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洋经济史的趣味】(法国)赖建诚。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西洋經濟史的趣味賴建誠新竹市30013清華大學經濟系電話:(03)574-2891傳真:(03)572-2476lai@mx.nthu.edu.t為什麼要讀經濟史?91為什麼電腦鍵盤不依ABCD排列?172為什麼國際標準軌寬是143.5公分?223環境與身高294天氣晴雨和股市紅綠335法老王的怪夢解析366為什麼1866-68年芬蘭饑荒會餓死十萬人?417鐵路對美國早期的經濟發展助益不大?458蒸汽機對英國的產業革命助益不大?509英國是產業革命的龍頭?5410為什麼《共產黨宣言》對英國的影響不大?5711為什麼歐洲要殺巫者?6212為什麼歐洲的教堂要蓋這麼大這麼久?6613罪與贖:天主教煉獄說的經濟詮釋7014經濟閉關自守能撐多久?74151918年流行感冒的深遠影響7716戰爭與國家的形成8017有用的戰爭8518擴大內需是日本經濟成長的關鍵?8719為什麼猶太人會被抄家?9020為什麼阿米許人的經濟表現較差?9321金本位是傳遞大恐慌的元兇?9722煙賭娼應該公營嗎?10123謠言•盲從•擠兌10524馬鈴薯是季芬財嗎?10825經濟成長對英文的影響1123附錄1鬱金香情結1162黃金的魔力1213布勞代爾的《地中海史》1234《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導讀1265告別施捨133作者簡介賴建誠(lai@mx.nthu.edu.tw,),1952年生,巴黎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博士(1982),哈佛大學燕京學社訪問學人(1992-3)。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專攻經濟史、經濟思想史。學術著作有:《近代中國的合作經濟運動:1912-1949》(1990)、AdamSmithAcrossNations:TranslationsandReceptionsofTheWealthofNations(2000,OxfordUP,主編)、《亞當史密斯與嚴復:國富論與中國》(2002)、Braudel’sHistoriographyReconsidered(2004)、《梁啟超的經濟面向》(2006)、《邊鎮糧餉:明代中後期的邊防經費與國家財政危機,1531-1602》(2008)。半學術性的文集有:《年鑑學派管窺》(譯著,1996,2003)、《重商主義的窘境》(1992)、《綠野仙蹤與中國》(1998)、《西洋經濟史的趣味》(2008)。譯有雷蒙.阿宏(RaymondAron)《入戲的觀眾》(1987,1992,2000,2006)、西蒙.波娃《波娃的告別:與沙特的對話》(2002,2006)、《波娃的告別:再見,沙特!》(2002,2006)。序1984年8月清華大學設立經濟系,在中央日報的海外版徵求師資;我從歐洲寫信應徵經濟史教師,竟然收到趙岡教授的回信。我早就拜讀過,他在台北聯經公司出版的《中國棉業史》(1977)和《中國土地制度史》(1982),也正好在期刊上讀到《中國土地制度》英文版(史丹佛大學1985年)的摘要,可以想見收到他的回信時有多麼驚奇。他也寫過《紅樓夢研究新編》(1976)、《花香銅臭讀紅樓》(1979),直到《中國傳統農村的地權分配》(2005,聯經)才封筆。能和他在同個系上工作,必然相當有意思。趙岡當時約56歲,和我現在的年齡差不多,是身高六尺的博雅紳士;夫人陳鍾毅女士高雅內歛,是他多本中文書的合著者。我對清華的工作機會,完全沒有說No的條件。20多年後回想起來,這是我這輩子最重要的選擇,決定了我的長期工作,全家人的生活,甚至連兒子都在清華人文社會學院讀大學部。1985年1月我到清華報到時,是經濟系的第二位教師。趙岡告訴我聘用的原因,是教育部規定的必修科目,包括西洋經濟史、西洋經濟思想史、中國經濟史。他知道不容易找到教這幾門課程的人,只好聘用我。