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帮扶工作经验交流材料供借鉴一、强化引领,打造组织保障“新引擎”。一是带好班子增强“战斗力”。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优势,指导村(社区)“两委”强化组织建设,通过扎实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全面加强党员日常教育,了解思想动态,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高质量推进各项工作。二是建强队伍提升“凝聚力”。针对所驻村(社区)发展实际,对区域内高校毕业生、致富能手、退役军人、春晖使者等进行调研摸底,建立健全台账,常态化进行沟通联系,鼓励参与村内事务,对有意愿的纳入后备力量培养。目前,全县纳入后备力量培养700余人。三是抓实学习激发“创造力”。坚持“第一议题”抓学习,不断强化理论武装,帮助村级党组织改进工作方式、找准工作规律、增强工作实效。同时,积极协助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筹备“擂台比武”活动,营造比学赶超、取长补短工作氛围,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二、倾情服务,书写民生福祉“新篇章”。一是政策宣传到位。充分利用微信群、公众号、抖音等平台,图文并茂推送工作动态和村寨发展变化,吸引在外群众关心关注家乡发展。利用“群众会”“田坎会”及村(社区)大喇叭、广播车等形式,及时传播党的好声音,让群众感党恩、懂政策、知奋进。目前,各村(社区)驻村工作队累计开展宣讲活动1200余场次。二是痛点难点解决到位。组织村组干部不定期开展遍访,及时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加强关心关爱服务,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600余件,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三是风险隐患消除到位。会同村(社区)“两委”健全完善常态化排查和应急处置等机制,围绕地质灾害、交通运输、森林防火等重点领域,全面深入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加强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做到“人防”“技防”相结合,确保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三、多措并举,构建产业发展“新模式”。一是因势利导,让发展路子“多起来”。结合自然条件和时令特点,及时摸清群众想种什么、会种什么、能种什么,动员群众优化产业结构和经营模式,结合群众意愿选准优势产业,引导规模化、高效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效能。二是示范带动,让群众腰包“鼓起来”。围绕全县产业发展布局,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工作思路,积极借鉴“六共”机制经验做法,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目前,已集中打造**镇**村、***镇**社区等“村社合一”示范点52个。三是内邀外请,让技能水平“提起来”。扎实做好产业的管理、维护和生产工作,主动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及省、市科技特派团沟通联系,邀请科技特派员、坝区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技能培训200余场次,有效破解乡村产业发展技术难题。四、同向发力,展现乡村治理“新成效”。一是网格化治理,打好“组合拳”。纵深推进“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治理机制,不断夯实“党小组+网格员+联户长”的基层治理“铁三角”,在全县指导设立党小组756个、划分网格1605个、推选联户长11997人,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增强村级自治功能,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制度化管理,筑牢“和谐墙”。驻村工作队积极推动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健全村级监督管理、民主协商等机制,指导制定村规民约,畅通群众参与决策部署与意见反馈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促进乡村和谐稳定。今年来,累计已调解矛盾纠纷1400余起。三是数字化治理,开辟“新路径”。创新“1234”治理模式,通过建立“一个机制、两套系统、三支队伍、四项措施”,不断提升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积极探索推进新媒体赋能乡村振兴,推动基层治理、产业发展、文旅融合等协同发展。**乡**村驻村第一书记**联合创建运营的“*****(驻村书记)”新媒体账号,推送的《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等3个作品连续被中组部新闻办评为“全国优秀新媒体作品”。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