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论坛(XXXX-XXXX)分报告合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一、中国近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数量关系解释··············································1二、当前影响中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分析································································16三、中国地方财政支出结构研究——来自地级市数据的实证分析·························································31四、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是否仍然有效?——逆周期宏观调控下商业银行信贷顺周期分析···························152五、所有制、信贷环境与工业企业投资································································71六、中国制造业分行业的利润幅度(mark-up)以及出口表现·································88七、现阶段我国出口贸易的重要变化与战略调整——基于不同出口目的地区的比较分析···········································103八、后危机时代美国经济政策及中美贸易前景展望···········································132九、理解中国出口技术结构的变化——来自高技术产品出口的证据·······················································154十、人口老龄化与中国城镇住房需求··································································166十一、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下的中国经济区域化发展研究···································185附录: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2012-2013年················································211中国近年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间数量关系解释摘要:本文尝试解释为何中国就业变化和经济增长间数量关系并不稳定,两个问题尝试被处理:(1)就业数据是否有偏误(2)一些中国特色的因素在就业和增长关系间是否有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发现:(1)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增加就业数据大致可靠;(2)经济增长对就业有显著拉动作用,也就是说从另一个角度看的奥肯定律是合理的;(3)国有经济部门在就业和增长间起到了调节作用,并且对经济周期不同阶段影响有对称性。引言由于国际环境不佳和国内对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打压,中国面临经济增速下滑的短期问题。2012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速只有7.7%,远低于去年同期。并且从环比上看也低于去年同期水平。2012年1-9月,全国税收总收入完成77410.08亿元,同比增长8.6%,相比于去年同期大幅回落(去年同期增幅27.4%)。这些特征都说明经济增速在放慢。对于中国,一个很自然的担心就是经济增速放慢会降低就业创造,造成社会问题。但是,2012年10月25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2年第三季度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表示,1—9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24万人,完成全年900万人目标的114%。也就是说,三个季度就已经完成了全年的就业增长目标。三季度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与二季度末持平,也没有出现增加趋势。这些现象意味着就业问题并未因为经济减速而恶化。这不可避免地让人们陷入疑惑。实际上,2005年以来,城镇每年新增就业人数平均超过1200万,这一趋势虽然在2007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而有一次短暂下降,但之后迅速恢复了就业增加趋势。总体上说,我国的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间虽然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就业增长的稳定性要远远强于经济增长稳定性。在经济危机冲击后的几年,国外出现“无就业复苏”苗头,而我国则是就业和经济双增长。我国城乡二元的经济体制为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间关系增加了一个新的分析视角,我国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相当大比重的事实也使得我们分析中国数据不能照搬国外模式,我国仍处于发展中阶段,这使得就业市场表现也不同于发达国家。总之,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因素,需要总结,并在分析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变动中考虑。本文意在分析我国经济增长率和城镇就业增长率间的关系。首先,我们将通1过几个数据来源,验证新增就业量的可信性;其次,我们引入几个假设,尤其是有中国特色的因素,来解释经济增长放缓的同时为何就业量持续大量增长,并且有时出现违背奥肯定律的情况。本文的价值有几点:第一,描述清楚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与经济表现间关系的表象;第二,对于中国这样仍带有计划色彩的转型新兴经济体,有自己的影响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独特因素,不考虑这些因素是不能真正了解中国劳动力市场表现的;第三,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率不可避免地将下降,这对劳动力市场也会产生长期影响,认清在中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市场间关系,有利于把握今后中国就业趋势。一、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变动趋势引起的疑惑从图1我们可以看到,从1991年到2010年,中国经济大体上经历了两个经济周期,低谷分别在1998年左右和2009年左右,高峰出现在1993年和2007年左右。与之对应的,中国的就业市场也表现出一定变动。从总就业增长率看,1997年国企改革前一直不断增加,之后,总就业增长出现长期增速不断下降的趋势。