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市一季度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材料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员会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2010年4月15日)根据会议安排,现将我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作个简要汇报。一、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大干新三年、再创新辉煌”的总体部署,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工业要有大发展、城市要有新变化、旅游要上新水平、新农村建设要有新突破、社会事业要上新台阶”的阶段性目标,坚持以园区为突破,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全力抗击自然灾害,县域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6亿元,同比增长12%。总体表现出四大亮点:1.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方面,在《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促进工业发展十八条》等优惠政策的刺激下,我县工业经济逐步摆脱困境,进入快速上升发展轨道。今年一季度,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9.27亿元,同比增长12.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16亿元,同比增长101.8%;实现工业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2.53亿元,同比增长88%;工业产品产销率达100%。化工、建材、铸造等产业主要产品价格大幅度回升,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特别是园区建设取得实质性2进展,截至目前,已有9家企业正式入园。其中,计划投资1200万元的新晃远大机械铸造有限公司已于2009年12月28日点火试产;计划投资6000万元的亚清环保铬渣回收处理项目、计划投资8000万元的顺发铁合金项目正在进行厂房建设,计划投资3800万元的晶鑫炉料、计划投资5500万元的220KV变电站项目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预计今年年底前即可建成供电。另外,计划投资1.3亿元的武汉凯迪生物质发电、计划投资1200万元的山丰灯具加工、计划投资950万元的新型纳米粉体材料、计划投资3200万元的利展铁合金等4家企业正在做入园前期准备。农业方面,一季度,全县家禽出笼24.51万羽,生猪出栏7.62万头,肉牛出栏1.88万头,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2.21%、1.87%和1.34%;新增中药材种植面积5000亩,其中右旋龙脑樟3000亩,落实烤烟种植计划5300亩。春耕备耕正有序推进。2.发展活力明显增强。投资、消费、招商保持同步较快增长,对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拉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一季度,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亿元,同比增长57.2%;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613万元,同比增加2520万元。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计划实施60个重点项目,目前在建项目36个,完成投资1.19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80.4%。招商引资方面,通过出台政策,鼓励全民招商,我县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一季度,成功签约招商项目5个,合同利用外资10.52亿元。特别是投资1.2亿元的夜郎王八江口温泉生态度假区项目和框架协议投资10亿元的夜郎十里长街项目的签约,为加快我县旅游产业和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进程注入了强大活力。夜郎十里长街项目是新晃旅游开发的龙头项目,包括千户侗寨、龙滩风雨桥、侗族钟鼓楼等10个子项目,全长10华里,占地600亩。4月12日,在经过实地考察和多轮洽谈后,湖南玖联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和怀化永安信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与新晃县人民政府签订了合作开发协议,新晃“旅游活县”战略有望得到实质性推进。消费需求方面,城乡消费市场继续保持活跃,消费需求呈现持续上升势头。一季度,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同比增长16.9%。其中批发业2266万元,同比增长14.4%;零售业1.66亿元,同比增长17.9%;住宿和餐饮业2549万元,同比增长29.2%。3.发展质量明显提高。一是工业提质成效明显。通过加快技术改造、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工业效益不断提高。一季度,全县实现工业利税1378.8万元,同比增长90%。二是财政收入稳步提高。一季度,完成财政总收入3051万元,同比增长19.69%。其中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834万元,同比增长25.88%;非税收入559万元,同比增长72.53%;上划中央“两税”完成754万元,同比略有下降;上划所得税463万元,同比增长52.81%。财政总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11.9%。三是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积极扩大就业与再就业,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1元,农民期内人均现金收入484元,同比分别增长5.7%、5.2%。4.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一是金融支持力度增强。截至3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亿元,同比增长12.6%;各项贷款余额为5.04亿元,同比增长29.7%。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3.954亿元,同比增长201%。二是物价水平保持平稳。据价格监测,3月底全县粮油、肉食蛋、水电、汽柴油等价格基本保持稳定,水产品、反季节果蔬、圆钢、水泥等价格略有上涨,但涨幅不大。三是社会保障能力增强。一季度,全县新增就业人数320人,同比增长19%;社会保险扩面进一步提速,新增参保人员1100名。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受金融危机、冬春干旱、资源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县经济运行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项目结构不合理,缺乏拉动经济增长的大项目和骨干财源项目,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二是全县农作物受旱严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困难,持续增收的压力较大。