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下力求中国经济的稳健发展1清华大学“宏观经济”课题组2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政府抓住了“刺激内需”这一宏观调控的主题,实施了以“政府主导型”投资为主要标征的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配套的金融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从1999年第四季度起,中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出现重要转机,突出表现在,内需回暖、出口强劲反弹、引进外资得到恢复性增长,并且,结构调整的步伐有所加快,就业有所扩大。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了8%这一相当高的增长率,标志着连续三年贯彻落实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取得了实质性成效,政策目标基本实现。2000年中国经济的全面回升,也有国际经济环境相对改善等因素。但是,在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在国际上,存在着诸多经济“变数”,就此而言,使我国经济能得以长期稳健发展的基础还须进一步加以巩固。在2001年,我们要特别注意复杂的国际经济背景,以合理、配套的宏观经济政策,力求具有较高经济增长率的稳健发展。一、美国经济增速急剧下降,中国出口增长将受抑制中国经济已与国际经济息息相关。现在,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经很高,2000年达到44%左右(其中,出口依存度为23%)。世界经济的运行态势,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美国经济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2%,欧盟占20%,日本占8%。其中,美国则是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影响世界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来自美国、欧盟和日本等发达国家。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市场呈现持续低迷状态。虽然在1999~2000年间曾出现过明显反弹,但随着美国经济自2000年第四季度起增长速度的急剧下降,世界经济的增长步伐又开始放慢。全球性的“紧缩”态势在总体上没有明显的改观。美国经济经历了近十年的连续增长。但在2000年,情况突变:经济增长率从第二季度的5.6%骤然下降至四季度的1.4%,成为5年多来的最低增幅;消费者信心指数下挫;失业率明显上升。美国的制造业,已连续6个月收缩,2001年1月份,降到了1991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01年第一季度,道琼斯工业指数跌破万点大关,纳斯达克指数也跌破2000点心理防线。至今,美联储已三次大幅调低利率,但从当前的形势看,估计2001年的美国GDP增长会降到2%以下。尽管欧盟经济近两年来总体运行较为平稳,经济增长率大约保持在3%。但美国经济增长率的滑坡,肯定会波及欧元区。至于日本,2000年刚刚出现的经济缓慢复苏的势头,在2001年第一季度,受美国经济的影响,已经遭受明显挫折,2001年日本的经济增长率肯定不会超过1%。美国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慢将直接导致我国出口增长的滑坡。2000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额,占全部出口额的21%,居于第1位。期间,美国经济增长率由第二季度的5.6%降至第四季度1.4%,相应地,我国外贸出口增长也由去年6月份的1本文所在的研究工作,得到小林实中国经济研究基金、清华大学软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对外经济贸易部相关研究经费的支持。2执笔人:华如兴、潘文卿。245%降至12月份的8.5%,两者表现出了较强的同步性变化特征。从我国货物出口结构看(见表1),目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已占84%。在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中,向美国出口所占的比重,从1998年起已超过向香港的出口,而居首位。表1中国货物出口结构(%)中国货物出口结构初级制品出口国别结构工业制成品出口国别结构初级品工业制品香港日本美国其他香港日本美国其他199224.775.325.225.99.139.852.39.411.227.1199323.077.016.827.111.944.226.614.221.837.4199421.978.119.224.411.544.928.915.520.435.2199522.177.918.023.810.647.625.617.818.937.8199621.678.414.725.610.948.923.418.620.137.9199719.280.815.321.613.150.025.415.920.138.5199817.482.616.421.112.649.914.414.923.047.7199915.984.115.121.313.050.619.615.523.641.3资料来源:由海关总署提供的有关资料测算。在美国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顺差来源地的情况下,美国经济增速的急剧下降,会造成中国出口增长的滑坡,减少中国的贸易顺差,对中国经济的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事实上,2001年1~2月份,中国向美国出口的增长率为11.3%,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2.3个百分点。期间,中国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5%,增幅比上年第四季度降低1.1个百分点;累计净出口23.7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亿美元。我们预计,2001年我国的出口增长,将达不到10%。同时,进口的增长,也将相应地有较大幅度的回落。二、扩大内需政策继续发挥效应,消费与投资的增长将有所加速中国政府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方针已近三年,这一政策的效应已经明显凸现。2000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15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9.7%,计及价格水平下降因素,实际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也扭转了1999年增速回落较多的局面,呈现较快增长的态势。2000年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619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集体经济和城乡居民个人投资扭转了前几年增幅持续下降的局面,其增幅已经接近或超过了全社会投资增幅。进入2001年,我国的消费市场继续保持了稳中趋旺的势头。1~2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6379.9亿元,同比增长10.6%,比去年同期增幅提高5.1个百分点。尽管一季度消费市场的旺销,有元旦和春节两个假期的原因,也有因国家将要禁用购物卷(卡)而致使持购物卷(卡)提前集中消费的原因,但不可否认,中国2000年较好的经济形势,使居民的消费信心增强,起到了基础性的促进作用。2001年,在中国政府继续实施扩大内需的总方针的政策下,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率将可能比2000年增加1~2个百分点。2001年,中国投资仍将呈现加速增长势头。1~2月份,国有及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16.7%,同比增幅提高8.1个百分点。