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秋水》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秋水》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秋水》教案【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与用法。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3、通过自读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使学生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的道理。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泾流、涘、望洋向若、少、轻、殆、大方之家”等词语。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3、了解“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理解河伯对海神若的那番感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朝诗人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说的是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需再登上一层高楼。给我们的启示是“山外有山,天外有天,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二、介绍庄子:1、介绍庄子生平。(借助幻灯片)2、《史记》中记载庄子与楚威王使臣的对话(幻灯片),初步把握庄子这一人物形象,初步体会庄子精神。三、研习新课;1、齐读课文、正音释义。时:时节、时令灌:注入河:黄河泾:jīng畅通无阻的水流涘:sì水边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望洋:仰视而望的样子少:小看。轻:轻视难:nái难以、穷:尽旋:掉转殆dài危险2、分析课文:提问:河伯为什么洋洋自得,欣然自喜?明确:“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河伯面对黄河的广阔,觉得天下之美为尽在自己这里,因此欣然自喜。提问: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明确:河伯“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参考资料,少熬夜!端。”面对波澜壮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深深的认识到了自己的渺小,所以望洋而叹。提问:河伯面对波澜壮阔的大海是如何自责的?明确:河伯先引用俗语“闻到百,以为莫己若”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继而说自己曾经不相信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现在亲眼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才深深意识到自己目光的短浅,接着,发出了慨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河伯深深认识到如果不是看到大海的宽广,那自己的错误认识则永远也得不到改正,自己的浅陋将长久的被大方之家所耻笑。3、给课文划分层次:明确:两层:一写黄河的壮阔和河伯的骄傲自满。二写河伯看到大海之后自叹不如。用对比的方法写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借助幻灯片)4、让学生找出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语。明确:(借助幻灯片)古今异义:至于、河、面目、大方。词类活用:时、东、面、少、轻。特殊句式: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成语:望洋兴叹、见笑大方。5、幻灯片展示:“焉、于、而”三个虚词的用法。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语气助词,放在句中表停顿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疑问代词当作“怎么、哪里”讲焉今吾子又死焉兼词,当作“于此”讲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语气助词空囊橐,徐徐焉实狼其中语气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于是焉河伯使旋其面目介词当作“在”讲于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介词引出行为的对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介词表比较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表被动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连词用在中心语与修饰语之间而性贪而狠连词表并列关系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连词表转折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代词用“而”当作“你”讲6、本文的写作特色:这篇文章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通篇都是设喻。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用了对比的手法,如写黄河与北海的壮阔,前者是“百川灌河”,“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后者是“难穷”,“不见水端”。写河伯的认识,先前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叹”。《秋水》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参考资料,少熬夜!2.了解庄周及他的哲学思想,准确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教学重点、难点:一、导语设计:今天我们来学习庄子的《秋水》。先来看几幅对联:架上南华秋水篇,屏间北苑春山画。人在南华秋水,家居北苑春山。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庄子》又名《南华经》,此处“南华秋水”即指《庄子》中的《秋水》篇。明清时期的张岱、宋时的李塗更是直抒胸臆,来表达对庄子《秋水》篇的仰慕和叹佩:南华秋水意,千古有人钦。——明清·张岱不读庄子秋水篇,见识终不宏阔。——宋·李塗从以上可以看出庄子的《秋水》篇对文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人生观、价值观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秋水》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使这些文人纷纷为之倾倒呢?也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能从中懂得一二。二、简介作者: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乎殇子,而彭祖为夭。译文:天下没有什么比秋毫的末端更大,而泰山算是最小;世上没有什么人比夭折的孩子更长寿,而传说中年寿最长的彭祖却是短命的。以死生为一条,以可不可为一贯译文:死生都一样,可与不可无差别。之所以着重介绍庄子的相对主义哲学思想,是因为“相对主义”贯穿于我们即将学习的《秋水》中。三、朗读课文并正音(略)四、研习课文:1.河伯的心理前后有何变化?找出关键句。明确:欣然自喜——望洋向若而叹①河伯因何而“喜”?