三是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银行短期贷款大幅下滑,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四是财政收支矛盾突出,资金调度困难,用于扶持经济发展的资金十分有限。三、下一步工作措施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围绕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强力推进项目建设。突出抓好60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上半年完成投资5亿元。一是想方设法加大项目投入。一方面,按照国家资金投向积极申报项目,加强对口沟通和衔接,争取获得国家和省市更多的支持。另一方面,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逐步从项目招商向专项产业招商转移,从活动招商向全民招商转移,提升招商效果。同时,加大对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力度,逐个盯紧跟进,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促进项目早日落地投产。二是想5方设法落实项目配套资金。采取财政挤、经建投融、银行贷、社会集等多种方式,加强项目资金筹措,确保国家投资项目和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三是想方设法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实行月督查、季调度、年评比制度,把项目建设作为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主要内容之一,以项目考评促进项目建设。认真抓好28个今年新开工项目、22个续建项目建设,跟踪检查,保证进度。确保上半年重点项目开工率达到50%,纳入市对县目标管理考核的13个重点项目全面开工。加快推进8个前期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有4个前期项目转为在建项目,并提前开工建设,实现投资1.2亿元。四是想方设法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施重点项目“绿卡制度”,对项目前期手续办理、环境保障等提供全方位服务。实施重点项目“督办制度”,对在项目建设中推动不力的部门,由县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进行专项督办,督促其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制度,督促县级领导经常深入联系项目现场,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进程中存在问题。2.快速推进工业发展。坚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30%的增长目标不动摇,加快园区建设,壮大园区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园区建设方面,重点抓好前锋工业园、酒店塘化工小区、柏树林食品工业加工小区、胜利竹木加工物流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企业入园步伐,推进园区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争取把“一园三小区”建设成为省级工业园。力争到今年年底,落地园区的工业项目达到15个以上。产业发展方面,进一步加大对生产经营面临阶段性困难的重点企业的帮扶力度,实行上门服务,在技改投入、银行担保、要素供应等方面6加大扶持,帮助企业尽快走出困境。鼓励和支持鲁湘钡业、红星化工等增长较快的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做大做强,以丰补欠、以强带弱。进一步加强银、政、企的合作,对生产滑坡的企业流动资金逐一摸底排序,采取企业相互担保、中介担保等措施,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困难。3.扎实抓好农业生产。开年以来的严重旱情,给我县的农业生产造成了较大损失。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救灾补损的后续工作,把自然灾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降到最低限度。一是突出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切实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二是加强对受灾油菜、蔬菜等夏收作物的田间管理,抓好救灾肥料、种子、农药等生产物资的储备和供应;三是做好全县春耕备耕各项物资准备,加强对农资市场价格和质量的监管,防止伤农现象发生;四是严格控制稻田抛荒,确保全县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五是注重农业龙头企业和项目建设,着力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走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子,帮助广大农民实现产业致富。4.着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认真抓好县城第三轮总体规划修编,启动县城建成区、长昆高铁新晃张家湾站区及高铁站至县城中心区连接线等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详规编制工作。深入推进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活动,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抓紧实施城东新区、龙滩坪新区及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等重点城建项目。启动县城主干道沥青路面改造、临街低矮房屋的改扩建工程和陈旧建筑的“穿衣戴帽”,全面完成背街小巷硬化工程,绿化、美化、亮化好通达路、人民南路、月塘路及县城主7干道、背街小巷。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决定》,鼓励农民进城居住创业,努力推动县城向舞水河外围拓展,使县城面积扩大到6.5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提高到30%以上。5.加快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突出抓好旅游开发,全面启动八江口夜郎王温泉生态旅游度假区、夜郎十里长街项目建设,逐步完善旅游景区景点功能;加强宣传促销,积极参加各类旅游营销活动,扩大对外影响,创立旅游品牌。同时,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扩大内需相关政策,深入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充分挖掘农村消费市场潜力。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制定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政策,扩大住房消费和城乡居民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