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概论》第一章 导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世界经济概论worldeconomy@126.comm密码:worldeconomy一、世界经济的学科建设二、世界经济的含义三、世界经济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四、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五、学习世界经济的意义六、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八、世界经济的周期九、当前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导论一、世界经济的学科建设我国对世界经济的研究起步比较晚,上世纪60年代初才开始提出世界经济的学科建设问题。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在钱俊瑞先生的倡导下,我国才全面展开该领域的学科建设,经过努力到90年代初世界经济学的研究水平得到了提高,已形成了对学科体系的几种不同的看法,对推动国内关于世界经济学科的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西方经济学界更着重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研究,建立了以这两个领域为主的《国际经济学》。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际经济学》被引进,使我国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吸收了丰富的养料。二、世界经济的含义经济国民经济世界经济人类的生产活动家庭管理术谋生手段国家出现以后18世纪6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世界经济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不是世界范围内各国国民经济的简单总和,而是由各国国民经济以国际分工、国际交换、世界市场为基础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相互紧密联系起来而形成的超越国民经济的实体。跨越国界世界经济经济: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世界经济自身的基本特点:1、本质的市场性2、空间的广阔性经济的空间范围:企业经济--地区经济--国民经济--区域经济--世界经济3、历史的短暂性4、构造的复杂性三、世界经济与其他学科的联系1、世界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世界经济学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形成关系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主要对象;b、在研究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不考虑国内和国外的区分,以一种类型的国家为典型进行剖析,将其本质和规律上升为一般和普遍的本质和规律。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关系进行分析。理论抽象层次较低、应用性较强是政治经济学的独立分支2、世界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国际经济学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渠道或纽带国际贸易或国际金融世界经济学世界经济的总体之运行规律世界范围内再生产过程的交换环节生产环节和分配环节区别部分在于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部分在于研究方法不同3、世界经济学与国民经济学、比较经济学国民经济学:研究各国国民经济的发展道路,其内部经济结构、体制、模式、政府的政策和不同时期的内外经济关系的特点;比较经济学:选择不同类型中具有典型性的数个国家,对某些重要方面。如经济体制、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政策、对外经济关系等,进行对比分析,评论利弊得失;世界经济学:涉及国民经济学的内容,但是从世界经济的整体来看国内经济,目的是解释揭示世界经济整体运动的规律,不是离开世界经济的整体去研究国别经济。比较经济学是世界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四、世界经济的研究对象世界经济学国际经济关系国际经济组织全球化和一体化不同国家的发展模式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投资跨国公司WTOIMF区域经济一体化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转型经济国家五、学习世界经济的意义1、有助于深刻地、正确地认识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世界经济中各种类型国家的经济、各种经济纽带关系以及世界经济整体在发展变化中出现了新现象和新特点。尤其进入新世纪,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这就要求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的外部世界经济环境以及包括中国经济在内的世界经济发展规律。因此,深入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是非常必要的。2、有助于选择研究方向世界经济学在各学科中占有特殊地位,它是政治经济学的分支,又居于国际经济关系学、国际金融学和国际贸易学等实用性、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之上,对他们又提供理论指导的作用3、有助于把握国际关系的动向和特点世界经济是世界政治和整个国际关系的基础,要把握他们的动向与特点,离不开对世界经济的深入研究;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和现状的介绍和分析,探索世界经济的发展规律,使大家对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对主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特点有一定的了解,培养大家分析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时代脉搏将所学的经济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当中各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六、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1、萌芽阶段:1492-18世纪60年代暴力、掠夺-资本、土地2、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商品国际化时期(自由资本主义)3、成长阶段:19世纪60年代-20世纪上半叶资本国际化时期4、成熟阶段:1945年-20世纪80年代末生产国际化时期5、全球化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七、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1、科学技术-第一位的、根本性的2、资本的扩张性3、体制创新什么是科技革命?科学-认识客观世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技术-改造客观世界的手段和方法科学革命技术革命科技革命产业革命3次伟大的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中叶背景-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起点-纺织机械的变革标志-蒸气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导-电力基础-化工技术、钢铁技术、内燃机技术标志-发动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3、第三次科技革命-二战之后至今标志-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现在我们所面临的是信息技术革命和知识经济第三次(战后)科学技术革命的特点:第一,它不是在个别的科学理论上、个别的生产技术上获得了突破,而是几乎在各门科学和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影响到社会生活和生产的各个方面。第二,科学―技术―生产的链条机制的循环周期缩短了。第三,科学技术革命带来了劳动自身性质以及人和机器相互间关系的变化。