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宜宾县柳加职中计算机专业“2+1”教学模式实施方案(适用年级:2013级)一、“2+1教学模式”的内涵(一)2年基础教学+1年分流2年基础教学是指:一年级重理论基础教学,二年级重技能基础教学;1年分流是指:三年级根据学生自原选择就业培训,还是选择升学。(原则上要求就业培训在前,升学在后)(二)2个专业知识+1个特长知识2个专业知识是指:一个主修专业和一个辅修专业;1个特长知识是指:在校期间接受各种特长班培训。(三)2证+1个特长证2证是指:技能等级证和毕业证;1个特长证是指:学生参加特长班学习后取得的证书。二、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以毛泽东同志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及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江泽民同志的“四个统一”的教育理论为基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部制定的有关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文件精神,以《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依据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三、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目标1、树立新的教育观念,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2、走“2+1”教学模式之路,探索出校企合作的最佳方式,使专业教学真正地面向市场。3、从实施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制”需要出发,构建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将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鉴定与专业教学密切结合,改革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及其关系,加强实践教学,形成中职特色鲜明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为全面推行“双证制”奠定基础,从而保证中职培养目标的实现。4、按照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特色鲜明的中职教材体系,教材建设必须按照中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强调教育与人才市场的接口,从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标准、能力需要出发,编写实用性强的教材、资料、讲义。5、探索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试考核评价方法,根据行业、企业制订的职业岗位标准,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此作为教育质量评价的主要依据。将过去的以知识继承度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唯一依据转变到以评价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运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上来,建立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质量评价体系。6、形成结构合理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四、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构建以信息化下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依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形成以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为基础的人才培养模式,即“一条主线、两个体系、两大基础”。“一条主线”体现了以岗位对计算机专业从业人员的能力和基本素质的要求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合理设置“两个体系”(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体系里设置了人文素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选修课四个子模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奠定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基础。在实践教学体系里设置了课程设计、实训、生产实习、实践协作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子模块,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实现用人单位“零距离上岗”的要求。为了体现计算机专业特色,根据计算机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必须打好“两大基础”:一是人文素质基础,它包括英语水平、财经写作及计算机从业人员所必须的诚信基础和其他基本素质;二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它包括计算机2操作与维护、数据库的设计与分析、办公软件的使用与维护等。按照这一模式培养的“知识+特长”的计算机专业中职人才,岗位适应期短和动手能力强,使受教育者的知识够用、技术适用、企业爱用,同时又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构建具有我校特色和内涵的计算机专业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教学改革目标,建成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示范性专业。五、专业教学模式实施方案(一)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生的业务规格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素质和计算机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计算机岗位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计算机操作能力,有较强的计算机职业技能,能快速跟踪新技术,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可持续发展的中等技术应用性、复合型人才。毕业生应具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能初步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问题;拥护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振兴中华的理想;树立社会主义的法制观念,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热爱劳动,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需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够用的专业理论,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具备企业经济管理能力;具备账务处理能力,成本核算能力,编制计算机报表的能力;具备统计分析能力;具备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对数据进行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具备资金营运管理能力,进行预测和决策的能力;具备财务软件使用和维护能力;具有灵活、高效解决信息化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毕业生应具有一定的体育运动和卫生保健知识,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有关要求,身体健康。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美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对自然、社会生活具有初步的美学欣赏和鉴别能力,有高尚的生活情操和美的心灵。2、本专业适应的岗位群(1)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企业管理,能从事文秘工作;(2)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能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3)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系统软件和大型应用软件的开发与研制;(4)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广告企业平面的设计与制作、网络企业网页制作等工作;(5)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美工、动画制作、影视编辑与制作、广告设计与制作、;(6)在各类企、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计算机业务和其他业务的处理工作;(7)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多媒体综合应用开发、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工作。