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北深圳工业园深圳大道北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编制说明一、编制依据1、湖北深圳工业园深圳大道北延伸段道路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设计图纸;2、由招标文件明确的现行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及技术规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及验收办法;3、安全操作规程;4、标前答疑及踏勘现场掌握情况。5、综合我单位施工能力、技术水平及历年来同类工程的施工经验。二、编制原则1、遵守招标合同文件各项条款要求,全面响应招标文件,认真贯彻业主或监理工程师及其授权人或代表的批示、指令和要求。2、严格遵守招标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3、坚持技术先进性、科学合理性、经济适用性、安全可靠性与实事求是相结合的原则。4、自始至终对施工现场坚持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严密监控、动静结合、科学管理的原则。5、实施项目法管理,通过对劳务、设备、材料、资金、技术、方案、信息、时间与气候条件的优化处置,实现成本、工期、质量及社会信誉的预期目标效果。6、严格规范管理,强化精品意识,以“精益求精,建优质路桥工程;热情服务,树良好企业形象”的企业精神为指导,努力使本工程成为内实外优的产品,向业主交一项质优、价廉的市政工程。2第二章工程概况一、工程概述深圳大道位于深圳工业园中部,南北走向,规划全长约3.9km,已建1.621km北至其与北纬八路交叉口北缘石切点处,道路现状两侧为农田、岗地,是园区发展预留地。本次设计深圳大道北延长段从北纬八路交叉口北缘石切点向北延伸708.25m,是工业园区向北拓展及与外界周边高速公路连接的重要通道之一,根据2008年8月20日专家会议评审意见,延长段道路红线宽度45m与已建部分保持一致,排水采用分流制。设计内容为:规划45m宽度红线范围内的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部分道路附属设施、雨污水系统和道路照明工程。二、设计依据1、业主设计委托书;2、业主提供的工业园区规划设计文件;3、业主提供的已建道路设计文件;4、实地勘测资料;5、有关设计规程、规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O220-95《城市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建设部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城市道路设计手册》JTJ023-8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O-200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O13-9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O17-9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O34-20003《市政道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CJJI-9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OO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J13-8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污水排入下水道水质标准》(GJ3O82-1999)《给水排水标准图集》三、设计标准、原则1、主要技术标准及技术指标根据规划,深圳大道北延长段为城市主干路Ⅱ级,道路红线宽度为45m。(l)计算行车速度:城市主干路Ⅱ级V=4Okm/h。(2)荷载标准:城市主干道Ⅱ级、二级公路标准。路面轴载标准:双轮组单轴10OKN(BZZ-100)2、设计原则(1)设计必须体现规划意图,符合总体规划。并结合已建或在建工程标准、地区现状和规划发展情况,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2)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前提下,合理布置道路线形、断面、交叉口形式,尽可能减少工程投资,减少征地和拆迁量,从而达到节约投资的目的。(3)平面线型要尽量利用已建道路,少改少拆,节约工程投资,同时满足规范规定的平面线型要求。