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会计总论第一节会计概述1.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按其报告的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1)财务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外、过去的信息需数据,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等信息;(2)管理会计主要侧重于对内、未来的信息,为内部管理部门提供数据,提供进行经营规划、经营管理、预测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3.基本特征:①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为企业经济管理提供各种数据资料,畏怯通过各种方式直接参与经济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②会计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最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将企业经济活动的各种数据转化为货币化的会计信息,这些信息是企业内部管理者和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③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经济活动中通常使用劳动计量单位、实物计量单位和货币计量单位三种计量单位。其中,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④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会计的基本职能表现在两个方面,进行会计核算,实施会计监督⑤会计采用一系列的专门方法会计方法具体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等,这些方法相互依存,相辅相成没形成以个完整的方法体系。近代会计;复式记账,簿记论4.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两个职能。5.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报告等环节,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6.会计的核算(反映)职能特点:(1)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2)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全部)、连续性(时间顺序依次)和系统性(科学的方法)。*核算的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劵的收付2.财务的手法、增减和使用【资产】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负债】4.资本、资金的增减【所有者权益】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费用】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利润】7.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7.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1)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进行审查。8.会计的监督(控制)职能特点:(1)会计监督主要是利用核算职能所提供的各种价值指标进行的货币监督。(2)会计监督不仅体现在过去的业务,还体现在业务发生过程中和尚未发生之前,包括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事前监督:对各项经济活动的可行性、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的审查;9.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两者关系:(1)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2)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监督就失去了依据;(3)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只有核算、没有监督,就难以保证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10.会计其它职能:(1)预测经济前景(2)参与经济决策(3)评价经营业绩11.会计的对象:(1)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2)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3)会计对象在企业中表现为企业再生产过程中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12.企业的资金运动表现为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金退出的三个过程(1)资金投入是资金运动的起点,包括企业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前者属于企业所有者权益,后者属于企业债权****益——企业负债。(2)资金运用:资金从货币资金开始,经过供、产、销三个过程,依次从货币资金到固定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品资金,再到货币资金的过程称为资金的循环。资金周而复始不断的循环叫做资金的周转。(3)资金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金、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13.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核算方法是指对会计对象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所采用的各种方法。(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会计循环会计循环是指按照一定的步骤反复运行的会计程序。①从会计工作流程看,会计循环由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环节组成;②从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看,会计循环由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组成。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14.会计的基本假设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设定。15.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顺序不能颠倒,只有有上一个假设才能有下一个假设)16.(1)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2)一般来说,法人(法律主体)可作为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就是法人。(3)会计主体可以是非独立法人: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企业的分支机构或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部门,企业集团;会计主体也可以是法人:某个企业。法律主体包括会计主体17.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18.(1)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帐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2)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会计年度是以一年确定的会计期间,是最常见的和重要的会计期间,我国的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一般指月度、季度、半年度等。19.(1)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确认、计量和报告时采用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2)单位的会计核算应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财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20.四个假设的关系(1)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与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长度;(3)而货币计量则为会计核算提供了必要手段;(4)没有会计主体,就不会有持续经营;(5)没有持续经营,就不会有会计分期;(6)没有货币计量,就不会有现代会计。第三节会计基础21.在会计上有两种核算制度,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22.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是按照权利和责任是否转移或发生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23.《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24.(1)收付实现制又称现收现付制,是以实际收到或支付款项为依据,进而确认收入和费用归属期间的制度。25.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大部分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二章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第一节会计要素1.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会计要素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2.分类(1)企业的六大会计要素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表现为资金的相对静止状态,是用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称为静态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及利润表现资金运动的显著变动状态,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2)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有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资产、负债和净资产反映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和支出是反映行政事业单位一定时期收入和支出情况的会计要素。3.(1)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控制:融资租入固定资产。(2)分类:资产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资产(货币资金、应收预付账款、存货、交易性金融资产)、非流动资产(固定资产、长期投资、无形资产、其他资产)两类。资产的确认条件(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的计量。4.(1)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由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得确认为负债。(2)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负债的确认条件1.与该业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2.未来流出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计量。流动负债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账款、应交税费、应付职工薪酬等。非流动负债。是指流动负债以外的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5.(1)所有者权益也称为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的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或分派现金股利、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会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所有者权益的确认计量主要取决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所有者权益在数量上等于企业资产总额减去债权人权益后的净额,即为企业的净资产。反映所有这(股东)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留存收益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有者权益的构成内容通常划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项目。(3)资本公积主要是指企业收到投资者出资额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也就是“资本(或股本)溢价”部分,此外,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6.收入(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偶然=利得)收入的确认条件1.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2.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3.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2)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内容,企业的收入包括销售商品收入(有形商品)、提供劳务收入(无形服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出租)根据重要性要求,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商品)和其他业务收入(原材料,出租)。(3)其他业务收入,是指企业除主营业务活动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实现的收入,如工业企业出租固定资产、出租无形资产、出租包装物和商品、销售材料等实现的收入。7.(1)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只有在1.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2.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3.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2)费用按照其功能可以分为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两大部分。(3)期间费用包括管理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财务费用(筹集资金)和销售费用(销售部门)等。财务费用是指企业为筹资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费用三大定律:1确认费用看部门2找不到部门找管理3筹集资金找财务8.(1)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得和损失等。(2)营业利润是指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加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减损失)和投资收益(减损失)后的金额。营业收入是企业主营业务和其他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3)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其中:营业外收入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是企业发生的应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损失,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亏损失等。(4)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费用后的金额。9.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