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与人生-留遗产不如教理财(ppt120)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理財與人生-留遺產不如教理財還不完的卡債,提早預約貧窮Smart智富月刊2005/09/21卡債惡化,突顯台灣國民理財教育的不足。如果父母再不趕緊幫下一代做好理財教育的紮根動作,在各類信用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類似的社會事件未來就會在你我身邊上演。理財知識不足,拖垮上下兩代的未來什麼知識是爸媽很少教、學校也沒教,但卻可能因此拖垮上下兩代的未來?答案是「理財知識」,下面的案例就是一個證明。高雄一位中年媽媽自殺8次,因為兒子積欠了高額卡債,每次銀行打電話來催討,父母就代為繳納,沒想到兒子變本加厲,愈刷愈多,這位媽媽不勝其擾,數度自殺未遂,向媒體泣訴:沒想到老來不得閒,年輕時打下的經濟基礎,也因為幫小孩還了幾百萬的卡債,讓老年生活頓時陷入困境。卡債惡化,突顯國民理財教育不足卡債的高利率會要人命,受過高等教育的菁英應該都知道這種理財常識。但下面的案例卻顯示出,縱使連身負教育重責的教授也需要補修理財學分。花蓮一位大專副教授因為欠下700多萬元的卡債,向法院申請破產,法官認定該副教授年薪上百萬元,應有償還能力,因此駁回申請。現在這位副教授每個月的薪水大部分都被扣押,用來償還卡債,僅剩幾千元作為生活費用。卡債惡化,突顯台灣國民理財教育的不足。如果父母再不趕緊幫下一代做好理財教育的紮根動作,在各類信用工具的推波助瀾之下,類似的社會事件未來就會在你我身邊上演。目前台灣的發卡密度為全球之冠,平均每個人擁有1.9張信用卡,如果扣除年齡在18歲以下的人口,成人平均持卡更提升至將近4張,若說「信用卡創造了台灣另一波經濟奇蹟」並不為過。只不過這個奇蹟雖為各發卡銀行帶來獲利,但卻替年輕人帶來還不完的負債。年輕人正在提早預約貧窮,看看以下的數據就知道!30歲以下年輕人,愛用信用卡消費、借錢根據金管會統計,台灣2004年信用卡循環信用餘額(即未償卡債)和現金卡放款餘額合計達6,700多億元,占國民生產毛額的6%,且仍在持續升高中。2005年上半年(1〜6月)已經增加至7,659億元。另外,全台信用卡發卡量累計達4,538萬張,超過4成的持卡人每月需拿五分之一的薪水去償還卡債。再從東方線上行銷資料庫於2004年進行的信用卡行為分析,可以看出年齡介於20~30歲的年輕人,使用信用卡最普遍。而在信用卡預借現金方面,20~24歲年輕人使用的比例最高,達22.7%;而動用到循環信用的持卡人,也以25~29歲族群居首,有38.7%比例曾經使用過。如果再以區域、職業別及月收入來作交叉分析,會發現住在北部、從事服務業、月收入在3〜4萬元的人,是使用信用卡預借現金與循環信用的最大宗族群。逾3成的7年級生曾借爆現金卡再來看看現金卡的使用情況。根據蓋洛普市調公司所做的調查,持有現金卡並已動用的持卡人,每個人的平均卡債為11.19萬元,因為有近8成已動用現金卡的持卡人,每個月只還最低還款金額或是部分借款。如果以年齡層來區分,25〜29歲、收入在3萬元以下的族群,平均卡債更提高至15.89萬元,比整體現金卡平均負債金額還要高出42%。1111人力銀行的調查更顯示,有33.45%的7年級生曾有過「借爆現金卡」紀錄,且愈年輕的族群借爆的比例愈高。如果真的還不出錢來,還有22.53%的人表示,會採取「以卡養卡」的方式來以債還債。綜合來看,20~29歲的6、7年級生是負債大宗,有些人甚至剛出社會,就已經負債累累。現在年輕一代習慣「先享樂、後負債」,等於是把未來的收入提前預支、甚至超支,所付出的代價就是「為債務所苦」。國際生命線曾統計,因經濟困難、現金卡與信用卡債的求助電話逐月激增,每月高達600多通,且年齡層集中在25〜35歲,近年來年齡更有下降趨勢。年輕人還不起卡債,也連帶拖累了父母。