(4)道路纵断面设计时尽量与已建道路纵坡一致,除满足规范要求外还要考虑将来道路两侧土地利用及区域内土方平衡。四、道路工程设计1、深圳大道北延长段现状深圳大道北延长段位于园区北侧,南北走向,长708.25m。是园区向北发展和与外界高速公路连接的主要通道之一。现状道路两侧为农田、岗4地,道路两侧地段为园区发展预留地(地理位置图)。南侧深圳大道正在建设,主车道沥青路面路中高程109.933,北段地面高程118.431左右,整条道路现状地面高差较大8.5m。2、平面线形设计深圳大道北延长段,道路长为708.25m,路线走向基本上为南北走向。规划红线宽度为45m,本次按规划断面45m宽度设计,道路中线为直线,分别与己建的北纬八路、规划北纬九路和北纬十路平面交叉,交叉角度基本为90°。设计起点0+00为已建北纬八路交叉口交点,施工起点为此交叉口北侧路缘石切点0+50.15,设计施工终点为业主指定位置0+708.253、纵断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时,以已建深圳大道路面高程0+50.15处109.933及详规控制点高程为道路纵坡控制点,同时照顾现状道路两侧居民生产,生活便利、两侧土地合理利用,满足道路纵坡规范要求,满足各种管线敷设要求及区域内土方平衡。道路纵坡3‰。考虑到区域内土方平衡问题,此路段土方由业主统一考虑区域内土方平衡储备调配。4、横断面设计根据2008年8月28业主业主提供的道路规划横断面:45.0m=4.5m(人行道)+5.5m(非机动车道)+2.0m(绿化带)+21.0m(机动车道)+2.Om(绿化带)+5.5m(非机动车道)+4.5m(人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道路横坡为2.0%,人行道1.0%。5、路基设计(1)根据业主2008年9月8日要求,北纬八路至北纬九路间(设计路段0+50.0~0+300)道路路基土方按业主提供的土方平整后的高程进行调整设计,9月10日经过与业主进一步沟通协商,为了保证路基施工质量,土方平整后的路基地面高程按设计路床顶高程+0.3m考虑,其他地段按实测现状高程计。0+50.0~O+300、0+540~O+608属于浅挖方路段(H≤1.0m),5路基开挖两侧各预留1.0m路肩,按1:l放坡,要求路床顶面下O~30cm范围内土基回弹模量:车行道25MPa,人行道>20Mpa,否则进行原地翻挖(0.8m)晾晒,再分层碾压,如果还不能达到设计强度,就换填天然级配沙砾。(2)O+300~+440深挖路段(lmH≤3m)路基开挖两侧各预留1.0m路肩,并在路肩外设置简易梯形排水边沟,沟底坡度与道路纵坡一致,边沟在O+300处流向路基外,此处3.0m边沟及下游顺接段路肩均采用1:2水泥砂浆护壁,避免水流冲刷边坡。土方开挖边坡按1:1放坡,要求路床顶面下O~30cm范围内土基回弹模量:车行道>25Mpa,人行道>20Mpa,否则进行原地翻挖(0.8m)晾晒,再分层碾压,如果还不能达到设计强度,就换填天然级配沙砾。(3)0+440~0+540半填半挖路基路段,先清除表层30cm杂填土和耕植土,路床顶面下0~30cm范围内土基回弹模量:车行道车行道>25Mpa,人行道>20Mpa,否则进行原地翻挖(0.8m)晾晒,再分层碾压。道路路基纵断面填挖方交界区采用台阶式搭接,台阶宽度不小于2.0m,高度为0.3m,填方高度间隔0.8m铺设一层塑料土工格栅,格栅宽度挖方区2.0m,填方区至道路红线,共用格栅5880㎡。此路段采用天然级配沙砾石进行回填。(4)其余地段为填方地段,先清除表层30cm杂填土和耕植土,要求路床顶面下0~3Ocm范围内土基回弹模量车行道>25Mpa,人行道>20MPa,否则进行原地翻挖(0.8m)晾晒,再分层碾压。路基填料土质量必须满足路基用土要求。不褥用腐殖土、垃圾土或淤泥填筑,填土不得有杂草、树根等杂质。路基填方坡度为1:1.5,填方路段地面横坡陡于1:5时,须将基底挖成台阶。(5)为保证路基的强度,路基压实按重型击实标准。6、路面设计6.1、车行道路面设计6(1)主要设计参数如下:设计标准: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Ⅱ级,计算行车速度为40km/h,荷载等级采目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交通等级中等交通路面设计使用年限15年年夺涌增长率9%标准轴载作用次数900次/日车道系数0.4(六车道)面层类型系数1.0(沥青砼面层)基层系数1.0(半刚性基层)土基回弹模量>25MPa(2)设计弯沉计算根据设计参数及交通分析,沥青砼路面设计弯沉值为31.789(0.01㎜),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为3858024次/一车道。