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做好这五点月结余率达75%(理财新闻腾讯财经特约2016-01-1908:14)刚来上海第一年我也是月光的,原因很简单——收入低房租贵。像这种不可抗力因素,就只能开源了,提升能力争取获得更高的收入。我也是直到半年前和南票住一起,才开启了蹭吃蹭住高结余的幸福生活,如今毛估估每月竟能存下四千元,结余率高达75%。看到不少小姐妹收入不菲却依然陷入月光的泥淖中,我真是深感痛心,甚至好想说“dear,你那么高的工资分我点呗?”哈哈,开个玩笑,下面来分享干货:1、要对未来有规划,给自己列个梦想清单将梦想列出来后,按时间节点进行拆分,计算完成梦想一共所需要的资金,规划出每年或每月需要攒多少钱。看到离实现梦想的资金缺口那么大,想必你心里会产生压力,从而开始行动。当然,你也可以为自己设立“梦想基金账户”,每月固定存一定金额进去,并且规定在实现梦想之前不轻易动用。如果怕自己无法克制,就另外办张无网银无手机银行的卡,把卡交给父母或老公/男友保管。2、开始记账,熟知你的现金流要开始记账,做到对自己的收入和支出了然于胸。很多人只记账不分析,这样是不够的。记账只能知道钱花在哪了,却不能摆脱月光所以要分析每月的必需消费和非必需消费,减少非必需性消费。必需消费包括每日三餐、买菜支出、交通费、话费,而其他的例如打车、聚餐、买衣服等皆列入非必需性消费。3、支出=收入-储蓄,而不是储蓄=收入-支出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个月发工资,先定下该月需结余的金额,剩下的用做生活费;而不是发了工资就随意买买买,买完之后才想到存钱。如果你是个资深剁手族,而且月光惯了,想攒钱却不知从何下手、也无法一蹴而就,那我建议你每月一发工资就拿出其中至少10%存定期或者P2P。其实每个月少了那10%,你的生活品质并不会受很大影响。当然喽,能存更多就更好了,多多益善哈。4、控制购买欲,少逛淘宝和商场,多读书充实自己虽然我自诩消费较为理性,但有段时间天天刷淘宝,看到心动的物件还是难免手痒。尤其是看着天猫淘宝琳琅满目的特价商品,又想买买买了吧?后面我觉得这样既浪费钱又耽误时间,就给自己找正事做,现在我要么看书,要么逛小她,对于淘宝的欲望小了,钱包君自然也就不会瘦成萝卜干了。如果真的在网上看到喜欢的,那就先加进购物车,看看一周后是不是还想要。网购服装虽然比商场便宜,但毕竟不能试穿,到手如果不合适,很多人会想“这么便宜就懒得退了吧”。最终的结果就是——花了那么多钱,能穿的却没几件。其实这样还不如去商场买件喜欢且合身的,虽然贵,但是利用率高,也正因为贵,所以买的时候会谨慎考虑买回家后会不会穿。同时,建议不要经常和购物狂好友去逛商场,因为不知不觉你会被她的购物欲给感染,觉得仿佛不买就亏了似的,结果到家了便开始心疼毛爷爷。你也可以与你的闺蜜达成一致意见——只买精品,杜绝冲动消费!至于逛商场频率,我觉得一个季度去一次就够了,去之前想好自己需要买什么不买什么。5、尽量克服拿铁因子,少买零食有些人喜欢每天喝杯星巴克,或者在回家的路上顺手买杯热奶茶,也许你会说这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是杯26元的拿铁而已,可是殊不知这样下来一年能花掉你近万元!十年就是一辆车啊!所以,亲爱的姑娘,赶快看看你有哪些不知不觉吞噬你财富的“拿铁因子”吧!当然我也不是说要完全杜绝,毕竟一定的生活品质还是要有的,但是你可以想想办法如何省钱。比如减少频率三四天买一次星巴克,或者用速溶咖啡代替现磨咖啡,如果你实在是非现磨咖啡不可,那就买台小型的咖啡机自己磨呗。总之,没有省不下的钱,只有下不了决心省钱的你。林毅夫再发声:现在有很多误区讨论重点还应放在投资上(2016年01月20日16:50凤凰国际智库)《财经国家周刊》:最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一直处于下滑态势。有一些观点认为这是受到国际经济形势大环境的影响,但更多的声音则表示,这反映了过去多年经济增长中的体制机制问题。您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林毅夫:我们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转型中国家,肯定有不少体制机制的问题,当然要改。但我认为201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更大的原因是外部性的。可以从两个维度来说明。一是跟我们处于同一个发展程度的国家,例如印度、巴西,都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经济下滑。巴西在2010年的经济增速是7.6%,但2014年仅有0.4%,经济下滑幅度超过了中国。这些国家所面临的内部问题各有不同,却同样在过去几年出现了严重的经济下滑。所以我们不能把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和经济下滑就必然地连结起来。