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第3期第25页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一、我省服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一)服装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改革开放后我省的支柱产业之一我省纺织服装业历史悠久。由于浙江地处东南沿海,人多地少,可耕地更少,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浙江人,很早就从事纺织服装业,植桑养蚕缫丝,种棉纺纱织布,从几台布机几台缝纫机起家从事家庭作坊创业。通过辛勤劳动,企业从小到大,产业由弱变强逐步发展。在建国前就建成了国内最早使用机器纺纱织布的宁波“通益公”、杭州“通惠公”等纺织厂,在浙东一带就出现了“红帮裁缝”与“奉帮裁缝”等服装加工作坊。这些纺织与服装加工企业(作坊)由于在国内较早地实现了机械化生产与精细的手工缝制技术,取得了行业中的竞争优势,其企业和产品不仅在国内久负盛名,还誉满海外。建国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近30年,聪明的浙江人抓住机遇,凭借东南沿海的地域优、市场经济培育早、对外交往渠道信息多等有利条件,凭借浙江人的聪明才智和勤于学习、善于动脑,适时捕捉商机,加大了对纺织服装业的投入,使浙江的纺织服装业得到快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浙江纺织服装业生产总值连续几年居全国第2位(第1位是山东),印染加工与化纤制造业居全国首位,织布加工能力居全国第2位,纺纱加工能力居全国第4位。浙江已从改革开放前的纺织小省,跨入了全国纺织大省行列。在纺织加工能力快速发展的影响与带动下,浙江服装业也加快了发展步伐,据省统计局资料统计:到2006年全省规模以上服装企业有2375家,从事服装加工人员达61.97万人,当年完成各类服装加工32亿余件,当年销售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为107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58.97亿元,浙江服装制造业已成为名列全国服装加工前茅的大省。据国家统计局资料统计:2006年全国共生产各类服装170.00亿件,其中广东生产46.14亿件,位居全国第一,浙江生产32亿件,占全国比重18.82%,高于江苏、山东、福建,居全国第2位,产品销售利润率为5.42%,高于广东、江苏,仅低于山东的5.73%,也处于国内第2位。此外,在服装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各地结合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特长,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服装,逐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陈根才章友鹤摘要:改变增长方式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文章分析了我省服装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阐述了我省服装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施名牌战略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可行性措施。关键词:服装;名牌战略;国际竞争力中图分类号:F7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346(2008)03-0025-06————————————收稿日期:2008-03-27作者简介:陈根才,男,浙江纺织服装科技公司总经理,经济师(浙江杭州310009)章友鹤,男,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教授级高工(浙江杭州310009)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2008年9月第3期第26页步形成宁波的西装西裤、象山针织服装、杭州的女装、温州的休闲装、嘉兴的毛针织服装、义乌的衬衣及无缝内衣、湖州的童装、嵊州的领带、海宁的装饰面料及皮草、绍兴的化纤仿真面料和诸暨袜业等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并涌现出一批规模大、设备优、技术精、效益好的外向型服装企业,如宁波雅戈尔、杉杉、申洲,象山巨鹰,平湖茉织华,温州庄吉、森马、法派等,它们在国内享有较高知名度,并逐步将自己的品牌服装打入了国际市场。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浙江的纺织服装业,虽是一个传统加工行业,但从对我省国民经济贡献分析看,它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二)服装业是我省轻纺工业出口创汇的重点行业浙江服装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特征是外向型。据中国海关统计资料,2006年我省服装出口达34.59亿件,其中梭织服装13.88亿件,针织服装20.71亿件,出口创汇总额(包括衣着附件)为158.39亿美元,服装出口与创汇分别比2005年增长15.65%与18.91%,同时服装出口平均单价高于全国服装0.69美元/件,出口总额与出口平均单价均居全国第2。(三)服装业也是我省轻纺工业中云集名牌最多的行业2006年我省服装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出“品牌”大省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战略要求,全行业名牌建设又迈上一个新台阶。全年新增了浙江名牌服装21个,浙江著名商标21件,中国名牌服装3个,中国驰名商标5件。截止2006年底,全行业已拥有浙江名牌服装108个,浙江著名商标124件,中国名牌服装35个,中国驰名商标18个。实施名牌战略已逐步成为行业的共识,为企业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在中国服装协会公布的2006年度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名单中,我省有40多家服装企业进入“产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及“销售利润率”百强企业行列,我省已成为全国服装行业集名牌产品最多、经济效益较好的省份之一。(四)浙江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由于服装业目前仍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尤其是缝制工序主要依靠手工操作,需要大量熟练操作工。目前在全省服装企业中从事缝纫操作的60多万员工多数来自农村,这批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城做工,既掌握了一门技艺,又增加了家庭收入,因此,服装制造业的发展进步,同时也为缩小城乡生活差异,为减轻国家负担和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一定贡献。总之,我省服装业的快速发展,不但在全省国民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全国及世界上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二、我省服装业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步伐加速,国外品牌服装大量进入国内市场,同时随着国家政策的指导,中西部地区服装产业的迅速崛起,国内外产业竞争日趋激烈,使我省服装业面临的问题也就凸现。