(3)结构设计通过计算,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机动车道:5cm沥青砼AC-16(II)+7cm沥青砼AC-25(I)+玻纤格栅+20cm抗压3.5Mpa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6cm抗压2.5Mpa5%水泥稳定砂砾石基层+10cm天然砂砾石垫层+土基非机动车道:3cm沥青砼AC-13(II)+5cm沥青砼AC-20(I)+玻纤格栅+16cm抗压3.0Mpa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15cm抗压2.5Mpa5%水泥稳定砂砾石基层+土基以上水泥稳定层强度均为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值。(4)材料设计参数材料名称抗压模量(Mpa)(20℃)抗压模量(Mpa)(15℃)劈裂强度(Mpa)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0.01㎜)AC-16(Ⅱ)140020000.831.789AC-25(Ⅰ)120018000.732.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50015000.634.47水泥稳定砂砾石130013000.570.9AC-13(Ⅱ)120018000.835.1AC-20(Ⅰ)150015000.737.1水泥稳定级配碎石130013000.640.0水泥稳定砂砾石130013000.574.0(5)材料规格及检验要求①5㎝沥青砼:沥青砼路面上面层,采用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AH-70,沥青用量为4%~6%,集料为优质石灰岩,沥青胶结料采用70号道路沥青。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以满足沥青砼有关技术规范要求。②7cm沥青砼:沥青砼路面下面层,采用普通沥青,沥青用量为4%~6%,集料为优质石灰岩,沥青胶结料采用70号道路沥青。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以满足沥青砖有关技术规范要求。③玻纤格栅为了减少并延缓反射裂缝的产生,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在沥青混凝土路面中,设计采用玻璃纤维土工格栅。玻璃纤维格栅具有高抗拉强度、低延伸率、无蠕变,与沥青混合料的相容性好、物理化学性能稳定、耐高温、嵌锁与限制作用强等特点,其主要作用为均匀传递轴载,并将反射裂缝应力由垂直方向转为水平方向。使用玻纤格栅,可增强沥青混合料的整体抗拉强度,有效地改善路面结构应力分布,抵抗和延缓由于路面接缝引起沥青混凝土路面反射裂缝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玻璃纤维格栅采用自粘型,经、纬向断裂强度≥50KN/m,延伸率≤3%,网格尺寸为25.4×25.4㎜。④20cm抗压3.5MPa6%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沥青砼路面上基层,抗压强度标准为不小于3.5MPa.水泥剂量为6%,碎石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及压碎值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⑤15cm抗压2.5MPa5%水泥稳定砂砾石基层:8为沥青砼路面中基层,抗压强度标准为不小于2.5MPa。水泥剂量为5%,砂砾石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的级配要求。应通过试验确定混合料的配合比、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⑥10㎝天然砂砾石垫层,减少微膨胀土对路基的影响。⑦土基:路床位于地下水位以上,土质为亚粘土,土基回弹模量E025Mpa。应通过试验确定土的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6.2、人行道路面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蓝灰色20cm×1Ocm×6cm透水砖3㎝M5水泥砂浆1OcmC15砼基层7、交叉口设计本次设计道路与规划两条道路路垂直交叉,交叉口按规划设计预留,交叉口详见竖向设计,各种管线均埋出交叉口施工范围2.0m。北纬八路、北纬九路、交叉口范围内的绿化带断开口和非机动车道的路面结构同直线段。8、城市道路公共设施设计(1)路灯位于人行道距缘石0.75m,设计中只考虑预埋d5OPVC路灯电缆管,埋设深度0.75m,路灯间距35米,遇特殊情况可适当调整。(2)消防栓(采用室外D15O地上式)在距人行道缘石1.0米,间距12Om,道路两侧交错布置,在交叉口位置可适当调整。给水管道不在本次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