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小学语文优质课《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语文优质课《金蝉脱壳》教学设计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一篇】教材分析1、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课文以“金蝉脱壳”为题,告诉我们写的是金蝉怎样脱壳的事情。如作者所说,“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所以,作者观察最仔细,描写最细致。我将这一段文字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找句子、画词语、读文字、填表格、作复述等多种形式,具体感悟课文内容。这样做,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2、学习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金蝉脱壳”的全过程,使学生从中感悟到事物的发展的缘由,从而加深学生对事情发展有“感悟奇特的情景”。同时对事物的观察掌握好的方法,即(1)要仔细观察;(2)要有重点地观察。学情分析1、所教学生缺乏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也欠缺,没有主动去发掘问题的所在,都是等待老师的提示或引导才能慢慢有所领会。2、由于学生的年龄段原因,对事情的深层次分析未能透彻和领悟,如观察“金蝉脱壳”之时,对“蝉尾出壳”的情景没能仔细观察。从而无法分享作者探究成功后的喜悦,也不容易知晓金蝉脱壳的秘密。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难点: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蝉脱壳》。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一课文。2、交流蝉的资料。二、学习第二部分1、默读第3——6自然段。想想:作者是怎么按顺序来写的?参考资料,少熬夜!脱壳前(3)—→脱壳中(4)--→脱壳后(5)2、出示:“在金蝉脱壳的过程中,你认为哪种情景最神奇动人”?先将有关的语句圈画出来读一读,再与同学交流一下阅读感受。(小组学习)3、全班交流。(1)“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亮光的蝉虫。.。.。.停在那里不动了。”这是金蝉脱壳前的样子与第一段中“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相比较。(2)按“背头脚尾”的顺序,边读边想象金蝉脱壳的过程,说说阅读的感受。抓住关键词语“抽搐”、“裂开”、“极淡的绿色”、“深绿色”、“慢慢地活动”、“抖动”、“伸着”、“仰”、“扑”、“抓”、“抽”、等来体会。(3)金蝉脱壳后又有哪些变化?最让你惊喜的是什么?(翅膀“只有一点点”“很快盖住身体”,颜色“每颤动一次”,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指导阅读,读出自己的感受。三、学习第三部分1、默读这一部分,想想“我再一次仔细地看着蝉儿”,看到了什么?2、指导朗读。3、总结全文:你看,作者对蝉的观察是多么细致入微呀。学习本文,对于我们写作有什么启发?四、布置作业小练笔:观察一种小动物,并写下来。板书设计脱壳前7、金蝉脱壳脱壳中脱壳后《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产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能主动探究大自然中有趣的现象,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向别人介绍。教学重点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教学准备师生:收集有关金蝉的资料和大自然中其他动物有趣的现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动物世界,妙趣横生。今天我们一块走进金蝉家族,了解发生在它们身上的有趣现象。请齐读课文题目——金蝉脱壳。你们见过金蝉吗?你对它有哪些了解?读了课文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金蝉是什么样的?金蝉是怎样脱壳的?它为什么要脱壳?)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是通过我们自己读书来解决的,再看看我们在读书中又能产生哪些新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轻声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课文读通顺。分组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比一比哪组读得又正确又流利。师生共同评价,并相机指导朗读。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细读课文,了解金蝉脱壳的过程及变化默读课文,看看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的过程的,哪几段是写金蝉脱壳后的变化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段,边读边勾画出写金蝉脱壳过程的句子,然后把金蝉脱壳的主要步骤归纳出来。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弄清金蝉脱壳的过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语言的生动有趣。如:金蝉脱壳的过程作者写得活灵活现,逼真形象,你喜欢哪个句子,为什么?哪些地方看出作者观察很仔细?教师引读本段,让学生熟悉金蝉脱壳的过程。第3段写了金蝉脱壳后的变化,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变化?(翅膀、身上的颜色)采用“读一读、想一想、勾一勾、议一议”的方法弄清金蝉翅膀和身上的颜色的变化情况。学生汇报学习情况。这奇妙的变化让作者一饱眼福,我们也感到太有趣了,让我们带着高兴的心情读读最后一段。四、总结延伸大自然中像这样有趣的现象还有很多很多,用你们敏锐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我们准备开展一次“动物趣事”交流会,了解大自然中更多的趣事,好吗?附:板书设计金蝉脱壳脱壳过程:露出背——钻出头——露出脚——抽出尾《金蝉脱壳》教学设计【第三篇】7金蝉脱壳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参考资料,少熬夜!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激发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二、教学重难点:学习第一段,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三、教学时间:9月27日四、教学设计:1.出示蝉(图):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齐:蝉)师补充:俗称——(齐:知了)看到这蝉,我不禁想起了前几天刚学的一首古诗,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所见》)课间早早到了教室做好了准备,打了预备铃学生应该读“每周一诗”了,才发现大屏幕落下,刚好挡住了昨晚刚换的《秋夕》,于是临时加入以上环节——《所见》刚刚落音,正式铃打响——开始上课!