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事迹材料【通用4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14劳动模范事迹材料【通用4篇】【参考指引】此例优秀文档“劳动模范事迹材料【通用4篇】”由三一刀客网友为您整理编辑,以供阅读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吧!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第一篇】xxx,男,47岁,1998年加入xxx,现任拉布大林分公司120生产队队长。他凭着一腔热血、务实求真、技术精湛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默默无闻的奉献着……xxx始终以党的方针、路线为指引,坚持向上的工作态度;他勇于克服困难,知难而上,奋力拼搏;他认真履行队长职责,遵守农场的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了机车的优势,保证了优质、高效、低耗、安全地实现了标准化作业。抓好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在经营管理工作中,xxx注重加强各生产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生产费用,努力降低成本。他以技术革新和技术比武为载体,经常组织职工开展修旧利废和改革创新等活动;强化单车核算管理,严格控制物资领发,杜绝发生损失浪费现象,强化了勤俭持家意识;及时将机车作业量、作业率、标亩耗油等任务完成情景核算上墙,增加透明度,理解职工群众监督,构成了浓厚的民主管理风气。xxx注重综合素质的提高,团结,工作认真,办事讲原则,分工不分家。2/14他做为一队之长,认真履行自我的职责,努力完成本职工作。他部署工作顾全大局,统筹安排。他经常开展田间调查活动,合理调整种植结构,科学进行品种布局;在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注重发挥最大工作效率,没各生产作业环节严格按照农艺要求检修机车机具,异常是播种机械,反复调试,确保播量一致;在夏管工作中,他亲自进行田间调查,根据田间作物长势情景合理安排部署灭草、灭虫、追肥等工作;夏检工作严格执行农场专业部门下发的检修标准,协同各机车、车长对每台机车进行技术鉴定;他抓单车核算工作锲而不舍,每年制定的单车核算方案科学合理,切合实际。他要求主管机务的副队长与核算员每一天准确统计各机车作业、耗油、费用、工分情景,及时上墙公布增加透明度,并做到日清月结,做大各类机车作业有目标,费用有计划。他工作本事强,爱岗敬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工作业绩。做为一名xxx员,他善于政治理论学习,能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党的基本理论知识。他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身为一队之长,总是不断的学习老技术工人的典型经验,探讨技术革新的有效方法,鼓励他们发扬创新精神,不断改善农机具不适宜现行作业情景。他重视专业技术人员培养教育,每年都自行组织专业技术培训班,让职工掌握熟悉农业与农机等专业知识和安全生产常识。他将3/14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传授给职工,到达相互交流和学习的目的。他凭借自我的努力,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做好本职工作,发挥自身价值,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需要。他注重安全生产,切实抓出成效。安全生产是农业生产的重中之重,他经常以各种形式向职工们宣传让职工群众们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仅有在安全的条件下才能进行生产。他每一天早出晚归,与职工们同奋斗,时刻提醒职工按安全规则操作进行作业,时刻注意安全生产。他以无怨无悔、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用多少个春秋寒暑始终如一地书写着自我的人生信条。他为人和善,和职工们想处总是那么和蔼可亲。他不可是工作上的佼佼者,更是值得职工们信赖的带头人。xxx表里如一,不图名利,把一颗真挚的心奉献给了他所热爱的农垦事业,在黑土地上一如既往地实现着自我的人生价值……劳动模范事迹材料【第二篇】他年龄虽然不大,仅有33岁,但从他那刚毅的脸庞上和他那深邃的目光中,你会读懂,他以往历过风霜雪雨。