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与税法差异企业会计制度概论一、新制度出台的背景(一)适应企业经营环境改变的需要旧制度不适应新的经营环境表现在以下方面:1、没有考虑市场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2、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不能充分提示。3、对企业处置资产损失、选择会计政策等方面的权限规定不明确。(二)解决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的问题会计制度本身缺陷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没有体现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原则。2、不同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导致会计信息不可比。(1)行业内企业的会计信息不可比。(2)行业的划分不能涵盖全部的企业类型。(3)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中许多内容基本相同。3、行业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差(三)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二、新制度的特点(一)实现了不同行业会计核算制度的统一。(二)具有中国特色和较强的可操作性。(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体现了可靠性原则。(四)会计核算符合会计标准和国际化趋势。(五)贯彻执行了《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精神。(六)妥善处理了会计核算制度与具体会计准则之间的关系。(七)较好地协调了财务制度与会计制度的关系。(八)妥善处理了新旧会计制度的关系。(九)妥善处理了会计核算制度与税法的关系。三、新旧制度的总体差异(一)适用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二)内容方面有较大的不同。1、重新定义了会计要素。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内容有所增加和修改。3、统一了会计政策以及会计确认和计量的标准。4、增加了或丰富了具体交易或事项的处理规定。包括:投资、无形资产、债务重组、借款费用、租赁、非货币性交易、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外币业务、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或有事项、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等事项。(三)新制度更加强调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四)明确了企业管理当局的有关权限。(五)财务报告的格式、内容和项目有所变化。《企业会计制度》、《具体会计准则》及其与税法的差异第一章绪论一、财务会计的作用二、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含币值稳定)三、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客观性、相关性、可比性、一贯性、及时性和明晰性。(二)确认、计量的一般原则权责发生制、配比性原则、历史成本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三)起修正作用的原则重要性、谨慎性和实质重于形式。税前扣除原则——国税(2000)84号:(1)权责发生制原则(2)配比性原则(3)相关性原则(4)确定性原则(5)合理性原则通过比较可以看出:税法不承认重要性、谨慎性、实质重于形式等原则。比如,只要是应税收入或不得扣除的项目,无论金额大小,均需按规定计算所得。对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差错期的所得额。对会计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按规定调整。对会计的售后回购业务不予认同等。又如,按照确定性原则,对按照最佳合理数估计的或有负债不得在税前扣除。由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目标不同,两者在会计上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2001实施的新的会计制度扩大了这种差异。目前的“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格式及填列方法,也显示税法与财务会计的“独立性”。因此,企业纳税调整是必须的,企业进行纳税筹划也是必然的。中国最庞大的数据库下载四、企业会计的法规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企业会计准则:包括《企业基本会计准则》与《企业具体会计准则》3、会计制度及补充规定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保险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五、财务会计的对象——会计要素(一)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二)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三)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四)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五)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六)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第二章货币资金补充:新旧制度流动资产会计差异的总体分析一、现金二、银行存款三、银行转账结算方式1、种类及适用范围同城使用:支票、银行本票异地使用:汇兑、银行汇票、异地托收承付同城异地均可使用:商业汇票、委托收款2、各种结算方式涉及的账户四、其他货币资金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外埠银行存款、信用证保证金、信用卡和存出投资款。第三章应收款项一、应收账款1、应收账款的核算存在商业折扣会计不核算存在现金折扣采用总价法核算税法规定:纳税人采用折扣方式销售货物,如果销售额和折扣额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的,可以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增值税,也按折扣后的销售额征收所得税;如果将折扣额另开发票的,则计算增值税和所得税时均不得扣除折扣额。例:企业销售一批产品价格为10000元,增值税税率17%,,现金折扣条件为1/10,N/30。(1)销售时:借:应收账款11700贷:主营业务收入1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00(2)10日内收款借:银行存款11600财务费用100贷:应收账款11700(3)10日后收款借:银行存款11700贷:应收账款117002、坏账的核算(1)坏账确认的条件(两条件)a债务单位破产或债务人死亡b逾期三年(外资企业为两年)(2)坏账的核算方法a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例如企业2000年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6000000元,提取比例为1%,2001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8000000元。