城镇就业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更加明显。这缘于大规模的城市化,使得城镇经济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昀主要推动力。经济发展引导的就业多半在城镇实现,而农村地区就业总量在逐渐减小。图1实际经济增长率与城镇就业和全部就业增长率变化从图1也可以看到,经济增长存在较大波动,但就业增长率和城镇就业增长率波动较小。城镇就业增速则比较平稳,在国企改革前尤其如此。虽然从短期微小波动上看,近年城镇就业增速和经济增速存在正相关,但是其变化幅度差异较大,甚至部分时间段二者呈现相反方向变动。比如2008至2009年,就业增长率上升,而经济增长率下降。同样现象的还有2002-2005年期间。2图2经济增长与就业增加绝对值变动趋势图2观察新增就业绝对值和经济增长关系。仍然可以看到,全部新增就业总量在国企改革后出现逐年下降趋势,而城镇新增就业和经济增长率间在近年呈现正相关,只是仍然在绝对波动程度上存在差异。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经受危机期间出现了无就业复苏(JoblessRecovery)现象,即经济增长虽然由负转正,但就业市场并未有大起色,失业率甚至没有下降。Berger(2011)总结了两个现象:劳动就业恢复速度慢于经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反周期性。这两个现象和无就业复苏本质相同。Berger提出的理论模型的解释是:企业在经济景气的时候雇用了过多人员从而变得“臃肿”,在经济衰退时通过解雇缺乏生产力的人员增强竞争力,从而可以有更强能力复苏和扩张,即使没有增加就业。从逻辑上看,这个解释是符合事实的,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在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中,中国就业出现了先于经济增长而恢复的情况,让人难以理解。另外的角度,蔡昉利用自己2004年提出的简单算法1,对各年实际失业率进行了大致估计。他的结论是:虽然登记失业率每年稳定,并且相比于实际失业率偏低,但是实际失业率从2002年之后至2011年不断下降,并且只比登记失业率高大约2个百分点。即使2007年到2008年,失业率仍然在下降。这大致印证了统计局公布的就业增长趋势。以上事实,包括我们在引言部分回顾的2012年前三季度就业形势,都让人不能不感到疑惑:为什么中国的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间关系的表现和发达国家有一定不同?一个可能的解释是,中国的宏观统计数据质量不高使得以上观察到的就业和经济发展间数量关系并不真实,也就是说数据测度的误差导致了我们观察到的图形中二者趋势的不一致性。这个解释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对中国统计数据的质疑,从来都没有停息过。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考虑中国特色的一些因素,在解释以上1蔡昉的统计基于以下步骤:由于农村家庭承包制保证了农民至少可以从事农业生产,因而在不能有效获得农村真实失业率的情况下,近似假设农村失业率为零。然后,用国家统计局提供的城乡加总经济活动人口数减去农村就业人口得出城镇经济活动人口,再减去城镇就业人口,昀终得出失业人口。具体见:蔡昉.中国就业统计的一致性:事实和政策涵义,中国人口科学,2004,(3)3数据特征中可能发挥作用。比如,中国有很大成分是国有经济,是否在经济波动过程中对就业市场起到一定稳定作用?中国的很多非正规就业部门就业,可以在经济衰退时通过减少劳动时间而非减少就业量来应对?中国的产业结构仍然在调整,在经济波动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变动对应吸收劳动变动可能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间关系不是简单线性关系。另外,劳动力地区流动普遍,可能导致就业选择多样性,比如在衰退期,可以在其他地域找到收入低的工作从而保证就业。总之,有很多中国特色的因素,使我们分析中国问题时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经验或变量间数量关系模式。以上现象给我们提出了本文要研究的两个问题:(1)就业增长数据是否可信?(2)哪些因素在我国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间产生调节作用?本文将首先根据其他数据来源简要估测新增就业量可信度,之后对经济增长和就业波动间关系的偏离进行统计分析,验证几个我们可以估计的假说。二、对增长与就业关系迷惑的一些研究对我国就业市场表现和经济增长间关系呈现出的异常现象已经有很多研究。除了早期通过对经济改革提高效率导致经济增长和就业下降的制度性解释外,近年的研究集中在对奥肯定律的验证上。奥肯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经验法则,表征经济增长和就业间的相关关系,对理解就业和增长间关联变化特征很重要。奥肯定律指出的失业率和经济增长间的相对稳定关系,主要是经济增长拉低失业率。蔡昉(2007)认为:中国早年失业率升高的起因,除了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调整外,有一个与美国这样的市场经济国家截然不同的因素,即“减员增效”的企业劳动制度改革。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职工大规模下岗和失业之前,国有企业存在着严重冗员问题,冗员率一般在1/3到2/5之间。而这种情况在市场经济国家,在企业完全自主做出雇用和解雇决定的条件下,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由减少冗员引发的失业率提高,会提高留在工作岗位上的劳动者的工作时间和劳动生产率。蔡昉的这个解释,和Berger(2011)对美国无就业复苏的解释逻辑相似,虽然时代背景差异较大。蔡昉(2007)认为中国的高失业率主要是由结构变化和劳动力市场功能不健全造成的长期自然失业现象(类似的有蔡昉等(2004)的研究结论)。基于中国独有的特征,蔡昉预期在中国,“奥肯定律”的作用受到限制,即在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变化之间不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蔡昉(2007)的数据分析显示,当应用蔡昉(2004)的方法,使用公开统计数据,结合ILO标准,计算出来的失业率和与经济增长率间没有显著影响关系。这也意味着奥肯定律在中国不成立,从而治理失业必须作为独立任务,不应将治理失业作为过度4追求GDP的理由。在Okun(1962)的研究昀初提出劳动与经济增长关系时,有不同的表达。昀直接地,奥肯定律可以看做就业和经济增长的直接关联。但是,如奥肯本人指出的,在他的研究中,失业率变动也可以是指实际失业率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由于失业率是由相对稳定的自然失业率和随宏观经济变化的周期性失业率组成的,对自然失业率的偏离意味着宏观周期性失业。奥肯定律中的另一个变量即经济增长率,有时也指对潜在增长率的偏离。奥肯定律本身表达的不确定性使得经验分析采用不同的模型形式和数据表达。在中国,验证奥肯定律的部分学者仍然在使用登记失业率进行研究。如尹碧波、周建军(2010)使用登记失业率估计奥肯定律。由于登记失业率波动很小,检验发现奥肯定律失效是理所当然的。正如张车伟(2003)、G

1 / 22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