6、7年級生vs8年級生,兩代父母兩樣情現在6年級後段班以後、年齡在30歲以下的新世代,從小生長環境優渥,主要是父母經歷了台灣50、60年代經濟快速起飛,及股、房市大漲過程,財富快速累積,因此都希望給孩子更好、更充裕的未來。不過這些具經濟實力的父母,卻可能教養出「何不食肉糜」的下一代。從小衣食無缺的新世代很難想像:「錢會有不夠用的一天」,當然也無法培養出對經濟或財務的憂患意識。許多出了社會的年輕人還是選擇住在家裡、讓父母養,自己賺錢自己花,如果不夠花,還情商父母救急。至於8年級生的孩子,他們的父母雖然也想給他們最好的未來,但經濟實力卻大不如前。這是因為台灣正步入已開發國家,經濟成長力道趨緩,加上不景氣讓企業凍薪,許多父母關心的是如何保住飯碗,不敢奢望升官加薪,或是靠房地產、股票大賺一筆。這些被房貸、孩子教育費壓得喘不過氣來的父母,根本無法像上一代父母一樣快速累積財富。留遺產不如教理財可以想見,這一代的父母已經沒有能力供養畢業後經濟還無法獨立的小孩。如果未來孩子變成月光男或是敗金女,自己賺錢不夠花,欠債一屁股還要父母代為收拾殘局,很可能拖垮父母的經濟,侵蝕退休老本,更不用期待養兒防老了。如果孩子從年輕就開始負債,別說是累積財富、儲蓄未來,有可能直接預告未來的貧窮人生。溫世仁曾說:「對子女的支持,應以完成教育為原則;留下財富給子孫,只會削弱他們的生存能力。」因此,身為父母的你,應該早點培養孩子的財務智商,想給孩子好的未來,就從傳授理財教育開始吧!投資理財的定義對於任何人來說,當目前的收入大於目前的消費時,則會去儲存這些多餘的收入,又可稱之為儲蓄,而儲蓄又可視為為未來的消費能力做準備,在投資的領域中,我們所強調的是如何有效地發揮儲蓄的效果,也就是如何將這些多餘的收入做有效率的規劃,將其做適當投資,以期使能產生更多的報酬,增加未來的消費能力。~摘自;e周網:「投資的意義與目的」()投資理財的定義而投資也可區分為直接的投資及間接的投資,直接的投資係指此項投資支出的增加不但增加了對於財貨及勞務的需求,而且就供給面而言也提高了生產力,使得經濟得以成長;而一般我們所謂投資係指間接性的投資,也就是在現代化企業的發展下,龐大的資金需求是其重要的特質之一,而投資大眾藉由投資此間企業,待該企業獲利後,進而產生報酬。~摘自;e周網:「投資的意義與目的」)投資理財的定義因此投資理財首重開源、節流及投資理財正確的觀念的建立,而且必需謹記善用錢財,勿為錢財所用,透過一些適當的投資,及隨時隨地充實新知,以更積極的方式去看待金錢的管理,如此一來,將可幫助你自己善用各種投資工具,去完成夢想。~摘自;e周網:「投資的意義與目的」有錢人與沒錢人的共同煩惱周行一【2005/01/17經濟日報】@最近碰到一個人正在為投資苦惱,他有1億3,000萬元的資產,散佈在銀行存款、台灣股票、國內共同基金及一些外幣存款,他想知道如何做資產配置能得到較好的報酬,但不希望承擔高風險;他的事業很成功,扣除公司的開銷,每年可淨賺500萬元以上,所以他每年的儲蓄頗可觀。他現在不到55歲,累積的財富足以讓許多人羨慕,但仍想要有多一些。我問他為何還想要增加財富,他花了幾秒鐘想了一下,說想將來子女創業時,可以投資他們的公司。這位先生和我們大多數人一樣,總有一些想要多一點錢的理由,儘管已經有了錢,但還是很煩惱。我問他要有多少錢才足夠呢?他也說不上來,只是模糊的說最好不要賠錢,而且要能夠賺到錢,他不願意再重蹈以前投資損失數千萬元的覆轍。他的投資盲點也跟多數人一樣,並不清楚沒有報酬率目標(譬如每年要賺10%),只有賺錢的渴望,並不是理想的理財方式,而且「俗又大碗」(風險低但報酬率高)通常是做不到的。有錢人與沒錢人的共同煩惱周行一【2005/01/17經濟日報】@他也對於要不要找專業理財顧問感到徬徨,一方面希望專業諮詢能增加投資績效,但對理財顧問也有疑慮,其實他的疑惑並不算特例,很多人也並不清楚是否應當找專業理財顧問幫忙,國人喜歡自己操作投資組合,本就不易說服自己依賴理財顧問。