2002年3月发生坏账10000元,当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5000000元。2003年6月上年的坏账又收回了4000元,年末应收账款余额为7000000元。2000年末:6000000×1%=60000借:管理费用60000贷:坏账准备600002001年末:8000000×1%-60000=20000借:管理费用20000贷:坏账准备200002002年3月发生坏账借:坏账准备10000贷:应收账款100002002年末:5000000×1%-70000=20000借:坏账准备20000贷:管理费用200002003年6月收回上年坏账借:应收账款4000贷:坏账准备4000同时借:银行存款4000贷:应收账款40002003年末:7000000×1%-(50000+4000)=16000借:管理费用16000贷:坏账准备16000b销货百分比法c账龄分析法d个别计价法《企业会计制度》规定:1.方法可任选。2.比例可根据需要确定。3.提取基数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票据借:应收账款贷:应收票据借:其他应收款贷:预付账款提取比例小于5%,大于40%必需披露原因。4、不能全额提取坏账准备的情况5、应收账款在报表中按净值反映税法规定的坏账准备扣除限额=(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余额)×5‰+本期实际发生的坏账-本期收回已核销的坏账坏账准备金提取的会计规定与税法规定的比较项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方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法、销货百分比法、个别计价法提取比例企业可自己确定,大于40%,或不超过5‰(外企3%)小于5%必须披露原因提取基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同会计制度预计难以收回,需转入“其他应收款”、“应收账款”账户后才能提取注意:《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纳税人发生与关联方之间的任何往来账款,不得提取坏账准备金,关联方之间往来账款也不得确认为坏账。坏账准备的纳税调整方法(1)如果企业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小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允许提取的坏账准备,则按实际提取数在税前扣除,不作任何纳税调整。其差额部分,在以后年度也不得补扣。(2)如果企业当年度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按税法规定允许提取的坏账准备,或者企业应冲减的坏账准备小于按税法规定应冲减的坏账准备,均应调整增加应纳税所得。年末实际提取的坏账准备允许税前扣除的坏账准备纳税调整50万元10万元调增40万元10万元50万元据实扣除,不调整例:某企业2003年1月1日,应收账款余额3000万元,其他应收款200万元,年末应收账款4000万元,其他应收款300万元。企业按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准备,年初坏账准备的余额30万元,本期发生坏账损失16万元(已获得税务机关批准允许税前扣除),本期收回前期已经冲销的坏账5万元,年末计提坏账准备20万元,坏账准备余额39万元(30-16+5+20)。该企业报经当地主管税务机关批准同意按年末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余额的4‰提取坏账准备。则:本年度按税法规定允许提取的坏账准备金=(4300-3200)×4‰+16—5=15。4万元本年度应调增的纳税所得=20-15。4=4。6万元二、应收票据(一)应收票据核算1、不带息票据的核算2、带息票据的核算(二)应收票据贴现票据面值(不带息票据)1、票据到期值=票据面值(1+期限×票据利率)(带息票据)2、贴现息=票据到期值×贴现期×贴现率3、贴现后净额=票据到期值-贴现息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存在或有负债举例:6月1日通达公司将4月1日开出的面值为10000元、年利率8%、7月1日到期的商业承兑汇票去银行贴现,贴现率为10%。1、票据到期值=10000+(10000×8%×90/360)=102002、贴现息=10200×10%×30/360=853、贴现后净额=10200-85=10115借:银行存款10115贷:应收票据10000财务费用(或借)115(三)应收票据:不能收回时应提取坏账准备三、预付账款:不能收回时应提取坏账准备举例:某商业企业按合同规定预付给供货单位部分货款22000元,实际收到供货单位发来的货物为52000元,增值税额8840元,并补付其余欠款。预付时借:预付账款22000贷:银行存款22000收货时借:库存商品52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8840贷:预付账款22000银行存款38840四、其他应收款:在报表中按净值反映。第四章存货一、存货概述:判断是否属于企业的存货的标准是所有权而非存放地点。二、存货计价(一)存货的入账金额的确定——历史成本原则1、工业企业(1)买价(2)附加费用从购买至验收入库前发生的相关费用进存货成本验收入库后发生的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3)税金价内税、关税计入购进存货的成本计入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不计入有完税凭证一般纳税人计入无完税凭证(4)制造费用全部计入2、商品流通企业购进商品过程中发生的附加费用不计入商品入账金额,应计入“营业费用”企业在购进材料或商品过程中发生短缺、毁损时(1)如当时能明确责任及处理办法,则直接核算:(2)如当时不能明确责任及处理办法,则先挂“待处理财产损溢”,等明确责任及处理办法时再从“待处理财产损益”账户转入其他账户,属于购买过程中正常的损耗计入购进材料的成本或“营业费用”,属于自然原因造成的,保险公司赔偿的部分计入“其他应收款”,其他计入“营业外支出”,由于供货方少发造成的可要求对方补发或退款。3、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发房产所发生的利息(指完工前)计入开发房产的成本,不允许计入“财务费用”。《企业会计制度》(二)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存货采用实际成本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个别计价法《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规定:除后进先出法外,其他方法均承认,除非企业存货领用的流程就是采用后进先出法则也承认。例如企业采用后进先出法确认的销售成本为280万元,按税法规定采用其他方法计算的销售成本为250万元,则应调增应纳税所得30万元。(但按什么方法调整,扣除办法没有说明)。三、原材料的核算(一)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允许设置“在途物资”科目)在途物资原材料生产成本验收入库生产领用1、收料同时付款借: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2、先付款后收料采购借:在途物资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银行存款验收入库借:原材料贷:在途物资3、先收料后付款(

1 / 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