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古典家具详解图集中国家具前言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家具一词,它们词意包括很广,但通常一般指由木匠所制造的“桌椅板凳”之类。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直到汉代,胡床进入中原地带,到南北朝时期,高型坐具陆续出现,垂足而坐开始流行。憩居形式到了唐代仍然是两种形式并行,高的桌、椅、凳等已被不少人所使用,但席地而坐仍然是很多人的日常习惯。中国古代典型标志:夏—陶,商—铜,周—漆,汉—玉,唐—俑(造像),宋—瓷,明—木,清—画商、战国(图1)《三礼图》中的周俎·周·(图)俎是古代的一种礼器,为祭祀时切割或陈列牲畜之用具。图中的俎为四条腿,前后腿下端加一横木,使俎腿不直接着地,由横木承接,这是后世家具“托泥”的始祖。(图2)饕餮蝉纹俎·商··周·(图)此俎为青铜制成,俎面狭长,两端翘起,中部略凹。周身绕以蝉纹、夔纹、饕餮纹。我们可以从这种板足俎的造型中看到后世桌案类家具造型的身影。(图3)河南安阳出土的石俎·商这种四足俎延至周朝,上部的俎面为倒置梯形,上宽下窄,四壁斜收。俎面为槽形,为后世出现的带拦水线之食案先驱。(图5)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图)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图6)漆案·战国·(图)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案面较宽,下有六条腿,脚下有横木承托;漆面装饰华丽而庄重,时代特色浓厚。(图7)黑漆俎·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图8)漆俎·战国·(图)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前后腿下面有横木承托。整体髹黑漆,没有饰纹,有商国遗风。(图9)凭几·战国·(图)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图10)漆几·战国·(图)这是从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的彩绘漆几。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结构合理,竖立的两块木板为几足,中间横板为几面。立板侧面绘饰云纹,精美无比。(图10)漆几·战国·(图)这是从湖北随县曾乙侯墓出土的彩绘漆几。由三块木板榫接而成,结构合理,竖立的两块木板为几足,中间横板为几面。立板侧面绘饰云纹,精美无比。(图11)大木床·战国·(图)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通体饰有髹漆彩绘。(图12)漆案·战国·(图)此漆案案面光洁,中心部分无饰,四周饰以水涡纹。案有四腿,腿下横木承担。(图13)金银彩绘漆案·战国·(图)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图14)黑漆朱绘三角纹木俎·战国·(图)造型古朴敦厚,绘饰有极精美的三角形几何图案。从这一时期的俎的造型来看,已经具备有桌案的雏形了。(图15)漆衣箱·战国·(图)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图16)彩绘木雕小座屏·战国·(图)湖北江陵望山楚墓出土。长518、高150mm,楚国匠师将凤、鸟、鹿、蛙、蛇等五十五个动物交错穿插,回旋盘绕,栩栩如生。(图17)彩绘猪形盒·战国·(图)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图18)彩绘鸳鸯盒·战国·(图)整个造型为一只立雕的鸳鸯,头部可以转动,身体镂空,背部有一长方形口。它巧妙地将实用与美观融为一体,使之成为一件具有隽永艺术魅力的精品。(图19)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图)汉代(图20)漆案·汉(图)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举案齐眉”的故事中所说“案”,就是这种矮足案。图中的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幕,长方形,矮足高20mm。(图21)独坐榻·汉(图)这是河北望都县汉墓壁画中描绘的独坐榻,方榻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这种方榻素面无饰。(图22)托角牙子方榻·汉(图)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图23)漆屏风·汉(图)此屏风为长方形,下有足座,双面均有装饰。图为其中的一面装饰,黑漆底,用红、绿、灰三色彩绘出云龙纹。(图24)木几·汉(图)汉代的几比较少见。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图26)云气纹漆案纹饰·汉(图)这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碗倒斜,流汁溢出。(图27)漆案内底纹饰·汉(图)此盘出土时盘内还放有其他漆杯之类的器物,小盘内还盛放着食物,旁置竹箸。这种漆器及摆设方式是当时贵族宴饮时的情形。