就结构看,增速上升最明显的是“其他投资”,由上年的下降1.3%上升为增长25%;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1.4%,增幅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增长22.6%,增幅提高9.4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增幅提高3.5个百分点。分地区看,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同比增长40.2%,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分别增长15.8%和15.9%。一方面,2001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国3债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仍在继续,另一方面,2001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西部开发进入实施阶段,西部投资的大幅增长将对全国投资的资长起重要的拉动作用。另外,2001年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势比上年明显见好,1~2月份,合同利用外资9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7.1%和24.2%。利用外资形势的进一步好转,也会对2001年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产生有利影响。预计200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将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的这一变化,将成为中国2001年宏观经济向好运行的主要支撑点。三、努力缓解外部压力,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一)充分认识内需在中国经济长期发展中的作用,坚持扩大内需的政策取向坚持扩大内需,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要发展经济,主要的只能是依靠我们自己。我们在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外市场的同时,必须坚持扩大内需。因为,国内的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毕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来源。从90年代以来的情况看,消费与投资的增长,除1994、1997年外,两者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合计在90%以上(见表2)。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的贸易顺差额呈现下降趋势,在净出口增长对GDP增长的贡献为负的情况下,扩大内需则显得更加重要。表2中国GDP的增长及各需求因素的贡献(%)GDP名义贡献率GDP实际贡献率增长率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增长率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199116.260.136.23.69.261.035.13.9199221.561.246.2-7.514.278.729.9-8.6199333.449.062.1-11.113.559.062.7-21.7199435.354.335.010.812.646.931.421.6199525.357.939.13.110.518.971.49.6199616.864.930.54.79.658.534.47.119979.654.524.221.38.848.625.426.019985.568.826.54.77.837.762.8-0.419994.395.727.7-23.47.198.219.9-18.120008.563.340.4-3.68.088.317.7-5.9资料来源:由世界银行提供的有关资料测算。近3年来,我国实施扩大内需的政策,有效地扭转了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下滑的局面。但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并未根本解决。2000年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尽管政府投资出力不小,但集体及其他投资未能“紧紧”跟进,全年未达到10%的预期目标。消费品市场虽有回暖,但广大农村市场启动缓慢。2000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0.4%,主要是住房、服务等“调价”式价格上涨拉动,以及受石油等进口商品涨价的影响,并不是真正的需求拉动原因。有效需求不足的这种局面不改变,将随时动摇我国经济增长回升的基础。坚持扩大内需,既是扬我大国经济优势之长,也是我们应付复杂多变的国际经济背景需采取的明智对策。中国拥有近13亿人口,国内需求市场的潜力相当大,这是中国经济作为大国经济所最具优势的特征,也是令外商最为看好之处。亚洲经济虽然已经步入复苏,但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原油价格动荡,国际汇市、股市大起大落等,都增添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慢后,我国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也有所下降,但国民经济运行依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我国消费需求与投资需求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在买方市场的前提下,国民经济的生产总量(GDP),取决于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4可能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因而,扩大内需不仅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就政策而言,当前,必须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及稳健而适度扩张(或中立)的货币政策。(二)进一步刺激内需的若干方面从总需求的构成看,消费是其主要部分,占GDP的60%左右。刺激消费,应该摆到更突出的位置。刺激消费,主要需增加居民收入,以及使居民对未来的收入增长能有良好的预期。在农村,要坚持并加快税费改革,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在城市,则需加快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进程,清理、调整不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限制政策,并完善相应的消费环境。如,尽快出台鼓励个人汽车消费的政策,清除汽车进入家庭的各种政策性障碍;加快培育住房二级市场,彻底落实住房货币化分配政策,进行住房价格形成机制的改革,排除构成住房不合理价格的诸多因素;下大力气整顿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等市场欺诈行为,保护消费者权益,增强消费者信心。刺激内需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储蓄向消费与投资的转化。当前中国金融领域中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高储蓄,但是,居民储蓄存款没能更好地“顺利”转化为投资。虽然居民储蓄存款有加速分流趋势,但是分流出来的资金却大量涌入股市,未能有效地进入实际产品市场,因而在拉动消费和投资方面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政府应该采取相应对策,通过改革股票发行制度等途径,引导分流出来的居民储蓄存款,进入实际生产领域和实际产品市场,这是当前刺激内需的一个可认真考虑的“捷径”。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减少和改进行政审批,放宽投资进入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