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1页共17页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预防为主,全员参与。我项目部依据《公路水运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手册》及滁淮高速公路施工的特点,通过对质量通病的辨识及治理,形成有针对性、适用性的防治措施,加强工程质量的主动监理和超前管理,提高质量保证体系各环节的管理水平,确保工程质量、加强滁淮高速公路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组织和指导,为实现滁淮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管理奠定基础,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二、质量通病防治原则(1)预防为主,动态控制原则。强调事前控制与事中控制的结合,在总体施工组织设计中,明确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通病,并依据本单位的经验和相关成熟经验提出具体的处理防治措施;在分部分项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将总体控制目标与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工艺措施、管理措施,并明确到人,强调施工工艺的精细化、标准化,管理的程序化,同时按照策划、实施、检查、处置的循环方式进行系统控制。(2)突出重点,目标管理原则。实行目标管理,针对具体的施工过程、施工目标,对人员、机具、设备、材料、工艺方法、环境等施工要素进行分解,找出可能导致质量通病产生的要素及环节,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完善工艺流程和事后检查处置,保证质量通病的有效解决。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2页共17页三、活动目标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滁淮高速公路混凝土小型预制构件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加强对易产生质量通病的部位和工序的预控,有效地将质量通病的隐患消灭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进一步提高滁淮高速公路工程的施工工艺,克服预制构件的实体通病。具体目标分述如下: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抽检合格率达到100%。3.混凝土构件的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100%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90%以上。4.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著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5.泌水现象、色差、平整度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形成一批较为成熟的、能有效控制混凝土质量的工艺和工法。四、治理范围和重点1.治理范围对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施工范围内的的所有砼预制构件等混凝土工程进行质量通病治理。2.治理重点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3页共17页治理重点分管理通病、施工工艺通病、实体质量通病三个方面。五、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机构为切实推动治理活动扎实有效开展,项目部成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活动组织,指导、督促、检查有关要求及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机构设置如下:组长:宋国庆副组长:吴宗喜(总工)孙平(副总工)徐勇(副经理)成员:代松松(工程部长)朱磊(试验负责人)宗洋(合同部长)孟凡超(安全部长)汪晶(财务部长)江雄(质检部长)陈能(资料员)陈彦(出纳会计)邓慧君(材料会计)张康(专职安全员)周勇(试验员)各施工班组长六、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一)管理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1)原因分析①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②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③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④部分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2)预防措施①实行质量责任制,将质量责任层层落实到位;②建立质量责任奖惩制度,实行奖罚分明;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4页共17页③定期开展混凝土工程质量专题培训。2.设计管理不到位1)原因分析①施工图审查不够细致;②设计及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③设计变更手续办理不及时。2)预防措施①在施工图发放以后,认真审查图纸,并多人进行复核,确保不遗漏、不出错。汇总有问题的项目,上报设计院进行答疑;②在工程开展时,及时进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③及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1)原因分析①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②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③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④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⑤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⑥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⑦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⑧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5页共17页2)预防措施①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必须认真检查,凡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的,必须进行经济处罚。定期抽查原材料的检测频率;②检测设备或仪器按项目投标进行配置,所增加的项目及时配置设备或仪器,达到满足试验要求为止;③试验检测适用标准要配备完善,有新标准时及时更换并同时作废旧标准,防止错用或漏用;④及时建立试验台帐并完善,台帐要与报告相符;⑤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要按双标要求进行标准化建设,并满足规范要求;⑥委托试验管理要规范,送检到具有CMA证章,并有其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⑦试验人员的配备一定要满足试验需求,试验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时,要委托有资质的试验单位进行检测;⑧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要规范,由专人制定统一格式,规范签认标准用语。4.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1)原因分析①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②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③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2)预防措施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6页共17页①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得随意变更,要坚守岗位,履行职责,变更手续要建立完善;②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不得低于合同规定,根据施工情况有必要时还需增加人员;③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一定要保持相对稳定,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找公司协调处理。