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少熬夜!《伤仲永》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伤仲永》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伤仲永》教案推荐【第一篇】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教学点:⑴文学常识。⑵文言实词含义。2、能力训练点:⑴文言阅读理解能力。⑵对古典文学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握故事中反映出来的进步意义。3、德育训练点:使学生认识到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从而端正学习态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文言实词的读音及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学生结合注释自行串讲,教师订正,明确重点实词)2、理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指出,仲永非主观上不愿学,是父亲贪利。(通过分析故事情节来把握)课时安排1课时。学生活动设计1、朗读课文,明确字、词的正确读音。2、结合注释,分组串讲文章。3、通过分析故事情节,闻一见一闻,在对比中明确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人得到一颗非常珍贵的种子。这颗种子种下以后,会开世界上最美丽的花,会结世界上最甜蜜的果。几年以后,他的朋友都以为它已枝粗叶茂,开花结果了,纷纷前来向他要这颗果树的种子,谁知道,他连那颗种子都还没有种下去呢。“你为什么不种下去呢?”朋友们诧异了。“我怕种下去会晒死。”那人回答说。“可以早晚浇点水嘛。”“我怕浇水会把它泡烂。”“那可以开沟排水呀!”朋友们指点着。“啊,这么珍贵的种子,不怕被飞鸟啄掉吗?我舍不得播参考资料,少熬夜!下去呢!”请大家都想想说说:这颗种子的结局怎样?种子干瘪了,死了,再也不能开世上最美的花,结世上最甜的果。没了大地的营养,没了风雨的磨炼,少了后天的培养,种子再好也不可能体现它的价值。种子如此,那先天聪明优秀的人呢?不经过后天的努力学习,他(她)会怎样?让我们来看方仲永吧,听听他的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第5课《伤仲永》。二、明确目标1、文学常识。2、文言实词,直译文章。(重点)3、辩证地看文章,明确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三、整体感知1、文学常识:(请学生问答)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2、学生朗读文章(教师先范读),读准下列字音:扳pān谒yè邑yì称chèn泯mǐn耶yé四、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准备:学生依照注释翻译文章,分四组,第一组,文章开头至“其文理皆有可观者”;第二组,“邑人奇之”至“不使学”;第三组,准备第二自然段;第四组,准备第三自然段。鼓励能力强的同学多译多准备。2、串讲:每组请一同学起来讲,其余同学补充。教师给予订正,并评议每组完成情况,做得好的给予鼓励。3、教师以投影的形式或小黑板明确重点实词的词义,学生识记:隶──属于旁近──邻居与──给就──完成泯然──消失宾客──以……为宾客丐──求取一乡──全乡扳──同攀,拉、牵谒──拜见称──相当邑人──同县的人固──本来伤──哀伤利──以……为利闻──名声4、再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分析文章结构:⑴本文的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用3个片断依次分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阶段,请学生排出这个片断,并各用一字归纳。闻──见──问⑵本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参考资料,少熬夜!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了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了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伤叹,为仲永感到哀伤、为他惋惜。⑶本文先叙事后议论,叙为议服务。议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体现了作者的人才观。“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表明了作者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作法的否定。王安石认为人的才能有赖于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如果不加以教育和培养,也会变成平庸无能的人,表现出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五、总结、扩展“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加百分之一的灵感”,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才来“伤仲永”,“伤你伤我们”!六、布置作业1、结合练习一,熟读课文。2、独立完成练习三。伤仲永教案【第二篇】教学目标: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媒体和教学技术选用:多媒体电脑、投影。教学准备阶段: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解决生字词教学过程一、课文导入,简介作者,解释文题。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成为顺应时代发展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一个庸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板书课题)参考资料,少熬夜!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宇介甫,晚号半山。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文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课文自然就会明白。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看一分钟)1、读熟课文,读准字音,读准文言语句的停顿。2、积累文言词汇,在理解的基础上翻译课文。3、领会文中蕴含的道理。三、初读课文(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1、根据注释,读准字音。2、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3、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隶:谒:扳:称:泯:四、二读课文,译讲课文。(一)出示自学指导(一)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课文。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来,使译文通顺准确。(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可请教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解决不了,可以记下来全班讨论)(二)学生自由译讲课文,讨论难理解的词句,教师巡视、指导。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投影出示课下注释没有的重点字词。〔参考〕1.“借旁近与之”:给2、“即书诗四句”:动词,写3、“传一乡秀才观之”:全乡4、“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奇5、“或以钱币乞之”:有的人6、“不能称前时之闻”:名声7、“贤于材人远矣”:比8、“卒之为众人”:最终9、“如此其贤也”:好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①现在②本来C、重点句子翻译还自扬州:〔自扬州还,从扬州回来。〕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得为众人而已耶?〔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吧?〕(三)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参考资料,少熬夜!(四)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五、三读课文,理解内容。(一)出示自学指导(二)结合课文内容思考:1、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二)学生自学讨论,教师巡视。(三)讨论上述问题。1、课文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六、齐读全文,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七、当堂训练。(一)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父异焉未尝识书具邑人奇之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稍稍宾客其父不能称前时之闻父利其然也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环谒于邑人或以钱币乞之于舅家见之借旁近与之贤于材人远矣余闻之也久不能称其前时之闻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不能称其前时之闻不能称其前时之闻(二)翻译重点句子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3、其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4、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之于人者不至也。(三)以“方仲永的悲剧所想到的”为题,谈一谈自己的感受。提示:1、可选择不同的角度(方仲永、方父、邑人)参考资料,少熬夜!2、自由准备两分钟。3、语言要简练、声音要洪亮。八、小结出示〔“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那些大科学家,有卓越成就的人尚且这么说,那么,我们呢?我们这一群正在求知的青少年呢?抛掉“我聪明,慢慢来”,“我不学也行”等说法吧,珍惜现在的学习时光,学习环境,努力学习!记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同学们牢记这句话,并以此自勉。九、布置作业。把自己的发言整理成300字左右的文章,写到摘记本上。板书设计:伤仲永王安石幼年:忽即立少年:不能称不使学受于人者不至青年:泯然众人〔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伤仲永》教案【第三篇】教学重点1、了解“之”“于”的用法以及文言词活用情况。2、体会语言的简洁、洗炼。教学难点方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即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作者的思想观点?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文导人,简介作者,解释文题伟大的科学家和发明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个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采用随笔的形式而写。借一件事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阐明某种观点、叙述是基础,阐明道理是核心。文题含义:为仲永的经历遭遇而感伤。二、学生自读课文,掌握以下内容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隶泯扳称2、对文中的“之”“于”进行归类:之忽啼求之:它,指书具。代词。参考资料,少熬夜!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代词。余闻之也久:这事,指仲永父“不使学”、“环谒于邑人”,代词。下能称前时之闻:的,助词。'卒之为众人:语气助词,不译。于环谒于邑人:到,介词。于舅家见之:在,介词。贤于材人远矣:比,介词。爱于人者不至:从,介词。3、从文中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语:⑴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动词作动词。⑵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⑶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⑷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三、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1、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⑵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⑶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⑷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⑸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⑹余闻之也|久2、理解课文结构层次: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1、2段,简叙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第二部分:第3段,作者阐明观点看法。说明:第一部分以叙事为主,第二部分以议论为主。四、请一位同学复述第1、2段的内容1、思考:课文写丁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才能和天赋。“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第三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