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张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张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张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每次执行任务都要经受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因此,我们排爆队员都被称为‘与死神打交道的人’……”10月30日上午,宜宾酒都剧场座无虚席,一级英模警察张保国先进事迹报告会举行。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办第三驻点指导组组长张美荣,副组长王萍、刘勉义和成员出席报告会。上午9时30分,张保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庄严肃穆中拉开序幕。张保国现任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从警21年,坚持战斗在排爆安检工作第一线,先后完成重大活动防爆安检、备勤任务15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将毕生精力和心血全部献给了公安排爆事业。2005年,他在销毁废弃弹药时不幸受伤,落下七级伤残。但是,他丝毫没有退缩,出院后依然坚守在排爆一线,守护着一方平安,践行着“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2019年6月25日,张保国作为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代表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1次、二等功5次、三等功3次,获得“全国公2/14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全国最美退役军人”、“全国公安楷模”、“最美奋斗者”、“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齐鲁时代楷模”等荣誉称号。“这么多年来,我欠父母、欠妻儿的实在太多了。忠孝不能两全的滋味不好受。但为了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为了社会的安宁,我和我的战友们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忠于职守,选择了无私奉献,选择了舍小家顾大家。”张保国一番铮铮誓言响彻全场,让台下几百名政法干警听得热泪盈眶,多次情不自禁热烈鼓掌。但是,张保国谦虚地说:“我就像千千万万个在自己岗位上勤奋工作的人一样,做了一个排爆民警应该做的事。”张美荣说,张保国同志是新时代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句话、十六字”总要求的优秀党员和公安楷模,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谱写了新时代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壮丽凯歌。要把向张保国同志学习,同学习宣传全国模范司法所长吴诗华、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陈明海、全国先进工作者张芙蓉等身边先进事迹结合起来,充分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做先进”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政法队伍能力素质,为统筹推进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确保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服务保障,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参加报告会的民警纷纷表示,张保国同志的先进事迹生动感人,催人奋进,将以本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为契机,以3/14英模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提升能力素质,忠诚履职,担当作为,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更加优异的成绩。会议以电视电话会形式召开,主会场设在宜宾酒都剧场,全市各区县均设了分会场。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晓卫,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高展,市人民法院院长杨玉泉,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杨在主会场参加报告会。张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为纪念李保国,乡亲们在核桃种植基地专门建设了李保国科技馆,并高高矗立起他的雕像。