科技革命的原因:1、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它自身总是要向前发展的2、获取超额利润和竞争的激化是科技进步的内在动力3、国家对科研的干预、调节和控制,为科技革命提供了重要条件4、军备竞赛也是科技发展的推动力科技革命的趋向和规律:趋向1、科学-技术-生产的周期日趋缩短2、边缘科学、交叉科学不断涌现3、综合创造型新技术不断增多4、开辟新能源、节能5、开拓新的劳动对象-人工合成材料6、劳动场所变更-足不出户规律1、科学技术进步指数增长2、先导产业更替周期加速3、科学结构变动规律科学技术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A、通过在生产过程中与生产力各要素的结合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通过提高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程度来发展生产C、加快了世界各国物质生产部门结构的调整,从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2、促进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的软化A、产业结构软化的含义B、产业重心的转移C、产业结构软化的经济影响1、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促进了各国经济更加国际化A、科技革命引起各国贸易结构发生质的变化B、技术贸易作为技术知识在国际间转已以成为世界无形贸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在技术革命的影响下,对外投资的部门结构和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D、在科技革命的作用下,科技交流增加,科技合作加强未来世界经济的十大走向九、当前世界经济领域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地位和作用保护主义会否愈演愈烈金融监管能否落到实处美元贬值何时休“退出战略”如何实施战略新兴产业何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环保技术等为代表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将如何发展欧洲债务危机及欧元的发展趋势欧洲货币一体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全球性的通货问题(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问题),西方各国运用的宏观调控政策。国际货币体系的现状、矛盾以及解决矛盾的设想。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的变化及其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及其影响。全球治理模式的转型,发展中国家如何增加增加的话语权科学技术革命顾名思义分为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科学革命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飞跃,它表现为新的科学理论体系的延生。技术革命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的新飞跃,它表现为技术上的重大改革。科学革命是技术革命的基础和出发点,科学革命引起了技术的进步,生产技术及其应用成果反过来又为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并推动着科学革命的进程。那么到底什么是科学技术革命呢?科学技术革命是指科学革命引起技术和生产的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过程。生产力发展水平最主要的标志是生产工具。马克思曾指出:“各种经济时代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战后,由于科学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在短短二、三十年里使人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本身的面貌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科学技术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0世纪50-60年代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80%以上是靠技术进步取得的。即指围绕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和物质资源的投入相对减少,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的投入相对增长。与此相适应,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主导地位日益被信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取代。根据这种理解,产业结构软化至少有两个层次的含义:第一层次是指在产业结构的演进过程中,软产业(主要指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出现了所谓“经济服务化”趋势;第二层次是指随着高加工度化和技术集约化,在整个产业的发展过程中,对信息、服务、技术和知识等“软要素”的依赖程度加深。(1)劳动资料的变革。劳动资料主要包括工具、机器和设备,是人类劳动经验、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结晶。劳动资料的水平是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显示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劳动资料的性质、结构、功能等都发生了巨大变革。以前的机器只包括工具机、传动机和动力机三个部分。第三次科技革命后,由于控制论、信息论和微电子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机器系统的结构发生了质变,增加了控制机部分,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利用电子计算机还可以实现对生产运行的全程监控。另外,工业机器人进一步扩展了人类劳动的职能和范围。劳动资料变革的趋势是日益自动化和智能化。(2)劳动对象的变革。由天然材料到各种金属材料,再到橡胶、树脂、塑料和化学纤维等新型材料。每一种材料的变革都能带来相关产业的兴起。例如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等。由于量子化学、结构化学和固体物理学的发展,人们对材料的研究已经深入到了微观层次。纳米技术将创造很多新兴的材料。劳动对象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人工化、合成化和微观化。(3)劳动者素质的变革。随着人类自身从体力到脑力的解放,对劳动者素质则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只靠体力和熟练劳动已不适应生产力进步的需要。“蓝领”人数相对下降、“白领”人数相对上升的趋势要求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适应更加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劳动者素质变革的趋势是日益专业化和智力化。我们身边的经济全球化现象!*棉纺织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发明者:约翰凯伊(机械师)飞梭(1733年取得专利)“飞梭”的发明使英国出现了“棉纱荒”发明者:哈格里夫斯(木匠)可同时纺出十几根纱,但纺出的纱较细,而且易断珍妮纺纱机(1765)人力珍尼机发明者:阿克莱特(钟表匠)纺出的纱结实,但比较粗。这种机器不用人力就能转动。此后,英国第一家棉纺厂出现,用水力带动纺纱机运转。水力1769年发明者:克隆普顿(工人)水力骡机(1779年)吸取了以上两种纺纱机的优点,能同时转动几百个纱锭,纺出的纱既细又结实。水力织布机(1785)水力发明者:卡特莱特(牧师)提高织布效率40倍,大规模的织布厂很快出现。“珍妮机”发明前一年,英国加工的棉花不过380万镑,到1789年就达到了3240万磅。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仅有1.7万多吨,1800年就增至25万吨。1700年,英国的煤产量为260万吨,1795年达到1000万吨。*瓦特改良蒸汽机詹姆斯•瓦特Veryimportant!!!蒸汽机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掌握将热能转化为机械推动力的手段,这是人类对自然能源的利用史上的一次革命。人类从

1 / 6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