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范例5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第一篇】学习目标1、边听录音边浏览课文,了解相声的艺术特点和语言特色。2、通读课文,体会故事中的人说话啰嗦的特点,明白简洁明快地说话的重要性。3、了解相声是以说、学、逗、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语言表演艺术,能对相声感兴趣。学习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还要说得简练得体。学习难点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看影片,揭示课题1、观看马季的相声《打电话》,说说感受。2、揭题:打电话。3、谈打电话:⑴导语: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方便快捷,打电话的时候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呢?(尽量地节约时间)⑵如果你要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约他晚上六点半在某电影院门口见面,一块看电影,你会怎么说呢?⑶模拟计时表演。(两个学生上台模拟表演,教师计时。)小结板书:简练、得体、明白。⑷这么一点儿事,如果有人打了4个半小时,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打电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了解相声主要内容:⑴学生自学,自由读课文。⑵检查自学,正音:呃、耗子、啰嗦、嘚儿啷。⑶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一件什么事?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三、再现课文,深入领悟参考资料,少熬夜!1、讨论: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打电话此人“啰唆”?作者给他的名字去成“啰唆”有什么用意?自由畅谈。2、归纳:作者在这里极尽夸张之能事,把一个啰嗦者说话啰嗦表现得淋漓尽致。板书:啰嗦、耗时、误事。3、畅所欲言:如果你是听电话的对方你会有什么感受?4、这相声讽刺了那些人?5、从中你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小结:说话太啰嗦不但浪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还会耽误事情,我们平时说话不仅要把话说明白、得体,还要说得简练才行。四、学生选读,了解相声1、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片断浏览,体会相声特点。2、学生谈自己对相声语言特点的感受。3、教师小结:通俗易懂发,如话家常;幽默、风趣、夸张。4、欣赏表演,进一步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播放事先录制的该相声表演录像,一边欣赏一边感受相声艺术的魅力。5、小结:相声不仅是说,还是唱,相声以反映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相声常常在最后要“抖包袱”;相声是笑的艺术,又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可以让人们在笑声中得到启迪……数学打电话教学设计【第二篇】教学目标:1、通过听相声《打电话》和阅读课文,使学生了解相声的语言艺术特点,让学生对相声产生兴趣。2、通过浏览课文,了解说话啰嗦的不便,明白简洁得体说话的重要性。3、向学生渗透讲文明,懂礼貌的思想,知道在与人交往中要礼貌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在笑声中得到启迪,知道通电话时做到讲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得体。教学难点:(1)了解相声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声情并茂。(2)打电话时说话内容集中,语言简洁得体。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同学们,我们平常与人交流离不开说话,说话要讲究艺术。杨氏之子与孔君平的对话,风趣幽默,深深地感染了我们;晏子的能言善辩,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这两篇课文都让我们领略了的语言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相声《打电话》,从这篇课文中,我们又能感受到什么呢?(板书课题:打电话)二、模拟表演,新知铺垫同学们一定都打过电话,电话使人们的交流变得更加方便快捷,那么,谁能说说打电话时应注意什么?(自由发言师归纳并板书:省时简明得体)说的不错,可是不能光说不练啊,我倒想考考你们,怕不怕?(不怕)请接题,题目:模拟打电话,如果你要给好朋友打电话,约他下午一点在学校见面,一块去老师家,你会怎么说呢?(两名学生模仿打电话)。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可是如果有人为这么一点儿事而打了两三个小时电话,你信不信?让我们一起欣赏相声《打电话》片段。引导学生浏览全文,提出问题。交流:这个相声说的是件什么事?四、精读感悟,理解语言特色1、这个相声是几人表演的?你认为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呢?简介相声(幻灯片)。相声的特点:相声是所有说唱艺术中最为人们熟悉的,起源于北京,流行全国各地。相声是语言的艺术,也是幽默的艺术,运用说学逗唱的技巧,组织包袱逗观众哈哈一笑,并有寓教于乐的功能。相声的分类:相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基本艺术手段。现在的相声分单口相声,对口相声,群口相声(三人以上)三种形式。单口相声是一人表演,对口相声是由两人表演,群口相声最少三人表演。2、问:文中年轻人的是这个相声的主角,他名叫啰嗦,你认为给他取这个名字怎么样?给人物起名叫啰嗦,是编创者有意安排的,暗示此人说话絮絮叨叨,重复烦琐。姓氏没有姓啰的,主要是为了增强语言的幽默感,突出了对文中打电话人的讽刺意味。3、追问:你们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句子读读,谈谈你的感受?(快速浏览课文,同桌交流后,教师引导汇报。)4、交流:过渡语:学习到这里,我很想知道你们的真实想法,能告诉我吗?(1)你想对啰嗦说点儿什么?(此人说话啰里罗嗦、废话连篇。)(2)通过学习这个相声,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教师引导归纳:(1)打电话要抓住要点,简洁明了,这样不仅节约时间,参考资料,少熬夜!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是文明行为的表现。(2)在打电话时要使用文明用语:请、谢谢、对不起、再见、没关系、打扰等。)6、情景再现学生向班主任请假(即兴表演)五、角色朗读,尝试表演中班数学活动教案:生活中的数字【第三篇】活动目标:1、学习并掌握7的分解和组成。2、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能力。活动准备:数字卡片一套。2、操作单每人一张。3、画笔(自备)。活动过程:1、课前复习。教师:小朋友你们已经学习了数字0-7,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教师:哪位小朋友能按从大到小的顺序再数一遍?教师:小朋友们回答的真棒!那么从0-7这些数中任意抽出两个数比较大小你们会吗?