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基础做账的人会计公司设立的岗位会计核算方法•(三)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之间的关系:核算职能是最基本的,是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监督就没有客观的依据;而监督是核算质量的保障,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和可靠性。资金的运用资金的退出当企业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后,这部分资金便离开企业,退出本企业的资金循环和周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资金的退出所有者和债权人投入的货币等资金供应过程:原材料(储备资金)等生产过程:半成品(生产资金)、产成品(成品资金)销售过程:货币资金偿还债务、上交税金、向投资者分配利润第二节会计的基本前提和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又称会计基本假设,是进行会计核算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提出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会计主体又称会计实体,是指会计工作所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他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注:有法律主体一定有会计主体,但有会计主体不一定有法律主体例如:由自然人所创办的独资与合伙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不是法律主体,但它是会计主体。条件:①有一定经济资源②能独立开展经济活动③对独立发展的经济业务进行独立的会计核算(2)持续经营持续经营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企业是否持续经营对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很大。只有设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才能进行正常的会计处理。由于持续经营是根据企业发展的一般情况所作的设定,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经营规模乃至停业的可能性总是存在的。为此,往往要求定期对企业持续经营这一前提作出分析和判断。一旦判定企业不否合持续经营前提,就应当改变会计核算的方法。(3)会计分期会计分期是指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持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所以又称会计期间(时间范围)。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称为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止。会计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又分为月度、季度和半年度。(4)货币计量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来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货币计量假设是对会计计量手段和方法的规定。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名币来反应。我国在境外设立的企业,通常用当地币种进行日常会计核算,但向国内编报会计报表时,应当折算为人名币。会计核算基础•会计核算基础,亦称会计记账基础,是指确定一个会计期间的收入与费用,从而确定损益的标准。会计核算基础有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种。•(一)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亦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义务是否发生来确定收益和费用的归属期。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本期已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凡不属本期的收益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本期收付,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比如:2010年5月份,某企业销售了一批产品已经交付对方,款项没有收到,而是在2010年6月收到款项,应当把销售收入计入5月份,而不是6月份。•有比如:2010年1月份,某企业预收了一笔货款,这批货物与2010年2月发出,所以2010年1月预收到款项时不能作为收入入账。(二)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亦称现收现付制,是按照款项实际收到或付出的日期来确定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采用这一原则,凡是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不论其是否会属于本期,都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是本期没有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付出款项的费用,均不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处理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以外,其他大部分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三节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的目标就是为企业外部和内部各方面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会计核算最终产生的结果——财务会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的基本要求,是会计信息具备的基本特征,也是对会计核算的要求。为了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有以下八项: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一)可靠性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可靠性原则有四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真实性,指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二是客观性,指对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不偏不倚,以事实为依据,不受主观意愿所左右;三是可验证性,指有可靠的凭据,以供复查其数据来源和信息提供过程;四是信息完整,如收入大幅度提高是由于国家政策所致时,报表只提供收入信息是不够的,还应披露受国家政策的影响。(二)相关性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三)可理解性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四)可比性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可比性有同一企业纵向可比和不同企业横向可比两个方面的含义。具体包括下列要求:(一)同一企业对于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即对于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不同企业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基础提供有关会计信息。(五)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如果企业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那么就容易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无法如实反映经济现实和实际情况。例:将融资租赁划分为资产的重要依据。(六)重要性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七)谨慎性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是,谨慎性的应用并不允许企业设置秘密准备,如果企业故意低估资产或者收益,或者故意高估负债或者费用,将不符合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要求,损害会计信息质量,扭曲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对使用者的决策产生误导,这是会计准则所不允许的。(八)及时性•及时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