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航油事件看其内部控制作者:刘凡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山东,烟台,264005刊名:中国管理信息化英文刊名:CHINAMANAGEMENTINFORMATIONIZATION年,卷(期):2010,13(18)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5条)1.汪晓红.王建平.陈柳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薪酬合理化:基于中航油案例的分析2006(7)2.刘华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内部控制案例分析2008(6)3.杨春勇.张红.何怡静加强国内企业职业经理人的风险意识--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事件启示2005(7)4.王文华从中航油事件看企业内部控制2005(6)5.焦志勇公司治理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对策--从中航油案件中引发的思考2005(7)相似文献(8条)1.期刊论文曾秋根从中航油案例看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财会月刊(理论版)2005,(10)本文立足于中航油价格风险管理失败案例,具体分析我国部分企业价格风险管理失败的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企业同时从事套期保值交易与投机交易,导致企业不能制定有效的价格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二是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的实施能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公司拥有一套完善的价格风险制度,但因缺乏经验与能力,以致这些风险管理制度无法真正得到实施.因此,建议禁止企业衍生金融工具的投机交易,以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提高风险管理能力.2.期刊论文耿琳反思中航油事件患于金融衍生工具滥用-现代商业2008,(5)2003年以来,中国航空油料集团下属的新加坡上市公司中国航油使用自有资金进行石油衍生产品投机交易,对油价走势判断错误,2004年10月份,国际油价大幅飙升,该公司因未能弥补交易亏损所需要的巨额保证金而被强制平仓,截至2004年11月29日,该公司的损失达5.54亿美元.反思中航油事件带来的教训,其并非是患于金融衍生工具的滥用,而是并未有效地运用它们.金融衍生产品非但不是风险的万恶之源,恰恰是风险管理的必备工具.3.期刊论文周莉萍.ZhouLiping从金融交易层次看中航油事件-国际石油经济2005,13(1)当投资人看空油市时,大多数投资者的首选是买入看跌期权.但是中航油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在30美元大量卖出无保护看涨期权,进行投机交易.这并不是他们不明白规避风险的策略,而是贪念和欲望超出了理智,是严重违背道德风险的行为.事实证明:金融衍生交易行为是一把双刃剑,与其快捷的规避风险和获取巨额收益的优点相对应的是不可估量的金融风险,如何规避金融(衍生)交易风险是我国海外上市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4.期刊论文王晓峰.穆秀平中航油讲出的风险管理课-中国石油石化2005,(6)因为从事石油衍生品投机交易,招致5.54亿美元巨额亏损的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航油)于去年11月30日向新加坡高等法院申请破产保护.从亏损公司到明星公司,再从天堂跌入地狱,中航油的兴衰起落发人深思.5.学位论文李宏韬中国资本市场上金融衍生品投机交易风险防范研究2007近二十年,来国际投资市场上以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为交易手段的投资活动愈演愈烈。1972年,在芝加哥商品交易交所(CME)诞生了首份外汇期货合约,从此,这些原本以风险管理和规避金融监管为产生目的的金融衍生产品因其天然的高杠杆性和巧妙的交易机制,进入国际投资市场后很快为投机者们广泛运用并成为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成功的投机工具。随着1993年巴林银行事件,1997-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2004年11月30日中航油破产一系列震惊全球的以金融衍生品投机交易而起的恶性经济事件发生后,金融衍生产品的投机风险防范就成为国际投资金融的理论研究界和政策制定界最为关注的问题。2007年1月于瑞士举行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年会即把主要视线投放在有关对冲基金金融衍生品可能引发市场危机的可能性上。而对于我国来说,自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和承诺逐步放开资本市场以后,对于引进金融衍生品交易制度和放宽对国外投资者进行各种间接投资的限制的要求越加强烈。本文在这种实践需求的背景下,通过东南亚金融危机等经典案例的回顾与分析,深入研究金融衍生品在国际投机交易中的运用和作用原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力图寻求一条高效,完善的风险防范和控制机制。6.期刊论文孙竹安然破产与我国石油金融安全-国际石油经济2004,12(12)安然事件是一个金融与能源相结合的典型案例.在金融创新方面,安然具有非凡的职业敏感和创造力,并一度获得了成功.但同时,安然破产也与其故意利用市场经济制度的缺陷,放纵利用金融衍生工具,积累了无法自我控制的经营风险有关.