享利润。垄断厂商能够长期获取超额利润也是垄断市场的一大特色,因此,在经济学中,超额利润往往又称为垄断利润。第三节创新和创新利润一、创新的概念二、创新的类型三、创新利润一、创新的概念“创新”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于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提出。他认为创新是获得利润和经济增长的源泉,把资本家由于采用新技术、装备新设备等而获得的超额利润,看成是企业家实现创新而得到的合理报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来也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对人类发展的推动作用。恩格斯在《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即使它的实际应用甚至还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熊彼特指出,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或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进生产体系。“有新的组合,它必然较之原先的组合更为有利,在此种情况下,总的收入将肯定大于总的成本”。因而,创新突破了静态均衡,创造出新的价值量,成为利润产生的源泉。二、创新的类型(一)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二)使用新的生产方法(三)发现新的市场(四)发现新的原料或半成品(五)形成产业的一个新的组织(一)开发新产品,或者改良原有产品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研制成功、杜邦公司研制出第一块尼龙,等等,都属于开发一种新产品。这些新产品的开发不仅属于创新,而且是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技突破,这些创新不仅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也为其他创新奠定了基础。但是,创新不仅仅指这些里程碑式的重大科技突破,因为这样的创新毕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是每天每年都发生的,它需要人类在认识世

1 / 3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