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新村探索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的实践思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以下是小编分享的内容,欢迎参考借鉴与借鉴。一座城市怎么建,群众最有发言权。让“老破小”变得“高大上”,是广大老旧小区居民的共同心愿。在淮安“西南化工区”,有一个因工厂而建、因工业得名,承载了几代化工人记忆的化工新村。历经半个多世纪风雨,房屋失修、设施老化、管理脱节,改造呼声强烈、转变迫在眉睫。xx年9月以来,xx区围绕“打造老旧小区改造全国样板”高标定位,坚持以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创新城市更新思路,突出“改造+治理”双管齐下、协同推进,引导小区居民全过程当家作主,收到了“改民所困、改民所需、改民所盼”的良好效果,实现了由“危破小区”向“网红小区”的华丽蝶变,相关工作模式被住建部作为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化工新村作为全市最大、最难、最杂的小区之一,具有很强的普遍性、代表性。近期,市委办公室、xx区委政法委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化工新村做法进行了深入调研,查找共性难题,总结创新做法,解析“老问题”的“新答案”,以期为全市面上做好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提供借鉴参考。一、定好“盘子”、理清“路子,用“留改拆”守住乡愁化工新村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由化工区企业集体宿舍组成,占地260亩,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共有122栋楼,324个单元,3456户,常住人口5800余人。改造前是典型的“杂、破、乱、缺、危”小区:“杂”——交通拥挤、管线凌乱、空间杂乱;“破”——路面坑洼、雨污混流、屋面漏水;“乱”——乱堆乱放、乱拉乱接、乱搭乱建;“缺”——设施缺失、车位不足、管理无序;“危”——危旧房屋多、安全隐患大。xx年,xx区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扣化工新村片区现状和居民需求,确立“改民所需、经济适用、易于实施、彰显文化”的基本原则,遵循“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探索出“提功能、改老旧、拆危破”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新路径。——聚焦破解“三大症结”。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一个系统工程,牵系错综复杂、内容千头万绪,必须有的放矢、靶向发力。xx区坚持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高位推动,多次深入小区广泛细致调研、深度剖析症结,最终聚焦破解化工新村小区“三个不相适应”问题,即小区生活环境老旧现状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相适应,制约了基层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导致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生活居住“烦心事”层出不穷、久拖不决;小区党组织履职不力现状与服务群众的主责主业不相适应,制约了基层“战斗堡垒”作用的有效发挥,导致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出现一定程度的“虚化弱化”;小区群众自治能力水平不高现状与现代化基层治理新要求不相适应,制约了小区治理“良性循环”的构建发展,导致“众口难调、内耗严重”难以常态长效的“窘迫局面”。——分类推行“三种模式”。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是民生工程,一举一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决不能搞“大呼隆”,必须“靠船下篙”“对症下药”。xx区根据城市更新中不搞“大拆大建”的新要求及化工新村实际,转变“整建制”老旧小区改造的“惯性思维”,在前期深入“把脉问诊”的基础上,邀请xx愿景集团、xx中江集团、xx都市前沿公司现场实地考察调研,共同探究改造思路与方向,再由本地设计院进行深化设计,最终确定了以综合整治为主、拆除新建为辅“留、改、拆”的工作思路,“留”即对具有历史记忆的27栋房屋及14处车库、社区用房采取功能提升方案,涉及669户、约5万平方米;“改”即对63栋老旧建筑采取基础设施改造方案,涉及2132户、约15万平方米;“拆”即对32栋危破建筑采取拆除重建方案,涉及655户、约3.66万平方米。