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姓名:李兴华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管理学企业管理指导教师:李莉20060501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研究作者:李兴华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参考文献(35条)1.参考文献2.青木昌彦.钱颖一转轨经济中的公司治理结构19953.张春霖中国的公司治理与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市场制度20024.RossSTheeconomictheoryofAgency19735.康芒斯.于树生制度经济学19946.卢昌崇企业治理结构19997.卢昌崇论内部人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框架设计1995(12)8.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经济研究1999(05)9.杨瑞龙论利益相关者合作逻辑下的企业共同治理机制[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1998(1)10.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一契约理论199511.侯革国有改制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12.杨艳辉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现象研究[学位论文]硕士13.黄硕东方明珠一直在赶时髦200314.伯利.米恩斯股份公司与私有财产198115.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16.范黎波.李自杰企业理论与公司治理200117.杨凤绿人力资本与企业剩余索取权安排200018.郭金林论特定产权、剩余产权与企业产权契约的本质--关于企业契约性质的再思考[期刊论文]-人文杂志2002(1)19.尹智雄企业制度创新论--公司员工持股制度研究199720.张建琦人力资本交易与国有企业的契约关系[期刊论文]-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21.王国成我国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研究2000(16)22.程承坪论企业家人力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期刊论文]-中国软科学2001(7)23.齐平做上市公司诚信负责的控股股东2003(04)24.何浚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实证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8(5)25.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4):董事会独立性与有效性200426.闫伟国有企业经理道德风险程度的决策因素[期刊论文]-经济研究1999(2)27.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200528.邢祥娟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的防范与治理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329.张维迎企业理论与中国企业改革199930.张春霖从融资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改革[期刊论文]-改革1995(3)31.严莉中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132.童增上市公司退市与复市案例200333.潘超峰中国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问题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34.贺强.杜惠芬.李磊宁中国资本市场若干重大问题研究200435.刘振广我国国有企业内部人控制研究[学位论文]硕士2004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张飓风基于股权激励视角下的盈余管理研究——来自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2008盈余管理的研究起源于西方,一直是国内外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的热点问题,研究者们也在从不同的视角运用不同的理论来解释盈余管理,试图回答如下问题:管理层为什么要进行盈余管理,他们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以及这种行为产生的后果是什么。经过近20余年的研究,在这一领域无论是从盈余管理概念的界定到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的手段还是计量模型的检验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盈余管理在我国的研究时间并不长,但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仍很丰硕,而这其中以研究在资本市场的动机方面尤其显著,研究者们基于上市公司在IPO、配股、增发、防亏保牌中通过实证模型的检验得到了一些强有力的证据。可以说,盈余管理的动机多种多样,为研究盈余管理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随着股权激励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的引入,为我们对盈余管理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国外基于分红计划假说下的盈余管理的研究成果已很丰硕,但我国证券市场上市公司以国有控股公司为主体,这一点与西方资本市场上市公司的主体不同,为在我国特有背景下研究盈余管理提供了不同的环境。本文正是基于股权激励这一背景通过经验分析和案例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在现有产权结构下盈余管理的动机、手段及制度性根源,对股权激励实施前后会计信息的比较及对行权前会计指标分析来阐述在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问题,从而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激励方案提供改进建议,通过措施改进减少盈余管理行为,最大化股权激励的正面效用。研究结论:一、实施股权激励会诱使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行为,尤其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产权的所有者缺位问题的存在,使内部人控制问题更为突出,由于董事会中部分成员作为国有股东代表(尤其是董事长)也参与激励从而使其与管理层成为利益一致人,董事会的监督功能大大弱化,“内部人控制”更为严重,双方合谋共同实现盈余管理,更容易诱使管理层实施盈余管理。二、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使得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机制的效果弱化。根据在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产权缺陷分析及盈余管理的手段分析提出了笔者的措施建议,尽可能减少由于实施股权激励导致的盈余管理问题,最大限度地发挥股权激励的正面效应。因此,本文认为:一、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可抑制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二、经理人市场的培育与信誉机制的引入可抑制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三、完善资本市场制度性建设,提高资本市场有效性可抑制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四、完善考核标准可抑制股权激励机制下的盈余管理行为;五、通过对其他有关配套措施方面建议。2.学位论文杨勇政府主导下的公司治理研究:来自我国上市公司CEO更换的证据2009现代公司制中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导致了委托代理问题的出现。