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大自然的语言》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一篇】预设目标:1、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2、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3、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4、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教学重点: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背诵课文。读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补充,仿写诗歌。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根据课文特点进行字词句篇的`积累。教学难点:感受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培养观察思考、探究追问的品质。能初步掌握阅读科普文章的方法,独立阅读。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步掌握阅读儿童科普文章的方法,懂课文中介绍的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感受然无穷的奥秘和乐趣。2、学会本课2个生字,理解4个新词语的意思。能有感情朗读课文。一、引入新课出示课题(14、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究竟有哪些语言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篇科普文章。回忆阅读方法,归纳阅读思路: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了解这些科学知识跟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二、学生自学学生按照预习常规及其本课学习要求进行独立学习或小组学习,学习要求可如下:1、读通课文,正确朗读生字,注意多音字的读音。2、提出不懂的问题。3、思考(讨论):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科学知识(大自然的语言)?是怎样介绍的?参考资料,少熬夜!三、交流自学情况1、质疑解疑理解准是、编队、年轮、视而不见等词语的意思,以及诗句的意思。2、读懂五种大自然的语言所传达的科学知识。学习26段。填写下表:观察到的现象大自然要告诉我们白云飘得高(低)明天晴(雨)蚂蚁搬家天快要下雨了蝌蚪在水中游泳春天来临大雁编队南飞秋天来临大树的年轮树龄作者是怎样介绍的?这篇诗歌中有哪些句子你觉得特别好的,好在哪里?(结合谈体会,有感情读好这篇课文)3、学习课文1、7段怎样才能发现和读懂大自然的语言呢?读读第1、7段。这语言到处都有,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的语言并不难懂,只要你肯观察思考。假如你害怕动脑筋,那就常常会视而不见。四、补充拓展1、你仔细观察过大自然吗?还有哪些语言,你看懂了呢?2、续写上表,以小组为单位比赛。3、交流各组表格。五、巩固字词、熟读课文六、课外作业1、收集有关天气变化的谚语,下节课全班交流2、背诵课文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交流天气变化的谚语,丰富自然科学知识。仿写诗歌一节或几节。2、熟练背诵课文,巩固字词。3、能把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能仿照例句用只要就能写句子。一、巩固字词、检查背诵1、听写部分词语、句子。2、检查课文背诵情况。二、交流收集的气象谚语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谚语,学习部分谚语的意思。例如:朝有棉絮云,下午雷雨鸣。(夏天,晴空中有时出现如棉絮的云,大小不等,高低不一,叫絮状高积云。它是在三、五千米的高空,潮湿空气层极不稳定的条件下形成的。到下午,因地面受热,低层大气也处于不稳定状态,伴随这种云参考资料,少熬夜!将出现打雷下雨的积雨云。故这种棉絮云在夏天的早晨出现,可以知道午后将有雷雨。)三、根据学生收集的谚语,仿写一节或几节诗歌。(其中第2、3段,第4、5段段式相同,可仿写参照。)四、完成练习1、改写①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反问句,说说句子的意思。②仿照例句,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③完成作业本中相关作业。2、仿写只要就能的句子。3、完成作业本中的练习五、课外作业1、编写谚语小报。2、根据自己的喜好,上网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教案【第二篇】教学设计(A)教学设想这是1篇介绍物候知识的说明文。生动地有条理地说明事物,准确、生动、简洁的说明语言是本文的学习重点。本文运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事物,其作用何在,以及所举事例能否用别的例子代替,这是学习的难点。说明文的教学要体现文体特点,在教学本文时应引导学生了解本文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理清说明的顺序、条理,理解说明事物时所运用的语言的特点。通过学习,掌握说明文的特征,以便能学以致用。训练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是本文教学致的重点。本文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何关系呢?为什么保护大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呢?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二、学生齐读“预习提示”第一段,整体把握本文说明的内容。三、学习字词。(出示小黑板或用多媒体教学,字词采用窗口显示,指名学生读,读一个显示一个读音。)衰草连天——鬓毛衰连翘——翘尾巴参考资料,少熬夜!差异——差遣——差劲——参差观测——道观播种——耕种落叶——丢三落四——落枕每个词齐读两遍,读准字音。四、自由朗读课文,标好段序,完成课后练习题~。五、根据课后练习题一中的四个问题,找出有关起止段落,划分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介绍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第二部分(4-5):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第三部分(6-10):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第四部分(11-12):研究物候学的意义。六、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一)齐读第一自然段。思考:1.本段主要描写了什么?2.本段是按什么顺序来说明的?标出有关词句。明确:1.本段以优美生动的写景笔调描写了一年四季丰富的物候现象。2本段是接春——夏——一秋——冬的时间顺序来写的。表示时间的词语有:立春过后——再过两个月——不久——于是转入——到了秋天——准备迎接,条理十分清楚。提问:描写一年四季的物候现象运用了哪些词语?仔细揣摩、品味。答:开笔用“沉睡”“苏醒”等词将“大地”拟人化,给人以种种有关物候的丰富联想。大地苏醒的物候现象,概说三种:“冰雪融化,草木前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勾勒出一片生机勃发的春色,显得十分舒展。“次第”一词写出春花竞相怒放的热闹景象,用“融化”“萌发”“开放”三个动词具体描绘出大地苏醒的生动画面。写燕子归来用“翩然”来修饰,写出燕子轻巧的身体、轻盈的飞舞姿态,十分形象贴切,让人想到“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的景象。