“留、改、拆”既保留了城市发展历史印记,也提升了居民生活幸福指数,还保障了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精心抓好“三个节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是人民的,城市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群众过得更幸福。”化工新村改造提升始终遵循“共同缔造”理念,坚持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引导居民全过程参与。改造之初“问需于民”,属地街道、社区多次召开民意征询会、群众座谈会,先后座谈200余场、发放征求意见表5000余份;改造之中“问计于民”,每栋建筑改造前后对比图、改造的具体内容均向居民公示,并设置建议栏,居民可以随时提出合理化建议,社区老党员、志愿者、居民代表全程参与项目建设,把发现的问题记在“小本子”上,确保改到实处,共收集屋顶漏水、路面破损、提升绿化、停车充电等各类意见700余条;改造之后“问效于民”,项目验收工作由参建各方、街道、社区、老党员、居民代表共同参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对改造内容、工程质量严格把关,共同评议改造成效,切实提升群众满意度、获得感。二、纾解“痛点”、打通“堵点”,以“心换新”赢得民心老旧小区改什么,怎么改?化工新村真正做到了居民说了算。xx年以来,xx区针对化工新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内部管理混乱、体制机制不畅等问题,充分征求、吸收群众意见建议,及时采纳融入到改造方案中,推动改造更新项目合民心、顺民意,统筹抓好拓空间、补短板、强服务、优环境、塑文化等多重工作任务,做到了全面改造、展现出全新模样,让群众的想法一个个成为现实。——空间管理从“无章”到“有序”。坚持把拓展小区空间作为提升化工新村小区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有效举措,拆除违章建筑63处、87间,共计3000余平方米,将原有的9个区域围墙全部打开,形成循环路网和人行步道,让小区内部道路畅通、视野开阔。将原有部分一层车库改建为半地下室的两层建筑,分别作为停车、社区服务用房、居民活动中心,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提高利用效率。——短板改进从“粗放”到“系统”。将补齐管网堵塞、屋面渗漏、车位不足等短板作为提升小区系统化、精细化管理水平与居民满意度的重点内容,实施屋面维修、管网疏通、路面扩宽、楼梯修补、雨污分流等工程,有效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痛点堵点问题;引入生态停车场理念,增加机动车停车位约800个,满足就近停车、充电需求。目前,小区改造部分已全部完成,“旧改新”融入“系统化”设计理念,重构了路网、照明、绿化、停车、智慧小区等系统。创新打造智慧小区管理平台,及时更新住户信息、收集住户需求,常态化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服务居民从“被动”到“主动”。注重提供优质服务,让原本充满人情味的化工新村更增添一份温馨感、幸福感。改造以来,共计拆除建设年代久、存在安全隐患住宅655户,建筑面积达3.66万平方米,新建社区活动用房约2100平方米,其中居民活动用房1300平方米,新增监控、消防系统,建成党群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智慧小区管理中心、邻里中心等系列实体服务阵地,在道路交叉口增设限速、禁鸣、禁停、减速带等交通标识,有效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居住条件。——文化培塑从“物质”到“精神”。推动“化工新村改造提升”纳入全市大运河“百里画廊”区级大运河“一线七点”子项目之一,赋予老旧小区改造更加丰厚的文化内涵。对具有历史记忆的老建筑,采取修旧如旧方案,仅对缺失和破损的功能性缺陷进行修复提升,保留住悠悠运河边的城市记忆。综合考虑小区居民中工厂老职工较多这一特性,结合系列微改造,植入工业文化元素,打造化工企业文化墙、展示企业变迁老机械、建设化工记忆展览馆,增强了小区居民历史记忆感和城市归属感,让小区的“面子”更靓、“里子”更暖。——环境美化从“有形”到“有效”。推动“化工新村改造提升”获评省级美丽宜居城市试点项目,严格对照全国文明城市建设要求,按照“移绿增绿、移绿不减绿”的原则,清除杂草灌木、增加乔木果树,打造地被花圃,绿化面积增加约30%;将小区商业街立面、道路、管网实施一体化改造,共改造提升商业门面220间、立面出新14.1万平方米,增设柔性路面4.1万平方米;组织开展社区环保活动、发放环保宣传手册,增强居民垃圾分类意识,推动昔日的“脏乱差”变成如今的“洁净美”,让小区居民切身感受到“幸福来敲门”的喜悦。