教师出示卡片,小朋友回答。教师:小朋友们真聪明!现在老师问问小朋友:学习的6的分解和组成还记得吗?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6的分解和组成有5种,它们是:6可以分成1和5、2和4、3和3,5和1、4和2)2、涂一涂。教师:6的分解和组成小朋友们掌握的真好,今天老师带领小朋友们一起学习魔幻的数字7的分解和组成。教师: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张操作单,这张操作单上有点子图,每排有7个圆点。教师:老师把第一排中的6个圆点涂成了红色,剩下的一个圆点没有涂色。实际上是把第一排的7个圆点分成了两份,也就是把7分成了6和1。教师:剩下的每一排还可以怎样分?请你把剩下的每一排都分成两份,并涂上颜色。(教师要求每一排分的不一样,把分成的两份涂上你喜欢的颜色)教师: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教师可以鼓励其他幼儿说出与其他幼儿不同的分法)教师根据小朋友说出的不同分法把7的分解与组成贴在黑板上:教师:7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记不住这么多分法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归纳一下可以记得又快又准确?(引导小朋友观察参考资料,少熬夜!黑板上7的分解与组成的特点,用多种方法记忆,如,看到1和6,就会想起6和1……)3、对口令。教师:现在老师和小朋友一起玩对口令游戏,小朋友进行抢答,比比谁的反应快。教师:1和几组成7?7可以分成几和4?教师:5和2组成几?7可以分成6和几?教师:几和3组成7?7可以分成2和几?有效提问:1、谁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它们数一遍?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谁能告诉老师是哪几种?3、哪位小朋友能说一说你分的不同分法?的分解和组成有几种?记不住这么多分法怎么办?用什么办法归纳一下可以记得又快又准确?有用词汇:分解组成活动延伸: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进行数字7的正确书写。五年级数学《打电话》优质课教学设计【第四篇】教学目标:1.通过对“打电话”(综合应用)的探究,初步感受运筹思想以及对策论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习在问题情境中应用优化思想解决问题。3.指导学生用画图、表格等方式发现打电话中隐含的“倍增”规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打电话”省时的最优方案。教学难点:通过图表的方式发现“打电话”隐含的“倍增”规律。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刚接到学校通知,有一个紧急演出,让我们学校的合唱队去参加,离演出时间很少了,合唱队共有15人,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一个人,几分钟能通知完,请大家帮助设计一个“通知方案”。二、探究方法,逐步优化(1)引导画图的方法。(2)独立思考,画图表示。让学生先独立思考“打电话”的更优方案,并用图表示出来。(3)展示汇报,介绍方案。1.教师在巡视中了解学生设计的情况,让学生上展台展示方案。参考资料,少熬夜!2.选择有代表性的方案进行点评指导。提问:你设计的方案需要几分钟?(选择有代表性的设计方案展示。)(预设)方案一:分组方案方案二:最优方案(4)启发引导,优化方案。思考:为什么“方案二”比“方案一”节省时间?比较步骤:1.让展示的学生先比较这两个方案有什么不同。2.师生共同将局部优化方案完善成最优方案。3.电脑演示最优方案的结构图。小结:只有每个接到通知的人员都继续往后通知,直到全部通知到为止,这样的方案才是最省时的。三、发现规律,应用规律(1)发现规律。师: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个最省时的通知方案到底有什么规律呢?(电脑演示)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活动二:探索规律1.填表思考:通过填表,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发现的规律。3.各小组汇报交流。4.小结:后一分钟知道消息的人数是前一分钟知道消息人数的2倍,即知道消息的人数是成倍增加的。接到通知的总人数比知道消息的总人数少1人。(2)运用规律,快速抢答:1.那么5分钟最多可以通知多少队员呢?2.老师要通知50位学生,也用打电话的方式,最少要多少分钟?四、提醒学生,做到省时的打电话,要注意什么?五、总结六、欣赏“倍增”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打电话》教学反思一、三个重要(1)生活经验很重要。如果本课由教师整齐划一的要求学生按教材不同方案的顺序依次教学,显然会束缚学生的思维,使活动过程过于机械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生活经验很重要,为了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启迪学生的思维,我特意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研究氛围,鼓励学生毫无顾虑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启发他们设计各种各样打电话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他们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经验,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因此,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参考资料,少熬夜!并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也不是知识的呈现者,而是引导学生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最后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学生在第二种方案的。过程中,就已经初步感悟到当教师在通知其他同学时,已得到通知的学生也应投入到打电话的行列之中,设计方法的热情很高,他们积极思维。各种方案中,既有生活经验的迁移,又有学生的创造性设计,这样既扩大了知识的信息量,又开拓了他们的思路。(2)逻辑推理很重要。在发现规律的教学环节中,我通过图示引导学生有序思维。第一分钟时,有几人打电话?打完电话后共有多少人(这里包括教师)知道这个消息?第二分钟呢?第三分钟呢?通过“层层剥笋”,规律一步步明晰,道理不说自明。小学生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特别是中、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发生了“飞跃”或“质变”,这一阶段正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而学生在思考打电话的时间与通知到的学生人数问题时,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不能抓住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即第n分钟所有接到通知的队员和老师的总数是一个等比数列。为了克服思维的表面性与不求甚解的毛病,我创设探究情境,让学生的

1 / 1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