3、培养方案的创新点(1)改变教育观念、突出体现“能力培养”的思想,确定了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入研究职业技术教育的基本规律,摒弃以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模式,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思想,加强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注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基本素质的培养,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岗位能力”为目标,在实行学分制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教学计划,设置相关课程及实训课程。注重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适量的选修课和实训选修课程,由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发展方向进行选修,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和能力范围,更好地适应人才市场和岗位的需要。(2)强调新知识,新技能的培养,以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日新月异,为了学生尽快适应社会的发展,从第一个学期开设了新计算机制度选修课,该课程根据国家最新颁布的经济法规,讲述了在新的经济条件下计算机具体要求和做法,同时,结合学校实习基地,使学生与社会实践零距离接触,增强了学生3的就业竞争力。(3)改变教学内容,重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改变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的“三段模式”,所有课程安排均紧密围绕“基于信息化下的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为主线,从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出发,以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机业务处理能力为基础。根据计算机岗位必需的能力和素质要求,对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和充实。在此基础上,重组理论课程教学体系,具体采取了以下措施:其一、鉴于计算机从业人员的履职能力不单纯取决于专业能力,还与人文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大力加强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突出了人文素质的培养。开设了多门人文素质课程和其他相关课程,如公共礼仪、英语、数学、体育等。其二、为了保证突出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每个学期都开设计算机类课,如第一、二个学期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第三、四个学期开设ACCESS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做到计算机课程不断线。(4)改变教学模式,科学地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教学计划中大大增加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时的50%,使学生能有足够的学习时间进行实际操作。另外还重新编写了一些校本大纲教材,这些大纲教材将各种课程实践教学有机联系起来,按这些大纲实施教学,可保证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循序渐进,逐步深入。(5)改变教学方法和形式,提倡互动式和引导式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自主性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师应围绕课程教学大纲与要求,精选教材,收集有针对性的案例,编写教案,选择课程内容中的主要知识点,建立反映知识点、能力点的问题群。授课时教师先提出问题,再讲述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引导学生阅读理解教材与案例;通过陈述,讨论;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观点;再由教师加以评点、总结与归纳,学生也可以继续提问与辩论。从而达到教师与学生的紧密配合,教师的主动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相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的目的与要求。采用引导式教学,改变以往教学中教师“独唱”的方法。采用布置预习课本内容?讲述相关概念和相关理论?提出与课本知识相关的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教师分析、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广泛参与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以往单一的课堂式教学,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投影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六、专业教学模式实施的保障措施(一)组织机构1、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工作学校领导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专业教学改革为教学工作的核心,加强专业现代化建设。在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相应的教育教学改革、管理和研究机构。2、成立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组织机构(1)学校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专业教学改革领导小组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和决定学校专业教学改革工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组织和领导学校专业教学改革等工作,进一步促进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提高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全面推动中职教育的改革与建设,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2)计算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小组为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小组的职能,由学校校长刘昌法任该小组组长。该小组的主要任务是把教育思想观念的转变落实到人才模式上,把人才模式落实到人才培养上,4把专业特色的形成落实到课程建设上,积极开展社会调研,掌握企事业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从业岗位、人才培养以及对中职教育专业设置的意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需要制定本专业培养方案(包括专业方向、毕业生从业岗位、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知识和能力结构、理论课程体系、实践课程体系、专业主干课程的基本要求),组织教师研究教材建设和编写本专业中职特色教材等。(3)计算机专业行业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根据行业和计算机技术应用的发展及人才要求,对试点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并对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指导,对各个教育环节进行评价。主要聘用社会各界专家共同组成。(二)有关配套政策1、师资保证(1)学校对试点专业教师的编制,职称岗位设置优先,积极引进“双师型”人才;优先推荐从事试点专业工作的教师作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专家培养对象,工作卓有成效的,给予嘉奖。(2)建设一支适应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积极鼓励和支持在职教师进修提高;有计划地分期分批选送中青年教师到省内省外去学习,学校报销全部学费。2、实验、实训基地保证学校将全力优先安排试点专业的实验、实训用房,并按学校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完善其实践教学设施。同时,要走“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路子,一是继续稳定和完善现有的实习实训基地。二是要根据试点专业的需要开辟新的实习实训基地。要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教学与生产、教学与科研工作的紧密结合,邀请企业单位的计算机专家承担试点专业的教研教改和教学质量评定工作。要积极开展以科技成果推广、生产技术服务、科技咨询和科技开发等为主要内容的科研和教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科技服务活动,用科技人员作的成果丰富或更新专业教学改革内容。在“2+1”的办学实践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和专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要用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对专业建设进行再投入,形成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确保试点专业教学改革方案的顺利实施。3、教材建设保证学校的教材建设基金优先保证试点专业教师编写特色教材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