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县道路工程 框构桥工程 排水工程 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西出入口道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2、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城西出入口道路工程设计图纸;3、国家和部颁的相关施工、设计规范、规程和标准;4、溪满族自治县政府及业主颁布的有关法规性文件;5、据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工作环境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进行编制。6、现场实际勘察情况。二、编制原则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设计图纸》、资料及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认真分析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措施。2、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工程特点,从实际出发,科学管理,均衡施工,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3、多方案分析比较选择合理可靠的供水、供电、排水、防噪、防尘方案,选择最有利的工程施工方法与工艺和对周围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布置方案,力求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小,加强各施工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4、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安全施工,服从建设单位及监2理工程师的监督、监理,严肃安全纪律,严格按规章程序办事。5、遵循专业化队伍施工和综合管理的原则,在组织施工时,以专业化队伍为基本形式,配备充足的施工机械设备,同时采取综合管理手段合理调配施工资源,以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三、参照的主要规范、规程和标准1、《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3、《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J053)4、《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6、《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14-2003)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标准》(ZJQ00-SG-016-2006)8、《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9、《公路工程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JTJ052-2000)10、《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11、《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3、《市政排水管渠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3-90)14、《城市人行天桥与然后地下通道技术规范》(CJJ69-95)3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说明1、工程地理位置本溪县西出口道路工程,位于本溪县小市镇西,本桓线(K38+821)与西山路相交处。原本桓线与西山路为平面交叉,由于本桓线为一级公路,行车速度较快、车流量较大。为降低安全隐患,先将西山路左、右转车到分离,将左转车道下穿本桓线。道路全长1461.924m,框构桥一处,人行通道桥一处。2、工程场地自然条件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东半岛腹地、太子河上游,境内为长白山脉东南延续部分。