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1015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西南财大·成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改革形势与经济走势魏加宁宏观部研究员2声明以下所讲内容纯属个人观点,与所在单位无关。12本人只是学者,并且不在股市上,因此,讲宏观经济但与股市无关;讲体制改革但与政治无关。媒体如报道,须经本人审阅,否则本人概不负责。3开场白:对一些基本问题的思考?信息的传播者,还是思考者?——网民,学者财富的争夺者,还是创造者?——商人,乔布斯风险的偏好者,还是厌恶者?——李嘉诚,80%历史的创造者,还是记录者?——秦始皇,司马迁错误的掩藏者,还是纠正者?——毛泽东,邓小平向前看,还是往后看?——反思的目的重蹈覆辙,还是不断前进?——30年解密的重要性斗富扬恶,还是扶贫扬善?——近代史,统一战线全盘苏化,还是全盘西化?——中国特色,自大?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改革的首要问题3第一部分改革在与危机赛跑4一、宏观调控要“治未病”前不久,小师弟撰写报告,预警金融冲击,引起领导重视2011年,大师弟演讲,预警2013年爆发危机,最近被爆炒2009年6月,经调研,提醒注意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2003年,提出地方债问题;还提出央行分拆要统筹考虑存款保险制度。1995年,在警惕金融风潮的内部研究报告中,就曾经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1988、1994年,危机管理报告被压,2004年,国务院座谈吴敬琏:不改革,天天都要应对危机当前重点研究改革:政府改革,财税改革,金融改革等。5二、未来经济走势三种情景61、改革如果全面提速改革如果全面提速,投资就会上来,消费也会跟上,经济形势就有可能出现好转,历史经验为证。在这种情景下,宏观调控主要是防止热钱流入,防范通货膨胀;去年十八大前后,有此迹象,高层领导纷纷表态,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推进改革开放,争取改革红利。所以,人心振奋,资金回流,人民币升值。72、改革如果时隐时现但是,如果改革纠结、徘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看不到真正的实际行动,那可就真的是要“空谈误国”了。在这种情景下,人们对中国经济走向就会失去方向感,国内投资者敢消费,不敢投资;国外投资者敢投机,不敢投资。于是,经济增长速度将明显放缓,但是物价很可能会居高不下。如果出现这种情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既要防经济停滞,也要防通货膨胀,也就是要防“滞胀”了。2013年初以来,有此迹象。83、改革预期如果彻底崩溃如果人们对改革彻底失望,改革的预期彻底崩溃,就会出现资本大量外逃、移民快速增加、楼市泡沫破裂、股市彻底崩盘,汇率大幅贬值等等。在这种情形下,经济增速会大幅下滑就绝对不是中速增长,过去在高速增长时期被掩盖起来的财政风险、金融风险就会统统暴露出来,各种社会矛盾也将急剧恶化。如果出现这种情景,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增长、防危机”了,要防金融危机、财政危机,乃至经济危机、社会危机。最近一个时期,这种迹象有增强趋势。9三、金融市场最新动态——改革在与危机赛跑10(一)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掰腕子”必要性:市场资金并不少,但没有流向实体经济,资金错配;2012年,在金融时报提出,从结果来看,金融创新有正的金融创新,有负的金融创新:“正的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有帮助,且不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负的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没有帮助,金融自我循环,且蕴藏巨大的系统性风险。112013年5月29日,银行家杂志举办的金融创新评奖会上,进一步提出:从动因上讲,金融创新也有两种:一种是源自技术进步,如互联网金融,针对这一类金融创新,金融监管要跟上;另一类是源自现行制度不合理导致的金融创新,如民间借贷;又比如地方平台——国开行贷款——商业银行贷款——信托、理财等;均源于不容许地方政府自主发债,导致的金融创新,对于这一类金融创新,光靠加强监管是无效的,只能按下葫芦浮起瓢,地方政府债务隐性化,风险更大。