他說得委婉,但我立刻感覺到:這三科是必修課,必然會讓學生反感,會用對待三民主義、國父思想的態度來看待我。我竟然以這幾項科目,作為研究專業領域,真是「天堂有路你不走」。1990年代初期,教育部撤回必修科目的主導權,改由各校系自由決定,我的感覺才轉好。20多年後回想這件事,如果當初教育部沒有這項規定,我怎麼有機會找到這麼好的工作?那時台灣還在戒嚴時期,不准出國觀光,學生對歐洲充滿了好奇。我在法國和比利時住了5年多,就靠著穿插歐洲的生活、風景、思潮、制度來誘引注意。那時清華對外打的招牌,是要走數理計量經濟路線。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說,經濟史和思想史沒有數學模型,也不能用嚴謹的方式證明,根本就是從垃圾中製造垃圾。我完全沒有爭辯5的能力,充份體會到雙重歧視(個人與專業)的滋味。在教學上我也碰到許多困難,主要是教材上的供需失調。以西洋經濟史為例,當時在台灣能找到的中文教材,和我在1970年代初期接觸的差不多。周憲文先生在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出版了好幾冊西洋經濟史文選,都是從日文轉譯過來的。一方面這些題材與內容對我們太生疏,二來筆調沈悶,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如果直接用英文教科書,又有太多的人名與地名學生跟不上。中國經濟史也有類似的困難,因為主要的作者是歷史學界出身,他們關懷問題的角度和經濟學界很不相同,對學生既無挑戰性,又沒學到多少經濟學的養份。西洋經濟思想史就更嚴重了:都是英文教科書,是寫給歐美學生讀的,作者假設學生在高中時期,已經熟知歐洲的社會經濟背景,許多基本的事情就不交待了,這些對台灣的學生來說,根本就是天書。幾個學期下來,同學很快就歸納出實用的判斷:這三門課將來考研究所時用不上,留學時沒有人會關心你這幾三科的成績,工作時沒有人會問你是否讀過這幾門課。我是靠這幾門課過活的人,不能沒有對策。我逐漸體會到兩項要點:(1)如果用同一本教科書,從開學講到期末,學生很快就厭倦。(2)要把這幾門課教好,除了教材有趣,更重要的是教師的表演能力。也就是在掌握教材的要旨後,舉較能理解的例子作類比,或當作切入問題的楔子;更重要的是,要穿插費心找來的故事和笑話。教了七年之後,到1992年我去哈佛進修時,我收到前幾屆畢業生的教師節卡和聖誕卡,說他們偶爾會回想到,我在課堂上提過的人物和事情。為什麼我能從被輕視的情境,轉變到有些人對這幾門課還有記憶?關鍵是找到引人興趣的教材。那是個還沒有電子郵件也沒有網路的時代,我廣泛翻閱中國和西洋經濟史期刊,看到簡單有趣的文章就印下來,同時也注意歐美同行的講義內容。以西洋經濟史為例,在美國大學教這門課,不需顧慮文字的難度和文化背景,只要挑出好文章讓學生看,每星期讀三篇都沒問題。我們的社會條件不同,必須在好文章內,再挑出文字簡單、表格眾多、圖形豐富的有趣題材,每次上課(90分鐘)不能超過15頁。在這些約制條件下,我逐漸累積出30篇這類型的文章。我的上課方式是:每週3小時分兩次,每次1.5小時,讀1篇15頁的文章,若超過20頁,就分兩次。每學期約6有18週,可上35次課,扣掉期中期末考和國定假日,大約可上30次,大約可以讀25至28篇。每年都會有新的好文章出現,我就汰舊換新,所以約有一半的文章是近10年發表的,有些好的老文章,還是每年都發讀。每次上課前,先找一位同學負責主讀一篇或半篇。上課時這位同學報告15至20分鐘,我講解60分鐘,最後10分鐘討論。有時其他同學會有不同見解,但大部分的情況,是我用這10分鐘解說下篇的方向與論點,以及選定下一位報告的同學。幾年下來,這種做法累積了一些口碑。西洋經濟史的35人的小教室,有還會爆滿;中國經濟史50人的大教室,有時還要搶座位。每學期末學生會在網路上,給各科教師打評鑑分數,也有具體的建議匯整給教師參考。評鑑的滿分是4分,3分以上就不錯了;3.5分以上,教務長會寫一封恭賀函,有一次我甚至還得到3.8分(上網填卷率88%)。2006年5月,我代表科技管理學院,到學校競選傑出教學獎,結果得到一張慰勉函,可見清華有不少人教得比我更受學生歡迎。我挑文章的原則是「三項ing」。