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少熬夜!颐和园教案通用4篇【导读指引】三一刀客最漂亮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颐和园教案通用4篇”文档资料,供您学习参考,希望此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分享给朋友们吧!《颐和园》教学设计【第一篇】《颐和园》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乌市第三十小学杨蓓蓓教学目标1、通读课文,学会认读“颐、耸、阁”等生字,理解“横槛、堤岸,神清气爽”等词语,初步了解“游览顺序”。2、学习“长廊”、“万寿山脚下”两处景点,感受景物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不同的描写方法和观察顺序。3、感受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恢弘的气势和美丽的景色。教学重点通过抓住动词掌握“游览顺序”中移步换景的方法,通过品读重点词句感受景物的不同描写。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如何根据景物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教学流程一、课前谈话:1、大家出去游玩过吗?都去过哪?2、如果大家出去游玩时,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像这样的文章,我们叫做“游记”。板书:游记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1篇游记。我相信,学完这篇游记,对于大家怎么来写游记会有一定的启发与帮助。二、揭题导入:1、这篇游记的题目叫做《颐和园》。(课件1出示课题)伸出你的右手,跟老师一起来写这个“颐”字。板书:颐和园。一起来读课题。2、析题意,简介颐和园。(1)知道这个“颐”字是什么意思吗?(课件2出示字意选项)颐:①面颊;②养,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应该选择哪种字意?(第②种)(2)谁在这里调养身心,颐养天年呢?(慈禧太后,皇帝)(3)这颐和园是北京西郊的一个清代皇家园林。园内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令人流连忘返。三、初读感知:1、那课文到底是怎样将颐和园内的景色描写下来的呢?赶紧打开课本P87.2、课文都预习过了吗?谁能告诉我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3、老师想跟大家一起来读一读课文,我读1、6自然段,四个小组分别读2、3、4、5自然段。准备好了吗?好!我们参考资料,少熬夜!一起来合作朗读这1篇游记。4、听出来了,从你们的朗读中我知道你们的预习工作做得很不错!在这里,老师有几个生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的。(课件3出示字词):横槛(1)指名认读,请他当小老师领读。(课件3出示生字):堤(1)谁能把这个生字读准确了?指名读,齐读。(2)你在哪里看到过堤?堤就是用土石等材料修筑的挡水的高岸。(3)我们一起再来把这两个难读的生字读一读。5、咱们一起读过课文了,那作者笔下的颐和园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那是一个怎样的公园?你能从文中找出明确的语句告诉我吗?(引导学生找出第1、6自然段)(课件4出示这两个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6、咱们一起来读一读。看,开头出现了一句,结尾又出现了一句与开头照应。老师告诉大家,这种写法叫做“首尾呼应”或者“首尾照应”。板书:首尾照应同学们也可以在自己的习作中采用这种写法。四、梳理文脉,学游览顺序:1、同学们都挺会读书的!那接下来,拿起你的笔,一边默读课文,一边用横线划出交代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2、指名交流,(课件5出示找出的四个句子):(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2)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3)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4)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3、依照作者的旅游路线,你能找到作者游了哪些地方吗?(课件6出示红色突显地点:长廊——万寿山——昆明湖)随机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4、总结规律: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观赏各个景点的写作顺序为游览顺序。板书:游览顺序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书上做好批注。5、我们再来把四句话连起来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的整个游览顺序。6、现在,老师再把我们刚才对颐和园总印象的句子分别给他加在首尾。(课件7出示句子):(1)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2)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3)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4)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参考资料,少熬夜!景色大半收在眼底。(5)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6)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7、再一起来读一读这些句子。男生读首尾句,女生读中间交代游览路线的句子。8、好,你看,开头和结尾都有了,中间的游览顺序写得也很清楚了。我们游览的文章就这样写,行不行?9、对啊,文章要写得生动,不仅要写清楚游览的顺序,还要把景物描写具体。板书:景物描写五、品味语言,学景物描写:(一)走进长廊1、那接下来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欣赏景物。我们的第一站是——长廊。2、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看看这个长廊到底是怎么样的?让你觉得印象深刻的词句,可以做上记号。开始吧。3、同学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说说,长廊给了你怎样的印象?4、学生讨论交流。(1)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分成273间。A.自由读句子。从这个句子中你感受到了长廊的什么特点?(长)B.从哪些地方可以让你感受到这长廊的长?(一眼望不到头)还有呢?这长廊到底有多长啊?(点出数字)找得真准确!七百多米长,咱们这教学楼前面的走廊大概100米长,哪位同学帮老师算一算,得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走廊啊?对啊!7个!长不长?让我们来读这句话,体会它的长!C.教师小结:这句话用了具体的数字:七百多米,273间,把长廊的长形象直观地展现在我们眼前。以后,我们在自己的习作中也可以用具体的数字来说明事物的特点。来,再来把这两句话来读一读!过渡:你还觉得这是一条怎样的长廊?(2)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A.这句话能让人感受到这个长廊很美!B.谁知道横槛是什么意思呀?课件出示“横槛”。C.横槛上都画着什么呀?仅仅是这些吗?你从哪里知道并不只有这些的?对啊,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课件出示动画。你从横槛上的画中都看到了什么?D.