12因此,中央银行的想法绝对正确!就是要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但问题是,在与商业银行“掰腕子”的过程中,中央银行为何突然“手软”了?试想想,如果有了显现存款保险制度,央行还怕什么?再比如,如果商业银行都是民营的,而非国有的,这些商业银行还敢“拿储户当人质”跟央行叫板吗?再者,如果当初国有银行改制上市时,采取的是分拆改制的方案,商业银行能够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话,此次“掰腕子”还有必要吗?13(三)央行软下来的后果十分严重与最初的强硬表态相比,央行突然软了下来,甚至在上海会议上强调:我们有隐形全额担保,不惜为今后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制造障碍赶紧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担心出现系统性风险。由于“腿太粗”,“胳膊扭不过大腿”,因此,央行“软”了下来,其后果将非常严重!无论是在商业银行经营者,还是在广大存款人中,道德风险将会迅速扩大;中国的金融体系势必将蕴藏更大的风险。越往后推,积累的能量越大!14现在真的是“改革在与危机赛跑!”——当6月初中改院提出这一观点是,许多人还担心领导能不能接受,——而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看见了危机的影子:如再不抓紧推进改革,还在犹豫徘徊、东张西望的话,危机必将很快到来。一方面,不追求高速增长是对的,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如果不改革,恐怕6%也保不住!而是自由落体运动!高速增长掩盖下的金融风险、财政风险、社会风险都将暴露出来!15四、改革失败的案例分析1、清王朝灭亡的教训(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都是由于宪政改革惹的祸,甚至为慈禧太后鸣冤,给袁世凯翻案,说慈禧是改革旗手,袁是改革的设计师!(《1909年,清帝国改革突围》)另一种看法是:最初清政府不愿意改,等到清政府想改的时候时,已经太晚了,此时革命已经起来了,人家不让他改了!(清末史料)铁路国有化,保路运动,清朝覆灭(国民党倒台)162、苏联解体的教训(两种说法):改革惹的祸(左派)&改革滞后《苏联真相》;真正原因:(1)长期看,勃列日涅夫时期的长期不改革!(2)中期看,戈尔巴乔夫改革策略失误:改革定力不够,加速增长战略,反酗酒运动,12改革计划;未处理好四大关系:政府与市场:政府主导电子赶超技术路线,大型化&微型化国企与民企:国有经济独轮车;民主与法治:只要民主,法治缺失;中央与地方:名联邦,实单一;地方呼吁改革,戈无新意(3)短期看,左派搞政变,危机管理不当,叶利钦钻空子!173、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2011年,危机比较课题发现: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新阶段经济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但体制改革未跟上!如金融领域:混业经营+分业监管如次贷危机:银行+证券+保险,但分业监管体制下,谁都没有发现风险、控制风险危机后,却强化美联储,货币超发,潜伏危机18六、当前改革需要处理好六大关系(方法论视角)(一)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关系(二)微观改革与宏观改革的关系(三)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四)渐进改革与重点突破的关系(五)体制改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19(一)体制内与体制外的关系体制外改,等于是革命;但体制内改,自己改自己,根本改不动;“壮士断腕”,也不能左手断左手,也必须用右手断左手;因此,要想推进改革,就必须“体制内的体制外”即:在大的体制内,设立小的体制外部门,即改革的总体协调部门,负责顶层设计;20为防止部门利益、地方利益左右改革,防止将改革引入歧途,当务之急:尽快成立改革协调机构,有专人吃改革这碗饭,随时发现问题,随时提出改革方案(如果08年有体改委提出应对危机的改革方案,今天的经济形势就不会是这样);尽量依靠人大、政协等超脱机构,尽量依靠专家学者,依靠“外脑”,既各种智库,包括官方智库、民间智库,形成智库间竞争,提高咨询质量。