這位先生雖然有錢,但是跟沒有錢的人一樣為理財煩惱,所以犯了相同的理財錯誤:都希望自己有多一點錢,但並不知道到底多少才足夠,而且忘記了自己之所以有錢的原因。絕大多數有錢人的財富是由所得累積來的,這位先生的上億家產來自於他的事業,如果他沒有每年能儲蓄500萬元的本事,他現在不可能這麼有錢,這是我們理財時必須謹記在心的事:沒有一個投資比你自己重要。有錢人與沒錢人的共同煩惱周行一【2005/01/17經濟日報】@他的資產配置問題我無法回答,因為報酬率決定資產配置的策略,如果希望有高報酬,就必須承擔風險,資產配置就不能太保守。譬如股市的報酬率是15%,債市的報酬率是5%,如果希望的報酬率是10%,就必須把錢平均分配在股市與債市中(15%x0.5+5%x0.5=10%);但是如果希望有15%的報酬率,就必須把所有的錢都放在股市中,同時承擔較高的風險。所以想多一點錢,但卻不知到要多少,是無法指導資產配置的。我們必須藉著理財計畫來決定報酬率,在理財計畫中會考慮風險而取得目標與現實的平衡,能夠決定自己到底要多少之後,才有可能做適合自己的資產配置,請記住,千萬要避免在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報酬率之前就盲目投資,否則很有可能因此而損失不貲,如果真的是這樣,不理財不是比理財好嗎?如果自己不會做理財計畫,也許應當找理財顧問協助,情況愈複雜就愈需要專業諮詢,但是一定要找一位專業及品德都令人滿意的顧問,千萬不要信任一位只想把理財商品賣給你,卻不誠心瞭解你的狀況之理財顧問。人不理財,財不理人及早做財務規劃定期檢視自己的財務狀況理財有規劃,人生是有意義的理財無規劃,人生是精采的錢的重量一億現鈔(全一千元大鈔)重達約114公斤十億重達1.14公噸人不重則不威,試問你的身價重達多少?勤與儉大富由天小富由儉開源靠勤,節流要儉唯有勤與儉,方有財可理王永慶先生說過:「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經濟景氣差,三低時代來臨~低成長、低利率、低通膨。您隨手花掉的小錢:一個皮包、一杯咖啡、一包香煙、一件衣服…,省下這些花費就有機會改變你的一生。友邦生活理財網--如何省錢?如何存錢?如何賺錢?-淺談個人資產規劃年輕人理財》想想循環息再喝拿鐵吧!記者莊瑞祥、劉菁菁/報導【2005/11/05民生報】@這裡不講人生價值取捨,也不談健康問題,光讓數字來說話。數據一:每天一杯105元拿鐵,天天喝,一年要花3萬8325元,從25歲喝到75歲,總計花了191萬6250元。數據二:每天將105元存入銀行,從25歲執行到75歲,按平均存款利率年息5%計算,結果變成842萬元。數據三:借一筆小錢,即使是只有12萬元,但是適用利率達年息20%,如果始終未還,從25歲到65歲,連本帶利,這筆負債將高達1.76億元。不是建議年輕人不要喝拿鐵,而是提醒:有沒有更便宜的喝法,例如自行準備;或是乾脆改變這樣天天花小錢的習慣;更積極的則是,重新建立聚沙成塔的儲蓄習慣。至於名下已經負債的人,台新銀行現金卡事業處處長張南星則建議年輕人,務必要建立正確的用錢態度:花自己存的錢,可以吃500元大餐,可是花的是借來的錢時,就不能再吃500元大餐了!一定要改變生活習慣,量入為出。以300元創業賣菜賣醬油起家(節錄)記者葉慧心、李佳諭、孫中英【2004-09-28/經濟日報/A3版/焦點要聞】「有恆心、有耐心,一直做下去」。霖園集團創辦人蔡萬霖說出他成為全台灣首富的秘訣。這句話實在不起眼,但他就是用這句話,創造了驚人的財富。蔡萬霖留下經典名句……記者葉慧心【2004-09-30/經濟日報/A4版/金融新聞】「只要有心做好,鐵也會變黃金」;「賺錢是徒弟,存錢是師父」;「頭殼空空,人生就不會成功」;「人無艱苦過,難得世間財」...台灣首富的名言錄,讓國泰人至今仍津津樂道。千萬富翁養成術富達投顧提供【2005/01/17經濟

1 / 12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