二是观察那些高收入、高表现、但是出口比例比较高的经济体,他们作为较为发达的经济体,按说没有我们国家所面临的体制机制、增长模式的问题,但我发现只要是出口比例比较大的经济体,这段时间的表现跟我们基本是一样的。从2010年到2014年,韩国从6.5%的经济增速下降到3.3%,中国台湾从10.8%下降到3.5%,新加坡从15.2%下降到仅有2.9%,等等。这些增长模式更为合理的高收入经济体,有的下滑速度比我们还快。那么唯一能够解释以上现象的,就是所有这些国家的经济下滑都是由共同的外部因素导致的。有质量的增长不等于放慢增速《财经国家周刊》:对经济增速减缓的不同归因,会给政策层面带来很大影响。由于有观点将减速的主要原因归结在增长模式不合理上,因此又认为增速下降正是经济转型的一个表现,也只有增速下降才有可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实现转型。您怎么看?林毅夫:我认为这是一个误区。目前伴随着经济增长出现很多问题,例如环境压力增大、雾霾问题突出,社会认为这是因为经济增长太快,用高速度牺牲了增长的质量,所以认为要有质量的增长就等于放慢经济增速。虽然很多问题跟我们的发展阶段是相关的,但是跟经济增速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以环境为例,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以制造业为主的发展阶段,才导致了环境压力,因为制造业阶段能源使用、排放密度高。只有尽快进入高收入阶段,产业结构变成以服务业为主才能更好地改善环境。如果降低增长速度,只会使我们在制造业阶段停留的时间更长。此外,也只有经济保持一定增速,我们才有相对稳定的环境推动改革与转型。认识到上面所讲的,一是目前的经济下滑主要是外部因素导致的一个结果,二是与经济转型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那就意味着采取稳增长措施是非常重要的了。8%潜力,7%现实《财经国家周刊》:您曾经提出,我国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还可以保持每年8%增长的潜力。这句话的背景正是经济增速开始减缓的时间当口,因此引起不少争议。8%是怎么测算出来的?林毅夫:8%是指增长潜力,而非实际增速。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都是要靠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两方面可以体现在一个指标上,就是人均GDP.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都要靠自己,发展中国家则有后发优势。按购买力计算,1979年我们人均GDP只有美国的5%,经过30年的发展,到了2008年达到美国的21%。这是什么水平?这相当于日本在1951年、新加坡在1967年、中国台湾在1975年、韩国在1977年与美国的差距。而这些国家都在此后都实现了20年的高速增长,增幅处于7.6%到9.2%之间。这个后发优势,他们已经实现了,那对我们来讲就是有可能的。因此我说从2008年开始,我们应该还有20年平均每年8%增长的潜力。这里强调的是潜力,只代表可能,不是说一定会实现。《财经国家周刊》:在目前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下,如果对未来几年的经济增速做一个现实的预测,可能是什么水平?林毅夫:我觉得即使国际经济不好,如果有足够力度的稳增长政策,也就是提振国内投资和消费,在现实当中依然可以超过7%。因为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有利条件仍然很多。调整投资而非否定投资本身《财经国家周刊》:投资是前几年提到稳增长时的关键词,现在很多产业都产能过剩,很多人将注意力放在消费上。您怎么看?林毅夫:现在社会上还有一个误区,就是将投资等同于产能过剩,认为我国过去以投资拉动经济增长,导致了今天的产能过剩,因此应该控制投资。这种看法是不准确的。消费虽然重要,但拉动增长的前提是依托在就业基础上的收入不断提高。只有通过投资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才能使劳动生产力水平得到提高,进而增加收入、刺激消费。所以讨论的重点还应放在投资上。《财经国家周刊》: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如何用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林毅夫:首先,虽然很多产业出现了产能过剩,但是还有很多可以产业升级、转型。这跟发达国家不一样,发达国家产业都在前沿,下一个新的产业还没找到,我们新的产业并不难找。