(请一生朗读相关内容,师点评指导)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状语,按时令;川:河流;河:河伯,黄河之神;泾流:直流的水波;辩:通“辨”,分辨,辨别参考资料,少熬夜!②河伯因何而“叹”?东面而视,不见水端。2.河伯面对海神若,又发出了怎样的感叹呢?(请一生朗读,师点评指导)①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闻道百:定语后置,“闻百道”;莫己若:宾语前置,“莫若己”;我之谓也:宾语前置,“谓我也”;此句批评自己“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的狂妄自大。②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且夫:句首助词,表更进一步议论;可译为:“而且”、“况且”、“再说”;少:轻视,看不起;闻:见识,见闻;此句批评自己见识的狭隘。这句话经常有人做出相反的阐释,现特补充本科《秋水》(节选)剩余部分中海神若的话,以便于大家理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伯夷辞让它(指天下)而博取名声,孔丘谈论它而显示渊博,这大概就是他们的骄傲与自满,不就像你先前的洋洋自得吗?③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也矣。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非……则:表假设,不……就……;殆:危险;见……于:表被动;大方之家:见识广博、修养极高的人此句“殆”字阐明骄傲自满的危害性。3.本文对我们有何启示?(1)不要拘泥于一己之见而固步自封;(2)谦受益,满招损;(3)知耻而近乎勇;(4)承认自己渺小是超越局限,走向伟大的开始;五、探讨:《秋水》的哲学思想。在这节课的开始,我们说过,庄子的《秋水》篇让无数人为之倾倒,根据我们刚才所学,似乎并未见出其特别奇异之处。其实“人不能骄傲自满”并非庄子本文所要表达的人生态度;要想真正明白庄子的表达意图,得联系《秋水》全文。为此,给大家补充了相关内容。以道观之,何贵何贱,是谓反衍……何少何多,是谓谢施。译文:用道的观点来看,无所谓贵贱,贵贱是相互转化的……无所谓多少,多少是相互转换的。万物一起,孰短孰长?译文:万物原本是齐一的,谁为短谁为长呢?参考资料,少熬夜!教师总结:从海神的话中我们可以明白,《秋水》全文所宣扬的还是庄子一贯的思想,即人的生死、寿夭、祸福、穷通、贵贱、得失、成败等等都是完全相对的东西,并且是人力所不能左右的,应一切任其自然。庄子的思想虽有消极、虚无的一面,但其根本目标却在于要使人的生活和精神达到一种不为外物所束缚、所统治的绝对自由独立的境界。多少年来,庄子思想对饱经创伤的心灵给予了莫大的慰藉,即使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也有它独特的作用。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有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语言特点:《庄子》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构成了瑰玮奇诡的艺术境界,具有散文诗般的艺术效果。《庄子》的语言如行云流水,汪洋恣肆,跌宕跳跃,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具有诗歌语言的特点。再次齐读课文。《秋水》教案【第三篇】一、教材分析《秋水》是庄子的名篇。庄子的文章,想象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庄子的思想与智慧非常人所能及,高中一年级学生在理解上会有困难,正因如此,课本将原有的《逍遥游》换成现在的《秋水》。课文仅仅节选了《秋水》前面的一小段,篇幅很短,文字也浅显,所表达的思想单独来看并不深奥。故此,教学过程中当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二、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想及文风。2、懂得形象化说理的方法。3、培养阅读文言文的兴趣和能力。三、教学重点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得出启示。四、教学步骤设计1、导入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庄子中出现的成语导入。(现代社会信息异常丰富,学生往往对文言文阅读缺乏兴趣和能力,但我们得实行“拿来主义”,从古文中汲取营养。庄子的文章一方面给我们以思想的启迪,另一方面也给我们以语言的滋养。)2、朗读以Flash课件营造朗读氛围。教师范读。学生集体或个别朗读,教师指导朗读。参考资料,少熬夜!3、分析课文承接导入语中的成语话题来切入本文。引导学生找出能帮助理解课文的关键成语:“望洋兴叹”,然后围绕该成语提出问题,一步步引导出翻译、层次、写作手法、思想等方面的学习。1)“叹”的内容是什么?2)为什么会“叹”?3)怎样写“叹”?4)从“叹”中得到什么启示?5)总结读书方法:对以上学习过程进行小结,总结出一种读书方法:“中心开花”分析法。4、练习堂上练习,及时检测学习效果。练习涉及文学常识、字词理解、句式分析、课文理解等方面。5、拓展学习文言文并不是为学而学,应是“古为今用”,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庄子的文章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在对课文进行讨论后,可另从《庄子》中选择一则或两则较为熟悉的寓言小故事,引导启发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以上设计的内容及步骤,并不意味着教师在堂上按部就班地全部都讲,亦不意味着学生要按部就班地全部都学,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体特性来调节教学内容和顺序。《秋水》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了解庄子及其基本思想。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特殊句式,积累文言词汇。3.理解本文的寓意重点、难点1.重点:在背诵的基础上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2.难点:理解本文寓意。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布置预习1.熟读成诵,对照注解,自读理解课文。2.了解庄子及《庄子》一书,初步了解庄子思想。二、课堂导入1.庄子与〈庄子〉:名周,战国时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共三13篇,其中内篇7,外篇15,杂篇11。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了的门徒所著。〈庄子〉一书想象奇幻,构思巧妙,言辞瑰奇,善用寓言与比喻,文笔汪洋姿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2.基本思想:主张“天道无为”参考资料,少熬夜!三、诵读感知1.齐读课文2.正音、疏通文意。3.解释下列短语秋水时至东面而视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始旋其面目莫己若少仲尼之闻见笑于大方之家4.特殊句式(相当于现代的固定短语),在课文中找出例句,并译成现代汉语。(1)非……则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2)见……于见笑于大方之家。四、探讨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欣然自喜?2.河伯见了北海为什么“望洋向若而叹”?3.河伯为什么认为自己将“长见笑于大方之家”4.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五、延伸1.归纳成语2.比较河伯和“坐井观天”中的“井底之蛙”有何异同点。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