如何从公司治理的角度出发,设立适当的激励和监督机制,限制代理人背离委托人利益行为的发生,减少委托代理成本,一直以来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能否依据经营业绩对CEO(也即代理人)进行更换是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的一个标志。本文从我国上市公司CEO更换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政府主导这一制度背景研究我国公司治理的现状和有效性。我国的证券市场脱胎于转型经济中,其设立初衷是为国有企业改革和解困服务。为保持国家对上市公司的控制力,国有股权在上市公司中占了很大比重,并且这些股权不能上市流通(股改前)。鉴于此,政府的动机和行为会对上市公司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影响委托代理问题的各个环节。由于国有股东作为委托人不具有人格化特质,其对代理人的监督激励往往不足。这种激励可能具有不对称性,乃至可能出现逆向激励(如预算软约束)以及“内部人控制”等问题。同时,由于政府股东本身拥有多重目标(如促进就业、实施某种经济战略、维护社会稳定等),使得其控制的上市公司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多重目标性,从而表现出非市场化的行为,违背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使得国有上市公司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极为复杂。因此,利用1995年至2003年间我国上市公司中CEO更换的数据,本文主要从债权人治理的有效性、不同业绩水平下董事会领导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以及多重目标下不同终极产权中公司治理机制的比较等方面,对政府主导下的公司治理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本应该在解决“内部人控制”问题上发挥积极作用的银行债权人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进一步导致了预算软约束的出现,降低了经营亏损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效率;而作为另一种重要债务融资来源的商业信用债权人由于存在监督激励和监督能力方面的优势,增加了更换业绩不善的CEO的可能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另外,在政府主导背景下,当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处于不同业绩状态时,股东和董事会对CEO有着不同程度的监督激励,从而导致了不同实质的CEO强制性更换。此时,不同业绩水平对应的董事会领导结构与CEO更换之间的关系有所不同,而其对公司治理的意义也不同。在那些发生亏损的公司中,CEO和董事长两职合一有利于企业问责机制的形成,因而并不能降低CEO更换的可能性;而在那些经营盈利能力一般的公司中,两职合一产生了严重的委托代理问题,限制了董事会对CEO监督和约束效力的发挥,不利于公司治理效率的提升;最后,对于经营状况很好的公司来说,两职合一有利于保护经营业绩出色的CEO免受非业绩原因导致的不正常更换的影响,可以看成公司治理效率良好的一个标志。最后,国有控股和民营控股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和目标函数有着很大的不同。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往往面临“行政干预”而承担一定的社会性负担,具有多重目标的特性,因而有可能偏离利润最大化目标。因此,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绩效考核机制中,资产周转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绩效指标。而由于存在非营利目标及缺乏成本控制的激励,利润边际并不是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考核和决定CEO去留的重要指标。此外,在存在超额雇员或追求机会主义行为等非业绩目标时,国有股东更倾向于基于资产周转率来考核和更换CEO,可这一倾向在民营控股上市公司中并不明显。对于民营控股上市公司而言,对成本控制和经营效率的考虑也即对利润边际的考虑是其对CEO进行绩效考核的主要因素。对于以上结果,本文认为我国上市公司中很多治理机制失效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政府主导。因此,考察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问题必须基于政府主导这一特殊环境进行分析,本文的结束部分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总结。3.学位论文朱茶芬股权结构与会计稳健性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考察2007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是维系资本市场长期繁荣和经济高效运行的重要基石,然而处在转轨时期的中国,财务报告质量问题一直是困扰资本市场发展的痼疾。如何有效提升上市公司的报告质量,尤其是盈余质量问题,始终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国外的研究表明,盈余的低质量问题往往根源于各种制度因素。BalletaL.(2003)指出,“制度因素决定了公司提供高质量盈余的报告动机,这比单纯的会计准则体系更能解释各国会计实务的差异”。因此,深入系统地挖掘各种影响盈余质量的制度因素,将有利于从根源上治理中国上市公司的盈余低质量问题,并为监管层的会计管制行为提供有益的启示。作为治理结构中最重要的内容,股权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公司代理冲突的基本性质以及控股股东的行为激励,因此是决定盈余质量的重要制度变量之一(FanandTJ.Wong,2002)。西方的大量经验文献都支持了股权结构影响盈余质量的结论,但我国目前对该问题的经验研究尚很薄弱。本文利用2001年-2004年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从会计稳健性入手,深入考察了股权结构的重要影响。具体来说,股权结构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大股东性质和股权集中度。从大股东性质来看,由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不彻底,国有控股上市公司1呈现出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明显不同的治理特征,国有公司在股东一经理层契约关系上更容易面临内部人控制问题,在公司-债权人契约关系上表现出明显的债务软约束,在公司-政府关系上更容易遭受严重的政府干预。这些治理问题弱化了契约各方对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从而导致了国有公司更低的稳健性。比如内部人控制问题意味着委托人未能成为稳健性会计信息的有效需求主体,内部人有广泛的机会进行自利的会计政策选择,不稳健的会计信息反而成为内部人强化控制权地位、隐秘攫取私有收益的重要手段,因此内部人控制问题的存在将严重损害国有公司的稳健性;为了降低政治成本,政府干预行为具有不可泄漏和隐秘的特征,从而导致了国有公司信息披露的低透明度,作为财务透明度的表征,稳健性势必相应受到损害;另外,在债务软约束下,国有银行对国有公司的贷款行为不是市场行为,而更多的是行政命令,由于政府对银行经营的干预,国有银行既没有动力也没有能力去执行对国有公司的债务合同,这严重削弱了债权人对稳健性信息的契约需求。本文在追溯上市公司终极产权的基础上,以非国有公司为标准,实证考察了国有产权对稳健性的总体影响以及三大治理特征的深层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控股上市公司的稳健性显著弱于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指标显示非国有公司的稳健性高达国有公司的三倍。进一步的检验发现,内部人控制问题、债务软约束和政府干预都对国有公司的稳健性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它们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国有公司盈余低质量的问题。内部人控制度的提高并未损害非国有公司的稳健性,但却严

1 / 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