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峨眉山月歌教案优秀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峨眉山月歌教案【第一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朗读背诵古诗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板书课题)2、解题。《峨眉山月歌》(1)简介“蛾眉山”。(2)简介作者。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3.初读课文。(1)范读课文。(2)自学课文。要求:①准字音,读通诗句。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3)检查自学情况。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4.精读课文。(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诗句中指月影。参考资料,少熬夜!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游行走。(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范读、指名读。5.指导背诵。朗读背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峨眉山月歌》优秀教案【第二篇】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3.学习《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今天,我们欣赏李白的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二、学习《峨眉山月歌》㈠初读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㈡了解背景1、初次释题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㈢理解诗句参考资料,少熬夜!1、交流自学情况。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⑵、不理解的地方?⑶、指导性交流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夜发——连夜出发。向——(看插图理解)驶向。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下——顺江而下。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可设计填空㈣品味诗境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感到?(惆怅迷惘)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暗生思月怀乡之情”、“思君/不见/下渝洲。”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㈤诵读师生评读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2、小组、男女生赛读3、练习背诵。三、延伸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四、作业默写《峨眉山月歌》。参考资料,少熬夜!峨眉山月歌教案【第三篇】教学设计:峨眉山月歌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重点: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教学难点:体会诗人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学生活动,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明确学习目标师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生明确学习目标。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三。了解创作背景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习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参考资料,少熬夜!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平羌,渝州)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诗体:七言绝句,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师适时指点。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平羌江上的粼粼江流。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近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赏析小结: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七。情读诗歌,走近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参考资料,少熬夜!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八。课堂检测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九。诗歌背诵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十。课堂小结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近古诗,走近经典,提升自我。十一。布置作业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教学目标【第四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1 / 1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