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经济与政治PoliticsandEconmics学分:4学分总学时:72开课专业:五年制高职二年级各专业用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是高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在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此培养目标为:1.通过经济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我国进行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能够初步分析和说明常见的社会经济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够自觉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去。2.通过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使学生明确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了解我国民族、宗教、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能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能力;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民主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二、课程内容、要求和建议学时分配第一章商品与商品经济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商品、货币、价值规律等方面的基础知识;逐步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观察和分析商品经济现象。教学要点:第一节商品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社会分工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存在的两个条件。商品经济有三种类型:小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二、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的二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是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既包括有形的物质产品,也包括无形的知识、技术和服务产品。三、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指商品价值的大小。它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涵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第二节货币一、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二、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三、纸币金属货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纸币就会贬值,引起物价上涨,叫做通货膨胀。电子货币的出现。第三节价值规律一、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要以价值量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二、价值规律的作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部门的分配;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第二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理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正确分析市场经济现象;增强市场经济观念。教学要点:第一节市场经济及其基本特征一、从商品经济到市场经济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资源配置是指把有限的资源(人力、物力、财力和土地等)配置到社会需要的众多领域和部门中去。在市场经济中,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以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通过政府宏观调控,以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二、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资源配置市场化、企业行为主体化、企业产权商品化、宏观调控间接化、市场体系完善化、市场管理法制化、保障制度社会化。第二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特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我国现阶段的分配结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公有制占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第三章企业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知识;明确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认识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意义。教学要点:第一节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二、企业的分类和基本形式企业可按产品、行业、规模、所有制类型等进行分类。企业的基本形式有个人业主制企业、合伙制企业、合作制企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和公司制企业。公司是企业的重要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和股票。三、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的涵义。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第二节企业的经济效益一、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一年为期)所生产出来的商品和劳务,用价值表示就是企业生产总值。企业的成本。企业的利润。二、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意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企业应防止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三、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企业在市场上依法平等竞争,优胜劣汰。在竞争中,出现企业的兼并、联合和破产是必然的。第四章经济结构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结构及其调整的主要任务;明确优化我国产业结构的方向和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原则;认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教学要点:第一节经济结构及其调整一、经济结构的涵义经济结构是指国民经济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经济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地区布局结构等。二、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地区发展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要任务: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第二节产业和产业结构的优化一、三大产业三大产业的划分。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信息产业的兴起。二、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涵义。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攻目标是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第三节地区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一、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地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表现。实现地区经济合理布局的原则。二、实施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和意义。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主要任务。三、推进城镇化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小城镇建设要合理布局、科学规划、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第五章财政和金融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财政、税收、银行、保险等基本知识;提高认识和分析社会分配领域现象的能力。教学要点:第一节财政和税收一、国民收入的分配国民生产总值(GNP)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国民收入(NI)按最终用途,分为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正确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二、财政收入和支出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预算是国家的基本财政计划。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基本内容。财政收支平衡和财政赤字的涵义。增加财政收入,促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三、税收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是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作用。公民应该具有“纳税人意识”。第二节银行和保险公司一、我国的银行货币资金的融通称做金融。银行是金融机构的主要形式和典型代表。银行是依法成立的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金融机构。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是银行的三大基本业务。我国现阶段银行按照性质和职能划分,分为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三类。银行的作用。二、我国的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是经营保险业务的机构。保险公司是最重要的一类非存款式金融机构,保险公司通过发行出售保单,获得保费收入,形成巨额资金,用于各种投资业务,取得收入。我国主要的保险公司。保险及其分类。保险的作用。第六章个人收入的分配和消费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个人收入分配、生活消费、社会保障等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和分析分配、消费领域的经济现象;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教学要点:第一节个人收入的分配一、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我国个人收入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个人收入的分配可分为三类:劳动收入、资本收入、经营收入。二、个人收入分配的政策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分配政策上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三、个人收入的支配个人收入的使用可分解为四个部分:消费支出、储蓄、投资和手持现金。个人存款储蓄的两种基本形式、利息的涵义、个人存款储蓄的作用。我国现阶段债券的种类和债券的作用第二节生活消费一、生活消费的结构和水平生活消费的涵义。生活消费结构,恩格尔系数。生活消费方式和生活消费水平。消费的作用。二、树立积极合理的消费观水平适度、结构合理、方式健康。第三节社会保障一、社会保障的特征和作用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为保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而提供各种救助和补贴制度的总称。社会保障具有保障性、储蓄性、互助性、公平性和普遍性。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二、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由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社会保险等构成。其中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基本的内容。它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建立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要遵循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的原则,要体现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第七章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知识;明确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认识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教学要点:第一节当代世界市场一、世界市场及其特点世界市场是指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以商品流通为主要内容的经济交往活动的总和。世界市场是一个体系。国际分工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市场经济是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当代世界市场的新特点: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二、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RD或简称WorldBank)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世界性贸易和金融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在国际贸易领域中发挥着积极作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第二节我国的对外经济关系一、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我国对外开放的客观必然性。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在对外开放中必须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二、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形式对外贸易。对外资金交流。对外技术交流。第八章我国的国家制度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有关国家性质、国家职能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的基础知识;认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和优点,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