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经理股票期权激励效率研究作者:李洪侠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参考文献(35条)1.叶旭全股票期权制理论与实务指南20002.陈清泰.吴敬琏公司薪酬制度概论20013.kalinKaperEveryoneownsstockoptions1996(07)4.KennethJKlassen.RanjiniSivakumarStockrepurchasesassociatedwithstockoptionsdorepresentdollarsoutofshareholderswallets20015.陈清泰.吴敬琏美国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20016.马玉超.马力股票期权制的技术难点与对策[期刊论文]-商业时代2004(12)7.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课题组当务之急是激励经营者1999(05)8.张剑峰从美国大公司财务丑闻看股票期权的制度缺陷[期刊论文]-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9.刘晓明从安然、世通事件看美国经济2003(09)10.张剑文.陈湘永经理股票期权的理论分析和技术设计1999(10)11.JensenMichaelC.KevinJMurphyPerformancepayandtop-managementincentives199012.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200113.BrainJHall.JeffreyBLiebmanAreCEOReallyPayLikebureaucrats199714.陈清泰.吴敬琏股票期权实证研究200115.BrainJHall.KevinJMurphyOptimalExercisePricesForExecutivestockOptions200016.胡继之.于华.冯娟高级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的股票期权199917.王国刚.兰邦华我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的模式、障碍与对策[期刊论文]-财贸经济2001(5)18.王国刚.兰邦华我国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设计的几个要点[期刊论文]-中国工业经济2001(1)19.吕巍.郑勇强.余成勇股票期权激励效果的博弈分析[期刊论文]-经济管理2001(18)20.黄群惠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200021.哈罗德·德姆赛茨所有权、控制权与企业199922.黄群惠企业家激励约束与国有企业改革200023.白华英.白伟华我国实行经理股票期权制的障碍因素分析[期刊论文]-财经科学2001(5)24.何雁明.孙金花完善公司股票期权激励与公司治理的策略2002(02)25.金晓斌.唐利民政策与股票投资者博弈分析200026.毛小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来龙去脉200527.李伟.王红伟对我国推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再思考[期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2003(2)28.素质与培训: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2001(04)29.王仁祥.徐仙明实行经理股票期权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期刊论文]-审计与经济研究2002(3)30.上海证券文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实时交易系统200331.《中国企业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及有关政策研究》课题组关于在我国建立企业经营者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的看法及建议[期刊论文]-管理世界2002(7)32.曹凤岐解决股权分置重在行动200533.吴敬琏实行股票期权激励的两大前提忉2001(12)34.陈朝阳.林玉妹中国现代企业制度200235.丁世龙中国独立董事的独立之策[期刊论文]-企业改革与管理2004(9)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宋林关于我国实施股票期权问题的理论思考-当代经济科学2000,22(3)本文在对股票期权的激励机制以及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现状等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目前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认为在我国现行经济环境下,股票期权的长期激励效果将会被弱化,对克服经理人员决策行为短期化问题的作用也是有限的。2.学位论文徐军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在我国企业中的设计与应用2000长期以来,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制约,中国国有企业普遍存在着报酬体系落后所导致的激励不足、约束不力、企业管理人员行为短期化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今天,改革开放和现代企业制度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对国有企业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的建立健全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新的条件.为此,一些地方和企业开始试行一种西方国家普遍使用的、较为科学的长期激励计划——经理人员股票期权计划(ESO).该文即对激励计划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3.期刊论文肖萍.XiaoPing股票期权:一种全新的工薪激励机制-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2,11(2)通过建立有效的分配制度对我国股份制公司经理人员进行长期激励和约束,一直是我国现代企业理论所关注的核心问题.股票期权制度作为一种工薪激励方式,逐渐被人们所认同.本文着重对股票期权制度的内在机制、作用及实用性进行分析.4.学位论文王立平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股票期权激励(ESO)问题探析2000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国上市公司引入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从分析股票期权的性质和效应着手,通过对中国正在实施的北京、上海、武汉这三种较为典型的期权(期股)模式的比较,结合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及股票期权制度的发展趋势,重点对影响中国上市公司实施股票期权制度的因素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碰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就如何设计上市公司经理人员股票期权方案提出了一个框架性的思路,旨在为进一步推广和完善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制度提供一些有益的启发和帮助.5.