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县境中部为太子河大断裂带。平均海拔不足300米。本溪满族自治县山地面积占82.7%。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中纬度,属于北温带湿润气候区,季风和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温度适中,雨热同期;县年平均温度为6℃~8℃。日平均气温稳定10℃。本溪满族自治县在季风环境控制下,又因受地形影响,降水量比较充沛。全年降水量在700—1000毫米。除冬、夏期间季风一年一度交替,季节雨如期而至外,各地还时常有地形雨、对流雨滋润田园,虽然干、湿季节分明,夏季盛行湿热的偏南风。二、本工程主要结构及主要工程量(一)、框构桥工程1、构桥位于本桓线MK0+468.268处,与B匝道交叉于BK0+201.8474处,桥上为双向四车道。桥内为单向双车道,桥内黑色路面宽8m,框构桥内本桓线小里程侧设2m宽人行道。框构桥与B匝道交叉于BK0+201.847处,与本桓线道路中心交叉角度43度。框构顶板及侧墙厚度均为0.85m,地板0.95m,净空大于4.5m,全高8.1m,全长52.62m,位于R=100m的圆曲线上。框构主体中心线采用R=100m的圆曲线,钢筋排架始终垂直于框构中心线。桥顶采用TQF-Ⅰ防水层,玻璃纤维保护层,侧面采用Js-18防水涂料两层。框构桥内采用与B匝道相同的路面结构层,形成整体的连贯性;结构层厚度50cm,结构层以下至地板填筑碎石。框构桥顶在出入口均设置挡墙及栏杆,挡墙顶高度与引道挡墙较高侧齐平,并与之同期浇筑,形成整体封闭。2、人行通道位于本桓线MK0+709.75公里处,桥上为双线四车道,黑色路面宽24m,两侧设置人行道,单侧宽4.75m,与本桓线道路中心交叉角度90度。通道主体顶板厚度为0.4m,顶板及侧墙均为0.5m,净高2.5m,全高4.8m;主体分两段,每段长16.985m,中间设置3cm沉降缝,全长34m。通道顶采用TQF-Ⅰ防水层,玻璃纤维保护层,两侧采用Js-18防水涂料两层。通道内填筑碎石,上设C15砼垫层,花岗岩面层。3、人行通道梯道梯道净宽6.0m,两侧各设0.4m防滑坡道,中间设5.0m宽台阶,两侧梯道长度均为16.96m,梯道坡度为1:3,梯道设置缓步平台,宽5度2.0m;梯道台阶采用素混凝土,与底板和侧墙同期浇筑,每个台阶宽度0.36m,台阶高为0.12m,每节台阶的拐角处设防踢角钢,梯道外侧采用Js-18防水涂料两层。整个梯道范围内顶部设风雨棚,风雨棚骨架采用焊接性钢结构,即侧墙及拱部垂直于梯道的风雨棚骨架采用DN100*60*2.6mm(侧墙间距1m,拱部间距1.0m),平行于梯道的风雨棚骨架采用adn60*3mm的结构(侧墙2道,拱部5道),拱部与侧墙的垂直向钢管通过水平向钢管连接。侧墙钢管插入梯道侧墙50cm与混凝土钢筋焊接。型钢内灌注的混凝土采用细骨料混凝土,并且振捣密实。梯道顶棚及侧墙为耐力板,采用蓝色4mm厚一级耐力板。通道主体及梯道内墙面贴玻化砖,顶面抹高级石灰砂浆,地面及梯道面贴麻面花岗岩,梯道扶手采用白钢扶手;踏步及坡道需做防滑处理。桥函工程主要工程量项目单位工程量主桥C35混凝土M³1767.33主桥钢筋T276.12C15混凝土垫层M³64.49TQF-Ⅰ防水层㎡655.54C20细石找坡M³28.50玻璃纤维保护层M³25.37Js-18防水涂料㎡*2859.906橡胶止水带m197.20土方M³26000.00砂卵石M³4165.93打桩50钢轨T93(二)、道路排水工程本工程为本溪县西出口道路的排水项目,工程全长260m的新建路。共分K0+80-K0+179和K0+235-K0+340两段,分别在道路的左侧距道路中心线的2m处设置D400mm和D8020mm雨水主干线,距道路中心线4m,设偏沟式单篦雨水管口,经由D300mm的连接管排入就近检查井内。工程主要工程量序号项目单位工程量1D300mm雨水连接管M182D400雨水管M1753D800雨水管M2484偏沟式单篦雨水井座85φ1000砖砌检查井座56φ1250砖砌检查井座67挖方立方米2836.98撼砂立方米1370.6479运方立方米1604.1310回填土立方米1232.78(三)、电气工程本溪县城西出入口道路工程,两座下穿桥的照明标准。采用路灯智能控制器附带光控功能对车行下穿桥洞内照明设施进行控制。1、照明配电方式电源:有就近的变压器引来,本工程为独立设立箱变,只配设照明配电箱,按照附近取点原则。2、本工程为TN-S接地系统,三相五线制。3、行车下穿桥洞内照明分白天与夜简两种控制方式,采用分回路配电方式,设置左右两侧加强照明;100w高压钠灯共8套全天开启,左右两侧对称布置,150w的高压钠灯为加强照明,左右两侧对称布置,白天灯具定时开启,夜间定时关闭。