写秋风落叶,用“簇簇”一词写出秋天的肃杀景象,用“渐渐变黄”写落叶,写出了落叶颜色逐渐淡化、枯萎的过程,写得有声有色,景观生动,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此外,“北雁南飞”、“销声匿迹”、“衰草连天”、“风雪载途”等词语,简练而富有表现力,作者把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灵性,说“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既然有灵性,也就能说话了,这样下一段用拟人手法将物候现象说成是“大自然的语言”参考资料,少熬夜!也就很自然了。本段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既准确又形象,如同展现一幅四季风光画卷。(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学生默读这两段,然后总结段意。第二自然段:举例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自然段: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提问:本段以什么为例来说明何为“大自然的语言”?指名回答,教师总结。(见下面板书)草木荣枯杏花传语耕地桃花暗示种谷子候鸟去来布谷鸟唱歌割麦插禾本文用“传语”“暗示”“唱歌”等词将动植物拟人化,写得有情有感,这种手法大大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本段扣住“草木荣枯,候鸟去来”举例,按时间安排农事的顺序来说明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形象生动,深入浅出,浅显易懂。提问:第三自然段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呢?指名回答:从古代到近代,从起源到发展,从知识到科学,言之有序。仔细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严密。“许多”说数量,有范围,不一概而论,措词严密。“植物生长荣枯’树“桃花开”,“动物的养有往来”对“燕子来”,两两相对,十分严谨,体现了作者对语句的精心组织。七、小结本课。本文的第一部分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象说起,条理分明地说明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释题),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由浅入深,由现象到本质,条理十分清楚。此外,生动形象的描写增强了说明的生动性、趣味性。八、课后作业:1.熟读第一自然段,仔细品味生动形象的写景语言。2.掌握本文所学的六个多音多义字。3.用“籁籁”、“销声匿迹”、“翩然’等词造句。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温故知新,复习旧知。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词语。2.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二、讲授新课。(-)指名朗读第四、五两个自然段,然后总结段意。这一部分主要介绍物候观测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提问: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参考资料,少熬夜!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从观测手段、数据意义两方面写出了物候观测的重要性。观测手段:“活的仪器”活生生的生物数据意义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应用在农事上比较简便,容易掌握文中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第五自然段从反面举例说明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更具有说服力。(二)默读第六到十自然段。思考: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1.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四个:首先是纬度(7)第二个因素是经度的差异(8)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9)此外,还有古今的差异(l0)主要三次要空间上时间提问: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能否换顺序说?为什么?明确答案:不能。因为四个因素的影响大小不等。由大到小,由主到次,依次排列,很有条理。另外,前三个都是空间因素,后一个是时间因素。2.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说明方法。学生在第六至十自然段中对所举的例子作些评点,注意举例时的语言。①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晚着5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纬度因素)②如: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经度差异)③例如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高下差异)参考资料,少熬夜!④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古今差异)这些例子的运用能使读者更具体地理解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成因,有说服力。(三)齐读第十一、十二段。思考: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将问题的答案在书上标记。)①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②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③还可以利用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区。④也可以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三、学完本文,我们知道:物候观测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生存密切相关。那么,我们应怎样去保护大自然,去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呢?(结合实际,畅所欲言。)组织学生讨论、发言,培养学生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四、学到这里,你们知道文章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有什么作用吗?采用“大自然的语言”这个说法,将大自然拟人化,将物候现象说得生动而有情趣,也含蓄地说明了物候对于农事安排的重要意义。这样的标题形象、生动,颇具文学性。五、小结。本文介绍丰富生动的物候现象很有条理。第一部分的内容是说明的基础,第二部分是第一部分的概括总。此,从文章整体结构来看,是由浅入深地进行介绍,条理分明,逻辑性强。另外,一个部分里段落的安排、一个段落里的句序也讲究条理性,或以时间为序,或由主要到次要,由一般到特殊。说明语言十分生动形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二两个自然段。这两段都以时间为序。运用拟人手法把物候现象写得有情有感,这种寓说明于生动的描写之中的写法,增强了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六、课后作业。1.举例说明几种文具的使用方法。(字数在200字左右)2以“我的卧室”为题写1篇说明文,字数在300-400之间。参考资料,少熬夜!板书设计:大自然的语言一、说明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物候现象——物候和物候学二、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比较简便容易掌握避免损失三、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