“路面宽了,环境好了,我们住得舒心多了!”小区居民王大妈的话反映了化工新村住户们的共同心声。三、强化“治理”、优化“服务”,让“精细化”提升品质近年来,xx区以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为契机,同步建强化工新村社区党组织,将党建引领作为加强和完善基层治理的重要法宝,依托“精网微格4.0工程”,发挥小区居民自治作用,创新打造党建引领“社区管小区”的“365”基层治理模式,以“强党建”引领“善治理”,以“小网格”撬动“大服务”,实现了化工新村“由乱到治”“由治到序”“由序到美”的嬗变。小区居民拨打“12345”热线反映矛盾问题数量从改造前的平均每月87件,下降到目前的平均每月5件。居民遇到矛盾问题,找社区解决已成为共识。——突出“三项治理”,构建多元治理体系。以自治为根本,社区党委每月5号组织召开党群议事会、每周三召开睦邻恳谈会,建立信息、问题、活动、服务“四张清单”,邀请党员、居民共同为小区治理建言献策。以法治为保障,依托社区民警、律师、“两代表一委员”,打造“老仲警务室”“于阿生调解室”“老张法援工作室”等依法调解品牌,完善《业主章程》《议事规则》《居民公约》,引导居民增强法治思维、形成依法守法共识。以德治为先导,依托道德讲堂、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等载体,评选“最美庭院”“好公婆”“好婆媳”“诚信经营户”“文明户”等正面榜样形象,打造文明向上向善的社会风尚。——优化“六类服务”,提升社区治理实效。推动政务服务快捷化,在社区设立物业服务受理窗口,实施全科受理、全能服务工作模式,方便居民办事。推动生活服务便利化,整合超市、维修、美容、美发、餐饮、缝纫等业态,改造招引179间商铺。推动法律服务专业化,聘请区司法局副局长担任社区法律顾问,免费提供普法宣传、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推动文体服务常态化,依托社区“邻里中心”阵地,组建“文艺队、合唱团、书法班、读书会”等连心品牌社团,xx年开展安全生产、文明城市建设、金融诈骗预防等主题宣传19场次,举办邻里文化节活动4场次。推动关爱服务精细化,创办“日间照料中心”“社区课堂”“毛爷爷圆梦室”等载体,开展老人助餐、助医,青少年助学、助乐。推动管理服务智能化,用好智慧小区管理中心,打造智能物联系统,提供人口信息、全域监控、消防及违停报警等管理服务。——建强“五支队伍”,保障常态治理长效。建设一支物业服务队伍,成立社区自管的红色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社区“两委”成员兼任总经理,完善小区车辆秩序、环境卫生、设施维护等多项管理规定,社区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已扣罚资金4250元、奖励资金1140元。整合一支网格管理队伍,成员包括社工、物业人员、志愿者,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包片区”责任制,做到困难家庭情况、孤寡老人情况、特扶家庭情况、矛盾纠纷情况、物业服务情况“五必问”。选聘一支楼栋志愿队伍,优选29名党员、志愿者担任微格长,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建立“连心”积分考核激励机制,xx年兑换151人次12060元,每年评选一次“最美楼栋长”。培养一支资产管理队伍,盘活资产资源,目前已出租机动车停车位579个,按照市场运行模式对充电桩进行管理收费,社区资产性收入增加到82万元/年,预计全面建成后将增至407万元/年。借力一支共建共管队伍,推动市城管局、区应急管理局等挂钩单位行政力量,和水电气暖网银等公共服务单位资源优势融入小区治理,协调周边工业企业,开展党建共建、品牌赞助等活动,更好服务居民。四、提炼“方法”、探究“规律”,求“建与治”长久之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老旧小区改造提升,连着城市发展,牵系民生福祉。xx区改造提升化工新村的路径探索,是一次“人民建、为人民”的生动实践,启发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必须以人民为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思路方法,勇于攻坚克难,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提供行稳致远的不竭动力。启示一:开展老旧小区改造提升,体量大、矛盾多、牵涉面广,必须依靠党建引领社区管小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主心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