喜欢这些画吗?咱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句话。仅仅喜欢还不够,这长廊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瑰宝啊!你们该不该感到自豪呢?那再来读一读!过渡:长廊横槛上的画给了我们美的享受,你还觉得长廊参考资料,少熬夜!哪美?(3)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A.我么一起来读一读。神清气爽什么意思?对啊,站在这里,感觉空气特别清新,顿时身心愉悦。咱们再来读一读。5、师总结:这就是又长又美的颐和园长廊。让我们再来把这描写长廊的一段一起来读一读,感受感受。(二)抬头望万寿山1、走完了长廊,我们就来到了万寿山的脚下。此时,作者抬头望到了什么?(佛香阁,排云殿)2、瞧,这就是颐和园的佛香阁。这跟你平时在生活中看到的什么很像?(塔)3、课文是怎么来描写佛香阁的?课件出示句子:抬头一看,一座八角宝塔形的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上,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咱们一起读一读这个句子。4、你体会出这是一座怎样的佛香阁?(闪闪发光)这就是闪闪发光的佛香阁。咱们再来读一读。5、排云殿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句子: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辉煌的宫殿,就是排云殿。6、这又是一座怎样的排云殿啊?(金碧辉煌)瞧,这就是金碧辉煌的排云殿。一起读这个句子。7、站在万寿山的脚下,我们看到了闪闪发光的佛香阁,看到了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感觉气势是如此雄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六、总结:(结合板书)跟随作者的脚步,我们走访了长廊,感受到那是一条又长又美的长廊。来到万寿山脚下,我们被佛香阁和排云殿的雄伟气势所震撼。那作者笔下的昆明湖又是给人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板书:?我们下节课继续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游赏!板书设计18、颐和园游记首尾照应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景物描写长、美闪闪发光金碧辉煌教学反思:《颐和园》这篇课文,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移步换景,写得很有特色。课文开头与结尾呼应,表达了作者赞美之情。第一课时的教学,我的设计意图即是要以课文为载体,用阅读教写作。通过句子的提炼来渗透文章是按“游览顺序”谋篇布局;通过语言的品味来感悟景物描写的不同方法。一课时的教学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参考资料,少熬夜!《颐和园》教案【第二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能按照课文所记叙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分段。3.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2个词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4自然段。二。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按照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教学难点借助课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第二课时:三。教学过程(一)齐读课文,讲读第1、6自然段。1.齐读课文。2.提问:(1)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地范围广。)(2)作者有什么希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亲自到颐和园去细细游赏。因为颐和园到处都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所以作者希望我们有机会去北京能够到颐和园去游览那里的美景。)你们想去颐和园吗?(想。)那好,就让我们按照作者的游览顺序来游览一下颐和园的美景吧!(二)明确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三)讲读,学习课文第二段。1.指名朗读,思考讨论,教师归纳明确:(1)作者是怎样来到长廊的?(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说明长廊的位置:离大门不远。)(2)长廊的特点是什么?(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说明的?(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3)作者是怎样把长廊这处景观写具体的?(分层次写具体。重点段分层,这是把文章写具体的常用方法。)2.按照提示给第二段分层。(1)分层的提示是:从整体上和外部介绍长廊;从内部介绍长廊;讲长廊两旁风景宜人。(2)分层的结果:第一层是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句。3.逐层学习:(重点学习第二层)(1)学习第一层:从整体和外部介绍长廊。长廊的外部:参考资料,少熬夜!绿的柱子,红漆的栏杆。(2)学习第二层:长廊内部: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且内容各不相同。读句子;提问: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了什么?(说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3)学习第三层:长廊两旁:风景宜人。“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什么?(说明长廊两旁的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一进颐和园的大门,长廊就把它那富有特点的美,展现在我们面前了。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怎样朗读这段才能把长廊的美读出来呢?(1)教师在语气、语句轻重音、停顿等方面指导学生朗读。(2)教师范读,学生模仿。(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4)指名朗读或齐读。注意:学生读的形式要丰富一些;不要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感。俗话说“熟读成诵”,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此段。5.完成课后思考•练习第1题中的第(1)小题。说出颐和园的长廊是什么样的?(1)明确要求:先说出长廊的整体特点“长”;再分层说出长廊的外部、内部和两旁各是什么样的,并以长廊的内部为主。(2)学生练习。(3)指名回答。(四)讲读,学习第三段。指名两名同学分别朗读课文第3、4两个自然段。思考、回答问题。1.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哪些景观?它们各是怎样的?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辉煌。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读书。让学生从书中去寻找答案,组织好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多读、多说,以便形成能力。2.作者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