21(二)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的关系80年代,厉吴之争:现在看来,二者同等重要,必须同步推进,宏观改革与微观改革配套进行;价格改革优先(吴敬琏):没有价格信号,企业无法经营;企业改革优先(厉以宁):没有微观主体改革,改革就等于涨价,如铁路改革;(1)微观改革,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凡是民营企业能够做的,就尽量让民营企业去做,只有民营企业做不了、做不好的,才由国有企业去做;22国有企业应当是政府职能的延伸,提供公共服务或准公共服务,而非追求盈利,更不应与民争利国有企业应当彻底退出竞争性领域;把竞争性领域让给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成为市场经济真正主体,成为立国之本,而不是国进民退,也不是权宜之计;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公平竞争不可能比如,国企要退出商品住房,确保保障性住房比如,政府资金退出商业银行,确保政策性银行此外,民营企业也有一个改革的问题,不能总是停留在家族企业。如温州民企治理结构升级问题23(2)宏观改革加强统计制度独立性(孙冶方),对人大负责;加强中央银行独立性,对人大负责,货币政策委员会提升为决策机制加强审计部门独立性,对人大负责,以免光审计不问责;分拆发改委:体改委+规划委分拆财政部:中央财政+地方事务部监督地方财政,反映地方财力宏观调控目标实行区间化管理,通胀+增长24(三)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改革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既要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规划,重视前瞻性研究;改革不能搞垄断经营,要鼓励基层探索,地方竞争,实行顶层设计下的“分布式改革”税制改革:中央定税种,地方定税率,竞争趋同多设改革实验区,4大特区竞争结果;开门搞改革(卫计部的教训)上海自贸区的信息25(四)渐进式改革与重点突破的关系90年代之争,渐进式?休克疗法?孙尚清:积极的渐进式要反思渐进式改革的弊病:有可能为下一步改革设置障碍;以金融改革为例。26对过去10年金融改革的反思2010年的三个会议(发改委、世界银行、城商行)与问题意识过去10年,中国金融业发展很快,银行越来越大,越做越强,可为什么,实体经济融资难,中小企业融资难,科技创新融资难,非但没有解决,反而愈演愈烈?是不是我们的金融改革路径出了什么问题?反过来假设一下:271、第一个假设,比如说当初我们如果不是大规模将信用社统统合并变成城市合作银行,然后又变成城市商业银行,而是真正踏踏实实地把信用社办好,办成真正意义上的信用社的话,情况会怎么样?现在又何必回过头去再搞什么社区银行、搞小贷公司呢?众所周知,像德国、日本等许多发达国家,现在仍然存在大量的信用社。282、第二个假设是,如果我们银行合并以后,有关部门不是鼓励这些银行去争什么跨区经营,从城市商业银行变成区域银行区域银行,区域银行又想做成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家都想做大做强;而是鼓励中小银行做精、做细在区域内深入下去,在审批的时候往这个方向进行引导、在区域内多发放执照的话,情况又会怎样?(王副总理批评过)293、第三个假设是,如果我们的四大国有银行改制上市的时候,不是采取整体上市的方案,而是采取当时存在的另外一种方案进行分拆改制上市,把四大国有银行打散了重组,重新依靠竞争发展起来的话,情况又会是怎样?因为大型国有银行整体改制上市以后,为了防范风险,它的做法很自然地就选择了上收审批权,只能搞大额批发,因而只愿意贷款给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给国有企业搞大额授信。我们讲这些年出现了“国进民退”的倾向,背后是国有银行的这种行为客观上支持了“国进民退”。304、第四个假设是,如果我们当初化解金融风险的时候,不是依靠各级政府的注资,而是反过来,像2012年这样,积极开放市场准入,鼓励民间资本进来,情况又会怎么样?现在又何必重新提出放开市场准入呢?315、第五个假设是,如果我们的政府资金,不是用来救助一个一个银行,化解一个一个银行的不良资产,而是建立起存款保险制度来,建立起退出机制来,然后该生的救,该死的就让它死去的话,而不是把一个一个的“小手雷”困在一起,变成“重磅炸弹”的话,我们今天还用担心金融危机吗?还用担心系统性金融风险吗?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好,中央银行也好,还有没有必要以防范金融风险为借口,对金融机构进行微观干预呢?32再次强调,不是鞭打快牛,而是技术性反思。反思的结果说明,我们的金融改革之所以还存在不足,不是由于改革的步伐走的太快,而恰恰是由于思想还不够解放,改革力

1 / 10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