(一)全省服装行业结构调整跟不上形势变化的要求服装行业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至今未根本改变。企业的创业和发展不是依靠高科技项目和科技手段,不是依靠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而仍然是停留在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投入,其总量过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依然存在。传统的低档次服装仍占相当大的比例,产业结构仍以加工型为主,企业挣到的只有10%左右的辛苦费用,80%-90%的钱被外国经销商、品牌持有者拿走了,使服装行业变成微利乃至无利行业。(二)名牌建设力度不够目前全省服装企业虽拥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名牌和浙江名牌服装称号,但数量只占全省规模以上企业收入的1.49%与4.58%,即使是已获得中国或省名牌服装的产品,与国际名牌服装相比,其产品质量、规模以及效益仍缺乏竞争优势,而目前多数企业的出口服装还停留在贴牌与吊牌生产,缺乏自己的创新名牌,还不能占有国外中高档次服装市场。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出口服装市场单价与日本相差18-28倍,陈根才,等:切实提高我省服装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2008年9月第3期第27页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与意大利相差近50倍,这种差价就是品牌的增值,也是企业的巨大利润空间。此外,随着国外品牌服装进入国内高端市场,我省生产的品牌服装在国内中高档市场上的占有率和控制力也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目前国内许多白领群体愿意付出高于国内产品几倍的价格购买国外著名品牌服装。因此我省名牌服装急需提升质量档次,在与外国品牌服装竞争中,要争取部分消费群体,占得高档市场一定份额。(三)面料质量档次跟不上品牌服装发展的要求我省虽是面料生产大省,但中低档次化纤面料所占比重较大,高档服装面料,特别是西服用高档精毛纺面料,衬衣用纯棉高支高密面料,女装用轻薄型新化纤混纺高品位面料生产量较少,同时由于受印染后整理技术的制约,生产的高档面料也存在着布面平整、丰满度、染色鲜艳度与色牢度及功能性整理等质量问题,影响自身服装档次的提升。目前省内服装企业使用本省制造面料的比例较低,据省纺织协会与省服装协会对衬衣面料使用情况的联合调查,用本省面料的只占34%,高档衬衣厂家与出口服装企业有2/3采用江苏、广东生产面料,许多品牌与定牌服装基本是外商来料加工,服装厂虽然生产名牌服装,但挣到的仅是廉价劳动力的加工费。(四)重硬件投入轻软件开发,对研究开发投入不足,这也是影响我省服装档次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近几年来我省有些服装企业,为了使服装加工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轨也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服装加工技术装备,但在软件引进后,如何消化吸收为我所用这方面,我们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考察得知:日本、韩国消化吸收再创造的比例是1∶5-1∶8,即花一元钱引进技术和设备要花5-8元进行再创造。它们大多引进少数样机,供研究使用,让技术发展踩在世界同行业巨人的肩膀上,结果实现了跨越式腾飞。而我们的企业往往重硬件引进,轻软件开发,消化吸收再创造的比例是1∶0.08,即花一元钱引进设备,仅花8分钱进行消化吸收再创造,结果是相同的技术和设备重复引进,形成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状态,由于对消化吸收研发投入较少(全国服装行业研发资金投入只占销售额的0.16%),加上直接投入开发和设计的力量不足,直接影响研发结果的层次提升,即使是“新度”含量较高的产品,也多为跟进式、尾随式、模仿式的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竞争力强的原创型新产品很少。(五)信息化管理跟不上纺织服装市场形势变化目前我国已处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跨国配置资源、跨国生产、跨国销售是全球化时代及社会化生产发展的重要标志。我省服装业要适应跨国分工的新生产方式,必须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重要基础,实现生产的ERP管理及营销的信息化网络管理。不能融入跨国供应链,不适应快速变化的国际国内市场,习惯于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档次不能迅速提升,其结果,往往是产品在国内卖不到好价,出口到国外,也进不了高端市场,这也是我省服装业销售利润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从以上5方面分析我省服装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使我们清醒认识到我省服装业虽已成为国内生产与出口服装的大省,但算不上强省,要实现向强省迈进,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品牌发展战略之路。三、改变增长方式实施名牌战略是提高我省服装业竞争力的必由之路(一)实施名牌战略必须转变观念,改变增长方式我省服装业当前面临总量增长过快,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是“十一五”期间服装行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放眼国际上最成功的著名服装品牌,他们都不是因生产规模大、生产能力强而成功,而是通过从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轨转型。我们如不尽快转变增长方式,就会落后于国际服装经济大潮。从国内形势分析,在人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调、原辅料价格上涨以及工业用地市场运作的推出和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推广等诸多因素的交叉影响下,我省服装行业的制造成本已经大大提高。因此我省服装产业要继续保持竞争优势,就需要从开拓新市场、引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使用新材料、探索新制度等方面去寻求突破。在经营策略上要主动放弃低成本、低价格、低技术、低附加值运作,主动从数量价格的低水平竞争向质量品牌的高层次PDF文件使用pdfFactoryPro试用版本创建www.fineprint.cn2008年9月第3期第28页竞争转变,主动由生产环节向研发、营销和服务延伸,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抢占高精技术、高端市场和产品价格制高点,实施品牌战略,使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二)实施名牌战略企业就要有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从“制造”走向“创造”浙江服装产业在国内已成为公认的服装大省,占有很大市场份额,但产业利润并不高,只有5%-6%,问题就在于自主名牌太少,尤其是出口服装还不能掌握国际市场主动权。因此要想从世界跨国供应链的低端步入高端,最重要的是要创新精神,拥有自主品牌。创新不仅要有技术创新,还要有营销创新、管理创新、企业文化的创新,从国内波司登、鲁泰、华茂、喜盈门等企业自主创名牌的经验告诉我们有以下几点:1.品牌的实质是文化。波司登创世界品牌经验证明,企业员工素质行为融入到产品中产品就体现了企业文化,这种