期刊论文张一弛试论股票期权激励的有效性条件-武汉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5(4)股票期权虽然是美国企业普遍采用的激励经理人员的模式,但是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组织中具有不同的特点.我国企业在推行股票期权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只是激励经理人员的一种模式,注意到股票期权的采用是对经理人员薪酬结构的调整.特别要考虑到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现实环境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利于股票期权激励模式发挥效率的限制条件.否则,股票期权激励就难以产生预期的效果.6.期刊论文胡洪力股票期权与我国企业激励机制创新-经济经纬2001,(4)股票期权具有整合经营者与所有者利益的功能,但在现实中,其能否发挥作用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应该在股票期权的含义、作用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实施股票期权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7.学位论文刘哲经理人员股票期权及会计问题探讨2001该文利用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国内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国内推行股票期权及其会计处理的个人设想.国内应分步推行股票期权.目前就规范现在操作方法和改善企业环境,当具备实施条件再推行真正意义上的投票期权.国内的股票期权会计的会计目标应是反映经理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在会计处理上,股票期权应确认为期权费用入帐,入帐时点现在选择行权时,待条件成熟时要在签约授予时入帐.一般条件下期权费用金额庆使用内在价值法进行确认,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能够正确计算的企业可以使用公允价值法.在股票期权有信息披露上,要作到充分、详细,不但要在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报告,还要设置辅助报表详细报告企业股票期权的情况.8.期刊论文晋自力管理层激励:股票期权与EVA的结合-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2003,17(1)股票期权具有改善治理结构、吸引人力资本、促进稳健经营等方面的作用,然而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弊病,诸如在解决委托-代理问题上的有效性不足、其激励效应易受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等.而美国出现的EVA方法,其激励机制有着更多的优势.因此,将股票期权与EVA方法有机结合起来,并辅助以其它的措施,对真正发挥期权的激励作用具有重大的意义.9.学位论文戴志华我国经理股票期权的实施研究2003现代公司制企业制度在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同时,也带来了代理问题,即股东如何才能保证所选择的经理人员能够全心全意地为公司的长期增值而努力.经过长期的探索,一种新的激励制度—经理股票期权应运而生.经理股票期权制度实现了这样的良性循环,即:ESO提供期权激励—经理人员努力工作,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企业股份上升—经理人员行使期权获得股票差价收益—经理人员更加努力地工作,从而将经营者利益与企业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让经理人员参与分享企业增值的好处,从而促进经理人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国传统经理人员薪酬体系的缺陷,造成经营者缺少动力,不思进取,短期行为突出,或者出现所谓的59岁现象,如何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解决这些问题?股票期权作为一种长效激励机制,从发达国家的实践来看,效果良好,应该作为中国企业改革过程中改善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思路.事实上,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从深圳万科开始,到近期的上海贝岭等,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股票期权制度的尝试.但是,由于国内思想意识的局限、法制建设的滞后、各类市场培育的不完善,以及对于股票期权制度本身的认识不全面,这些企业在尝试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障碍,其激励效应并未能够充分体现.分析股票期权在国外成功的经验及其良性循环赖以成立的两个基本假设,这一激励制度只是企业改革整体系统工程的一部分,其作用的发挥与否及效果的好坏,不仅需要企业相关计划设计的完善,更需要外部各因素的协调配合.具体到中国.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从经理绩效评估方法、授权主体、授予对象及时间、行权股票来源等方面通盘考虑,设计符合该企业的股票期权计划;政府及社会应该制定有利的政策、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推动经理人才市场建设,为股票期权在中国的实施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从现阶段而言,应该选择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作为突破口,推动股票期权制度在中国的实施.10.期刊论文娄春辉.刘玥关于构建我国国有企业股票期权激励机制的思考-经济师2004,(3)现阶段,我国企业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准确理解股票期权激励的内涵,科学设计股票期权方案,积极实践,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具体实施办法,兼顾国有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的利益与企业的长远利益,以促进我国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本文链接:授权使用:上海海事大学(wflshyxy),授权号:3b1a7b99-3eb1-445c-bf44-9df900e1165c下载时间:2010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