(1)Interesting(讀起來有趣),(2)Entertaining(有娛樂效果),(3)Provoking(具有爭辯性)。難得有同時符合這三項原則的文章,只要符合其中一項,故事流暢就可入選了。換句話說,我偏好故事性強、容易轉述、啟發性高的文章。有些文章較技術性,故事性較低,不適合在此綜述。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其實是我教西洋經濟史的課程講義大綱,或是「讀者文摘」。選進本書的文章,我認為還是有高下之分。我依三項原則來判斷一篇文章的價值:(1)能增加某個議題的新知識,這類型的文章篇數最多。(2)能提出某項新觀念,來分析舊題材而得出新意義,這種文章就少多了。(3)能改變我們對某個題材的認知與理解,這才是上品。我認為本書中有三篇符合第(3)項的高標準。(1)第7章介紹Fogel如何運用「反事實推論法」(counterfactualanalysis),這是研究方法上的重大啟發。他提出一項新觀念:「社會節省」(socialsaving),用來計算美國鐵路的經濟效益。結論是:美國鐵路對19世紀的經濟發展助益不大,改變了我們對這個題材的認知。(2)第10章〈為什麼《共產黨宣言》對英國的影響不大?〉雖然沒有提出新觀念,我還是很喜歡也很佩服,因為作者用新觀點、新證據來分析舊題材,改變了我們對勞工階級革命的認知與理解。7(3)第24章介紹JohnDavies對馬鈴薯的研究,他說明為何在愛爾蘭大飢荒時期,馬鈴薯才有可能成為季芬財(Giffengoods)。簡略地說,就是當馬鈴薯漲價後,對馬鈴薯的需求反而提升,產生正斜率的需求曲線,而非正常狀況下的負斜率需求曲線。他提出新觀念說:(a)收入必須逼近生存底線時;(b)在沒有其他食物可選擇替代的情況下,才會出現季芬財。季芬財的觀念早已超過一百年,如果馬鈴薯是季芬財,為什麼你還要去麥當勞排隊買薯條?直到現在,大一經濟學原理所教的季芬財,都沒有提到(a)與(b)這兩項必要條件。全世界有多少人讀過、教過季芬財的觀念,竟然要等這麼久,才讓Davies告訴我們正確的答案。整體而言,這是一本推廣型的讀物,每章挑一篇主要文章來解說,是初階的導引。每章最後都會列出所根據的論文出處,如果想對經濟史進一步學習,請看第0章〈為什麼要讀經濟史?〉的附錄「延伸閱讀」。我心目中的讀者,是大三、大四經濟系和歷史系的同學,以及對人文社會問題有興趣的一般讀者。如果高三同學想讀,我也不反對。我希望中壯年讀者,可以轉述有趣的故事給家人和子女。這本書有個大缺點:我把每項主題限制在(打字稿)5頁內,以簡潔為主要訴求,以題材的廣泛性,來彌補深度的不足,把硬澀的專業論文,改寫成能吸引閱讀的摘述。我認為比較理想的寫法,是要:(1)先綜述整個議題的來龍去脈;(2)把焦點聚在爭論點上;(3)說明新證據為何能改變我們的認知。要做好這三點,等於是要寫一篇小的survey文章,篇幅必然要加三倍。我退而求其次,只要做到書名所說的「趣味」就滿意了。這些文章大都是生活性的題材。大部分的經濟史學者,都在研究更嚴肅的重要議題,例如經濟成長、生產力變動、技術進步、金融制度、農業和工業的競爭力、國際貿易,這些沈重的問題在本書都不會出現,就讓更高明的專家去解說吧!我在各章內所提供的,也不是每個主題的最前沿知識,我主要目的是引發興趣,鼓勵讀者從「延伸閱讀」所提供的資料庫、網站、專業期刊,去追尋自己的答案。本書所挑選的文章,大都輕鬆有趣,這是從每年成百上千篇論文中挑出來的。我從全世界成千上萬位經濟史學者努力的成果中,找得出少數適合大眾閱讀的幾篇。歐美的經濟史研究,是一項重要產業,從業人口眾多,鼓勵發展新穎手法,故事較有趣動。台灣的經濟史研究人員太少。歷史學界方面,主要分佈在中研院史語所和近史所,也有些在大學擔任經濟史的教研工作。經濟學界方面,台大經濟系有好幾位專研台灣經濟史的8教授,清華也有幾個人,其餘分散在各大學。1992-3年間,我常參加哈佛經濟系的經濟史研討會,幾乎每周都有外賓報告論文,當時哈佛經濟系專研和兼研經濟史的教授,我算了一下共有六位。哈佛商學院的商業史研究群,隔周有一場研討會;鄰近的MIT經濟

1 / 13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