为民服务,需要有点“愚公移山精神”,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国家民族的美好未来,绝不是一朝一夕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的,而是要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和驰而不息的奋斗才能实现,这就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向愚公学习,不惧挑战、不畏艰险、坚定信念、永不放松,把人民的事一件一件办好,推动党的事业不断向前。做为民的“愚公”,是每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和使命,更是义务与初心,党员干部不能忘了为什么出发,不能忘了要去向哪里,不能忘了自己的身份定位,不能忘了责任与担当。李保国就是这样,35年如一日扎根太行山,做了一名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上“新愚公”。作为党员干部、作为科研工作者,李保国俯下身子为山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找出路,用科4/14学技术把荒山秃岭变成绿水青山,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用担当作为让贫穷困苦成为过去,让脱贫致富成为现实。为民的“愚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牢记在心并奋斗不止的事,不忘初心才能慎始至终,牢记使命才能砥砺前行。李保国说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为人民服务,他这样说,也这样做,心里总是想着老百姓,为了人民的需要做科学研究,也为了人民的需要做成果转化。党员干部应该如此,始终清楚自己的职责,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为民的“愚公”,要担当作为、无私无我。党员干部为民要立心,要发愿,更要把心愿落到切实的行动上,不计私利,为民谋福。李保国30多年都坚持每年进山“务农”超过200天,工作中经常吃着馍就白开水当餐饭,通过不懈努力,最终帮助农民走了一条脱贫致富的路。最值得一名党员干部欣慰的事应该是为人民群众做了多少实事,谋了多少福利,而不是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财富积累,党员干部要把心思都花在为民担当作为上。张保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第三篇】他常说:“一个人本事再大,意志再坚,力量也有限。我要让更多学生成长为扎根山区、服务‘三农’的有用之才。”30多年来,李保国先后承担了57项国家和省级科研课题,大批学生被他“赶”到田间地头,把所学知识与生产实践结合。5/14在这种手把手、肩并肩的实践教育中,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取得了骄人的科研成绩。学生汤轶伟,在读研究生阶段进行了核桃树枝条伤流规律研究。以前核桃树都是冬季修剪,但这样刀口容易流失养分。在李保国的指导下,汤轶伟经过上千次实验,颠覆了冬季修剪的传统做法,将剪枝时间确定在春季发芽前的20天以内,避免了因剪枝时间不当造成营养流失。目前,这一创新成果写进了教科书。学生史薪钰,在平山县葫芦峪的山地开发中,从事坡面结构稳定的影响因素研究。在李保国的指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实践,取得了当年治理、当年坡面稳定的效果。目前,史薪钰的研究成果已在全省推广。“保国是跟随河北农大‘太行山道路’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深深懂得实践对科研和教学的重要性。”李保国的大学同学、河北农大校长王志刚说。为了让李保国拿出更多的科研成果服务太行山区,河北农大为他的课题组建设了3个专用实验室,并配备了全新的科研设备,学院的综合实验室也优先保证他的研究生使用。只有深入生产一线,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李保国及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实践经验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把生产一线的信息作为信号,更新教材,更新讲授内容。他主讲的课程生动、形象,指导性强,倍受学生推崇。“他一直都上着本科生的课,我说你实在忙不过来就象征6/14性地上几次课,剩下的给年轻老师分分。他坚决不同意,说要从本科阶段开始引导,使学生热爱农林专业。”河北农大林学院党委书记卢振启说。李保国带的硕士研究生,七成以上考上了博士,而且全部拿到了国家奖学金。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严”是出了名的。李保国的硕士生和博士生一入学,就会收到一张学习任务清单:第一学期完成课程学习和开题报告;第二学期开始在实践基地实习一年,完成实验并写出研究报告……每一项都有详细的要求和明确的时间表。2013年他的一个硕士生因为前期准备不认真,被要求寒假留在学校写毕业论文,直到大年三十写完才回家。