5.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1)原因分析①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②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材料;③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2)预防措施①对于存在的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严格按规范要求及时整改处理,并附相应证明材料,同时保管好文字和影像资料;②出现质量事故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不得拖延,以免影响事态扩大化。尽快采取补救方案或措施,尽量挽回最小的损失。(二)施工工艺通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治理1.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1)原因分析①外加剂未检测;②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7页共17页③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④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2)预防措施①外加剂进场后,及时通知试验室按规定频率进行抽样检测,同时做好进货登记台账;②雨季施工一定要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根据现场测定的含水率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保持水灰比不变,和易性良好;③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擅自改变配合比;改变配合比需试验室主任、质检工程师、项目总工签字批准;④混凝土未经检测批准或检测频率不够,不得直接用于任何构件预制施工。2.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1)原因分析①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②现场坍落度检测频率不足;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④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⑥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⑦保护层垫块质量不合格,浇筑前出现移动偏位。2)预防措施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8页共17页①搅拌站计量要准确,进行不定期检查并及时校准,保证计量准确。拌和设备使用可自动计量的设备,料仓不少于3个,且料仓间挡板具有足够高度防止串料。生产记录要建立台账,不得漏记或少记;②现场坍落度检测频率除按规范要求进行外,还应当随机抽查,发现坍落度偏大或偏小要及时调整配合比;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配合比,对拌和楼操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做到控制拌合时间合适,搅拌均匀。采用砼搅拌车进行砼运输。严格控制坍落度,对超出范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③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振,每层混凝土均应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钢筋较密集时应选配适当的碎石,碎石最大颗料尺寸不得小于结构截面较小尺的1/4,同时不得大于钢筋净距的3/4。结构截面较小,钢筋较密时,可用豆石混凝土浇灌;为防止钢筋移位,严禁振捣棒撞击钢筋,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棒进行振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④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砼浇筑后,气温较低时,砼浇筑结束后立即蒸汽养护7~8h方可拆模、吊装移运。蒸汽养生设备主要使用工业锅炉(2T),并采用篷布进行覆盖,由锅炉房生产蒸汽,通过在预制场门吊内侧预先埋设的蒸汽管道输送到预制构件处。充入蒸气养护时,控制蒸气温度,由低温到高温逐步升温,温度提升后保持恒温6h。按照规范规定,升温速度控制在10度/小时,降温速度控制在5度/小时,最高温度控制在85度。蒸养时砼试块要做同条件养护,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9页共17页按照同类构件养生的时间确定:5h一组、6h一组、7h一组、8h一组分别测定其蒸养强度,供构件起吊使用且按照规范要求留取7d和28d标养试件,同时测定其蒸气养生的温度,按照每30分钟测定一次,并做好记录;⑤成品构件由龙门吊吊装运至构件存放区,构件水平间距0.5m,整体预制的构件单体排列,分成两半预制的构件间隔0.3m对面咬合排列。并定期适当洒水,保持润湿,认真养护,专人负责;⑥冬季、雨季、高温混凝土现场施工应要密切关注施工环境,做好气温突变的应对工作,采取针对性措施,并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⑦通道沉降缝分隔处严格按规范和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在安装沉降缝时认真检查,不得出现挫缝、断缝或沉降缝不顺直等情况;⑧钢筋保护层的垫块采用高强砂浆垫块,安装时,采用双扎丝绑扎、固定。使用尺寸标准的混凝土垫块,垫块数量必须保证:水平钢筋垫块数量不少于6个/m2,竖直钢筋垫块数量不少于4个/m2;严格控制钢筋骨架与模板之间的安装距离,挤牢垫块;浇筑砼时,避免热振动棒直接碰撞钢筋骨架而破坏垫块。(三)实体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1.箱涵、拱涵、新泽西护栏1.1混凝土表面出现蜂窝1)原因分析①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碎石、水泥、水等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碎石多;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10页共17页②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③钢筋较密,使用的碎石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④钢模板接缝未堵严、接缝过大,水泥浆流失;⑤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⑥模板漏浆下料高度超过2m,未设串筒,造成离析;⑦脱模剂使用不当:拆模后不清理混凝土残浆即刷脱模剂,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涂或涂层过厚,使用了废机油脱模剂,既污染了钢筋及混凝土,又影响了混凝土表面装饰质量。2)预防措施①根据构件特征通过试验选定合适的混凝土配合比,拌和设备计量装置应经有关部门定期检测,保证计量准确;②根据拌和机械性能及试验确定搅拌时间,在施工过程中按确定参数进行搅拌,出现异常情况时,应停机进行检查,查明原因并处理完成后方可继续施工;③碎石最大粒径应小于钢筋间距的2/3,防止钢筋间隙太小,振捣不密实造成离析;④拼装模板时,拼缝要严密(缝间加双面胶纸),嵌缝不能用油毡、塑料布,水泥袋等去嵌缝堵漏,应使用玻璃胶、泡沫胶等,防止漏浆;⑤按30cm厚度、顺方向进行分层浇筑,防止振捣不实或漏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插入式振动器的移动间距不应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与侧模应保持5~10cm;滁淮高速定长段小构预制标砼工程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第11页共17页⑥混凝土从高处直接倒入时,其自由下落高度不应超过2m;超过2m时,应通过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⑦拆模后,必须清除模板上遗留的混凝土残浆后,再刷脱模剂;严禁用废机油作脱模剂,脱模剂材料选用需既便于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