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里,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没有值得骄傲的家庭背景。他初中毕业就务了农,小时候一向过着穷日子。但他却敢想、敢试,敢闯、敢干,敢为人先,凭着一股不甘受4/14穷、不甘服输的劲头,凭着吃苦耐劳和聪明才智,闯出了一条致富之路,成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他就是洮北区党员致富模范、林海镇人大代表、敖宝村党员xx。xx家里祖祖辈辈都是种田人。他走上经商这条路,纯粹是穷逼出来的。1987年,xx从林海镇中学毕业后就务了农,当时两个哥哥相继结婚不久,为了给哥哥们办婚事儿,家里欠了5千多元外债,这在当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了,所以家里生活十分困难。一家几口人,只靠种几亩薄拉地,勉强维持温饱生活。他记得,那时仅有过年时才能吃上几顿细粮,才能吃着肉,才能买身粗布衣裳。跟父亲种那几亩地,xx总觉得有劲使不上,总感到没啥奔头,所以,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不能光守着家里的几亩薄拉地,过穷不穷富不富的日子,必须要干点啥,挣点大钱。”所以,那时他就天天琢磨来钱道。1988年初,xx做出了有生以来第一个属于自我的决定,不顾父母的劝阻,向亲戚、朋友和同学借了2千多块钱,在当时的林海镇汽车站点附近花800块钱买了两间土房,开了个小卖店。这在当时来说可称得上是一个十分大胆的创举,因为当时除了镇里的供销社,全镇也仅有他这一家个体小卖店。由于他经营有方,小卖店一开张生意就不错,并且越开越红火。到1990年,仅3年时间,靠开小卖店,他不仅仅还上了家里欠的外债,还上了本钱,维修了房子,结了婚,还积攒下1万多块钱。5/14初涉商海的成功没有使xx陶醉,在小卖店的经营过程中,他听到来来往往的人普遍反映到林海办事吃住困难,对此,他动了心,1992年,他又率先在林海镇开起了饭店,不到两年功夫,靠开饭店xx又赚了将近5万元钱,成了当时全镇数得着的富裕户。xx是个不安于现状的人。按理说开饭店也挺挣钱,继续干下去收入也不少,可他感到这样挣点小钱可是瘾,总想干点大买卖,挣点大钱。当他看到一些城里的小商贩到林海镇收笤帚往外地推销挺挣钱时,他的心里又活了,不仅仅想试试,并且想搞批量收购,要大干一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正在他苦于没有路子的时候,北京香河土产公司的总经理孙立民,专程到林海镇来看笤帚行情,顺便想找个代理人,建立收购点。得知这一情景后,xx死死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会,他立即找到了孙经理,把自我的想法跟孙经理一说,两人一拍即成,于是,他同孙经理草签了代收笤帚协议,就这样,1993年初,他一狠心关了饭店,专门搞起了笤帚收购。xx办事公平,讲究诚信,重情重义,从来不欺骗老百姓,所以村民们都十分信任他,谁家有笤帚都愿拿到他这来卖,一来二去,除本镇外,金祥、三合等乡镇,甚至洮南、通榆、镇赉等地的农民也把笤帚送到他这来。由于xx靠诚信经营做买卖,与北京的孙经理不仅仅建立了长期而稳固的供销关系,并且经过孙经理的介绍,与广东、河北、山东等地的客商逐步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关系,这些客商陆续来白城与他签订收购玉米、6/14杂粮杂豆等供货协议,使他从一开始专门收购笤帚,发展为综合性收购。目前,与他建立起长期供求关系的客户已经到达了120来个,这些客商遍及了全国各地。随着求货客商的不断增加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1993年,xx花8万多元买下了三个农户的11间土房,全部推倒重新规划,建了集住房、库房、小食堂和雇工宿舍于一体、总共大小房屋20来间、占地3500多平方米的收购基地,其中还包括了一个标准的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凉晒场。雇请了12个人给他做帮手,真正做起了大买卖。每到收购旺季的时候,每一天到他家打短工的人就有100多人,平均每人一天能挣30多块钱,高的能挣50来块钱,平均一天他要拿出4千多块钱给雇工开支。1997年,随着经营规模的进一步扩大,xx又花7万多块钱购买了一块地,修建了3千平方米左右的笤帚糜子存放专用场地。十几年来,他先后投入几十万元购买了花生脱粒机、粮食输送带、绿豆筛选机等设备,买了两辆解放汽车。