学生赵志磊记得,2000年那会儿,刚开始使用电脑,一些学生写论文时在电脑上复制抄袭。“李老师严厉地批评他们说,要走正道,不要耍小聪明。”学生郝梁丞记得,跟李保国做课题时,很多硕士生、博士生都被他训哭过。“写实验记录、计划的笔,李老师一直要求我们必须用铅笔。因为相比中性笔,铅笔字保存时间更长。一旦发现我们没用铅笔写,他会马上撕掉。”学生李迎超记得,实习期间,李保国带他们学习核桃嫁接,有一次李保国问李迎超“你今天嫁接了多少棵?”李迎超回答说嫁接了100棵。李保国摇摇头说“农民们每天都能嫁接500棵!”在李保国的督促下,后来李迎超每天嫁接核桃树能达到7/141000棵。在学生眼里,李老师的“慈”也是出了名的。学生顾玉红忘不了,2002年,为了方便她写毕业论文,李保国专门把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借给她用。那时候笔记本电脑还不普及,李保国的儿子李东奇当时还小,自己想玩电脑,对此还挺有意见,觉得爸爸太偏心了。学生郭芳忘不了,4月4日见了李保国最后一面。“吃饭的时候,李老师特意把我拉到身边坐,悄悄问我找对象了没有,鼓励我遇到喜欢的就去追。”斯人虽逝,李保国却用自己的一生留下了一本最有价值的教科书,诠释了知识分子应有的责任、担当和追求,激励更多的青年学子学好本领、扎根基层、服务人民。太行山作证--他甘当“拼命三郎”,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前几天我还劝他说,苹果树正开花,要不在岗底村住几天,指导指导果农,捎带休息休息。他一口回绝‘我哪有时间?’”面对我们,李保国的妻子郭素萍泪水涟涟。“如果知道他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我一定不会这么由着他、顺着他。”年前的一次采访中,李保国曾说,他有三个家,一个是永久的,在河北农大家属院;一个是临时的,在几个主要帮扶基地;一个是流动的,在他那辆越野车上。三个家,三重情,三份爱。这些年,河北农大家属院里那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反倒成8/14了一个匆匆的驿站。我们了解到,在去世前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在家的时间总共不到10天。就连春节假期,也只在家休息了一天。“家里的水电费在学校是最少的。”郭素萍说。甚至在这个家里,夫妻俩都没有多少时间交流。“因为工作太忙,已经很久没有晚上8点以前吃过晚饭了。吃完饭,我抓紧干点家务,他忙着打电话安排事,或者看学生的论文。”郭素萍说。当年,郭素萍也是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是李保国工作上的搭档,夫妻俩根本无暇顾及远在保定的家。不得已,他们只好把年迈的母亲和一岁多的儿子也接到村里,一住就是4年多。他们的课题叫小流域的立体开发,所以当地好多村民管他们的儿子叫“小流域”。“有个事到现在提起来我都难受。”郭素萍说,有一次学校领导去山里看他们,走的时候,儿子爬上了人家的车,死活不下来,哭着喊着说,要回保定,想上幼儿园。“没办法,我只好硬把孩子拽了下来。”“我先后两次做手术,他都在山上,手术通知单都是我同事签的字。我和儿子确实为他付出了很多,但是我们一直理解他、支持他。”郭素萍说。她记得,3月7日下午,李保国在平山县参加省妇联举办的一个活动,儿子、儿媳特意带着不满5岁的孙子从保定来到9/14现场。一见到爷爷,小孙子马上趴在爷爷肩膀上,黏着不下来。这时,一向专注事业到了“不近人情”程度的李保国,露出了柔软的一面。在活动现场被主持人要求对家人说句真心话时,他显得很不好意思,可最终还是“挤”出了自己长久以来积在心底的愧疚:“老婆、儿子,我爱你们,但是我顾不上管你们。对不起!”他抱着孙子,流下了眼泪。“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说这样的话。”郭素萍告诉我们。这些年,帮扶基地临时的家,李保国也住得少了。“现在大力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很多地方找来,能坚持多去一个地方,就不能少去一个。也许多去一地就能改变更多老百姓的生活。”他说。有一次,在石家庄,他一天之内转了4000亩苹果园,给农民作技术指导。“通过我的技术,早一年进入盛果期,一亩地增收4000斤苹果,按一斤苹果卖两块钱算,一亩地就增收8000元,4000亩地是多少啊?3200万元。一个人辛苦一天的事,多值!”这些年,车上那个流动的家,对李保国来说越来越重要。雨靴、草帽、衣服、工具包,空间不大的后备箱,塞得满满当当。中午把后座放平,稍微躺一会儿,缓解一下疲劳。车上,还是夫妻二人交流最多的地方。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李保国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10/14考虑到李保国长期出差和下乡需要,河北农大在很早之前就要给他配专职司机,可他却婉拒了学校的好意。“还是自己开车好,方便工作,说走就走。何况我天天上山下乡,铁打的司机也受不了。”他顾念着别人的辛苦和感受,却唯独没有考虑自己。去年12月16日晚上,“燕赵楷模”发布厅在河北电视台录制李保国的先进事迹,结束时已经晚上9时多了。大家知道他第二天要去平山,考虑到他身体不好,都劝他在石家庄市区休息一晚。他说:“今晚上赶到平山,明天一早就能干活。”坚持连夜自己开车走了。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