(图28)漆兵器架纹饰·汉(图)在木制家具上髹漆,是春秋以后出现的新工艺,到西汉时非常流行,成为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图29)画像砖《杂技乐舞》·汉(图)这种汉代画像砖用影相式造型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榻、案、架等家具形象。(图30)南阳画像石(局部)·汉(图)汉代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品种日渐丰富,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令人一目了然。(图31)带屏风的榻和案·汉(图)辽宁辽阳汉墓壁画。屏和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具新品种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设帐,帐沿有坠饰,富丽而典雅。(图32)榻、几·东汉(图)这是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汉时的一切活动,如读书、待客、宴饮、议事等等,都在床、榻上进行,使用广、形制多。(图33)琴几·汉(图)此几为明代刻本中的插图,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几类家具形式提供了一个参考形象。魏齐晋(图34)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图)敦煌285窟西魏壁画。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料来看,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椅。菩萨呈垂足而坐状,从此时起,垂足坐姿产生。(图35)扶手椅·西魏(图)敦煌壁画中的扶手椅,有高靠背,搭脑出头,是后代“灯挂椅”的先驱。椅座宽大,僧人跪坐其上。(图36)胡床·北齐(图)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胡床由西域少数民族传于汉地,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这是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图37)案和胡床·东魏(图)见于河南东魏石刻。此案案面狭长,曲足,足下有横木承托。造型秀气,比例协调。(图38)莲花墩·北魏(图)后世坐墩大都由此演变。装饰上的特点反映出魏晋时期佛教流行。此类高型坐具只在少数贵族和僧侣中使用,尚未普及。(图39)床榻·东晋(图)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图40)束腰形圆墩·北魏(图)此为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中的北魏菩萨像。椅、凳、墩等高型坐具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而传入的。(图41)围屏·东晋(图)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图42)隐囊·北魏(图)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洁浮雕像。隐囊是放在床上,供人后靠垫背之物。隋、唐、五代(图43)带托泥大榻·隋(图)山东嘉祥英山隋墓壁画中有一个大型坐榻,腿下有托泥,箱形榻体周边为壶门形装饰。(图44)方桌·唐(图)敦煌85窟唐代壁画,画中一屠夫正在桌上切肉。这种桌子四腿较粗,造型简单,是最普遍使用的粗用桌子。(图45)腰鼓形圆墩·唐(图)三彩坐俑出土于西安王家坟。这种坐墩与南北朝时北魏菩萨像坐墩极为相似。沈从文先生认为这种圆墩是由战国以来妇女为熏香取暖专用的坐具发展而来。(图46)长条桌和长条凳·唐(图)唐代家具在造型上别具一格,这种大型桌、凳在唐代壁画中多有表现。盛唐时期社会繁荣,餐饮娱乐业盛兴,配套家具需求量很大。东方收藏,中国艺术品,艺术品投资,古玩市场,古玩收藏,古董收藏,收藏网,古董网,收藏论坛,古董鉴定,艺术品收藏,收藏快报'R6?-M{/F&|(图47)燕尾翘头案·唐(图)这类案为书案,体型较矮,坐在地上或床上书写,“伏案疾书”就指这种案。(图48)壸门案、腰圆凳·唐(图)唐代大画家周昉的《宫乐图》,图中表现出盛唐贵族妇女宴乐景象。食案体大浑厚,装饰华丽;腰圆凳也称月牙凳,符合人体功能。(图49)屏风·唐(图)敦煌217窟唐代壁画。唐代屏风以立地屏风为多,木制骨架上以纸或锦裱糊。士大夫比较喜欢素面。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图50)带幔帐床·初唐(图)箱形床架,前沿镂有壶门形装饰,帐幔富丽华贵,坠以彩穗装饰,精致的编制坐垫,既美观又舒适。而在屏风上绘以山水花草也是一种风格。(图51)圈椅·唐(图)这种圈椅也是唐代的新兴家具,极其罕见。见于唐画《挥扇仕女图》,椅腿雕花,与身着华贵服装的贵族妇女协调一致。(图52)隐囊和琴几·唐(图)见于唐代孙位的《高逸图》,图中出现的隐囊和琴几是当时常见的家具。大部分人仍有席地而坐的习惯。(图53)宫凳·唐(图)这种出现在唐画《挥扇仕女图》中的宫凳在其它绘画作品中也经常出现,说明在上层社会中比较流行。这种凳也被称为“腰圆凳”、“月牙凳”。(图54)坐椅·五代(图)可视作早期“四出头扶手椅”的典型,搭脑为直线形,前后枨落地。见于南唐画家王其翰的《勘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