2002年,xx又花费十几万元,在白城开发区给父母买了户楼房,让在农村苦了大半辈子的父母过上了舒适安逸的生活。xx是个追求上进的人。在与外地客商打交道的这些年里,让xx感受最深的是自我在知识方面的欠缺。为了弥补自我的不足,他始终坚持订阅《白城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等报刊杂志,购买了《农村政策法规》、《市场营销学》等书籍,一有时间,他总是努力学习,这些年来,已经养成了读书看报7/14的好习惯。2000年他还购买了电脑,经过登陆“163”农副产品信息网,及时了解和掌握了国内外市场行情,掌握了经营的主动权。经过学习,他的视野开阔了,观念更新了,思想得到了净化,胸怀也更加宽广了。前不久笔者采访xx时曾问他“当初你是怎样想到要加入党组织的呢”xx回答说:“说句实话,人这一辈子应当有点追求,穷的时候,我追求富裕的生活,这个目标我到达了。富裕后,家里不愁吃不愁穿了,但我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内心时常有种失落感。看到党员能参加村里的会议,能为村上发展建言献策,我很羡慕,于是,心里也就有了要入党的想法。”他还说:“有时我还想,我的富裕是靠党的政策给的,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日的xx。在我致富的过程中,林海镇党委和敖宝村党组织时刻都在关怀我,帮我解决了很多难题。做为回报,致富后我更应当拿出一些实际行动来,像一个共产党员那样,为社会多做点贡献,为老百姓多办点实事。”由于xx有了更加高尚的追求,1998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从此后,他时刻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我,并且进取努力的用实际行动去追求着自我的崇高向往。xx以往说过这样的话:“我是从困难时候过来的,我明白没钱的滋味,看到谁家困难我心理都挺可怜,能帮都尽力去帮,有时困难户到我这卖东西,我都特殊给以关照,价格给最高的,质量差点也按高的给,甚至宁可赔点。”从他这朴实而充满感情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他的善良,他的真诚,他的纯洁。他8/14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1997年冬,有一天xx领着客户到敖宝一社收笤帚,当车已经装满要走的时候,村民xx的媳妇拿两把笤帚跑了过来,说她家还有一些要卖,客户说车已装满了不收了,听这么一说,她急的眼泪都快下来了,连忙央求着说:“给我家的收了吧,我家有病人等着用钱呢!”看到她着急的样貌,xx领着客户就到了于家。当xx走进xx的家时,眼前的一切让他感到很震惊,当时xx躺在炕上,脸膀肿得很厉害,一看病得就不轻,因为没钱一向没上医院。他的家境就更不用提了,别说是家用电器了,连一件象样的家具也没有。看到这一情景,xx就跟客户说:“别看质量了,收了吧。把给我的提成也加上,就按最高价收吧。”当时笤帚最高价是一块一一把,客户收一把给xx提成1毛钱,加上这1毛钱,最终按一块二一把的最高价收了xx家的笤帚。临走时xx还把兜里仅有的1百来块钱也掏给了xx,并对他说:“看病缺钱就去找我。”第三天,xx正在别的村收购时,xx的孩子找到了他,哭着说:“叔,我爸不行了。”听孩子这么一说,xx开车直奔镇卫生院,拉上院长、副院长到了于家,院长一看必须立刻住院,于是又拉上xx回到镇医院。经过1个来月的治疗,xx的肺病治好出院了。在这以后,xx和爱人经常去看望xx,有时扔点钱,有时买点水果、白糖、奶粉等营养品,还托亲戚从长春一老中医那儿给xx要来了治病偏方。对xx给予的帮忙,xx总感到过意不去,总想找机会表达感激之情,9/14于是,那年春节前他赶着毛驴车,拉上他家可能是最值钱的东西了:一只公鸡、两个小猪崽到xx家表示感激,看到这一情景xx也深受感动,他不但没留xx送来的东西,并且还特意弄了几样好菜,留xx吃了饭,临走还给xx拿了一袋大米。xx说:“我常想,虽然我此刻富了,能给别人一点儿帮忙了,但也只能解人一饥,不能供人百饱,要是都能富起来那就好了。”怀着这种完美的愿望,他经常鼓动那些生活比较困难的村民做买卖,经常给他们出出主意,指指路子,期望经过自我的帮忙让别人尽快富起来。十几年来,在xx的支助和带动下,他的两个哥哥、两个姐姐先后都搞起了收购,相继都发了家,致了富。邢成等十几户村民也先后做起了买卖,并且都摆脱了贫困,成了村里的富裕户。邢成原先在xx家长年打工,家里很贫困,结婚后两口子花600块钱买了两间不象样的小土房,日子过得十分紧巴,xx看他人品挺好,老实巴交的又能干,就借给他1万块钱,2000年帮他开了个农药化肥专营商店。之后又借给他3万元,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