安然的破产表明,能源期贷的风险可以被转移,但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然在交易中的非中立性质和追求利润的目的,决定了它在经营过程中需要承担过多的风险,这正好成为安然破产的最根本原因.我国国有石油企业是从事石油天然气生产经营的实体经济企业,利用金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以合理的价格保证石油的持续稳定供应,因此,在石油期贷市场上不宜做投机交易.中航油事件再次说明,石油期货投机存在巨大的风险,理论上石油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作用在投机气氛浓厚的市场中可大打折扣.因此,要辩证地认识和客观评估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及其在保证石油安全上的作用.7.期刊论文陆琪中航油事件对期货及期权交易的启示-有色金属再生与利用2005,(1)2004年,中航油期货交易巨亏5.5亿美元,这家在新加坡备受好评的中资上市公司就此折戟.与经营风险相比,期货投机交易风险给企业带来的可能是--突然死亡.因此,各国都对此类交易有严格控制,而中国证监会也为此出台了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办法.这个办法规定,企业可利用境外期货交易进行套期保值,而投机业务被严格禁止.8.学位论文林岗论金融衍生产品与企业市场风险管理2006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风险的加剧,催生了分散转移和规避风险的手段产生,这些手段的核心内容就是金融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应用。世界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近20年内获得了爆炸性地增长,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为公司、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以较低成本管理金融风险的有效工具。设计金融衍生产品的初衷是发挥其价格发现、套期保值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基本功能,但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本身所具有的以小搏大特性,及在市场博弈中所表现出的较强的获利能力,使得今年来许多金融机构和跨国企业集团大规模从事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放弃了最初的套期保值的目的逐步向高投机、高风险交易转化。由于缺乏对交易风险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管和控制,导致巨额亏损甚至“百年老店”毁于一旦的案例已经不胜枚举。从国外的巴林银行、安然公司,到国内的“中航油”事件、“国储铜”事件,无一例外地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也使国内一些经济学家对金融衍生产品“谈虎色变”,认为应该禁止国有企业进入期货市场,参与这种类似于赌博的衍生交易。本文从分析金融衍生产品的特性、风险种类及其成因等入手,通过将套期保值的经济理论和实际案例演示相结合,有力地证明了企业利用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合理的套期保值业务,虽然不能完全消除市场风险,但它可以有效地分散、转移企业在经营中的各种风险。以“中航油”事件为例系统地分析造成类似金融事件的根本的原因是人为因素滥用衍生产品进行高风险的投机交易,同时缺乏有效的内部风险管理和监督制度,而非金融衍生产品本身的过错。通过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比较,发现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在完善法制建设、统一监管模式等方面的不足之处,以及我国企业在微观层面上进行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中暴露出的种种缺陷和问题;提出了本文的论点:我们不能因为出现了这些问题,就因噎废食,放弃使用金融衍生产品,放弃进行对原料和产品进行套期保值,而听任我们商品市场暴露在巨大的国际市场风险面前,这才是最大的风险。企业只有合理利用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并严格遵守企业内部风险管理制度,才能有效地规避经营中的各种风险。我国加入WTO以后,迅猛发展的进出口业务急需相应的衍生产品为企业风险管理提供有效的避险工具;入世后经济的不确定性、企业融资的多样性、以及全球金融一体化的压力也都促使我们必须积极发展、完善我们金融衍生产品市场,才能为企业避险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有力地保障。最后,本文对如何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健全法制建设,完善政府统一监管机制;从企业微观层面如何完善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和内部监管制度,以及人才培养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呼吁抓住目前的大好机遇,积极稳妥地发展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分散、规避风险的衍生工具。本文链接:授权使用:山东大学(sddx),授权号:5e5f4490-7696-4b58-8bb3-9e4400f4ddcc下载时间:2010年12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