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大自然,一起去了解蝉的一个生活习性——揭题:金蝉脱壳(齐读课题,师补充:在这篇课文中,“壳”在这个成语中念qiào,在其他词语中都念ké)通过预习,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话来说说“金蝉脱壳”是怎么一回事?(指句回答,师补充:蝉的幼虫生活在泥土中,每年6月末,它们就会在黄昏及夜间钻出土表,爬上树干,抓紧树皮,蜕皮羽化,之后它们就成了虫,就是我们常说常见的“知了”)相机板书:羽化这一环节一方面让我了解了预习时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的情况,另一方面,“羽化”这一科学名词的介绍也正应合了课文第五自然段的内容,而且我认为必要的自然科学知识拓展是可以渗透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之中的。3.今天我们就要随着小作者的视线一起去领略金蝉脱壳的奇妙过程,出示“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3)了解课文大意,初步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4.出示“自学指导1”:(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看清生字字形。(2)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把令你印象深刻的语句多读两遍。(3)时间:8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5.自学检查:(1)出示“看谁读得准”(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完成《补充习题》p21:一(独立完成,对照实物投影自批,以“☆”奖励自己)(3)检查读课文(开火车,一人一句,集体正音)(4)交流: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自学1的预设目标是扫除生字词和课文朗读障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即对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奇特动人”的初步认识。早上批阅了《习字册》发现“恢复“的”复“字中间会写成”目“,”协调“的”协“字右边”力“会写成”刀“,于是在学生自由读”看谁得准“之后留了一分钟时间让学生提醒一下大家哪里容易写错,学生提出了”配“、”搜“、”复“和”繁“四个字,在之后批阅《补充》时效果确实好一点。开火车读课文时,“树干“、”这阵儿“需要指导。在交流“蝉虫脱壳的过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读一读令自己印象深刻的语句。”时,学生一开始不知道该怎么谈,只是读一些比喻、拟人等比较特别一点的句子,我便让学生找一找文中有词语可以形容金蝉脱壳的过程,有学生找到了“神奇有趣”,我又说:“课文中与它意思相近的词语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奇特动人。”随后要求学生用“□”圈出这两个词,写成了对全文的整体感知。6.出示“自学指导2”:(1)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几小节具体介绍了蝉虫脱壳的过程?(2)时间:3分钟7.自学交流(指名回答问题),相机板书:一(1-2)二(3-6)三(7)这里的预设目标是理清文章脉络,学生先把握住文中3-6小节具体介绍了蝉虫脱壳的过程,那么“斩头去尾”,便自然而然地把课文划分为三大段。但实际交流时,学生找到了4、5自然段,这里我又引导学生:课文介绍了金蝉脱壳的全过程,包括开始脱壳前的准备及脱壳之后的变化,学生又找到了第3自然段;我又问:第6自然段“这真是奇特动人的情景啊!”“这”是指什么?——学生马上意识到,这个“这”字是承接上文而来的。可谓“几经周折”啊!8.出示“自学指导3”:(1)轻声朗读课文1-2自然段,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2)“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中的“这”是指什么?用“﹏﹏”画下来。(3)时间:3分钟参考资料,少熬夜!9.自学交流:(1)指名说“夜幕降临……换上华丽的新装。”(2)这神奇有趣的事是我从叔叔们那儿听来的金蝉脱壳的事,在这句话中,你觉得哪里“神奇有趣”呢?(指名评读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有趣”这样的教学目标应该落实在对文本的理解当中,学生先是找到并用“﹏﹏”画下了句子,又找到了“夜幕降临”、“偷偷”、“旧衣”、“新装”等充满神秘色彩的词句,更感受到了金蝉脱壳的神奇和作者对这件事的好奇。10.小结:从叔叔们那里,我听来了一个神奇有趣的事,这件事到底有多神奇?我们下节课再随着作者一起去观察、去发现。11.“金蝉脱壳”不仅仅是蝉儿的一个生活习性,爱好古代兵法的同学一定知道它也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俗话说,“三十六计,走为上策”这“金蝉脱壳”则是走计中的上计,谁知道这个故事?(指名说)师相机帮助理清人物关系。12.所以,我们现在用“金蝉脱壳”来比喻——(齐:用计逃脱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觉)课前预习时让学生搜集了“金蝉脱壳”的故事并查找了它的意思。课堂交流资料时,学生说了这个故事,但没有经过整理,内容比较繁杂,其实只需要知道这是主人公诸葛亮的一计,它用计让蜀军逃脱而使魏军(对方)没有发觉,等对方发现时已经晚了。“金蝉脱壳”的比喻义学生在写《评价》“预习导航“时已经完成了,这里就着故事更加深了理解。13.像“金蝉脱壳”这样含有动物名的成语你还知道哪些?(指名说)完成《评价手册》p17:五必要的知识拓展更添加了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在完成《评价》作业时,“鹤发童颜”、“蝇头小利”两道小题有部分学生存在一定困难,反馈时需要点拨:鹤发童颜指仙鹤羽毛般雪白的头发,儿童般红润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气色好。蝇头小利指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总体说来,这节课完成了既定目标,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角度来看,学生在课堂上自学了三个时段,进行了四次训练(包括写、说、圈画),自我感觉第一课时的内容涵盖比较少,节奏还比较慢,训练的形式和时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金蝉脱壳》教案【第四篇】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明白金蝉脱壳的比喻意义。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自然段。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参考资料,少熬夜!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重点难点1、感受金蝉脱壳的神奇。2、激发学生乐于观察周围的事物的兴趣。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课文内容的投影片。2、蝉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