第二,产业要发展,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其完善的空间还很多,以往的基建重点在城市间的联系上,比如高铁、高速公路和机场。但城市内部的基础设施,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改善环境也需要投资。现在城市化水平大概占总人口55%,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是85%,城市化每年在推进,公共基础设施也要相应增加很多。《财经国家周刊》:在您看来,我们促进投资的有利条件有哪些?林毅夫:有好的投资机会,同样需要资金来进行。中国政府积累的公共负债现在只有40%多一点。日本240%,其他发达国家普遍超过110%,其他发展中国家也普遍超过100%。地方政府平台的问题不是总量太多,而是借短债来进行长期投资。要解决期限不配套的问题,地方政府公共基础设施的投资应以地方政府长期建设的资金来做,现在财政部已经着手进行落实了。从货币政策来看,虽然经过数次降息降准,但是资金价格相对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还是比较高的。所以货币政策空间也比较大。除了政府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有空间外,我国民间储蓄率大概是50%,外汇储备还有3.5万亿,这在世界上处于最高水平,都是投资可以利用的有利条件。新结构经济学眼中的产业升级《财经国家周刊》:您刚才提到,用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一大重点就落在产业升级上。这呼应了当前提出的供给侧改革,您认为应该怎样布局产业升级?林毅夫:我认为,从新经济结构学的角度,可以把现在的产业分成五大类来分析。第一类产业,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称为追赶型产业。比如发达国家现有的汽车产业、高端装备业、高端材料业,附加价值、技术水平都比我们高。这是我们发挥后发优势最好的机会,可以通过并购、到国外设立研发中心、招商引资的方式来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第二类产业,在国际上是领先的或跟发达国家差距已经非常小。比如说家电产业,白色家电是最明显的。这类产业要自主研发新技术、新产品,否则很容易被后面的国家赶超。自主研发需要基础性研究,这属于公共知识,企业在这方面的积极性非常低,所以在基础研究上,需要政府多投入。发达国家政府有国家科学基金、国防部各种基金,都是在支持跟它有优势产品所需的科研研究。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也必须这么做。第三类,称为退出型。一种是我们已经失掉比较有优势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一种是产能过剩行业,主要是建筑业相关的产业,有些产能是非常先进的、近几年刚投资的,在国内过剩,在国际上却非常稀缺。一带一路就是以基础设施为抓手的。第四类,弯道超车型,比如互联网,移动通信。这种以人力资本投资为主,研发周期非常短的新产业,我们确实可以跟发达国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最后是战略性产业。这类产业资本投入非常高,而且周期非常长。为了国防安全需要,我们也必须发展这类产业,像大飞机、超级计算机。这些产业必须政府补贴。这五种不同产业类型在目前的新常态下处处是投资和发展的机会,这些投资都能够提高我们的生产率水平、竞争力和发展的质量。政府角色定位《财经国家周刊》:2015年以来,社会投资增速并不见起色,甚至在一些领域出现大幅下滑,是经济增速趋缓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说基础设施建设应由地方政府多多发力,那么上述五大产业的转型升级、尤其是前四类,则是企业投资的主战场。可是社会投资热情似乎还欠火候,您认为是什么原因?林毅夫: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看,有效的市场和有为的政府要共同发挥作用,才能推动经济的转型和持续增长。虽然经济发展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这并非否定政府的作用。但是,最近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个值得担忧的现象: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市场在发力,但一些地方政府的作为相对滞后。面对经济新常态,曾经在以往高速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一些地方政府,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