4、人行下穿桥洞内照明采用高效荧光灯吸顶安装,均匀布置,设置应急照明,应急照明灯自带蓄电池可维持30分钟。5、从变电器到照明配电箱的部分电缆采用YJV交联电缆套钢管保护,从照明配电箱AA到方形接线盒的部分电缆采用YJV交联电缆热套镀锌钢管保护,从方形接线盒到灯具的部分电缆采用BV导线穿热套镀锌钢管保护。配电箱分支回路为单相供电。6、洞内照明电缆在下穿桥内均采用预埋管铺设,当电缆穿线管采用明铺时,电缆穿线管与PE线可靠连接。8电气工程量编码项目名称单位工程数量1管内穿线照明线路铜芯导线截面2.5mm2以内100m4.6672电力电缆敷设YJV-3*10mm2100m1.53砖、混凝土结构暗配镀锌钢管SC15100m3.4264砖、混凝土结构暗配镀锌钢管SC20100m1.25砖、混凝土结构暗配镀锌钢管SC50100m26暗装接线盒150*150*15010个0.67隧道灯高压钠钉150W10套0.48隧道灯高压钠钉100W10套0.89照明配电箱台2910自带电源事故照明灯2*3W台211高效荧光灯220V18WT5吸顶式10套3(四)、道路工程本工程道路全长1461.924m,其中主线M(本桓线)全长916.28米,改建道路起点与本桓线顺接,个别路段的线形在原路基础上进行了优化设计;A匝道(西山路)全长216.661米,维持原路走向;B匝道为解决西山路左转问题与本桓线相接,采用下穿方式,均为新建,道路全长328.983m。平面位置结合本溪满足自治县城乡规划建设局提供的道路总体规划,并做到与实际地形、地物及周围景观相协调,做到线形连续、指标均衡,在工程量无较大增加的情况下,力求平、纵横配合得当。A、道路标准横断面道路标准横断面形式为:1、主线M(本桓线):4.75米(人行道)+2.25米(非机动车道)+2*3.75(机动车道)+0.5米(双黄线)+2*3.75(机动车道)+2.25米(非机动车道)+4.75米(人行道)2、A匝道(西山路):5.00米(人行道)+2.25米(非机动车道)+2*3.75(机动车道)+0.5米(双黄线)+2*3.75(机动车道)+2.25米(非机动车道)+5.00米(人行道)3、B匝道:0.5米(路缘带)+2*3.5(机动车道)+0.5米(路10缘带)+2.00米(人行道)主线M(本桓线)及A匝道(西山路)车行道路拱横坡坡度为2.0%,B匝道人行道路为坡向沿道路前进方向向左的单向横坡坡度为2.0%;人行道坡度为2.0%,坡向机动车道。B、道路纵断面沿线高程主要考虑两侧建筑物、山体排水要求,下穿框构桥净空,道路交接处衔接等。改建段基本维持原路标高,其余路段本着符合技术标准、经济合理的原则,严格控制填挖高度,在工程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尽量采用较高标准。C、路基路面a、路基:(1)路基设计原则: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好工程地质条件,选择适当的路基横断面形式和边坡坡度,少占山体、不破坏自然环境及天然水系,视具体情况设置机构物和防护工程。(2)路基宽带主线M(本桓线)及A匝道(西山路)路基宽带:30m。B匝道路基宽带:正常路段10m、设置结构物段10.25m。(3)路基填筑路堤必须分层填筑,每层松铺厚度不得超过30cm,在路基顶面,路基填料各层填料压实度要求见下表(采用重型压实标准)填挖类型路床表面以下深度(cm)压实度(%)填方0~8095118093零填及挖方0~3095(4)路基防护B匝道在下穿桥两端设置路堑挡土墙,对路基两侧的边坡进行防护,设置路堑墙桩号为K0+100-K0+179两侧,K0+232-K0+310左侧,K0+232-K0+330右侧。b、路面:路面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沥青混凝土面层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为路面结构设计指标,并进行各层层底抗拉应力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厚度,设计标准轴载BBZ-100。根据本项目工程设计使用年限按照15年,计算设计使用年限内一个车道累计弯沉设计轴次为487.98万轴次,路基顶面回弹模量E0=27Mpa,计算出路面设计弯沉值为Ld=30.3(L/100mm),计算确定路面结构如下:(1)新建部分:上面层:4cmAC-13C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粘层:快裂阴离子PA-3型乳化沥青,用量为0.6L/m2下面层:5cmAC-20F中粒式沥青混凝土封

1 / 17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