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联通利润相差10倍双寡头名存实亡两大移动运营商实力差距的拉大,移动市场双寡头竞争已经名存实亡,无法实现等量竞争。这不仅与电信改革的初衷相背离,而且将严重影响移动通信业乃至电信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本报记者陈铖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竞争的局面随着两家运营商利润差距的拉大而发生了改变.据各运营商2005年度财务报表显示,中国移动净利润高达535.5亿元,而其在移动通信市场上的竞争对手——中国联通的净利润仅为49.3亿元,与其相差十多倍。实力与发展速度上的差距,表明中国移动通信市场双寡头竞争局面已经名存实亡。利润差距引致实力相差悬殊作为中国电信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的尝试,中国联通在政策的扶持下,企业实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然而,从近年来的发展来看,与主导移动运营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并且差距在加速拉大。从两家的净利润来看,在2005年,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430.41亿元和870.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35.5亿元和49.3亿元,净利润相差十多倍,差距悬殊。从两家的利润率来看,由于移动业务利润丰厚,而且中国移动由于网络和品牌优势占据了大量高端用户群,其利润率和利润总额一直居高不下。据新华社、《人民邮电》的相关报道,2001年,中国移动(香港)全年营运收入达人民币1003亿元,净利润达280亿元,利润率达到28%,净利润增长55%;2002年营运收入达到人民币1286亿,净利润达327亿元,利润率为25.4%;2003年,中国移动运营收入达到1586亿,净利润为355.56亿,利润率为22.4%。而同期中国联通的利润率几乎都在10%以下。从两家的增长速度来看,2004年、2005年中国移动业务收入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分别超过15%、18%,今年1-5月更是高达20%;而同期中国联通仅为8%与7%,今年1-5年也仅增长7%。。总之,无论从净利润、利润率、增长速度来看,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的之间都存在较大差距,无法形成移动通信领域的等量竞争,中国联通在实力上已不再是中国移动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公平竞争无从谈起。双寡头竞争名存实亡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享有政策扶持的中国联通为何不能与主导移动运营商相抗衡呢?由于中国移动只有一张G网,在公司的发展战略制定中,不用过多地考虑外在因素,专心做好一张网。这样,不仅能集中公司的员工、资金等优质资源发展用户,而且也有利于对公司的长期战略进行部署,达到资源配置合理化,经营效果最大化。而中国联通由于拥有G网和C网两张网,大大限制了其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再加上受制于人员、资金、技术等因素,网络质量和覆盖范围远远落后于中国移动。最为关键的是,随着近年来政府对主导移动运营商管制的放松,中国移动展开了一系列低价促销行为更是对中国联通造成了威胁。本来依靠政策的扶持,中国联通在价格上可以比中国移动低10%,但是自2001年信产部正式批准中国移动套餐资费,中国联通的价格保护事实上已经被打破。据相关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中国移动的资费平均下降50%-70%。2006年5月,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广东全面推出低价套餐,其中上海的50套餐的通话费已降至0.1元/分钟。在同等价格下,中国联通无论是在网络规模、服务质量、技术水平还是在品牌感召力等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移动抗衡。价格上的优势随着移动套餐的出台而消失殆尽,再加上两张网的存在,让发展也受到限制,造成移动与联通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使得移动市场上的双寡头竞争名存实亡。移动通信产业可持续发展遭遇挑战随着移动领域双寡头竞争名存实亡,移动市场已经无法实现等量竞争,这不仅与电信改革的初衷相背离,而且严重影响了移动通信产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竞争双方利润相差超10倍,长此以往移动领域将真正出现一家独霸的局面,届时竞争将无从谈起,没有有效的市场竞争,产业发展将从何谈起?其次,在主导移动运营商的降价压力下,以中国联通现有的实力是无法跟进竞争的,但如果不参与降价又只能坐以待毙。因此在失去价格优势后,中国联通做任何选择伤害的都是自己,更重要是,对整个移动产业持续稳定发展而言更是不利,如移动领域盲目的降价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影响业务创新、服务质量提高等。正如国务院发展改革委员会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产业室主任史炜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所表示的,中国移动一家独大,已经不存在移动双寡头的竞争局面,这种竞争格局确实让中国联通无法发展,国家可以利用政策监管等方式,打造一个促进产业共同发展的市场。综上所述,如何与时俱进地改变监管思路,加快政策调整,构建公平、协调、有效的竞争格局,已是监管部门面临的亟待解决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